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牙黑斑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一年中月亮最圓最亮的時候,恰好是在陰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所謂“月到中秋分外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日,月兩個字合並在一起,為“明”,代表光亮普照,以此衍生出日月崇拜。

太陽給世間光明,養育萬物生長,滿足了人類物質的需求;而月光則給人以幻想,在幽幽深夜之中給人希望。相比以祭太陽演變的莊重嚴肅的宗教祭拜,農事祭祀,拜月神以多以愛情幸福為主要述求,流傳於民間,更加常見。

月神又叫太陰星主、月姑、月宮娘娘、月娘、月光菩薩等。由於認知能力有限,古人對月亮的盈缺充滿神秘感,將月球表面上的不規則黑斑(隕石坑)想象為月宮樓闕,並杜撰出蛤蟆、兔子、桂樹等事物。

民間傳說,月亮有主管男女婚戀的神仙,常常化為月華,降到人間,遇之者拜求福祿可以保夫妻團圓,佳人相聚,得到美滿姻緣。

祭拜月神,在古代文學中有著相當多的體現。

元代著名劇作家關漢卿曾寫過一出《拜月亭》,講述尚書之女王瑞蘭與生蔣世隆在兵亂中邂逅相遇,二人患難中產生愛情,結為夫妻。後王蔣二人被王尚書強行拆散。夜間,瑞蘭在庭中拜月,祈求月神保佑自已能與丈夫蔣世隆重新團聚:“願天下心廝愛的夫永無分離。”最後二人終於團圓。

而《西廂記》裏的崔鶯鶯,也虔誠地對月神傾訴,希望遇到意中人的夙願。雖然最終結局始亂終棄,但這種拜月的風俗,體現古代世俗戀情生活。

古人根據天象變化總結發現,月亮由朔到望,又由圓到缺,28天是一個變化周期。而這周期和女性生理活動相當一致。所以也將女性周期稱為“月水”、“月信”等等。

月亮的圓缺變化,使祖先們聯想到女人懷胎後日漸鼓起、分娩後重新平復的過程。於是將在青蛙(蟾蜍)作為生育崇拜的象征物,認為月亮本是一只肚腹渾圓且可膨大縮小的神蛙(蟾蜍),主司生殖。於是,月神被賦予了生育神的功能。

《漢書》中就記載著漢元帝的皇後李氏,夢月入其懷而生元後。而三國時的孫策出生前,據稱就是其母夢月入懷而生之。

這種感生傳說在古代,在各民族中,有很多。在《周公解夢》一書中,就有夢“日月會合妻有子”,“吞日月當生貴子”,“月入懷主生貴女”等占夢口決。

一輪滿月掛在天際,又亮又圓,引得人們產生無數美麗的遐想。由月亮之圓,人們聯想到圓滿、團圓。所以月神不光主管生育,也衍生成為男女情感之神,團圓之神。

宋代大文豪蘇軾曾寫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常久,千裏共嬋娟”的千古絕唱,表達了親人願團圓的強烈願望。

人們把中秋節也成為團圓節,“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西湖遊覽誌余》),“其有婦歸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綜上所述,八月十五中秋節,家家親人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餅(月餅),吃團圓飯,喝團圓酒,拜月賞月。戀人們借機表達相互思慕之情,甚至單相思的戀人也會祈求月神幫忙自己,早日抱得佳人美夢成真。

更多資訊請關註“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有趣的傳統文化知識以及人文故事。反正不要錢,多少學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