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抽絲織布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葉劍秀

七夕節源於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史記》《漢書》中均有記載。隨著華夏燦爛文化的弘揚光大,各個藝術門類的興起,後經歷代民間傳誦,不斷得到豐富、提煉和升華,構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七夕文化,形成了中國傳統的民俗節日,幾千年傳承和延續下來,備受人們的敬仰和尊崇。

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發祥於魯山的露峰山,七夕節的文化內涵,在魯山縣這塊充滿靈性和詩意的土地上根深蒂固,盛傳不衰。2009年,中國民協命名魯山為“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魯山也名正言順地被稱作“牛郎故裏”。

讓我們透過時間的隧道,翻越歷史的天空,銜接天地,追回到虛幻縹緲的遠古時代,再現那段動人傳說中的優美畫面……

洪荒的天穹下,蒼翠蔥郁的露峰山,祥雲籠罩,雲蒸霞蔚。山上櫟樹橡林,草叢茂密,野花綻放。山下碧野萬頃,阡陌縱橫,農人勞作,小鳥飛啾。田野裏飄蕩著古老悠揚的田園牧歌,一派農耕繁忙的景象。

那時候,九女經常到露峰山上洗澡。九女洗澡的地方在露峰山西北方向,環境偏僻靜謐,有一個水池,周圍被天然石塊包圍,池內貯存一泓碧水,這便是傳說中九女洗澡時的九女潭。天仙九女和年輕牛郎的真情相遇,鑄成了人世間一個永恒的話題,誕生了一個千古絕唱的神話傳說。

九女和牛郎共同生活的日子裏,看到露峰山上漫山遍野的櫟樹林,就托天上的大仙弄來一批天蟲放養,然後抽絲織布。九女的手很巧,能織出雲彩一般美麗的綢緞,以後人們就把九女叫作“織女”。織女不但自己織布,還把那些天蟲分給山下的村民。村民們不知道那些天蟲是什麼,有識字的人把天蟲記載下來。因為當時的書寫習慣是上下豎寫,或許是兩個字的距離寫得近了,或許是誰看走了眼,把“天蟲”念成了“蠶”。

織女在露峰山上植樹造林,經常到山下教姑娘們剝繭抽絲,傳授織布技巧,深受村民的愛戴。附近村莊的村婦跟著織女學會了織布技術,紛紛在自己家裏安裝織機。那時的露峰山下,一天到晚,家家戶戶機杼聲聲,銀梭不息,呈現出男耕女織的繁榮景象。

轉眼一雙兒女已近十歲了。織女和牛郎相敬如賓,生活得甜蜜和美,終日沈浸在無限的喜悅和幸福之中。不幸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突然降臨。王母娘娘在瓊宮不見了九女的身影,招來女兒們詢問,八位仙女不敢隱瞞,只得說出實情。王母娘娘聽後,大發雷霆,大罵九女不軌,私通人間,與那牛郎結婚生子,真是有辱天尊。王母娘娘即刻喚來天兵天將,迅速去凡界捉拿九女回宮問罪。

那一年農歷的七月七日,露峰山上突然烏雲翻滾,悲劇發生了。牛郎和織女熾烈真誠的愛情,無可奈何地走到了緣分的盡頭。

王母娘娘看到天兵天將把九女帶回天宮,正要發火怒斥,忽見後面尾隨三人,便知是牛郎和兒女們追來,唯恐九女和牛郎藕斷絲連,急忙拔出頭上的發簪,迅速劃下一道波浪洶湧的天河。

自此,牛郎和織女隔河相望,不能重逢團圓。

後來,王母娘娘為牛郎的忠貞不渝和兒女們的真情感動,發下慈悲,答應每年農歷的七月七日,允許牛郎和織女見上一面。牛郎帶著一雙兒女在天上苦心等待,日久成型,化為星座。在晴朗的夜晚,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天上那條繁星璀璨的天河,宛如飄帶,銀光閃爍,因此也稱銀河。銀河兩邊,有兩顆醒目閃亮的星座,那就是織女星和牽牛星。

“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牽牛織女之星各處一旁,七月七日仍得一會。”這是三國的曹植把牛郎織女最早稱為夫婦的文字記載,以後才逐漸演繹成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民間故事。

由於織女在凡界惠澤鄉鄰,恩及飛禽,因此,每年七月七日這天,天下的喜鵲自發組織,銜上樹枝,從不同的方向紛紛飛向天空,到天上的銀河搭建鵲橋,讓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傾訴思念之痛,這便是七夕節的來歷,也稱七橋節。

七夕節那天晚上,姑娘們相約來到花前月下,仰望星空,虔誠祈禱,遙祝織女和牛郎傾心相會,乞求織女心意傳道,賜授技藝。據說,姑娘們如若心誠,一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並能得到忠貞愛情和如意郎君。因此,七夕節也有乞巧節之說。

相傳,七夕那天晚上,青年男女,藏在葡萄架下,仿佛隱約可以聽到牛郎織女無盡思念的呢喃情語。盡管這個古老習俗有些荒誕,甚至是悲劇結束,奇怪的是,每年到了這一天,青年男女依然願意自覺地去固守那個虛無縹緲的傳說,以期得到心中積存已久的某種期盼和希冀。過去如此,現在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