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大象和鱷魚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傑出軌跡:對話700位名人的童年》

[美] 維克托·戈策爾,[美] 米爾德麗德·喬治·戈策爾,

[美]特德·喬治·戈策爾 ,[美]阿麗爾·M.W.漢森 著 劉菁 譯

北京出版社 2021年7月

如今,育兒變成一件很講究技巧的事情。家教書中流行的一類書是名人育兒經驗談,試圖用自己的個例來論證某種育兒經驗的成功。在社交媒體上人們也樂於以略帶八卦的心態聽名人講自家孩子的故事。然而,刻意講述的育兒經驗既然要證明自己的成功,難免會規避一些不成功的細節。而個例,對於龐大的、具有多樣性的育兒群體來說,又是微不足道的。

人是善於從眾的動物,有時候發現別人家的孩子竟然跟自己家的一樣淘氣,總能忽然抵消掉一些焦慮,所以獲得有價值的育兒啟發,並不是尋找某種確定的技巧,而是盡可能地看到更多不是為了彰顯育兒成功才刻意為之的樣本。

這本《傑出軌跡》探訪了700位名人的童年,它基於的數據是名人傳記中關於童年的部分——在功成名就後再來回看的童年。選擇的是“傑出人物”而不是“普通人”,是因為這本書的初衷是對超常兒童的研究。但即使是“超常兒童”,當把樣本擴大到700位之後,則五花八門,什麼類型的家庭都有。作者試圖總結“規律”,便根據他們的家庭和父母的特點進行了分類,即這本書的前十章,每一章即一種類型。比如過度關註孩子的父母,“問題”家庭,有缺陷的孩子,童年過得很痛苦等。有意思的是,在400人的樣本中,只有58個人生活在沒有什麼大問題的家庭裏。

這本書成書於20世紀60年代,選擇的400位傑出人物多在20世紀前半段,其中有許多我們熟悉的作家、科學家等。兩位作者(他們是夫妻)的兒子和助手又收集了300位20世紀後期的傑出人物資料,來豐富和修正第一版中的結論。幾位作者在前言和結論中都說明了他們怎樣定義傑出人物、用幾千本名人傳記作為原始資料的原因以及這種統計方法可能出現的誤差或偏見。盡管這本書的宣傳語還是在老生常談地羅列育兒金句,但它最大的價值是令讀者看到個體的復雜性與多樣性。這種多樣性恰恰難以由某一種育兒理論或經驗完全覆蓋。也正如作者所說,社會學重視統計規律,但在實際應用中很局限,因為這些規律不能應用到每一個個體身上去,它所起到的只是啟發作用。

《老虎,危險!》

[法]西爾萬·阿爾奇亞爾 著

[法]艾蓮娜·哈傑克 繪 七月 譯

貝貝熊童書館 |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21年10月

適讀年齡:4+

要說學習,人人都認同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一種捷徑。但這本書諷刺的是,如果自以為讀過很多書擁有了知識就可以閉上耳朵不聽取旁人的建議,不考慮現實的處境,那麼知識也將變得不堪一擊。

繪本故事有點兒像葉公好龍。一位飽讀詩書的老先生,有一天發現自己竟然對孟加拉虎一無所知,他十分生氣,在圖書館裏研究了幾個月,了解了關於孟加拉虎的諸多知識後出發前往印度雨林,想親眼見見大名鼎鼎的孟加拉虎。

他雇了一名從小就生活在叢林裏的年輕向導,向導一直想提醒老先生,但每次張口都被老先生傲慢地打斷。結果見到真正的老虎時,悲劇發生了。向導一直想說的只有四個字:“老虎,危險!”

插畫提供了更多的信息量。老先生的大腦結構、圖書館的“淵博”,叢林探險時需要攜帶的物品,老虎的不同品種……都讓這個故事更加生動。

《驚奇美術館》

[西]哈維爾·賽斯-卡斯坦 著 [西]曼努埃爾·馬索爾 繪

奇想國 |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2021年11月

適讀年齡:4+

這本無字書雖然只有20幾頁,卻堪稱電影一樣驚險和刺激。每一頁左右兩張圖就像影像動畫中的前後兩幀,如果可以快速翻動,恐怕真的會有動起來的感覺。

圖書介紹中說它是圖畫版《盜夢空間》,常立老師也解讀了裏面的五層夢境。簡單來說,它畫的是夢境與現實的交疊,比如你去美術館,卻發現上面的東西都變成了真的,鸚鵡飛了下來,老虎會來追你,蠟燭可以點燃,而發生的這一切又恰恰在美術館的某件藝術作品裏,你的表情大概也同書裏的那位男士一樣瘋狂轉變,豐富到可能會用光自己存儲的表情包。

讀罷,真真假假,留意細節的過程最有趣。當鸚鵡從畫裏跑出來,畫的名字就從“有鸚鵡的凱西”變成了“沒有鸚鵡的凱西”,有老虎的那幅畫叫《守護者》,大概這就是老虎要猛追進入美術館的這位男士的原因。男士最後帶著畫裏的凱西、鸚鵡和老虎開車遠去,像是無厘頭的夢境,又像是“收獲滿滿”的一次美術館之行。

《打開大人的童書之眼》

[法] 阿蘭·塞爾 著 [法] 布魯諾·海茨 繪 武娟 譯

心喜閱 | 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2021年11月

適讀年齡:3+

大人們忙於柴米油鹽,世界被定格在現實的意義裏,他們還會對那些匪夷所思、看起來不合邏輯的想象產生興趣嗎?如果他們已經忘了做孩子時天馬行空、調皮搗蛋的感覺,那麼可以請孩子為老師,一起來讀一讀這本書。

如果爸爸媽媽說世界上根本沒有仙女,你可以告訴他們……;如果爸爸媽媽總是嘮叨,讓你多看一些對學習有用的書,你可以告訴他們……;如果爸爸媽媽害怕在書裏看到死亡這樣沈重的字眼,你可以告訴他們……;如果爸爸媽媽覺得詩歌晦澀難懂,你可以告訴他們……

打開書之前,你可以先測試下,孩子會怎麼為這後半句填空呢?打開書之後,你可能就要接受孩子的詢問了:“為什麼爸爸媽媽和我的想法不同呢?”

