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死去的父親要鑲牙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文 | 秦長清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老姥爺(父親的姥爺)說,濟南的大觀園是個好地方。那裏商賈匯集,摩肩接踵,做買做賣,貨色齊全。那裏有戲院子、電影院、說書的大茶館、站在院子裏拉洋片的人,京劇、梆子、快板、相聲、京韻大鼓,吹拉彈唱、南腔北調,煞是好聽好看。那裏有各種大小飯館酒館,各種南北大菜、風味小吃、醬菜、肴肉、炒栗子、烤地瓜應有盡有。北京來的烤鴨子香味撲鼻,遠遠的就能夠聞到香味,饞的人拔不動腿,令人直流吃喇喇(遙墻土話,就是饞涎或者哈喇子)。

老姥爺說大觀園那裏的天津包子狗不理,花色齊全,聲明遠揚。最好吃的就是狗不理的灌湯包子,皮薄的透明,灌湯又香又鮮,肉餡子調的特別講究、好聞、更好吃。他還說吃狗不理包子也特別講究,不能買了拿著就吃。一是因為剛出鍋的包子挺熱的,二是包子是灌湯的,一咬就流湯汁,可能會臟了衣服或者給燙著了。最好是找個桌子坐下來,點上兩個小菜,要一壺好酒,慢慢的喝著酒、吃著菜,等著包子出鍋上桌,趁熱小心翼翼的吃。他說那店家上包子的時候會在盤子裏墊著一兩片幹荷葉,還會給一根葦子管。熱包子帶著荷葉的清香,就感覺馨香撲鼻,好聞極了。

而吃包子的時候要先挑開包子上邊的一點皮,把葦子管插進去吸食品嘗湯汁。嘿!那個香啊,就別提多麼好了。然後,再慢慢的吃包子皮和餡,也就不怕燙了。老姥爺說,那個時候前往大觀園狗不理包子鋪吃包子的人很多,大多數時間都是耐心的排隊等著,大家都把到大觀園吃狗不理的包子當作一個特別美好的享受。那個時候聽老姥爺說的濟南大觀園,就像聽神話故事一樣,感覺他說的那個大觀園簡直就是一個夢一樣的好地方。一邊聽著老姥爺講故事,一邊想著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去看看那麼好看的大觀園,也去嘗嘗狗不理的包子!

老姥爺是上世紀初清朝末年出生的人,居住在歷城東北鄉的火石莊,1978年後搬來我家,跟著奶奶和父母親居住養老。他家的那個莊子則因為修建濟南遙墻機場,多年前早就拆遷了。老姥爺在我家安度晚年的時間裏,我經常找他聊天,聽他講各種故事,那是一段讓我大開眼界的快樂時光。父親說,老姥爺是一個喜歡做小買賣的農民,主要就是從歷城和章丘交界的東北鄉收購糧食、花生、豆子、小雜糧等等的物資,送往濟南商埠的大觀園、普利門和東關大街的海晏門等等的糧棧。委托他收購或者運送的各類糧食等物資,質量上乘、要價公道、信譽良好,很受各大糧棧的歡迎,他也因此交了一些生意上的好朋友。

父親說,各個糧棧的老板們也十分信任老姥爺,缺少了錢到櫃臺上說一聲,拿著就走,都不用打收條的。而他也是按期歸還,絕不拖欠。那個時候老姥爺一般五天去兩次濟南城,大觀園則是隔三差五的往那裏跑,因此對大觀園則更是了如指掌。在我找他聊天聽他講故事的時候,感覺他從大觀園建設開始的各種掌故、布局、商號、戲院、影院、茶館、客棧、酒店、小吃店,如數家珍,就像天方夜譚一樣,玄幻神奇,引人入勝!

在我八歲的那一年,父親騎著自行車帶著我來濟南看國慶節的大遊行,就住在東關大街海晏門外的花園莊,一個老姥爺做買賣時認下的拜把子兄弟家裏。國慶節那天上午,泉城路兩側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父親把我放在了宏濟堂藥店西邊不遠處一個賣點心的食物店的窗臺上,倚著我不讓我掉下來,我才能看見路上的遊行隊伍。那個時候應該是國慶節的一個大慶的年份,工農兵學生各色人等,排著整整齊齊隊伍、喊著威武雄壯的口號,跟著一輛一輛的花車,一波一波的自東向西從眼前走過,端的是威武雄壯、口號震天、令人激動不已。

看完遊行後,父親帶著我往西步行去了大觀園,到狗不理包子鋪吃了夢寐以求的灌湯包子。就像老姥爺說的那樣,要了點小菜和包子,美美吃了一頓,圓了那個美好的夢想。飯後父親帶著我在大觀園裏,逛了一圈又一圈,看的我就像看了西洋鏡,目不暇接;又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各種新奇好奇油然而生,久久難以忘懷。雖然後來還逛了趵突泉、大明湖、解放閣的大臺子、黑虎泉的老虎頭等處風景名勝區。但是,依然沒有衝淡我對大觀園的美好記憶,以至於回到遙墻老家後,還是經常炫耀這次逛濟南看的景致,尤其是經常向小朋友吹噓大觀園多麼美好、多少景致、狗不理包子多麼多麼的好吃等等,也讓那些小朋友饞涎欲滴、唏噓不已。

