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螅蟀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明朝有這麼個傳奇皇帝,別人都是靠爹才當上了皇帝,而他爹呢卻是靠他才當上了皇帝。

他小時候最討爺爺喜歡。甚至他爺爺因為他而造反,他廢除皇後,用銅缸燒死二叔。沈迷鬥蛐蛐,被人戲稱蟋蟀天子,但卻絲毫不影響他成為一世英主,他便是大明第五位皇帝仁宣之治的主要推手朱瞻基。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朱瞻基的一生究竟有多傳奇。

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朱瞻基出生在北平的燕王府,這個出生就十分有意思,別人出生都是給爹娘托夢。他出生,是給爺爺朱棣托夢,托了個啥夢呢?那時候啊朱棣還只是個燕王,他夢見太祖朱元璋把個大圭給了他,並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

劇照:朱棣

朱棣醒來正琢磨著解夢,大孫子朱瞻基就咕咕墜地了。這夢是意思呢?大圭就是皇帝所執玉質手板,加上那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我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你了,這皇位也遲早是你這大孫子的,而你這大孫子可了不得呀,以後定會讓大明昌盛萬年。

這可了不得,聽到哭聲的朱棣馬上去看孫子,發現這娃臉上一團英氣,長得十分像自己。當年秦昭襄王出生的時候,就有人說他長得像他爺爺秦孝公。結果後來秦昭襄王就把東周滅了。言歸正傳,正是這場吉祥的夢和朱瞻基的出生,讓朱棣下定了起兵靖難的決心。

而有了這樣出身背景加持的朱瞻基,自然是十分討爺爺朱棣的喜歡,朱瞻基自己也十分爭氣,他聰明懂事,伶牙俐齒。讀得一手好書,騎馬射得一手好箭,簡直就是朱棣眼中的完美孫子。

後來朱棣靖難成功後,什麼出遊,閱奏章,北上巡狩啊,都要帶著這個孫子,寸步不離,甚至將黑衣宰相姚廣孝拜為了朱瞻基的啟蒙老師,想的就是把他當接班人來培養。

皇位坐穩,朱棣要立太子了,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雖是嫡長子,但是跛腳多病還是個大胖子,這接班人太差勁兒,很讓朱棣瞧不上眼。而反觀朱瞻基的二叔朱高煦,身材魁梧,戰功累累,簡直是朱棣青春版。這種反差就讓朱棣很想立朱高煦為太子。但這個想法卻因朱瞻基發生了變化。考慮到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是一位各方面都很完美的人才,為了大明江山永固。朱棣最後力排眾議,將朱高熾立為太子,將大明江山寄托在了這父子二人身上。

所以這就是為啥說別人拼爹當皇帝,朱瞻基的爹卻是靠他當的皇帝。

但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二叔朱高煦居功自傲,十分不服。不服他又不敢給朱棣直說,只能私下耍心機,奚落取笑朱高熾。朱高熾不是跛腳還是大胖子,有一次他和朱高煦出去辦事兒。朱高熾被人扶著也走不穩,還不停踩空。朱高煦看了後,偷偷走在他後面,說前人嗟跌,後人知警。意思就是:太子你小心點兒,一步走不穩,我可就不客氣了。

結果朱高煦沒想到的是,朱瞻基也在自己身後。聽了二叔奚落父親的話,朱瞻基立刻說道,更有後人知警也。這個聲音不大,但卻響亮地震住了朱高煦。

洪熙元年,明仁宗朱高熾在位僅十個月,就突然病逝。太子朱瞻基因為南京地震頻發而在南京居首,無法當場繼位。只能快馬趕往北京,朱高煦埋伏在半路,準備截殺他,可朱瞻基知道有人覬覦皇位,所以立即行動。沒等朱高煦設兵,他就已經回到了北京,順利繼位,是為明宣宗,年號宣德,叔侄之間的爭鬥正式開始了。

