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大全周易解夢拉屎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一百八十。(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我們繼續往下看,再下一句是什麼?叫做“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這段話就非常好理解了,就是陽氣多了之後,這個人就熱,陰氣多了之後,勝的意思就偏勝的意思,偏勝就是多了,陰勝就是陰也比陽藥多了,這時候身體就偏寒。

再往下看,“重寒則熱,重熱則寒”,這兩段話的意思是什麼?這個“重寒則熱,重熱則寒”,指的是陰陽偏勝偏衰後,在一定的條件下會發生轉化,也就是我們老百姓所講的物極必反。物極必反的指的是陰陽寒熱證候,對此古代的醫家註解有不同的理解,我們先講講。第一個就是張景嶽的理解,張景嶽是個大家,我們之前講課反復講到,他不僅是懂中醫學,他還懂《周易》、天文、地理、水利、兵法他都懂。(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張景嶽在《類經·陰陽類》裏邊是這麼解釋的,他認為這段話是這麼理解,說:“蓋陰陽之氣,水極則似火,火極則似水,陽盛則格陰,陰盛則格陽,故有真寒假熱,真熱假寒之辨”,如果是在臨床當中,張景嶽是臨床家,他是一個熟讀《內經》的臨床家。大家註意,古代的臨床家有一個特征,就是對經典非常熟悉,經典指的是我們所熟知的《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還有《神農本草經》,這是四大經典。古人有的人還把《難經》也放進來,他們對於經典很熟,於是他在臨床中遇到癥狀之後,他就會在經典裏面找到相應的解釋。所以臨床中就會出現格陰格陽、真寒假熱和真熱假寒的表現,實際上我們在臨床中在哪個科最多見?就是在臨床中的急診科和ICU比較多見。

比如說一個人,熱病到了極處之後,熱燒的非常高了,但是手腳突然涼了,這就是什麼?這叫真熱假寒。這個熱性非常高,但手腳冰涼,這叫真熱假寒。也有一種是寒氣寒到一定程度,比如說重感冒,寒到一定程度,身上發高燒,這是假熱真寒,都不一樣。(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所以這就是講的是臨床,但是聽眾朋友們可能遇不到這些情況,這都是在臨床中比較危急重癥的時候會遇到這些類似的變化。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給他進行辨證論治,這是張景嶽的理解。後人對他的分析,認為這是真熱假寒和真寒假熱可能是由量變導致質變的一個表現,這個也是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尤其是臨床當中的這些印證。

第二個是馬蒔《素問註證發微》裏邊所註解的,他是這樣說的:“然陰盛雖寒,而寒之又寒,是重寒也。寒久則熱生,如冬感於寒是重寒也,而至春為溫,至夏為熱,非重寒乎?陽盛雖熱,而熱之又熱,是重熱也。熱久則寒生。如今病熱極者,而反生寒栗之類”。什麼意思?就是他也是從通過臨床中所得出來的,“寒之又寒”就是重寒,寒氣當中又出現寒氣的,這就是重寒,“寒久則生熱”,比如《黃帝內經》裏邊說:“冬感於寒,春必病溫,至夏則為熱”,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就是冬天感到寒氣,外感這個寒,這個寒在冬天沒有發,到了春天,發為溫病,到了夏天發為熱證,這都是因為重寒而導致的這種疾病的發作。(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如果陽盛,雖是熱,“而熱之又熱,是重熱也”,熱證當中又加上熱證,這是兩重熱證,這個時候有一些“病急者”,就是得了熱病,非常危急的這些人會出現就像我剛才說的,這個熱證非常重的人會出現什麼?會出現手腳冰涼、寒戰、戰栗這種癥狀,這個癥狀就好像是寒病一樣,其實不對,他是個熱證,這就熱極生寒,所以這就是馬蒔對這段話的理解。

我們看《黃帝內經》,《黃帝內經》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特點,就是他的註家很多,每個人對這段話的理解都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因為每個人在臨床中遇到的情況不同。但是大家註意,古人文言文功夫都非常深,對於這段話的文字字面的理解非常深。他們的發揮都是大多數在臨床上的這些針對不同疾病上的一種發揮。所以我們現在看上去就好像他們之間有爭議意識的,其實他們之間沒有爭議,都是在從不同的側面在描述這段經典所闡述的意思。

