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周公解夢失信於人的信息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在周昭王命喪“膠船”,周穆王與西王母分別,竟然都是因為戰爭中,我們通過對從周昭王、周穆王到周夷王之間歷史的梳理,說明了戰爭因素和諸侯的崛起在從西周中期開始對周王朝政治的不利影響。在西周王朝的後期,戰爭和內耗更是像擺脫不了的詛咒一樣愈演愈烈,終於在幾個"不靠譜"的天子手裏,徹底終結了那個曾經強大的王朝。

從"國人暴動"到"宣王中興":人都去哪裏了?

周夷王的繼任者,是被稱為厲王的姬胡。厲王的"負面"知名度比較高,我們在本專題的從“國人暴動”和“田氏篡齊”看西周時期“國人”的歷史走向一文中,曾介紹過他因為"專利",也就是把山川沼澤之利作為王室私產的事而引起國人階層暴動,並導致自己被趕出王畿,後來死在"彘"這個地方的事。

據現代不少學者分析,厲王之所以要"專利",是因為經年的戰爭導致國庫虧空,王室已經窮的叮當響了,諸侯又不肯接濟,沒辦法,行事狠辣的厲王只好出此下策,結果偷雞不成反蝕把米,把自己都給搭進去了。

周厲王客死後,他的兒子姬靜繼位,這就是周宣王。在宣王治下的周朝曾出現過短暫的"中興",但大多數人更願意把那看作周朝即將覆滅的"回光返照",以至於到了周宣王後期,他要統計人口數目的決定,使得朝野大為震驚——以前的周天子們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舉動啊!

但宣王沒辦法,對外戰爭一敗再敗,使得國力虛弱到他已經很難確切地知道手下還有多少可用的人了。在大臣和諸侯們看來,統計人口顯然是一種示弱的舉措,說明周王室真的臨近窮途末路了。

同時,宣王還聽到一個令他極為恐怖的流言,大意是說"桑木的弓,箕木的箭袋,將要滅周"。這還了得?!

宣王之時童女謠曰:"檿弧箕服,實亡周國。"於是宣王聞之,有夫婦賣是器者,宣王使執而戮之。

——《史記·周本紀》

宣王於是立即下令誅殺一對夫婦,因為他們售賣的,恰好是這兩樣東西。此時的宣王,已經像驚弓之鳥一樣,拼命想護住祖宗的基業了。話說被下令誅殺的那對夫婦在逃命的途中救了個小姑娘,就帶著她一起逃到了褒國。後來小姑娘長大了,出落得如花似玉,楚楚動人,便順理成章地進入了褒國國君的後宮裏面。再後來,當時的周天子,也就是幽王要攻打褒國,褒國國君為了避禍,就把那個女子進獻給幽王,幽王不但停止了對褒國的征伐,而且從此專寵此女。沒錯,這個女子就是褒姒。

褒河岸邊的褒姒像

真的是"烽火戲諸侯"導致"一笑失天下"嗎?

我們聽到的關於幽王亡國的通行版本,是他"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就是個現代版本的"狼來了"的故事,因為失信於人而導致自己喪命。實際上,幽王失國的故事要豐滿的多,堪比現代拍的宮鬥劇。

據文獻記載,幽王專寵褒姒,褒姒沒多久就給幽王生了個兒子,名叫伯服。幽王愛屋及烏,不但廢了原配申後的後位,還想廢掉原來的太子,也就是申後所生的兒子宜臼,改立褒姒生的伯服為太子。褒姒也是愛子心切,不管是不是自己應得的,只要幽王願意給,她當然樂得為兒子爭一個好前程了。

但褒姒仍然不滿足,還想著"斬草除根"以絕後患,申後和兒子宜臼被逼無奈,逃回了她的娘家,也就是申國。我們在你以為古人“同姓不婚”是怕生的孩子笨?其實,那是西周婚姻制度中講過,周天子的婚姻從來都是為加強自己與諸侯之間的關系而采取的政治婚姻,申後能嫁給周天子做王後,娘家必定不是普通人家。申侯見女兒和外孫被如此虐待,幾乎性命不保,一怒之下聯合繒國和犬戎大舉進攻都城鎬京。

