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孕婦夢見拜墳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作者:韓維田

來源:樂亭文化研究會《讀樂亭》雜誌||今日頭條號:樂亭故鄉人

題圖來自網絡,僅為配圖,和本文無關

參拜

參拜,以一定的禮節進見敬重的人或瞻仰敬重人的遺像、陵墓等叫參拜。在我地,新過門的媳婦要在婚後的第二天對下列進行參拜:公爹婆母、護宅仙、祖墳、族中長輩。在婚後第二天首先要參拜公婆,行九叩頭跪拜大禮,叩頭完畢如果公婆會抽煙,要把煙袋裝好煙雙手遞給公婆,並劃火給點上煙。因那時人們都迷信,幾乎家家都供奉狐仙、黃仙之類的所謂護宅仙,也行跪拜之禮,在參拜中有家中老者念叨,我家新添人了,求仙家今後多加保佑並多加照看等等,拜完家仙由家中長者或熟悉墳頭的平輩帶上貢品、墊子或毯子(因墳盤子都在荒郊野外,行跪拜禮時鋪在地上用),到自家祖墳參拜,也是九叩跪拜大禮,在參拜過程中陪同去參拜的家人也念叨一番,什麼家中新添人增口了求祖上某某暗中多保佑、照應之類的話,我地俗稱這種參拜祖墳叫“拜墳”,拜完墳回家後稍事休息,就由家人或族中近枝同輩帶領新媳婦到本族挨家去參拜,因為族中人不可能集中住在一起,往往分散住在全莊各個街道,這就滿莊走走進進來參拜,所以我地稱這種滿莊走拜族人叫“拜莊”。我和安淑芝是在1967年結婚,我因為是本族平輩中無論是關裏還是關外年齡最大的,前面沒有平輩的嫂子,在安淑芝拜莊時由我的大妹妹韓維琴帶領拜的莊。同是本族人,因在族內分支的遠近也有所不同,分支近的行跪拜大禮,分支遠的就行鞠躬禮,有的受拜者如輩分不很高或是年齡不太大有時就會說:免禮,這樣就不用叩頭或鞠躬了,參拜完後,長輩還要給新媳婦拜禮,拜禮在參拜過程中由帶領者代收,全參拜完後回家如數移交新媳婦,安淑芝拜到韓文義二叔家時那時才二分錢,拜到韓文和家四媽時她給的最多也只有五分錢。再有就是比如當安淑芝拜到韓瑞來三爺家時,韓瑞來三爺(韓維全爺爺)是本族中近枝的長輩,在受參拜前還要在自家炕上放上桌子,桌子上放上數個盤子,盤子內擺滿各式果品、點心等,這個謂之“擺茶架兒”,吃與不吃總是要擺的,地下鋪上紅氈,行九叩跪拜大禮,但參拜完後韓瑞來三爺是不用給拜禮了,因為在先天也就是我們結婚當天三爺已把“拜錢”、“壓腰子錢”同時交到婚禮的“賬桌子”上了。這種參拜的習俗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就基本上沒了,到八十年代中期就徹底沒有了。

送正月

送正月,是我地的一種民間風俗,也叫送填倉。每年農歷正月二十五這天,是我地民間節日之一。這一天叫“填倉”日,也叫“老填倉”。我地以前盛糧食基本都是用木制的類似盛裝衣服板櫃的容器,這種容器叫“糧倉”。糧倉有大有小,1958年我在生產隊食堂中看到一個能盛裝上千斤糧食的大糧倉,同時也看到兩個只能盛裝一二百斤糧食的小糧倉,由於移動不便和用於不用都要占據一定空間逐漸被茓子替代了。“填倉”是一種風俗,這種風俗反映出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願望。在這一天,我地家家皆做豆餡白面餑餑,蒸熟後將少許放入糧倉或糧囤中,謂“填倉”;並在早起用竈膛灰在院中不妨礙走路處劃一圓圈意為糧囤,內撒少許五谷,意為豐年之兆。剛過門的新媳婦,在二十五前幾天回娘家居住,在二十五這天娘家要為女兒蒸好多豆餡白面餑餑,並且同時要用面做兩個“倉龍”(面做盤臥的龍),在正月二十五這天,娘家用車把蒸好的餑餑、“倉龍”同女兒一同送往女兒的夫家,並同親屬同宴,將餑餑散發給親友及左鄰右舍,我地這種習俗叫“撒莊”。新媳婦把兩個“倉龍”一手托一個畢恭畢敬焚香送入糧倉中,這種風俗謂之“送正月”,也叫“送填倉”。我家西隔壁韓文珍大叔新婚後的第一個“填倉”日,新媳婦左守花是西雙坨村人,在“填倉”這天,左守花娘家送來滿滿一筐餑餑和兩個“倉龍”,左守花我叫她大嬸,來到家門口,我大嬸雙手托著“倉龍”直接走進糧食存放的屋中,只見每只“倉龍”鼻子上的“龍須”是用粉條彎曲做成,人托著走動時顫顫巍巍很有情趣,據說娘家為女兒“送正月”要事先請莊裏做面食經驗豐富的“高手”幫忙完成,餑餑要個頭做的均勻、飽滿、表面光亮,尤其做這兩個“倉龍”,我地習慣叫“倉龍兒”,雖不要求做的栩栩如生,但也得做得有模有樣才是,一切蒸熟晾涼後,左守花大嬸家人還在每個餑餑的頂部正中用七個空心“碎皮兒”(織布纏繞緯線的小物件,用葦子做成)用線綁在一起用印臺的紅色印色打印上一個呈梅花狀的紅色圖案,一來討個吉利,二來也顯得美觀大方,當天我記得散發給我母親兩個既吉利又美觀的兩個餑餑。這個“填倉”民間節日基本年年過,但“送正月”的民間習俗,在近二三十年來有無數個新娶的媳婦,卻沒有“送正月”的了。

