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核桃油灑了一地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重慶日報

學好用好“兩山論” 走深走實“兩化路” 奮力開創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局面中共重慶市城口縣委書記 闞吉林 重慶市城口縣人民政府縣長 黃宗林

城口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森林面積358萬畝,森林覆蓋率72.5%,被稱為“中國生態氣候明珠”“重慶綠都”。近年來,我們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打好生態牌、走好生態路、算好生態賬、依靠生態富,突出生態優先當示範、綠色發展當標桿,讓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奮力闖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

——聚焦生態環境共建共治,提升綠水青山顏值。我們堅持把生態保護作為最大責任,牢記“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囑托,推動減載增綠、減排增效、減量增質、減人增容,把綠水青山保護好、利用好、發展好。統籌山水田林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強化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重山國家森林公園、巴山湖國家濕地公園管護,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36.1萬畝,完成營造林149萬畝,綜合治理水土流失179平方公裏。山水顏值更高,大地氣質更佳,築牢了綠色發展本底。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構建跨部門、跨區域、多層級的生態環境風險防控機制,生態環境質量指數連續10年位列全市十個生態功能重點縣第一,成功創建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聚焦生態產業做優做強,提升綠水青山價值。我們堅持把農文旅融合發展作為最大潛力,構建生產增效、生活增收、生態增值的生態經濟體系。推動山地特色農業提質增效,構建起“山上中藥材、林下山地雞、坡上核桃樹、百花中蜂蜜、香菌巴掌田、雜糧雞窩地、火炕老臘肉、冷水生態魚”現代山地特色效益農業格局,農業總產值5年實現翻番。推進生態文旅產業全域發展,突出“巴山、原鄉、生態、康養、人文、紅色”特質,加快亢家寨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亢谷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建設,建成鄉村旅遊集群片區6個,旅遊綜合收入年均增長25%。推進綠色工業轉型發展,大力發展中藥材、食品、清潔能源等綠色加工業,加快建設功能食品技術創新中心、特色農林資源加工基地和清潔能源基地。經過幾年探索,生態產業正在釋放綠色紅利、發揮經濟效益。

——聚焦城鄉建設融通融合,提升綠水青山品質。我們堅持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圍繞彰顯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生態之美,推動城鄉生態品質、生活品質、人文品質大幅提升。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大巴山特色生態城。突出“留住記憶、體現特色,完善功能、改善人居”,高品質建設“一濱河一片區一環道”,完善城市功能,延續城市文脈,促進產城融合。縣城的區域發展窗口、要素聚集平臺、遊客集散中心作用日益彰顯,逐漸成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橋梁和紐帶。實施“大美鄉村”行動,堅持不砍樹、不挖山、不填湖、不毀田,常態化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創建全國文明村鎮1個、國家級綠色村莊8個、市級綠色村莊40個。如今,鄉村處處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聚焦改革創新協調協同,提升綠水青山能值。我們堅持改革推動、創新驅動、開放帶動,破解發展難題,激活發展動力,不斷集聚綠色發展強大勢能。2019年開始,我們請進高等院校、專家學者,率先探索開展全域生態資源普查,搭建生態資源資產經營管理平臺,推動生態資源市場化商品化價值化。在全市率先建設國家儲備林50萬畝,推進林木、林藥、林果、林旅全產業鏈發展,實施森林覆蓋率指標交易,邁出生態資源價值轉化第一步。加強與西南大學、重慶師範大學、成都理工大學、重慶中藥研究院等市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開展生態產業領域技術研究、產品創新。協同推進“城宣萬”革命老區紅色旅遊金三角建設,著力打造大巴山地區自駕旅遊目的地、全國知名山地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建立協同招商機制,引進上藥集團、匯達檸檬等一批知名企業,生態產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實現整體躍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定不移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城口 生態優先作示範 綠色發展當標桿

城口是“中國生態氣候明珠”縣。一時間,城口“生態明珠”的名聲越來越響亮。在重慶,提到生態環境好,會想到城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城口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紮實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變“生態顏值”為“經濟價值”,用“資源稟賦”為“發展賦能”,奮力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美麗篇章。