前面我們就提到過,早在幽王的太爺爺夷王的時候,周朝的國力就已經是只能勉強抵抗犬戎、夷狄等時不時的侵擾了,加上諸侯勢力的崛起和內部各種矛盾、紛爭,周王室早就人心渙散。對於來勢洶洶的犬戎,幽王自然難以招架。沒多久,鎬京就被攻陷,不但美人和王朝的所有財富均被擄走,幽王自己也在驪山腳下,被犬戎結束了性命。

驪山烽火臺

可見,"烽火戲諸侯"只是幽王博取褒姒一人歡心的把戲,但褒姒一個人的笑臉,和她那無止境的貪欲,卻的的確確地給本就用錯大臣、民心盡失的糊塗幽王,和當時早已積重難返的周王朝雪上加霜,迅速地由"家務紛爭"導致了"國變"。

幽王死後,申、魯、許等諸侯國都表示,擁立姬宜臼繼位,也就是周平王。平王因為實在難以忍受犬戎的不斷侵擾,遂決定把都城向東遷往洛邑(今河南洛陽),勉強支撐殘局,這就是著名的"平王東遷"(發生在公元前770年左右),也標誌著西周的正式結束,和春秋戰國時代的開始。

平王東遷示意圖

關於幽王亡國,史書上不但記載了這些過程性事件,還記錄了不少當時的"異象",比如周宣王時期出現的天象異常、幽王繼位第二年,關中地區的大地震,以及民間流傳的周室將亡的童謠等,仿佛都預示了周朝各方面的"嚴重失調"。司馬遷在寫作《史記》時,也用了程度逐漸加強的詞語,來描述西周自中期以來走得越來越快的下坡路,如:

"昭王之時,王道微缺……穆王之時,王道衰微……懿王之時,王室遂衰。"

——《史記·周本紀》

從事後回放的角度,重新看待西周由弱到強,再由盛轉衰的過程,這其中不僅僅有故事,有知識,也不僅僅是向我們展示戰爭和內耗是多麼恐怖,而是幫助我們認識到,我們今天的有些傳統是怎麼來的,以及為什麼要不斷改革。無論是分封制度,還是宗法制度,還是天命觀念,都是今天在人們心中依然有不同程度存在的文化遺產,從地理上和觀念上,規範了後代人們對"中國"概念,以及對自身各方面的理解和認識。

至此,關於"重新認識西周"這個專題,我們已經為朋友們呈現了一系列文章。在這些文章中,我們介紹過周人的起源和他們的祖先後稷他出生就被拋棄,卻氣質非凡,精通農事,後成周朝祖先、社稷之神,

介紹過周公其人解夢的周公、孔孟眼中的聖人,如何成為我國第一位“歷史人物”?,

介紹過被周公分封的數以百計的諸侯國從"多而小"向"少而強",並逐步走向統一帝國的演變歷程我國"統一"的傳統來自哪裏?,

也介紹了在這一歷程中伴隨著的曾經握有實權的"國人"階層的消失從“國人暴動”和“田氏篡齊”看西周時期“國人”的歷史走向,

還介紹了從西周到秦漢時期爵位制度的演變先秦人物的身份“鄙視鏈”:爵位是如何從五級變成二十級的?(青雲計劃獲獎)

為分封制和宗法制服務的西周的婚姻制度你以為古人“同姓不婚”是怕生的孩子笨?其實,那是西周婚姻制度,(青雲計劃獲獎)

以及在上面這些現象背後,深刻地影響周人,也影響到我們今人觀念的、周人的"天命觀"“奉天承運”的思想,到底是從哪裏來的:西周"天命觀"淺釋,(青雲計劃獲獎)

和西周王朝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周昭王命喪“膠船”,周穆王與西王母分別,竟然都是因為戰爭

更多精彩內容,還將繼續呈現,希望朋友們能夠喜歡。

參考閱讀:《史記》、楊照《寫給大家的中國歷史》

[圖片均來自網絡,在此衷心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