第三個就是《素問集註·卷二》對這段話的理解,這個理解就比較別致,我給大家念一下,叫做“苦化火,酸化木,久服酸苦之味,則反有木火之熱化矣。辛化金,甘化土,久服辛甘之味,則凡有陰濕之寒化矣。所謂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這段話還引用了《黃帝內經》的原文,他先是這麼理解的,苦化火,辛甘酸苦鹹五味當中苦是化火的,酸是化木的。(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本來苦是清火的,酸是收斂的,本來這兩個藥是“酸苦湧泄為陰”,是陰性的藥,但是你記住,要是經常吃酸味的苦味的這些東西,久而久之,“反有木火之化熱矣”,就是久而久之,木火之氣會化成熱氣,這是臨床中會出現的,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

“辛化金,甘化土,久服辛甘之味,則反有陰濕之寒化矣”,這段話我覺的太對了,就是針對現在的這些情況,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老百姓的飲食,或者年輕人的飲食太對癥,叫做“辛化金”,辛味就是辛辣之品,“甘化土”,甘就是甜味之品。經常吃這些辛辣的和甜味的東西反而怎麼樣?反而容易化成陰濕之寒,化成濕寒之病,這太有意思了,我在門診上就遇到非常多的這種患者,這種患者就濕氣特別重,而且還偏寒,你問他的飲食習慣,就喜歡吃辣,而且吃辣的同時還喜歡配著飲料吃,這邊吃著麻辣燙,吃著火鍋,吃著辣的東西,燒烤,全是辣的東西,這邊還喝著飲料,甜味的飲料,這兩種合在一起之後,這脾胃,這個濕氣就逐漸越來越多,濕氣大了,就會化成寒,所以說有很多人脾胃當中的濕非常重,寒氣也很重,很多人說那濕在哪裏?你能不能把濕拿出來,我看看。(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濕它不是能拿出來,它在身體裏面會有表現,它表現為第一個舌苔厚,第二個渾身酸沈,乏力沒勁,沈重,酸困這是第二,第三個是大便黏膩不爽,大便黏粘馬桶,拉完了之後好像沒拉幹凈,還想再拉,這都是濕氣的表現。還有的人口腔裏邊黏黏糊糊的,有的濕氣重的人,皮膚上還容易長小皮疹,長小水泡。大家註意,這全是濕的表現。

濕氣重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好像一天到晚總是提不起精神來,很累,你讓他睡覺又睡不著,但他就是感覺渾身酸疼乏力,這就是是,這與什麼有關系,《素問集註》裏邊註的特別好,他叫做“辛化金,甘化土,久服辛甘之味,則反有陰濕之寒化矣。”你看這段話,幾百年前古人的註解對現代人反而非常有指導意義,我作為一個臨床醫師,作為一個中醫的學習者,在這裏看到這段話,就是不禁拍案叫絕之意,(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覺的古人說的真是太對了,同時他還引用了《黃帝內經》的一句話,叫做“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就一個東西經常吃,他不是說一個月吃一次,比如吃麻辣燙,喝飲料,一年才吃了兩三次,這不會,他關鍵是天天吃,經常吃,“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由之夭也。”就是你經常的增加這種濕氣,這種寒氣,久而久之“夭之由也”,夭就是壽夭的那個夭,就是夭亡的夭,就是身體變弱了,不好了,出問題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叫“夭之由也”,所以這就是承襲上文當中的“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這段話來進行的註解。

所以也提醒了我們臨床上的一些用藥,提醒中醫師在臨床上用藥,同時也提醒了聽眾朋友們,普通老百姓在生活中,我們如何飲食,所以生活中辛甘酸苦鹹這五味一定要適度,不能特別喜歡吃辣,吃辣多了之後傷脾胃,散陽氣,增加濕氣,吃甜味多了之後礙脾胃,黏膩,容易增加濕。苦味太多了之後導致寒。酸味太多了之後,氣不郁導致火。辛甘酸苦鹹,鹹味太多了之後傷腎,但是這五味又是我們飲食當中必備的。(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所以在這裏提醒大家就是註意一點,就是度不要太過,同時不要天天吃,天天吃一定會導致一個問題叫做“久而增氣,物化之常,氣增而久,由之夭也。”要是你天天吃一種味道吃的太過,偏氣就會嚴重。辛甘酸苦鹹,傷及五臟,就會導致五臟的病。在這裏也提醒大家,我們的飲食的食物要氣味平和,要清淡,要針對您的體質進行調整,您的體質是寒的,就吃一些偏溫的食物,體質是熱的,就要吃一些偏涼的食物,給他進行中和,最終調整陰陽平衡,這就是我們的養生之道。

好了,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裏,謝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次課再見。(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一百八十。(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