大約九年以後,1979年9月我考上了大學,就住在魏家莊以南的永慶街南首,也就是原濟南教育技校,後來的濟南市教研室的那個辦公樓上。剛入學的時候,父親帶著我去人民商場西側平房裏買了衣服和一個軍綠色的書包,就像那個時候的軍用挎包,但是沒有印著“為人民服務”紅字的那種樣子。隨後又領著我去了大觀園,再次吃了狗不理的灌湯包子。沒有想到我們居住的這裏距離大觀園會這麼近,因此在以後一年的時間裏,只要有時間就會三五成群或者一個單溜去大觀園逛逛。很多時候,就是傍晚散步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往大觀園裏去走走。

那個時候從永慶街南首去大觀園主要有三條道路,第一條路是往北走到經四路折向西走,過了大緯二路後可以直接進去大觀園的北門;第二條路是從永慶街往南走到林祥南街折向西走,走到大緯二路後折往北走不遠,再折向西走過大緯二路後,可以從經五路直接進大觀園的南門。第三條路是後來發現的,就在永慶街中段偏北往西行,那些職工宿舍的平房之間,有一條拐彎抹角的窄小的胡同,大體位置在經四路和緯二路小學北側之間,過了大緯二路,可以從大觀園的東北方向的一個小胡同裏進入大觀園。有時候就是為了散步走走看看,有時候就是相約去看場電影,有時候就是去買點文具啥的東西。從大觀園的東西南北四條街道,北門南門東西胡同口,反反復復進出了不知道有多少次。

各個角落走了個遍,大小胡同往來穿梭,大小店鋪有空必看。那時候一個窮學生,大餐是不敢吃的,看看還是可以飽眼福的。那個時候偶爾在周末去大觀園的時候,我最喜歡去西側的大觀園電影院看電影,或者在西北角的曲藝廳聽相聲、評書、山東快板或者大鼓書,當時的演員後來都成了電視上的明星名角。那一年我還去過東南角的大眾劇場看了一場京劇《包公審判官》。由於平生第一次在戲院子裏現場看戲,由於真人實演,現場感覺極強,特別是判官一出場,嘴裏撲撲噴火的場景,令人印象特別深刻,至今久久難以忘懷。

由於那個時候經常去大觀園走走看看,就想對大觀園的歷史做一番了解,為此我經常去找當地老人聊天,聽他們講大觀園的歷史掌故,後來我還查找了一些有關的資料。當地的老人們都說大觀園在1930年前還是一片荒地,是北洋軍閥靳雲鶚的,大約有四五十多畝地。後來讓一個大糧食商人名字叫張儀亭的租下了這塊地,籌建了這個大約有45畝的大小的大觀園。大觀園開業的時候是1931年農歷八月十五(公歷9月20日,恰好又是周末),名字是比著《紅樓夢》的大觀園起的。因為本書裏的大觀園景色優美、人物風流,所以大觀園起的這個名字和開業的時間都有美好和吉祥的含義。

大觀園一開始開業的時候分為南邊和北邊兩個區域、分為內市場和外市場,主要是給有錢人服務的。但是有錢人總還是少數啊,不長時候就停業整頓了。1932年初春再重新開業時候,由於面向普通老百姓,著重發展了由特色小吃、露天雜耍和百貨經營等組成的北邊的區域,這下子就成功了。後來到了特別火的時候,光大觀園北邊的外市場裏有綢布、百貨、鞋帽、圖書、飯館、照相、理發、鑲牙等大小商店200余家,加上各種攤販共計有400多家。還有一些打拳賣藝的、拆字算卦的、說書唱戲的,各據一方,招徠主顧,就越來越熱鬧了。

而大觀園的內市場則主要是有三個大劇院構成,那個時候就是濟南最重要的娛樂場所了。那個第一劇場(即後來的大眾劇場)是以演京劇為主的地方,裏面的共和廳主要是個說書的場地,經常演一些歌曲、相聲、曲藝和京劇清唱節目一類的節目;第二劇場(後來的大觀電影院)是放映電影為主的場地;第三劇場是表演魔術、雜技、小型歌舞表演為主的場地。這三個大劇場和往來雲集的文化名人、藝術名角,就讓大觀園更出名更熱鬧了,各色人等爭著來這裏喝茶、聽書、看戲、看熱鬧,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極大的提高了大觀園的文化氛圍。

