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祖宅門前有流水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本文為“一條”原創,嚴禁隨意修改、搬運、抄襲,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2016年,北大碩士石浩南

辭掉了設計院的工作,

跟隨前同事方玲來到了福州的嵩口古鎮,

做起了一名鄉村建築師。

慢慢的,兩人對彼此心生愛慕,

至今已結婚5年,

還有了可愛的兒子小石頭。

為了能讓孩子度過一段快樂的童年時光,

兩人租下了一棟清代的古宅改造,

作為一家人的鄉村居所。

房子正對著大樟溪和層巒疊嶂的遠山,

為了能把美景盡收眼底,

石浩南決定:哪裏風景好就在哪裏開窗。

一家人常在草坪上露營、看銀河,

在院子裏踩水玩。

現在,一家三口過著半城半鄉的生活。

平時,有一方帶著孩子在福州市上學,

周末便會待在鄉村生活。

夫妻倆對這樣的生活方式早已自洽,

甚至樂在其中:

“我們都不必為了孩子做過多的犧牲,

這才是最健康的親子關系。”

撰文 張翔宇 責編 鄧凱蕾

石浩男和妻子方玲 帶著兒子到黎照居前的大樟溪踩水

石浩南是90後,曾在北京大學讀碩士,學的是風景園林設計專業。

2013年,他畢業後留在了北京,在一家規劃設計院工作,認識了同為設計師的謝方玲。兩人雖然在不同的小組,卻互生好感。

沒過多久,石浩南就投身鄉建,因為需要到全國各地的鄉村勘察,他租住在北京四環外的一個合租房的次臥裏,一個月最多只能住一兩天,房間僅用於存放行李。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已經適應了長期駐村的生活。

松口氣客棧 門前是嵩口知名的鶴行路

2014年6月,謝方玲從設計院辭職,來到福建省永泰縣的嵩口古鎮,帶著自己的5個大學舍友,一起把鎮上的第一家客棧“松口氣”經營得風生水起,很多北上廣深的年輕人因為喜歡這個客棧,不遠萬裏也想要來這裏待幾天。

黎照居

2016年初,石浩南也來了,兩人在嵩口鎮結婚,現在一到周末,一家三口就回到田間,邊工作邊過周末。對於這樣半城半鄉的生活,夫妻倆卻早已自洽,讓已經為人父母的80、90後看到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為兒子租下清代老宅,

哪裏風景好就在哪裏開窗

嵩口古鎮是福州市唯一的歷史文化名鎮。因為自然環境優美,又沒有工業汙染,被稱作是福州的後花園。

兒子小石頭出生之後,石浩南和謝方玲就租下了鎮上的一個老宅進行改造,希望能讓孩子在這個鄉村居所度過一段美好的童年時光。

這是一棟清朝時期的老房子,位於嵩口古鎮的西北角,占地面積約有700多平方米。

門前有一條潺潺的溪水,它的形狀從衛星地圖上看,很像一條鯉魚,所以取名為鯉魚洲,對岸是連綿起伏的遠山,風景極佳。

房子名叫黎照居,意思是“黎明照耀的居所”,是房東的祖先建房的時候就一直流傳下來的,夫妻倆都很喜歡,便沿用了下來。

改造前

幾十年前,一次大水衝垮了老房,連“拔魁厝”也被衝毀了一半,老宅只剩下了一個木框架。光設計、改造,夫妻倆就花了近一年的時間。

改造的首要原則是:保留老宅的木結構和瓦屋頂,外觀盡量是幹凈的、樸素的造型。現在的黎照居,是一個回字形的空間。公共空間的面積是居住空間的2倍。

除了4間榻榻米客房和大廳,剩下的全部是室外空間:一個菱形的大花園、一個露天水景區和一個半開放的前廊。

石浩男說:“你不一定要和人進行交流,即便坐在花園的躺椅上看看遠山、聽聽潺潺的溪水聲,也會很放松。”

