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戶口在山東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大多數人都聽過“周公解夢”,可是對歷史上的周公其人可能並不太了解。周公,原名姬旦,又稱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周公雖然沒有稱王,卻為周朝的建立和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謂是居功至偉。周公被後世譽為千古聖賢,他的“賢”體現在什麼方面呢?

一、輔佐周武王

紂王的失德使得商朝的統治風雨飄搖,在周武王的統領下,各方諸侯群集響應,在牧野之戰中大敗商紂王,最終取得了討商戰爭的勝利,建立了周朝。周朝建立之初,天下初定,周公輔佐周武王勵精圖治,選賢任能。

《史記周本紀》記載:“武王即位,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輔。”

《史記魯周公世家》也記載:“及武王即位,旦常輔翼武王,用事居多。”

我們從史書記載的“用事居多”四個字中就能發現周公在政治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周公吐哺

天下初定後,周武王大封功臣。由於周公在滅商過程中的突出表現,他被封為魯公,封地在現今山東曲阜境內。但由於周朝剛剛建立,一些重要事務都需要周公處理安排。鑒於此,周武王特許周公留在都城幫其處理政務,而讓周公的兒子伯禽赴封地上任。

在伯禽臨行前,周公反復告誡自己的兒子要禮賢下士、自我反省,他對伯禽說:“在天下人的心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遇到賢達之士來訪,尚且能做到洗一次頭三次握起頭發,吃一頓飯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即使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你到魯國之後,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擁有封地而傲慢自大,要時常懷有恭敬之心。”

後來曹操在《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所引的正是這一典故。

三、代君為病

周公不僅對自己和家人要求很高,對君主更是嚴守臣子之禮。有一次周武王生病,當時天下還沒有安定,眾王公大臣都很焦急,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於是恭敬的占蔔以求武王的病盡快好轉。周公看到這種情況後,親自主持求福的祭祀,不惜以自己為質,立誓要以自己代替武王死,以換得武王活著管理周王朝。可能是由於周公的誠意感動了上天,後來周武王的病情果然有了好轉。

《史記周本紀》記載:“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懼,穆蔔,周公乃祓齋,自為質,欲代武王,武王有瘳。”

四、周公輔成王

周武王去世後,周成王即位。由於成王年少,周公怕諸侯趁機叛亂,於是行攝政之職,處理國家事務。諸侯管叔、蔡叔懷疑周公要篡權奪位,於是聯合商朝後裔武庚一起作亂,周公奉成王之命討伐並最終平定了叛亂。

此時的周公掌握了周朝的軍政大權,在各方諸侯和百姓心中也享有極高的威望,如果周公想要取代成王而自立,可謂是易如反掌。可周公並沒有這麼做,他以天下為重,以禮義為先,謹遵君臣之道和公德之心。在成王長大後,周公毅然將朝政大權交還於成王,自己退回臣子之位。

《史記周本紀》記載:“成王長,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

周公的這一做法使得他被後世稱為聖人和先賢,為千百年來歷代君臣所稱頌。

後世也有很多人走到了當時周公的位置,面對唾手可得的王位,人性的復雜顯現的尤為明顯,他們並沒有克服掉內心的貪婪和欲望,成為了權臣而不是聖賢。而周公面對權力的誘惑不為所動,完成華麗的轉身,確實稱得上為萬世師表。“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面對利益和權力又何嘗不是呢?

參考資料:《史記周本紀》《史記魯周公世家》

歡迎關註“大瀚聞史”,在這裏您會收獲更多獨家歷史趣聞和獨特歷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