解放前的大觀園經歷了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混亂復雜的局面,解放以後對大觀園進行了有計劃的改造和擴建,拆除舊房棚屋、擴展道路、修建門市樓房,還調整了整體布局,使內外兩個市場完全連成一片,成為濟南最大的綜合性商場。雖然在那個特殊時期也受到了一些衝擊影響,但是大觀園隨著社會的發展,也一直在不斷的發展變化著。由於大觀園豐富多彩的商業活動和濃濃的文化氛圍,最終這裏成了人們心目中購物的天堂、休閑娛樂的場所和心心向往的好地方。

1981年7月參加工作以後,我去了歷城的南部山區,後又展轉到了東北部平原地區。雖然離著城市遠了,但是對大觀園的印象和向往基本並沒有多少改變。有時候過來買件像樣的衣服,有時候過來買個鄉下稀缺的物件,有時候過來開會或者培訓的時候,順便進大觀園吃點飯。有時候就是在別處買了東西了,也還是要再到大觀園看看,還有沒有更好的更合適的物品。那一年結婚時,媳婦給我買了一塊上好的面料,我和她專門來大觀園的洪順服裝店,定做了一身深藍色的中山裝,那種感覺就別提多麼美了。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一直到本世紀初的近三十年間,每年總有兩三次或者更多次去大觀園逛逛,有時是在東圖大樓買書後進去看看,或者買點啥、或者吃點啥,或者看一場電影,或者什麼也不買,就是為了進去走走看看。漸漸的發現,那個原先以平房為主的大觀園,慢慢的變了模樣。北門外的那個理發廳一度非常出名,鄉下的人也要來理個發啥的。那裏的服務員熱情周到,就是排隊時間也太長了。狗不理包子鋪也改了方向去了東北角上,成了沿街的店鋪。那個賣羊湯燜餅的回民店,也不知道去了哪裏。

大觀園電影院北側的那個往西走的胡同裏也掛滿了各種衣服,就連西側的南北街上也都成了各種各樣的服裝店鋪。西南角的那個菜市場已經找不到原先的樣子了,東南角的那個小廣場和大眾劇場也沒有了,而就在大觀園電影院的右側前方,建起來一個高聳入雲的商業大樓。大樓上各色商品應有盡有,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直看女人們興高采烈、欣喜若狂,直看的男人們暈頭轉向、迷迷泱泱。

2015年我去上海復旦大學參加培訓期間,晚上抽空去了禦園商城看了看,感覺那些古香古色的建築,的確體現了中國風的文化特點,濃濃的商業氛圍,不愧為老上海增添了一抹亮色。但是和我們濟南相比而言,那裏更加註重商業經營,而像大觀園那樣的文化類的場地,感覺並不怎麼明顯,當然也許是時間有限,我沒有走到看到,或者沒有看全吧。今年年初退休以後,我也就有更多的時間到處走走看看了,夢繞魂牽大觀園就成了時常光顧的場所。在濟南的商圈越來越多,商場林立、商鋪雲集,物資已經是極大的豐富甚至過剩的時代,再去大觀園逛逛看看,可能也並不為了買啥稀缺的東西,有時就是想走走看看那些過去的老地方,找找曾經留下的足跡,回顧一下那些有過的快樂,或者是否會有某些夢裏的奇景異象。

驀然間發現,濟南大觀園又迎來了新的蝶變,仿佛老上海的禦園落戶在了濟南城。那些古香各色的建築裝飾,那些無與倫比的海派風光,令人耳目一新,眼界為之一變。當那些海派文化和濟南本土的標誌性文化內涵碰撞在一起的時候,無疑將會使濟南大觀園瞬間蝶變、迸發出勃勃生機,也無疑將會讓濟南大觀園迎來一個新時代令人魂牽夢繞的春天。

本文參考文獻如下,在此一並致謝!

1、李浩:《濟南開埠與城市民俗的變遷》,《理論學刊》2006年第9期。

2、馬雙:《民國時期濟南文化娛樂研究》,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5年。(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陽)

3、摘抄修改自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先生文史原創作品。

4、摘抄自百度搜索之濟南大觀園條目所載相關資料。

————秦長清(清蓮子)/歷城區委黨校,寫於2021年10月28日,修改於10月31日,謹以此文紀念那些青蔥歲月,並見證濟南大觀園發展變化的輝煌歷程。

作者簡介:秦長清(筆名:清蓮子),男,漢族,中共黨員,曲阜師大本科畢業,具有化學教育專業中學高級教師職稱。早先供職於濟南市歷城區教育系統,任職普通高中化學教師、教師進修學校化學講師,區教育局電化教育站教研員(高級教師)、監察室負責人,紀委書記、黨委副書記;後來任職於歷城區委黨校副校長、黨委委員、機關黨支部書記直至退休。現為山東散文學會會員、山東詩詞學會會員、歷城區作家協會會員、歷城區稼軒文化交流協會會員。

壹點號山東創作中心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