《小孩哲學》(2冊)

[日] 河野哲也 著 [日] 濱野祐佳 繪 [日] 千葉萬希子 譯

千尋 | 晨光出版社 2021年9月

適讀年齡:9+

這是兩本引進自日本的給孩子的哲學書,副標題分別是“我與社會”和“生活與自然”。它們的日文版直譯為“從對話開始的兒童哲學”,點明這套書的特色是用對話的方式來聊哲學話題。兩本書中都會出現幾位小朋友,還有一個小動物。他們會圍繞一個主題“你一言我一語”。

作者河野哲也是日本立教大學文學部教育學科教授,他認為世界上的多數問題都沒有正確答案,我們應該停止尋找“好孩子會說的答案”,鼓勵孩子說出內心的真話。對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家坐在一起認真交流。他把這稱為“哲學對話”。

第二個特色是這本書裏提到的許多話題頗有東亞教育的特點。國內引進版的哲學類暢銷童書以法國的居多(我們曾推出過一期哲學主題書單——如何把這不完美的生活解釋給孩子聽?),講述哲學的方式盡管也通俗易懂,但很多還是在西方語境中,比如一些與政治、體育、英雄、戰爭等宏大主題有關的話題。相比較來看這套來自日本的哲學童書,在“生活與自然”這本裏,最前面的三個哲學話題分別是:為什麼姐姐就要忍讓妹妹呢?為什麼父母自己做不到的事卻要我們去做到呢?為什麼爸爸媽媽在外面就像變了一個人呢?為什麼爸爸媽媽總是希望我們交更多朋友,有更高明的社交技巧呢?與其說這些是哲學話題,不如說是孩子對望子成龍、重社交、強調隱忍等教育思維的質疑。

當然,這兩本書裏也有與其他哲學類童書類似的話題,比如人為什麼要活著?為什麼有的人富有,而有的人貧窮等。每一個話題都是開放式結尾,會出現多種答案,而你,持有的又是哪種答案呢?

《一只狗的典型一天》

[英] 瓦爾特·艾曼紐爾 著 西爾·阿爾丁 繪 王梅 譯

99讀書人 |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1年10月

適讀年齡:7+

這是一本再版過多次的中短篇小說,英文首次出版於1902年,之後因為暢銷而不斷再版。能找到的前兩任中文版書名分別是:《我的似水流年 : 一只賤狗的典型一天》和《狗之物語:一只狗的典型一天》,到這一版直接用原來的副書名做了主書名。但從書的幽默來看,第一任的書名最符合這本書的氣質。

故事很短,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這只狗一天的生活,也是它豐富的內心戲。每一處內心獨白都伴隨著來自主人們對它的評價,而這只聰明伶俐又貪吃愛闖禍的狗狗對這些評價進行否定和嘲笑,還總能利用自己的聰明逃脫懲罰,但有時候為了能吃到好吃的,它也勉為其難地適當妥協。

因為這痞裏痞氣的狗狗日記有點像流水賬,關於這本書的評價也呈現兩極分化,但是這並不影響它能給人帶來快樂。

《大象的旅程》

格日勒其木格·黑鶴 著 九兒 繪

蒲公英童書館 | 貴州人民出版社 2021年9月

適讀年齡:3+

2021年雲南亞洲象群“短鼻家族”北移事件曾在社交媒體上引發廣泛討論,這本書就是以這件事為依托,呈現了大象深入到人類生活後,與人類文明產生的碰撞,人類也在各種猜測大象北移的原因。熱點新聞總能激發人們對未知事物的好奇,這本書也借助新聞為孩子們科普了亞洲象的知識。

作者格日勒其木格·黑鶴曾獲得比安基國際自然文學獎小說大獎,繪者九兒也是近些年來頗受關註的插畫家,曾獲得文津圖書獎、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繪本獎、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佳作獎等。

《看見看不見的樹》

[法]塞西爾·貝諾瓦 著 [法]夏洛特·加斯托 繪 錢偎依 譯

未小讀 | 海峽書局 2021年10月

適讀年齡:7+

這是一本來自世界各地的 39 個關於樹木的真實故事。其中有15個故事用了較長篇幅講述樹和人之間的關系,還有24個故事則較為簡短,被按照“稀奇古怪的樹”“樹中的巨人”“植物界中的建築師們”“受人尊敬的樹”“那些長壽的樹”分類歸納到一起。

這些傳奇的故事涉及信仰、個人情感、歷史、自然保護等多個主題,盡管樹不會移動,不會說話,但是不同的樹因其外型和生長環境的不一樣,人們也賦予它們不同的意義,把它們納入了進自己的人文語境中。

《鱷魚先生幫幫忙》(3冊)

[英]喬·洛奇 著/繪

樂樂趣 | 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 2021年10月

適讀年齡:2+

這是一套給低幼寶寶的推拉立體書,也是中英雙語繪本。三冊分別是《快穿衣服啦!》《我還不想睡!》《現在幾點啦?》。推拉效果讓鱷魚先生可以自己刷牙,自己看書和畫畫,增加閱讀的趣味。掃碼也可以收聽雙語音頻,幫助2-4歲的幼兒認識時間,學習穿衣等。

編輯 | 申嬋

校對 |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