共抓大保護

建秀美宜居的家園

▲彩色家園

城口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保護好綠水青山,是城口的生態擔當。

今年6月,一位城口市民在嵐天遊玩時,拍了一條“魚翔淺底”的視頻,引來無數人點贊。“魚兒回來了”,這是城口實施全域禁漁的成果,也是城口高標準、嚴要求實施生態保護的一個縮影。城口境內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清澈見底,滿是遊魚嬉戲。

在城口的莽莽群山中,生長著4900余種動植物。其中,最為出名的無疑是被譽為“植物中的大熊貓”的崖柏。崖柏曾被宣布在全世界滅絕,後在城口重新發現。2014年5月,崖柏扡插繁育及栽培技術得到突破,城口建立了全國首個崖柏扡插繁育基地,並結合退耕還林,引導鹹宜鎮明月村村民在還林地裏種上了600畝崖柏苗,有效緩解這一世界極危級植物瀕危境地。

如果說珍稀植物保護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內容,那植樹造林就是提升森林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有效舉措。年近七旬的劉尚奎,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植樹造林,栽種的樹苗數以萬計,形成了數十畝山林,郁郁蔥蔥。老人白了頭發,大山穿上了“綠衣”。在城口,像劉尚奎一樣的義務植樹造林員還有很多。截至目前,今年就已完成義務植樹51.4萬株,新增綠地面積7.48萬畝。

重拳整治河道非法采砂,堅決實施嚴格的生態環境準入制度,與周邊區縣聯動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在全市率先建立“路長制”……多年來,城口通過一系列舉措,狠抓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領域實施“碧水”“藍天”“田園”“綠地”“寧靜”五大行動,真正做到了守好山、治好水、育好林、管好田、凈好湖、護好草。如今,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已經成為城口幹部群眾的普遍自覺。

共享好生態

建休閑康養的逸園

▲火熱的鄉村旅遊

對於吃“旅遊飯”這件事,以前東安鎮亢谷景區四合院森林人家的老板趙永蘭想都不敢想。

時光回到幾年前,亢谷所在地的興田村,空有世外桃源般的山水風光,卻“養在深閨人未識”。後來,城巫公路打開了久閉的“山門”,東安鎮在此打造了數十家大巴山森林人家,亢谷一躍成為小有名氣的旅遊地,走出了城口鄉村旅遊的第一步。

相較於亢谷的觀光、避暑旅遊,城口其他鄉村旅遊地更多地探索農文旅融合。河魚鄉以文化為“魂”,打造平溪農耕體驗園,讓遊客於其中推石磨、摸泥鰍、轉風車,體驗農耕生活,找尋童年記憶。嵐天鄉立足於“遊”,形成了落紅溪、鄉村歡樂谷等多個景點並串聯成線,在飽觀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能縱情玩耍,放松身心。北屏鄉則在“農”字上作文章,打造太平生態農業采摘園,親手采摘果實之際,田園風光也能一覽無余。三鄉鎮一鄉一特色,處處皆不同,探索出了農文旅初步融合的發展模式。

今年4月,龍盤度假區推介活動舉行,宣告龍盤度假區正式建成投運。活動之後,龍盤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區迅速引爆市場,市民爭相前往旅遊“打卡”。

▲龍盤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區

相較於河魚、嵐天等鄉鎮,厚坪鄉明確了“1+7+N”的產業發展思路。以鄉村旅遊為主線,發展多層次多類型的產業,與各個景點相互融合,包裝形成各具特色的旅遊產品,打造出農文旅融合發展走向成熟的“龍盤樣板”。

在旅遊產業不斷提檔升級的趨勢下,亢谷景區也邁開了步伐。按5A級標準建設的亢家寨景區即將在今年投入市場,未來將會成為城口鄉村旅遊的“標桿”。

從跨出第一步,到農文旅初步融合,到走向成熟,再到擴展延伸,從亢谷出發,到亢谷拓展,發展的環線,正是城口生態旅遊不斷前進最為生動的映照。

共建新產業

建生態高效的田園

位於廟壩鎮南坪村的中藥材種植示範基地中,王禮安夫婦正在玄參地裏除草。在他們身前身後,數百畝玄參成行成列蓬勃生長、綠意蔥蘢,長勢十分喜人。

自2018年起,天寶藥業先後在龍田、廟壩、東安等鄉鎮推廣建立中藥材示範基地,與上海醫藥集團“聯姻”後,這一進程不斷加快。截至目前,已建立起15個中藥材種植示範基地,帶動6100余人參與中藥材種植,訂單產值超過3億元,“藥材”從此變成了“藥財”。