篝火區

一家三口常常白天在草坪搭帳篷露營,晚上躺在這裏看星星。這裏還會定期對外開放,舉辦鄉村音樂舞會。

旁邊是一個篝火區,有一棵近百年的板栗樹。傍晚的時候,朋友們喜歡坐在這裏吃燒烤,一起喝酒、聊天。

整個二樓,都是可以居住的場所,一共只有四間,平時作為民宿對外開放。受到老宅層高的限制,同時為了減少壓抑感,房間全部采用了榻榻米。

南側的一個房間裏,設計了一整面的落地玻璃窗,恰好能看到漂亮的瓦釘墻。

哪裏景色好就在哪裏開窗。整個房子的西北面景致最好,正對著一條蜿蜒的鯉魚洲,和一座座層巒疊嶂的遠山。

院子裏的石頭,品種比較豐富,主要以鵝卵石、青石和質地比較堅固的巖石為主。

石浩男希望能結合當地傳統的建造技藝,通過比較隱秘的方式打造石頭墻,所以專門請了兩個50多歲的老師傅,在日本可以算是匠人級別的。所有來過的人,都會很驚嘆。

一家三口半城半鄉:

城市人羨慕的生活樣本

夫妻倆都在嵩口古鎮做著與鄉村建設相關的工作,所以他們決定:與其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城市和鄉村之間做取舍,不如在城鄉之間相互切換,讓它們成為一種互補關系。

謝方玲說:“大人既不需要為了孩子犧牲掉鄉村的工作,孩子也能盡量跳脫出城市的焦慮,有一個心靈放松的時間,這才是最健康的親子關系。對於現階段的我們來說,也是最優選擇。”

小孩子天然的喜歡玩沙子,石浩男就專門在板栗樹下設計了一個小樹池,用河裏的白色鵝卵石鋪滿,小石頭很喜歡在這裏用鏟子,和他的好朋友們一起在這裏疊沙堡。

一家人還會在院子裏,一起澆澆花、或者到小溪邊散散步,每個人都過得很開心。謝方玲說:“黎照居改造完成之後,很多北京的朋友都會覺得,我們現在過的正是他們向往的生活。”

鄉村生活並不充滿詩意,

但卻能抱團取暖

謝方玲是最早到嵩口古鎮做鄉建的人,至今已經7年了。

最初,她是想來嵩口古鎮,實踐一下如何做鄉建,就開始參與“松口氣”客棧的設計、運營。原本計劃中的三個月,也變成了無限期。

“松口氣”客棧是二層的夯土結構,基本全部被保留了下來。2016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之後,很多當地的年輕人,紛紛聯系到方玲,希望可以回到家鄉長期生活。

現在,這裏聚集了不少返鄉青年。

海溶,是一個不太擅長和人打交道的女生。但是她很喜歡植物,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名花藝師。現在黎照居的所有植物,方玲都交給了海溶打理。

育銘過去是一名海員,他曾開著遠洋的輪船去過十幾個國家,在海上漂泊了4年後,覺得自己很難適應這種生活。因為喜歡松口氣客棧,便回到了家鄉嵩口,把家裏的祖宅改造成了民宿。

方玲覺得,很多人都以為鄉村生活一定是美好的、充滿詩意的,但這其實是一種誤解。至今為止,定居在鄉村時間最長的,幾乎都是一對對的情侶或者夫妻。

方玲覺得,對鄉村來說,真正能留下來的人才是最珍貴的。所以大家要在一起抱團取暖。

“我在鄉村賺到了很多無形的資產,

人生價值不一定非要在500強公司實現”

這裏的清晨和傍晚,都被霧氣籠罩,夜晚還能看到滿天的銀河。所以夫妻倆決定,將工作室設在了黎照居。

現在,夫妻倆共同經營著一家設計公司,各自的工作職責也非常明確,石浩男主要負責項目的方案設計,太太方玲負責兩個民宿的運營,以及一切對外工作。

來這裏之前,方玲覺得自己的人生價值,只有進入大城市的500強公司才能實現。但來了這裏之後,她覺得鄉村不像城市的競爭那麼激烈,好像做什麼事情都可以去試錯,角色的切換反而是比較自由的。

謝方玲:“在鄉村賺到的錢,是非常有限的。但無形的資產卻賺到了很多,心態也變得越來越好了。”

部分圖片由家園、黎照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