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夢見拉了一大園攤屎周公解夢的信息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2018-12-29 16:0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林子周 陳劍秋

礬山福德灣的挑礬道 蔣久壽/攝

華嶺、一條讓人膽寒的陡峭山嶺 林子周/攝

九堡宮 蔣久壽/攝

有著600多年開采歷史的礬礦,是世界礦山工業的“活化石”,有著深厚的歷史人文沈澱。《挑礬歌》是挑礬工真實的歷史寫照,是一首鹹酸苦澀的詩,更是不可再創造的礦山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年是礬礦申請世界工業文化遺產的第四個年頭,有著幾百年歷史的“挑礦古道”,其申遺作用同樣十分重要。

礬山至靈溪的公路是1957年4月通車的。在公路開通之前,礬礦生產的所有明礬,都是用人力挑運到赤溪、前岐、沿浦、藻溪這四個地方的礬館之後,由礬商分別用船只運往上海、寧波、福州、泉州東南亞等各地銷售。赤溪、前岐、沿浦、藻溪,分別在礬山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與礬山相距30至50華裏不等。這樣,就有了礬山(包括溪光)到上述各地的幾條主要古道。

礬山至赤溪挑礬古道

赤溪鎮在礬山東面,用人力挑到30多華裏之外赤溪礬館,由赤溪礬館的礬商整合之後,從赤溪埠頭下水外運。赤溪埠頭雖不如鰲江繁榮,但用人力挑運的明礬路途與藻溪相比,近了約10多華裏,而且路況比較好,大部分的山路,都是往下走。如果體力好,還可以帶回一擔比較便宜的海鮮出售,或者帶回自己家裏用。民國29年(1940年)3月,平陽縣長張韶舞為了敲詐民血,下令明礬必須集中管理,規定明礬只能從赤溪一個地方下水,並從中抽取“礬捐”。這一時期,礬山至赤溪的挑礬道,成了重要的挑礬道。

經過的地點:

礬山老街—(3華裏)—南堡宮—(2華裏)—頂村宮—(2華裏)—金鬥垟宮—(2華裏)—外山隔——(2華裏)—鳳陽半嶺亭—(4華裏)—鳳陽宮—(4華裏)—嶺邊—(2華裏)—大貢亭—(6華裏)—官嶴—(3華裏) —園潭—(4華裏)—赤溪礬館。

這一時期,南宋溪光礬窯生產的明礬,卻要經過一條又高又陡的雞角嶺。南宋溪光到雞角嶺腳就有8裏路,肩挑百斤重擔,要連續爬上10裏山嶺,難度可想而知。過了乒乓嶺頭,再過畬族聚居地柘頭,向鳳陽宮方向走,與礬山至赤溪挑礬古道重合。

礬山至赤溪挑礬古道的特點是,宮廟和路亭較多。全程南堡宮、頂村宮、白巖宮、金鬥垟宮、鳳陽半嶺亭、大貢亭等。這些宮廟和路亭,為挑礬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遇到不好的天氣,可以在裏面避雨,還可以喝到免費的茶水。廟祝(寺廟中管香火的人)還會免費為挑工看管篰簍中的明礬,有的廟祝還略懂醫道,精通亂痧等急癥醫術,並為挑礬工提供一些普通中的中草藥。

礬山至前岐挑礬古道

礬山到福建前岐海尾礬館,有二條路:一條是從石門隔一帶出發,另一條是從半山窯出發。如果從石門隔一帶出發,經過的地點:

石門隔—(3華裏)—上港—(3華裏)——燈籠崗——(2華裏)—楓樹坪—(2華裏)—硤嶺隔—(3華裏)—龜嶺亭—(3華裏)—南嶺頭—(2華裏)—南嶺腳—(3華裏)—西宅宮橋— (3華裏)—前岐街道—(2華裏)—海尾礬館。

另一條是從半山窯出發的,經過輪功嶺,再下吳家溪,經過西宅,與上邊的路重合。

這條挑礬古道,一直向西走,與藻溪相比,近了許多。與赤溪相比,相對平坦。進入福建境內,路亭比較多,有“五裏一亭”的說法。

南宋溪光村舊時也盛產明礬,產礬的時間歷史悠久。挑礬古道經過的地點是:

溪光至大宗垟心亭,再經埔坪老街,到苦嶺腳馬仙宮,過大嶺頭隔亭,過踣死馬,到達龜嶺亭。與上邊的路重合。

相傳“苦嶺腳”有一個好風水,是明代以前,有福建柘榮縣袁佐丞前輩建造的墓。因為風水好,明朝初年,就出了這個輔助朱元璋的大人物。後來有人在他們墓前建起了馬仙宮。有一天,袁佐丞覺得好幾年沒有到浙江掃墓了,就指派“部下將”先來探路。於是,馬仙的部下,在最高的山嶺上施了法術,用大霧罩住大山。袁佐丞的“部下將”騎的大馬,在這個最陡峭的地方當場摔死,而將軍卻沒有出事。這班人看看山嶺這樣陡峭,馬也摔死了,就不再來掃墓了。從此,這個地方就叫做“踣死馬”。

過了“踣死馬”,再越過一座山,就是龜嶺頭,龜嶺頭是浙閩兩省的分界線,設有關隘。關陜附近,就是路亭。

海尾礬館有個媽祖宮,始建於清康熙之前,建築面積1000平米,這是一個挑礬工很好的歇腳地。其中有許多善男信女,為挑礬山和碼頭工提供免費的茶水,甚至稀飯和鹹菜一類。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由於前岐街道處福建邊緣,政府管理的力度不是很大。而當地自產自銷的海鮮品種類繁多,各種各樣的魚幹非常鮮美,而因前岐街道充滿著誘惑力。