天寶藥業是城口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典型代表,而中藥材產業只是城口生態農業體系的其中一環——“山上中藥材”。除此之外,還包括“林下山地雞、坡上核桃樹、中蜂百花蜜、香菌巴掌田、雜糧雞窩地、火炕老臘肉、冷水生態魚”七項產業,它們共同在全縣範圍內形成了“多品種、小規模、高品質、好價錢”的山地特色生態農業模式。

僅靠“巴掌田”“雞窩地”,顯然不能讓產業進一步拓展。做好“山”字文章,開發山林野生資源,為城口提供了新的產業思路。

今年5月,由重慶匯達檸檬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開發打造的核桃精深加工項目投產儀式在高觀鎮舉行。野生核桃,這一曾經漫山遍野無人問津的“山野果”,搖身一變成了釀造優質野生核桃油的“金果果”。核桃精深加工項目,開啟了城口農業發展的“新大門”。

去年冬到今年初春,城口各鄉鎮街道紛紛舉行集體經濟組織分紅大會,村民齊聚一堂,熱熱鬧鬧慶祝豐收。拿著產業分紅,村民們笑得合不攏嘴。

分紅是城口集體經濟組織全面拓展、取得實效的標誌,也從側面烘托出城口產業的興旺。如今,全縣190個村(涉農社區)全覆蓋建立集體經濟組織,全面消除了“空殼村”。一幅多模式、寬領域的山地特色效益農業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共謀價值化

建人與自然和諧的樂園

“生態資源價值轉化”是這兩年城口最熱門的詞之一。旅遊發展起來了,農業轉型了,但城口沒有因此止步,仍在廣泛探索更多的生態資源價值轉化之路。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關鍵在“變”,關鍵在變出效益最大化,最終才能實現依靠生態富。

變,總要敢想敢幹、敢闖敢試。2018年10月23日,城口請進“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領銜的西南大學鄉村建設研究院,正式拉開了城口探索生態資源價值轉化的序幕。

開展全域生態資源普查是城口走出的第一步,進行了生態資源普查登記、生態產品價值評價核算,建立了生態資源臺賬和數據庫。

摸清了“家底”,就得有動作。嵐天鄉成為了第一塊“試驗田”。“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率先在嵐溪村展開,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領頭羊”,將山林、溪溝、閑置農房等資源量化入股,引進企業合股聯營發展鄉村旅遊。75歲的村民廖桂全因此年均增收4萬多元。不只是他,另外924名村民人人都成了股東,吃上了“生態飯”。

試驗成功了,“三變”改革迅速在城口刮起了一股“旋風”。截至目前,全縣已有44個村實施“三變”改革,惠及群眾1.3萬余戶。

實踐出真知,城口從此開始了更大範圍的探索。2019年,城口縣與九龍坡區達成第一單森林覆蓋率權益指標交易,城口獲得經濟收益,九龍坡獲得綠化增量指標,實現了“我幫你種樹、你幫我致富”,走出了一條轉化共贏的新路。

同年,城口以8.34萬畝森林資源作為資產入股重慶林投集團,在全市率先建設國家儲備林,收儲林地60萬畝,達產後預計產值50億元。同時,也讓群眾實現了“流轉林地得租金、就業務工得薪金、木材加工得股金、發展產業得現金”。

