周公解夢河裏漂流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大山環抱的福建省三明市,是一塊紅色熱土。習近平同誌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先後11次深入三明調研,為三明發展指引方向、明確路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三明老區蘇區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多年來,這個地方一直牽動著習近平同誌的心。

“不要忘記老區,不要忘記老區人民”

三明市曾是中央蘇區核心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曾有3.7萬三明人參加紅軍。這裏地處武夷山南麓、閩江源頭,境內“八山一水一分田”,昔日發展基礎薄弱。

老區蘇區人民過得怎麼樣?習近平同誌十分關心。在福建工作期間,從1996年5月至2002年6月,習近平同誌走遍了三明的12個縣(市、區),到過62個鄉鎮和村。

地處閩贛交界的泰寧縣嶺下村,是革命老區基點村。1999年,全村只有一部手搖電話機,村民吃水要去河裏挑,村裏沒有一條水泥路。

1999年7月7日,酷暑難耐。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誌坐了近2個小時的車,一路顛簸來到村裏調研,看望村裏當年的老遊擊隊員黃炳茂,並在村裏深入座談。

“從‘五老’(老地下黨員、老遊擊隊員、老接頭戶、老交通員、老蘇區鄉幹部)的生產生活,到村裏的‘五通’(通路、通電、通安全衛生飲用水、通電話、通廣播電視)情況,習近平同誌問得很細。”時任村支書黃建華說。

“臨別上車前他握著我的手,仔細叮囑。”黃建華清晰記得當年一幕。習近平同誌囑咐說:“村支書是黨最基層的幹部。我也當過村支書,村裏的工作千頭萬緒不容易。村支書要時刻考慮村民的利益,要抓好新農村建設。有什麼困難,找上級黨委支持和協助。”

“不要忘記老區,不要忘記老區人民,不要忘記‘五老’和這些革命老幹部。”回到泰寧縣城,習近平同誌在調研座談中殷殷囑托。

2002年6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的習近平同誌,來到將樂縣萬安鎮調研,要求建好新村,讓群眾切實感到奔小康給他們帶來變化,使農民實實在在覺得生活水平提高了。

習近平同誌叮囑當地幹部:“建新村要分類指導,要根據群眾的意願、經濟水平,做到建新和改舊相結合,改舊要實在,不要搞表面文章。建新村在設計上布局要好,單體設計既要適應農村生活方式,又要有現代化氣息……”

20多年來,三明市歷屆黨政領導班子和三明人民,始終牢記習近平同誌的囑托和期望,一代接著一代幹,一茬接著一茬推進,老區面貌日新月異,老區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

2017年,三明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實現脫貧,370個貧困村全部摘帽。2019年三明人均GDP首次突破10萬元大關,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農村居民收入由1996年的2425元,增長到2019年的18312元。

“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

“三明是閩江的源頭之一,生態、自然、旅遊資源優勢得天獨厚,這種優勢隨著歷史進程的推進將越來越顯著。”“現在看青山綠水沒有價值,長遠看這是無價之寶,將來的價值更是無法估量”……

習近平同誌在福建工作期間,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的建設,力主在全省開展生態省建設,到三明調研指導工作時,多次殷切囑咐幹部群眾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

1997年4月10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誌來到泰寧縣上清溪,調研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項目時,一條鯉魚躍上他乘坐的竹排,恰巧落在他的腳邊。

習近平同誌隨即脫下塑料鞋套,盛上水,將鯉魚裝入其中悉心保護,在竹排到下遊水深處泊岸後,小心翼翼把鯉魚放回溪中,望著它歡快遊走。

途中習近平同誌叮囑大家:“一定要好好保護環境”。

第二天,習近平同誌來到將樂縣常口村調研,在村民家中和大家一起喝擂茶、拉家常。習近平同誌凝望著村對面的青山說:“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

2019年3月10日,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常口村村支書張林順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發言,提起了這段往事。

“那是我第一次喝擂茶,裏面有米吧?還有芝麻、茶葉、橘皮……”習近平總書記叮囑張林順代他向鄉親們、向做擂茶的邱彩立大姐問好。

習近平總書記細致地詢問了常口村的環境衛生整治、廁所改造等情況。談起生態文明建設,他依然語重心長:“加快老區蘇區發展,要有長遠眼光,多做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的文章,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突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20多年過去了,“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在當地已成為現實。常口村發展起林業、臍橙種植等特色產業,經營漂流、民宿等鄉村旅遊項目,村民人均純收入比1997年增長了近10倍。

如今,三明森林覆蓋率達78.73%,是全國最“綠”的地級市之一;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每年都保持在98%以上;全市流域水質處於福建首位,在全國也名列前茅。去年,全市文旅康養產業接待遊客3918萬人次,總收入達750億元,林業產業總產值達1146億元。

“發揮好了,同樣可以當狀元”

三明多山。1996年5月26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誌來到永安市曹遠鎮霞鶴村調研。“看到這裏依山臨水,大家蓋起了獨棟新樓房,他十分高興。”霞鶴村村支書李金水,當時陪同調研,每每提及那天的情形,總覺著很帶勁。

“在隨後曹遠鎮的座談會上,習近平同誌又說了一段讓山區人民特別提氣的話。”李金水記得清楚——“山區也要增強信心,我們自有我們的優勢,自有我們的長處,發揮好了,同樣可以當狀元。”

發揮好優勢和長處,同樣可以當狀元。習近平同誌為三明走出一條富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推動沙縣小吃這個富民產業發展。1999年3月4日和2000年8月8日,習近平同誌兩次來到沙縣,強調“應當認真進行總結,加強研究和培訓,深入挖掘小吃業的拓展空間”,“要找準今後經濟發展的支撐點,特別是加強以沙縣小吃業為支柱的第三產業”。

推動三鋼轉型發展。2000年,習近平同誌兩次來企業調研。習近平同誌強調,“要堅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改革方向,把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結合起來,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加大扭虧增盈力度”,他對三鋼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等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關心支持三明醫改。2016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聽取並肯定了三明醫改經驗。2017年3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肯定三明醫改經驗,指出“三明醫改方向是正確的、成效是明顯的,要註意推廣”。2019年7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總結推廣三明醫改經驗。

如今,三明人有理由自豪:沙縣小吃走向全國、風行世界,資源和市場“兩頭在外”的三鋼跨入千萬噸特大型鋼鐵企業行列,三明醫改成為全國典型,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在此發芽開花……地處閩西和閩西北的三明,去年的經濟總量不過2601.6億元,比不上一些沿海地市,在全國33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中也只是“中等生”。“家底”算不上殷實,但群眾的幸福感滿滿。

20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牽掛和囑托,浸潤著這片“風展紅旗如畫”的熱土,滋養出“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如畫三明。

人民日報記者 劉磊、劉毅、顏珂、李心萍、嶽小喬

海報設計:陳泉伊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