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自己臉上塗化妝品的簡單介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無毒可食用”“植物成分”“兒童孕期媽媽也可放心使用”……近段時間,市場上出現了一些所謂“食品級”化妝品,宣稱不僅有化妝品功能,還可以食用。對此,國家藥監局發文強調不存在“食品級”化妝品,但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發現,電商平臺上仍有不少化妝品標榜“可食用”,“食品級”化妝品依舊成為一些商家產品營銷的賣點。廣西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專家稱,化妝品的安全性跟“可食用”沒關系,誤食化妝品存在安全風險。

某購物平臺上打出的廣告,宣稱一款化妝品可以飲用。

調查:“可食用”化妝品成賣點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兒童彩妝消費比2019年增長了300%,85後90後女性最愛給孩子購買兒童化妝品。

10月22日,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在電商平臺搜索“兒童化妝品”,立即出現款式多樣、五顏六色的化妝套盒,價格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月銷量超過5000套。(戳鏈接進專題→解密兒童彩妝,守護孩子的臉)

在多個電商平臺的店鋪,這些兒童化妝品的銷售頁面詳情中,均有“無毒”“可水洗”“不含防腐劑”“天然成分”等關鍵詞,有些還註明“可食用”“食品級環保”。為了讓消費者放心,一些商家還給出了相關的產品檢測報告,證明自己的產品質量過關。

一家化妝品專營店的一款唇膏上標著“無毒可食用”字樣,宣稱“回頭客多”。客服人員表示,產品為植物配方,原料來自蜂蠟、牛油果、油橄欖果油、葡萄酒提取物等,並反復強調不用擔心兒童誤食。

不僅是兒童用品,針對孕婦推出的“食品級”化妝品也琳瑯滿目,涉及口紅、水乳護膚品、面膜、防曬霜、洗發水等。上述產品多標註“孕期專用”“哺乳期用”“孕媽摯愛”等宣傳語。

某購物平臺上出售的一款宣稱可以食用的口紅。

除了電商平臺,在微信朋友圈、短視頻平臺上,還有不少人在銷售自制的“可食用”口紅,並且在視頻中展示吃掉各種口紅的過程。

案例:用了“食品級”化妝品險毀容

今年3月,在某購物平臺上,黃女士看到一款號稱是純植物提取的爽膚水。商家稱爽膚水僅使用玫瑰提取而成,無任何添加,屬於“食品級”,可以飲用。黃女士毫不猶豫地買了一瓶。

產品到貨後,黃女士當天就打開使用了,但這瓶爽膚水聞起來有一股很濃的塑料味道。使用了幾天後,她發現自己的臉頰附近越來越紅,還伴隨有瘙癢的癥狀。

“起初我以為是換了新的護膚品,皮膚不耐受,沒想到越用情況越嚴重。”黃女士說,在她看來,商家宣稱可以喝的爽膚水,意味著更安全、更健康,但卻差點讓她毀容。

盧女士的女兒上小學二年級,平時喜歡學著大人的樣子在自己臉上塗抹化妝品。今年1月,在孩子的多次要求下,她特意挑選了一款價格相對較高的兒童化妝品,商家說相關指標已通過國家檢測,安全無毒,溫水就能清洗幹凈,如果用了皮膚過敏可退貨。除了正常的化妝功能外,商家還特別強調這款化妝品“可食用”。

“孩子用完後感覺不太好清洗,跟商家宣傳的差別很大。”盧女士說,這些“可以吃的”兒童化妝品宣傳得花裏胡哨,但實際上質量參差不齊。

這些化妝品真的能吃?今年5月,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購買了一批兒童彩妝類產品送到權威機構檢驗。檢驗報告顯示,送檢產品均被檢測出有鉛、鎘、汞、砷等重金屬元素,一款有“妝”字號的彩妝盒,還被檢測出含有4種重金屬元素。

部門:一些商家為營銷制造噱頭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調查發現,所謂“食品級”化妝品的支撐依據,源自添加了食品級天然原料,並宣稱不含防腐劑、香精色素等物質。這類產品在宣傳中多突出天然、有機、可食用、安全無毒等關鍵詞,宣稱適用於孕婦甚至兒童。從這些促銷特征不難看出,“食品級”化妝品與前兩年紅極一時的“醫美面膜”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都在於營造出一種比常規化妝品高出一個安全等級的認知,以此吸引消費者的註意力。

此前,就有多個品牌借助在化妝品中添加食品而走紅,部分食品原料被作為化妝品成分使用,如牛奶、雞蛋、大米、黑芝麻、紅糖、黃瓜、紅石榴、生姜等。一些雞蛋面膜、純米精華面膜、酒糟面膜、豆腐面膜等,都因借助食品概念營銷而走紅,成為暢銷產品。

南寧市場監管部門一名執法人員表示,過去,為了凸顯化妝品的綠色、健康、無害,商家宣傳時往往喜歡使用“純植物”“純天然”等字眼。如今,隨著這些詞語被禁止使用,一些商家轉而打出了“食品級”“可食用”的旗號,暗示消費者產品都可以吃進嘴裏,用在身上更是沒問題。

“食品就是食品,化妝品就是化妝品,二者不能混為一談。”該執法人員說,評價一個化妝品是否安全,需要評估它的原料安全性,同時還需要評估它的產品配方、生產工藝、使用方式、貯存條件等。化妝品的安全性與它是否“可食用”沒關系。

今年以來,多地市場監管部門已經發布消費提示,稱不存在“食品級”化妝品的概念。雖然監管層面統一態度,強調不存在“食品級”化妝品,但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註意到,某些化妝品在產品標題上突出“可以吃”,詳情頁則會註明“不提倡吃,安全到可以吃”,以此方式來規避風險。

提醒:誤食化妝品有安全風險

10月8日,國家藥監局發布的《兒童化妝品監督管理規定》首次提出,兒童化妝品標簽不得標註“食品級”“可食用”等詞語或者食品有關圖案。10天後,國家藥監局再次發文強調,化妝品和食品是兩種不同類別的產品,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食品級”化妝品。

廣西消委會秘書長唐楚堯說,根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化妝品不是為食用而設計的產品。在口紅、唇膏等化妝品的日常使用中,偶爾少量從口唇部攝入不必過於擔心,因為這種攝入量較小,在安全範圍內。但如果兒童把化妝品誤當作食品大量攝入,則可能導致健康風險,如果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

唐楚堯稱,一些商家即使使用了某些可用於生產食品的原料來生產化妝品,也並不代表生產出來的化妝品是安全的。對於未收錄在《化妝品已使用原料目錄》中的食品原料,若想作為原料添加至化妝品裏,還需對其皮膚刺激性、皮膚致敏性、光毒性、光敏性等進行毒理學評估,經全面評估後認為是安全的,經國家藥監局化妝品新原料註冊或者備案後,方可作為化妝品原料使用。

“化妝品的標簽宣稱‘食品級’‘可食用’等,違反了化妝品標簽管理的法規規定,應予禁止。”唐楚堯提醒消費者,在選購化妝品時應擦亮雙眼,理性務實選擇,相關電商、社交平臺也應主動承擔責任,對違反法律法規、誇大其詞銷售“食品級”化妝品的店鋪和商品予以查封下架。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