請姑姑兒

請姑姑兒,一種民俗活動。建國初期,我地農業生產力低下、農業技術落後,對自然災害無法抗拒,可是這些可憐的老實農民也渴求有個好年景,盼望一年有個好收成,千方百計探討、打聽一些有效方法和自然規律、常識的預測,可是建國初期又沒有一處解答這類問題的機構所在,不知怎樣就產生了這麼一種只問不答的“咨詢公司”,這種“咨詢公司”就由看不見、摸不著、又聽不見的“姑姑兒”來解答。“姑姑兒”是何許物呢?說起來令你做夢也想不到,它竟是臭名昭著的屎殼郎(學名叫蜣螂),據當時知情人韓文有二大伯介紹說,這個昆蟲因為是雌的,所以叫“姑姑兒”,它在山中多年修煉得道,在每年的正月十三這天從山上下來遍巡人間,為勞苦大眾指點迷津、解答疑問,所以有什麼需要咨詢的必須在正月十三這天焚香把“姑姑兒”請到家中解答。這一年正月十三的“請姑姑兒”活動選擇在韓永章家(韓萬義叔叔),當時韓永章和韓永來(韓萬義父親)同住在正房屋,韓永章住西屋,那時韓永章還沒搬張庵村小墊上居住,他家在我家道南偏東,這天我也去看熱鬧,當時看熱鬧的滿一屋子人。韓文有二大伯在那天既是組織者又是領導者也是現場指揮,按活動要求事先找兩個黃花閨女(未結婚的姑娘),我現在只記得一個是韓維生家韓維芝二姐,備好一根直溜的關東青秫稭,把秫稭外皮剝光然後從中間用刀破成兩半,從婦女借一對頂端是玻璃帽兒或瓷帽兒的插頭或別頭發用的籫子,把兩個籫子分別插在兩片秫稭中間部位;在炕上東西並排放兩張長方形飯桌,就緒後,兩個姑娘是現場的主角,分坐在桌子東西兩頭,把兩片秫稭的每頭頂端都用一根筷子支撐懸空雙手把住,兩個籫子頭(帽兒)懸空相對,經調整、校對到兩片秫稭同時向中間弓時兩個籫子頭(帽兒)正好相碰為度,與此同時,再從村中找幾位年紀較大的老農到現場以給現場提問者做參謀。現場桌子擺上一個大香爐,香爐擺在兩張桌子靠炕沿的一邊中間部位,因為桌子正中間上方有兩片秫稭需要活動的空間,最後在香爐東西兩邊各擺供品一盤,這兩盤供品既不是幹鮮果品,也不是糖果點心,令人哭笑不得的竟然是滿滿兩大盤已經幹燥、表面光滑的驢糞和馬糞,準備工作到此已經完畢。活動正式開始,只見韓文有二大伯點燃一大束香,然後雙手攥著香衝香爐作揖,口中念道:“驢糞球兒,馬糞蛋兒,請姑姑兒上炕沿兒”就往香爐內插三炷香,其余燃著的香仍在手中攥著,這時“姑姑兒”就算請來了。二大伯從手中拿過三炷香又朝著香爐作揖問道:請姑姑兒給我們看看今年能有幾成年景?這時令人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只見兩片秫稭的中間部位(因為兩頭有筷子支撐)慢慢向中間靠攏,兩個籫子頭(帽兒)靠攏到一定程度,因為已調整校對好,正好碰在一起,此時屋內人雖多卻都鴉雀無聲,個個屏住呼吸靜聽這神秘的一響,聲音雖然不大,卻足以讓全屋人聽到清脆“嗒”的一聲,反復幾次就響幾聲,也就是幾成年景。像這樣一次作揖、插香、提問今年幾月雨水大,響幾下就是幾月雨水大,今年種谷子能有幾成年景、種高粱、種豆子、種玉米等等,提問全由韓文有二大伯一人提問,這樣的提問也是正月天短的緣故要持續一整天才結束。活動中籫子相碰的現象,兩個扶秫稭的姑娘事先已交代好除了扶住秫稭任何一根手指都不許在秫稭上,向裏用手向中間用力的可能不存在,何況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到今天也令我百思不得其解而無法解釋。這種帶有濃厚迷信色彩的民俗活動在五十年代中期以後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