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晚上燙頭美甲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如果你發現一個行業太亂太糟糕,那就是巨大的機會,一定要進去 。

——劉強東

文 / 巴九靈

如今,很多人用“Tony老師”來泛指理發師。這個詞,是2018年一夜之間走紅的。據說是因為這一行叫Tony的比例較高。

但是,在這種如潮般的調侃之下,這個行業同樣有著如潮的爭議。

在最近的編輯部選題會上,小巴提了一個現象,結果同事們頗有共鳴,七嘴八舌,充滿不解和質疑。

現象是:理發價格越來越貴?

舉例來說,一個北京男性朋友,燙發花了400多,但幾天後效果就沒了,性價比低,很氣憤;我們的主編說,她在杭州一家美發店燙頭,居然花了2000元,覺得太貴了。

從各方面的新聞信息也可以發現,這個行業存在較嚴重的宰客、過度推銷、價格虛高等諸多負面問題。

而深入這個行業後還可以發現,行業本身其實是較為模糊的。

怎麼說?理發在業內一般叫美發,而美發業被歸類到整個美業中,主要包括美發、美容美體、美甲等,就美發行業來說,缺乏獨立的公開資料。

據了解,整個美業就業人口在2700萬左右。中國商業聯合會和美團發布的《2020中國生活美容行業發展報告》顯示,預計2020年美業市場規模約為6373億元。

帶著不少困惑,小巴進行了線下走訪和電話采訪。

01.價格有多貴:衝出亞洲、媲美歐洲

在相當一部分人的認知中,理發的本質是:把長頭發剪成短頭發。

但在一二線城市裏,即便是中低端門店,剪發單價最低也達到了40元。

比如,日前小巴來到的杭州一家美發店“品閣造型”。

它位於杭州市臨平區銀泰城內。銀泰城是整個臨平區主要的商業綜合體,但由於臨平區不算是杭州主城區。加上門店面積為23平米、人員共4個,規模較小。可以說是一個中低端門店的典型。

而這家店,剪發單價為40—45元。燙發的話,價格區間在200—800元左右。

剪發定價動輒大幾十、上百元,燙、染千元起步,也是常見現象。

小巴采訪到位於廣東的一家中端美發機構“佗佻理發廳”,旗下在廣州、佛山有兩家門店。主打男士精剪。最低剪發單價為100元,燙發項目較少,價格在1200元及以上。

“我的價格在廣州不是很貴,貴的美發沙龍剪發單價500—600元。”老板艾倫對小巴說道。入行六年,他的剪發單價從免費漲到了200元一位。其門店充滿美式街頭風格,頗受一些球星、運動員的喜歡。

此外,還有一部分門店,價格動輒上萬,讓人產生奢侈品店的錯覺。

最突出的例子如下:2018年8月28日,杭州租房中介小吳,在一家美發店理發時,被店員蒙騙,做了“提發際線”“修眉”等項目,結果收費39000元,打完折也要18000元,不得不報警處理,最終也付了2500元才離開。事後,他把這件事通過媒體曝光,意外引發了全網的關註。

拋開花樣百出的項目,以最基礎的剪發、燙染的價格來看,從全球而言,國內的美發價格已經做到了“傲視全球”的。

唯可漫美業經管顧問公司首席顧問呂長安,他在臺灣擁有三個美發品牌,在大陸已經為上百家連鎖門店做過培訓。他告訴小巴,大陸的美發價格已經超越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亞洲乃至歐洲市場,燙染價格一般是剪頭的3—5倍,而大陸一般在5倍以上、10倍也不在少數。”呂長安說道。

據美業新緯度報道,今年4月,亞馬遜首家擁有AR技術的智能美發沙龍在倫敦知名的斯皮塔佛德區開業。其價格與倫敦市價相差不大,可以作為參考:洗剪吹53英鎊(約合人民幣470元)、發質修護15英鎊(約合人民幣130元)、挑染110英鎊(約合人民幣980元)。

這樣的價格標準和國內中高端門店也是相差不大的。

02.高價的背後,發型師的手藝卻不香了?

一般來說,較高價格意味著較高價值,但在美發行業不一定如此。

虎撲上有一個熱帖,觀點是:理發價格越來越貴,手法越來越差。

這是否是事實呢?