朱高煦煽動武官集團在濟南起兵造反,朱瞻基多次警示,安撫無效後,開始征討。由於吸取了朱允炆的失敗教訓,朱瞻基最終決定禦駕親征叛軍。那時候朱棣說誓要靖難勤王,朱允炆到底是安是危,大家看不見。只能打到南京,大家親眼瞧了才知道。而如今朱瞻基禦駕親征叛軍,皇帝就在你臉上,還說什麼勤王,這就是明打明的造反。

而朱瞻基沒有進攻城防堅固的濟南,而是包圍了叛軍家屬所在的樂安城。他不想自己的手上沾上朱家人的血。只能放箭到城中,讓朱高煦束手就擒,最終朱高煦因師出無名而造反失敗。

親征勝利後,朱瞻基將朱高煦帶回京城,囚禁起來。沒有殺他,已經算是仁至義盡,哪兒知朱高煦嫌自己活得太久,有天朱瞻基去看他,結果朱高煦一個掃堂腿就把皇帝掃趴了。那朱瞻基也不和這二叔廢話了,直接用一口三百多斤的銅缸把朱高煦蓋住,讓他好好在裏面冷靜一下。可朱高煦卻像是瘋了一樣,神武有力的他居然把銅缸頂了起來,並在院子裏四處亂竄晃悠。朱瞻基脾氣再好,也忍不了了。直接命人用碳火把銅鋼圍起來,活活將這個叔叔燒死在了裏面。

劇照:朱高煦

關於此事,我們不能說朱瞻基太殘忍,只能說朱高煦太會玩了。

好了,即位後的一件大事解決了,朱瞻基正式開始處理政事。在一方面,朱瞻基坐起來得心應手,在老爹朱高熾積攢的家業基礎上,朱瞻基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他喜歡下民間,但沒有乾隆那麼鋪張,每次出去都是帶幾個侍衛就夠了。

有次,他遇到個農民,向他詢問生活情況,農民告訴他,一年到頭沒日沒夜地幹,也只能勉強糊口活得過去。為什麼呢?朱瞻基有些不解,農民又告訴他賦稅太重,還有徭役,一年根本沒有幾天休息的日子,沒有糧,就會被地主們把地搶了。遇上個災難,想逃都沒地方逃。朱瞻基聽後很久沒有說話,回宮後,他明白了出現這個情況的原因。一切都是因為爺爺朱棣喜歡打仗,永樂出征,威風是威風,但是軍糧軍費軍餉全壓在老百姓頭上。這樣下來很難有人吃得消。

於是朱瞻基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先是教訓官員,百姓苦是為了國家,他們要愛惜民力,接著他重用“儒官三楊”開始幹實事兒,首先自上到下,減少了賦稅的比例。朱瞻基大膽地將賦稅改為原來的七成,並且任用周枕各地監察百官貪汙情況,將他們的貪汙所得全部放在了一個叫“濟農倉”的機構。

濟農倉,顧名思義,就是將原本被貪汙掉的糧食統一管理起來,以供災年和破產的農民緊急救助。這樣不僅國庫的收入沒有變,百姓的壓力減輕了,國家才有了防範風險的能力。

為了更大力度的減少開支,朱瞻基還加大力度懲治軍隊的貪腐問題,取消了鄭和下西洋等耗費巨大的面子工程,停止了用兵交趾的遠征計劃。

總之,他上臺後的所有舉措都是為了農業能持續發展,國家能持續繁榮。宣德十年,朱瞻基三十七歲。在他的治理下,國家蒸蒸日上,已經走出財政困局。然而他卻患上了一種奇怪的病,並在短短的時間裏病情急劇加重。他立朱祁鎮為太子,孫皇後輔政,隨後撒手人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那年他三十七歲,那一年他才繼位十年。若上天再假以他十年,大明一定蒸蒸日上。然而或許這就是天意,這父子兩人勵精圖治,卻雙雙命短,可嘆可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