未來,城口的綠水青山定會成為富民強縣的“金山銀山”。

關鍵詞>>>

心齊

“山莽莽裏荒坡坡,綠油油裏窮溝溝,涼爽爽裏禪啾啾,苦氹氹裏人愁愁。”這首曾經在城口廣為流傳的民謠,反映了城口人民曾經守著綠水青山過窮日子的現實與困境。近年來,城口縣廣泛發動各級幹部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分享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生態經濟在縣域經濟中的占比達到60%左右,對群眾脫貧增收的貢獻率達到76%。深化群眾生態文明教育,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生態文明教育誌願服務隊,廣泛開展“講法治、改習慣、美環境”生態文明誌願服務,不斷增強群眾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讓每一個人都成為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收益者。如今的城口,“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不走守著綠水青山苦熬的窮路,不走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邪路,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成為各級幹部的普遍共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老百姓的普遍共識,沒有人亂砍一棵樹、亂毀一寸林。

林茂

城口大力實施國土綠化提升行動、新一輪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工程等,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36.1萬畝,完成營造林149萬畝。作為全市重要林區之一,森林面積達到358萬畝,森林蓄積量增加到165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2.5%,活立木蓄積量、森林覆蓋率兩大指標均居全市第一。廣袤的森林帶給城口優良的空氣質量,生態環境質量指數連續十年居全市10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第一,成功創建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除此之外,城口作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11個重要區域之一,保護區內有動植物4900種,其中有雲豹、金雕、林麝等一級保護動物6種,有黑熊、大靈貓、金貓等二級保護動物35種,有崖柏、珙桐、紅豆杉、川東燈臺報春等國家一級、二級珍稀特種植物16.5萬畝。

業旺

城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耕地面積僅占國土面積6.8%。近年來,城口不斷探索發展山地特色效益農業之路,讓綠水青山發揮出巨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建成鄉村旅遊集群片區6個,提質發展大巴山森林人家2000家,旅遊綜合收入年均增長25%,2020年旅遊綜合收入8.2億元。立足資源稟賦,構建起“山上中藥材、林下山地雞、坡上核桃樹、百花中蜂蜜、香菌巴掌田、雜糧雞窩地、火炕老臘肉、冷水生態魚”的現代山地特色效益農業格局,培育市縣級農業龍頭企業52家、農民合作社627個、產業基地190個、家庭農場356個,因地制宜發展中蜂13.2萬群,中藥材36萬畝,板栗、核桃、野核桃等幹果70萬畝。

路暢

城口地處大巴山深處,直至上世紀50年代末才正式修路。到1997年重慶直轄時,城口公路總裏程只有556公裏,可謂“山重水復實無路”。近年來,城口堅持把改善交通作為最緊迫的任務,堅持“大辦交通、辦大交通”,打破對外交通瓶頸、疏通內部毛細血管,全力推進打通斷頭路、連通產業路、暢通旅遊路、消除“卡脖子”路。建成“四好農村公路”2244公裏,公路裏程增加到4400公裏,路網密度提升到134公裏/百平方公裏。對外實現與7個毗鄰區縣市都有一條或多條道路連接,對內實現村民小組通達率100%、通暢率89%。高速、高鐵項目取得重大進展,G69銀百高速城口至開州段加快建設、通車在望,渝西高鐵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將開工。城口至萬源、城口至巫溪、城口至宣漢高速公路啟動前期工作。城口將接軌全國現代交通網絡,徹底改變“困守大巴山、孤懸渝東北”的局面。

村美

城口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實施改房、改廚、改溝、改圈、改廁、改陋習農村“戶貌六改”2.35萬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70.2%。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完成鄉鎮汙水管網建設39.9公裏,建成村級生活汙水處理站24座、垃圾中轉站6個,實現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93%。實施村莊綠化315畝,鄉村沿途通道綠化美化245公裏。全面實施“家家五幹凈、戶戶六整齊”清潔家園美麗鄉村行動,開展文明實踐誌願服務活動800余場次,切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強化榜樣引領,常態化開展“清潔戶”“美麗庭院”等評選活動,累計評選4409戶先進典型,潛移默化推動群眾轉變思想。成功創建全國文明村鎮1個、國家級綠色村莊8個、市級綠色村莊40個、大美鄉村市級示範片2個、美麗宜居示範村莊17個,鄉村面貌發生了脫胎換骨的深刻變化。

本組稿件由城口縣融媒體中心楊鵬飛、王雪梅、張芝鑫/文 城口縣委宣傳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