從門店公開價目表可以發現:發型師級別越高,剪發價格越高。比如店長的價格是普通發型師的兩倍及以上。但從整個行業的情況看,絕大部分發型師的手藝水平實際上是趨同的。

中國人自古以長發為美,缺乏剪發的傳統。而改革開放以前,剪發樣式較為單一。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受歐美影響,國內美發機構迅速發展。比如,英國的沙宣美發學院,有著系統的教學體系、顯著的技術風格,堪稱中國發型師的“黃埔軍校”。

但經過30年的發展,發型師手藝水平的差異已經越來越小。比如,呂長安認為,技術的門檻在降低,且學習的渠道較多。“一般學美發要3年,現在學生不跟你玩了,所以不斷簡化。”他說。

巧合的是,小巴從連鎖美發品牌文峰,獲得了一張3個月的美發培訓介紹單,學費價格是5950元。其中介紹了六大項技能,包括發型師基本素質、基礎發型裁剪、裁剪與吹風造型、專業染發、專業燙發、整體造型。畢業待遇一欄寫著:預計年收入5萬—40萬;包食宿,綜合工資5000+。

另一方面,消費者更喜歡追逐爆款,使得網紅門店和網紅發型師成為香餑餑,深耕技術的必要性也在弱化。

品閣造型老板李彥從業10多年。據他告訴小巴,如今提升方法是:通過網絡免費視頻學習。“不用跟老師去學,你看看人家做什麼造型你模仿就行了。”他認為,基礎技法是固定的,關鍵在於造型與時俱進。

有意思的是,如今堪稱高端發型師的艾倫(佗佻理發廳老板),6年前完全是門外漢,是極限單車的職業選手。因為喜歡美式街頭文化,於是進入這一行。通過在其他門店當學徒,以及與香港同行交流學習,掌握了男士精剪技術。主打的發型來自歐美成熟的流行發型,比如油頭。“我們做的是文化而不是創新。”艾倫說。

值得一提的是,據英國《每日電訊報》今年5月9日報道,沙宣美發學院倫敦總部進入破產管理程序、上海分部停業。對此,不少文章評論認為,這是因為沙宣沒有跟上潮流。

很大程度而言,這也意味著:這是一個較難建立人才和手藝壁壘的行業,存在人才素質趨同、人員易流動、流行趨勢變化快等問題。

03.美發價格的“貴”究竟是怎麼來的?

既然大多數發型師都是從“速成班”誕生的,那麼,門店之間的價格似乎就應該拉平。

但情況卻是,“你可能在廣州天河區剪了一個400—500元的頭,還不如在其他地方100多塊剪的頭。”艾倫對小巴說道。

從價目表還可以發現,美發用品也是價格表格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以染發套餐為例,“如果你選施華蔻的套餐,至少229+,歐萊雅這樣的大牌子店裏肯定是300+的套餐。”一位富有經驗的深圳寶安區女白領對小巴說。

此外還包括燙發劑、造型用品,以及相關器械等。那麼,每家門店在這些產品上所用成本差異性大嗎?

品閣造型的情況是:一臺燙發機,購入價格是1200元,一個加熱器,購入價格是200元,是較大的支出;至於其他膏劑,都是成本較低的平價產品。

據李彥告訴小巴,這塊的成本占比較小。加上基本的門店裝修,投入在1萬—2萬元。

事實上,美發用品行業的供應鏈這一端,不似美容行業的供應鏈,一直缺乏頭部品牌,呈現較為分散的市場特點。

這是一家美發產品的國產供應商雅正美發,其老板蘇旭告訴小巴的。“原材料、化工配方等方面並沒有競爭壁壘,10個工廠可能都是一個樣。”他說道。因此,產業鏈工廠之間的競爭也主要是“營銷層面或者渠道層面”。

那麼,它們對於下遊的美發門店也就缺乏議價權。據多位業內人士透露,一般把美發用品控制在5%—10%的成本範圍內,5%是相對優質的門店的標準,並不足以構成影響經營成本及定價的主要因素。

由此或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以美發用品不同劃出懸殊價格區間或者通過所謂高價美發用品定高價的門店,都有耍流氓的嫌疑。

相比而言,人力、房租成本是門店之間的主要差異性。一般來說,人力成本一般占到了總成本的45%—50%,房租成本一般在10%—20%,是門店經營的兩項主要的成本。

據李彥透露,三個員工:一個造型師、一個助理、一個學徒,這部分的人力成本在1萬元左右;年租金近10萬元,月租金成本8000元左右。

按照這塊成本來計算,就可以知道美發定價的核心。假設一個普通的發型師月薪為5000元,按照一個月上25天班計算,每天的支出在200元。加上房租等其他成本,一個發型師每天應該創造400元的營業額,才能覆蓋成本。以每天剪十個頭計算,每個頭的平均定價就需要40元。

