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大全查詢夢見自己斷臂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作為一個不太合格的90後,我的身上有著不少70後、80後的集體印記——“看光了”四大天王,也略知“金古梁溫黃”。以至於記憶裏某個夏天,我家門口還出現了“一門三讀書”的盛況:老爸捧讀的是《聯劍風雲錄》,妹妹翻閱的是《多情劍客無情劍》,我看的便是《神雕俠侶》。

武俠的故事瞧得多了,連夢裏都在代替角色行走江湖,楊過更是我夢裏的COS常客。我不止一次夢見自己頂著“神雕俠”的名頭,跳出教室、閃現天涯,偕雕仗劍、打抱不平。後來,隨著年齡增長,有關武俠的夢也漸漸趨於平靜。可能是受現實的深省,我越發迷戀起武俠小說,從紙質書到電子閱讀器,縱然時代在遷徙,但手中和心上同樣無法割舍的,依然是那個讓郭襄思君不可忘的楊過。

今天看來,《神雕俠侶》乃《射雕英雄傳》的延續版,從創作者的角度去揣測“俠”字,楊過更像是為了突破郭靖的形象而延伸的角色。郭靖原型是南宋義士,也叫郭靖,因抗金被追殺最終投江而死。《神雕俠侶》中郭靖最後殉城而亡,這一點與歷史上的郭靖形象重合,依然繼承了儒家大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行為守則。在小說的立意中,與其說他是一個江湖大俠,不如說他更接近一個廟堂統帥,是個主流的民族圖騰大英雄。

而楊過截然相反,他更像一個“非主流”,一個無意間闖入聚光燈下的小人物,他最關心的事情無非只是小龍女,最在意的無非自己的一粥一飯。他甚至可以為了個人衝動作出忤逆民族英雄之舉,最終在拯救英雄過後,也並沒有接過英雄手中的接力棒,而是遁入了江湖的背面。

相比於郭靖性格中“盾”的特點,楊過更像一把銳利的劍。在《神雕俠侶》繪就的宇宙裏,郭靖像一個頂梁柱般的“神”,無時不在履行著對大義的“雕”琢和塑造;而楊過卻更接近於現實中的“俠”或“人”,所以更註重“侶”。他個性偏激、桀驁不馴、向往自由,並為此不惜承受斷臂的代價,縱然深陷泥沼卻未同流合汙,雖然歷經挫折,但好在無愧本心,衝破世俗的桎梏,和鮮明獨立的小龍女最終走到一起。縱觀整部作品,楊過的奮鬥史,更像是對無數個平凡人成長史的投射——我們的人生中也許並非事事遂意,過程不乏陰晴圓缺,雖然不完美但是不放棄,這樣的“不完美”同樣動人。

《神雕俠侶》在金庸的創作歷程裏,是一部劃時代的轉型作品,或許也是金庸自己對主流文化價值觀的反思。從人物上來說,沒有臉譜化的非黑即白,正派也有犯錯之舉,反派也有可愛之處,要知道這可是1959至1961年期間寫成的作品,足見其對角色塑造的功力:尹誌平縱然對小龍女作了令人不齒之舉,但是他在民族大義中非常清醒和堅決;黃蓉雖然為人正派,但在下一代的教育問題上難免有些慈母多敗兒;李莫愁殺人如麻,從另一角度而言也未嘗不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郭襄以今人的眼光看雖然顯得“傻白甜”和“戀愛腦”,但並沒有用排外的方式看待民族和武林紛爭……

人性的陰暗和缺點,可以作為一種可視化的消極,但是也能是一種伏筆性的積極;正義和邪惡,小家和大國,成功與失敗,有時候沒有那麼涇渭分明,武俠世界裏的角色如此,現實社會中的眾生亦如是。這或許是我從楊過的成長經歷中,窺探到的一絲由己推人的無奈和共情。

多年以後,金庸早已離我們而去,每念及此,心中縈繞的,總是《神雕俠侶》中程英看到楊過離開時的低語:“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而楊過從未在我的世界離開——那些敢於同世俗叫板的勇氣,那些閱盡千帆終守一心的執著,連同與自我和解到與他人和解最終與世界和解的反思,放到今天這個信息飛速的時代,依然是一份值得我去反復咀嚼和汲取的可貴禮物。

譚鑫(27歲)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