礬山至沿浦挑礬古道

馬站沿浦在礬山的南面,是馬站的重要漁港之一。清末至民國年間,沿浦港非常繁榮,海上的各種貿易活動也在這裏登場,這裏還設有從海上運來的木材市場,舊材料市場。由於船只往來比較多,自然而然地也成為礬山明礬的運輸集散地。

礬山運往馬站沿浦的明礬,主要是在礬山南面山頂的礬窯出產的。礬山明礬最興盛時,有40多條礬窯,南面山頂的礬窯也不少。南面山頂的礬窯如果向馬站沿浦港口挑運,就節省了施工力氣。經過的地點是:

坎門嶺—(4華裏)—岱嶺—(3華裏)—十八孔水庫—(4華裏)—積谷嶺—(3華裏)—蒲城—(2華裏)—沿浦港口。

如果礬山的從木魚山窯出發,到沿浦港口也只有20華裏左右。挑礬工將礬挑到沿浦港不但可以帶回一些海鮮,力氣大的人,還可以帶回一些木料。因為礬山一帶,過去由於礬煙長期的汙染和燒礬窯需要大量的柴草,特別是制作家具方面的木材是非常緊缺的。

這條路的景觀是馬站的積谷寺,相傳為南宋的文科探花,一代名臣陳桷所建。積谷寺還有一株巨大的榕樹,是納涼歇腳的好場所。過了積谷寺,始建於明初的抗倭名城——蒲壯所城(簡稱蒲城)就在眼前了。挑礬工如果不帶木材回家,總是喜歡到這座古城中去轉一轉。

這條路的特點是路程近,除了積谷嶺有一小段的上坡之外,全是下坡的路。下坡與上坡相比,力氣要節省很多。

南宋溪光一帶出產的明礬,絕對不會挑運去沿浦港口,因為從這邊出發,需要越過大崗山和鶴頂山二個山嶺,路程又太遠。

“礬頭勢”不好時,礬山南面山頂的礬窯不生產時,這條挑礬道也不再挑礬了。與其它的挑礬道相比,挑運明礬的時間比較短。

礬山至藻溪挑礬古道

平陽鰲江是浙南重要的港口,也是全國商品主要集散地之一,全國的船只來往較多。雖然人力挑運的明礬路途遠,挑工費用大,但船運費用相對比較少,因此礬山至藻溪挑礬道很重要,明礬從礬山挑至藻溪後,再從藻溪裝船運往鰲江港。民國年間設有藻溪花橋礬館和灘下礬館。花橋礬館近些,灘下礬館遠些。灘下礬館地點在公婆石腳的東邊,接近於現在該鎮的鯉魚山公園。花橋礬館地點在現在的藻溪中學附近。兩個礬館都設在內河埠頭邊,便於明礬打包下水船運到鰲江口集合海運。

礬山至藻溪挑礬古道經過的地點:

礬山福德灣—(5華裏)古樓下—(3華裏)—尖家坑—(3華裏)—乒乓嶺—(4華裏)—昌禪樹腳—(1華裏)—華樓內—(10華裏)—雙條溪— (3華裏)—洞橋(老鼠路)—(2華裏)—滴水巖—(2華裏)—險口—(5華裏)—吳家園—(3華裏)—將軍腳—(2華裏)—潘莊—(2華裏)—九堡—(3華裏)—藻溪礬館。

如果以礬山福德灣礦區為中心,至藻溪全程大約50華裏,這條挑礬道山高嶺峻,特別是過了昌禪華樓內之後,山路崎嶇,身挑百斤重擔翻山越嶺,艱苦卓絕。於是他們用汗水編出了一首《挑礬歌》。

當然挑礬歌有許多版本,但到了“華樓內”(當地也叫做“汗流內”)以後,所吟唱的內容就都一樣。

“礬山挑礬心煩穿,半暝起身真困難。走到礬窯沯滾滾,裝了礬來要一天。一擔挑起百六七,僅賺一塊三角錢。楮腳一楮古樓下,唱歌念曲尖家坑。風子哩哩乒乓嶺,歇暝吃晝算昌禪。通身流汗是華嶺,仙人挨米土人坑。老鼠造路洞橋險,目屎如珠滴水巖。十分落難是險口,無人搭救吳家園。私招女婿潘莊李,英雄好漢將軍腳。九龍落水是九堡,經商買賣藻溪街。水上蓮花萬丈井,仰頭觀看公婆石。鄉村地名說不了,藻溪礬館會團圓。”

《挑礬歌》,民間也叫做“挑礬詩”,是過去礬礦挑礬的人,在礬山至藻溪這條挑礬古道上,用自己的智慧創作出來的山歌,是蒼南礦山礬礦勞動者用汗水和扁擔奏出的交響樂,是數百年來保留下來的一首集體創作的歌。它與明礬一樣晶瑩剔透,並散射出勞動人民智慧的光芒。

另一條挑礬古道,是從南宋溪光礬窯出發的。

經過的地點:

溪光—(3華裏)—南宋青敘橋—(1華裏)—南宋街道—(1華裏)—大園—(1華裏)—雞鳴嶺(亭)—(4華裏)—半垟宮—(4華裏)——柴林腳後背隔—(8華裏)—雙條溪。

到了雙條溪與前面礬山至藻溪挑礬古道重合。

這條路的經過的特點是人文景觀密集。過去以青敘橋為中心的景觀有清乾隆年間歐陽吉的“五世”“百齡”牌坊、有清初所建的馬仙宮、路下周古民宅(曾十八擔書籠)、大園李古民宅、洋尾園歐陽古民宅和有千年樹齡的“蒼南樟王”。過了半洋宮,還有有名的半洋宮五間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