歸根結底,人力成本和房租成本,是構成美發定價的基礎,而發型師的技術水平和美發用品的成本,未必是重要因素。

04.“暴利”還是“倒閉”,這是一個問題

整個行業缺乏本質的創新,這是美發行業的基本事實。

或因如此,這個行業90%的門店均為個體經營,不到10%的連鎖品牌中,幾乎沒有全國性品牌或千店規模以上的企業,仍是一片“野蠻生長”。

但是,美發店的實際盈利水平差異性卻是較大的。

品閣造型的日流量在20人,門店月營業額在2萬—3萬元。簡單估算,成本約在1.5萬—2萬左右。收入並不算特別高。

而事實上,整個臨平區銀泰城內有十來家美發店,各種檔次都有,但不少都是在開業3月左右時間就倒閉了。而李彥的店還是一家開了一年多的“老店”。“旁邊的店已經換了四個老板了。”李彥指著旁邊一家面積較大、氣派得多的理發店說道。

據《2020中國生活美容行業發展報告》,以疫情前2019年的數據看,美業關店率為19.7%,美發行業也在這一水平;另一方面,開店率的情況是:2019年美業開店率為15.9%,美發開店率則只有10%左右。

當然,也有一部分頗為賺錢的門店。

李彥10年前在一家美發連鎖機構待過,名叫“風剪雲”,位於浙江臺州市這樣一個低線城市。當時,該品牌擁有十多家門店,定位為中高端,面積在100平米左右,店員在20—30人,單店的月營收可達100萬元。如今這家企業擁有40多家門店,在整個華東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

類似的“地頭蛇”並不少,比如武漢的發源地、北京的木北造型,等等。

我們或許覺得它們只是偏居一隅,但李彥對小巴透露說:“你要做到幾十家店就已經發財了。”

另外便是小眾高端美發機構。據艾倫透露,其兩家門店旗下共有4個發型師,個別月收入也達到了3萬元。

一位業內人士為小巴總結了理發行業賺大錢的核心邏輯,主要可以分兩種:

◎ 第一種是獲取大流量並變現的,以量取勝。

具體來說,據風剪雲老板張斌的公開采訪資料,風剪雲發展時間較早,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且在當地率先引進幹洗、新式技術等服務,擁有先發優勢。這也是不少老牌美發機構的成功之道。

如今主要依靠營銷策略,手段五花八門,效果不一。李彥的做法是把剪發單價定在40—45元,不論男女、頭發長短、發型需求等,有著相對輕松的門店體驗,回頭客占到了一半以上,此外他還開始通過短視頻宣傳自己,以吸引線上流量。

相比而言,“欲擒故縱”的做法更為有效。比如,小巴一位同事的案例如下:“我表哥表嫂是在三線城市開理發店的,夫妻兩個加兩個雇員,一年凈利潤是50萬元。按他的說法是用比較便宜的理發價格先吸引過來再介紹其他暴利項目。”這位同事透露說。

◎ 第二種便是把握住頭部顧客的流量,以高溢價取勝。主要通過個人魅力、文化屬性等,吸引中高端消費人群。

但與之對應的是,商業性和可復制性不強,不具有普遍性。用艾倫的話來說:“搞商業的話,肯定要有大老板或者財團投資,我們很多工作的習慣、喜歡的東西都會改變。”目前,他們的一般標準是:用45分鐘時間剪一個頭、用一天8小時燙一個頭。

在當下,美發店未必是一門人人都好上手的生意。像李彥和艾倫,可以反映其他一大部分普通人群的生存狀態。

05.最後的話

2018年,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的演講臺上,劉強東說過一段話:

如果你發現一個行業太亂太糟糕,那就是巨大的機會,一定要進去。

這段話是有道理的。京東的王牌品類3C電子的成功,就是建立在早期北京線下3C電子市場坑蒙拐騙盛行的時代背景之下。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比如傳統出租車、房產中介。這些行業都走出了巨頭,即滴滴、貝殼。

不過,互聯網浪潮以及資本機構,似乎還未準備大力改造美發這一行業。以《2020中國生活美容行業發展報告》作為參考,整個行業線上化率僅1.5%,為餐飲服務業的約十分之一。

從前瞻產業研究院的《2017年美容美發行業發展現狀和市場前景分析》還可以知道,截至2016年底,專業美發企業數量為17.99萬家,占行業的56.7%,要高於專業美容企業(含美甲、美體)的43.2%。

而這些年,美容業出了愛美客、新氧等不少知名上市公司,而美發業非但缺乏上市公司,連融資案例的數量及金額都少得可憐。

這就不得不讓人追問,美發行業,究竟是一片充滿暗礁的淺灘,還是不曾被人們發現的浩瀚無垠的藍海呢?

註:文中提到的艾倫、李彥、蘇旭均為化名

作者 | 林波 | 當值編輯 | 張文龍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