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磚塊是什麼意思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有人說,生活就是不能太較真,稀裏糊塗隨它去吧!可仔細思量,生活這本百科全書還真是得好好推敲。無窮的世界裏,奇妙的事情不勝枚舉,它們的背後到底潛藏著怎樣的玄機?盡管人們常說難得糊塗,可人心莫測的世界裏,如果能洞穿他人的內心世界,看透現象背後的動機,仍舊可以幫助我們做個快樂的“糊塗人”!

潛意識心理:人為什麼會做夢

提及做夢,這實在是再普遍不過的一個現象。自從我們有記憶起,夢就一直伴隨著我們。其實,自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夢就產生了,只是因為那個時候的我們還沒有記憶,所以無法記住自己的夢。那麼,夢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人們經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但事實上,除了白天遇到、想到的一些事情會在夢中出現外,我們還會經常夢到一些不著邊際的事情。還有一些夢,當我們醒來時,早已記不起來了。

但無論哪種形式的夢,都是人體潛意識的一種體現。

無論是從生理學還是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做夢都是一種正常的、必不可少的人體活動。人體入睡後,大腦內一小部分的腦細胞仍在活動,這就成為做夢的基礎。千百年來,解夢者、心理學家以及神經生物學家對夢更是苦苦求索,然而迄今為止,仍然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過,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承認,夢跟一個人的心理和性格有著極其緊密的聯系。

最近,小雪總是重復做一個夢,而且早上醒來,這個夢總是讓她羞愧難當。她總是夢見自己赤條條地走在大街上,非常難堪,但每次都還在故作鎮定。她自己無法理解這個夢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她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那麼做。她的故作鎮定似乎掩飾了自己的難堪,她分辨不清別人看她時到底是用一種什麼樣的眼光。這不,前幾天,她又夢見自己從澡堂中赤裸裸地走出來……第二天早上醒來,這個夢猶如一個烙印印在小雪的腦海中,每當想到它,就會羞愧難當。她實在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做這樣的夢。她為此頗有擔心,因此,她將自己的夢告訴了好友小敏。

小敏托著腮幫想了半天,也沒說出個一二三來。最後,她建議小雪去見心理醫生。開始時,小雪感到非常難為情不願去。後來,在小敏的勸解下,而且知道心理醫生對咨詢者的信息是絕對保密後,她才下定決心走進了心理咨詢室。

醫生一邊聽著小雪的傾訴,一邊頻頻地點頭,並沒有打斷小雪的話。等她說完後,心理學家跟她聊起天來。

聊天的過程中,醫生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小雪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女孩,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即使在公車上,別人無意間投來的一個眼神,都會讓她心神不寧。最近,由於自己和一位同事的關系略顯緊張,她為此煩躁不安。於是,這種尷尬和困窘被她帶到了夢裏。

聽了醫生的分析,小雪的心寬了起來。原來,出現這樣的夢境,並不是自己有什麼非分之想,更不是自己有什麼不檢點,說到底,還是跟自己的性格、經歷有關

其實,正常的夢境活動,不僅是保證人類機體正常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還是協調人體心理平衡的一種方式。由於做夢時,人主要是在利用大腦的右半球活動,而處於清醒的狀態時,則是在利用大腦的左半球活動。在醒與夢交替出現的過程中,人體可以達到神經調節和精神活動的動態平衡。

因此,夢是協調人體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種方式,特別是對人的註意力、情緒和認識活動有較明顯的作用。完全無夢的睡眠,不僅是不正常的,還很有可能是身體某個部位發出的危險信號!

第六感覺:有的人為什麼可以預見未來

每當提到“第六感”,人們總會覺得高深莫測。科學研究表明,人類除了具有視覺、味覺、觸覺、嗅覺、聽覺五種感覺外,還存在著一種對機體的預感,生理學家把這種感覺稱為“機體覺”或“機體模糊知覺”,即所謂的“第六感”。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和人類生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自身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楚。科學研究告訴我們,“第六感”並沒有特定的感覺器官,它是由機體各內臟器官的活動,通過附著於器官壁上的神經元(神經末梢)發出神經電脈衝,把各種信號及時地傳遞給各級神經中樞而產生的。

因此,參考下面的測試,你只需回答“是”或“否”,就可以判斷你自己到底有沒有“第六感”。

(1)曾經有過的夢境,確實在現實中發生了;

(2)到一處從未去過的地方,莫名其妙地對那裏有一種一見如故的感覺;

(3)與人初次見面,對方尚未開口,便已知道他將要說些什麼;

(4)經常有應驗的預感;

(5)有時候會感覺身體有莫名其妙蟻爬感、短暫的刺痛感等;

(6)能預知電話鈴響;

(7)預感會碰到某人,結果果然如此;

(8)在災禍到來之前,會出現不適的生理反應,如窒息感、乏力等;

(9)經常做彩色繽紛的夢;

(10)時不時就會聽到無法解釋的聲音。

以上10個問題中,你的回答如果有3個以上是肯定的,那就證明你具有第六感覺;如果有5個或5個以上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證明你的第六感比較活躍;在7個~10個之間,則證明你的第六感非常敏感。

在現代心理學研究領域,研究者將重點放到了意識的層面。人們的意識分為意識和潛意識兩個層面,而意識有明確的內涵,潛意識則是一個集合的籠統界定(常把不能意識到的意識統統稱為潛意識)。由此可知,“第六感”屬於人們的一種潛意識。

西方心理學家認為,意識是通過人們的聽覺、視覺、味覺、嗅覺和觸覺的五種感官接收外在的刺激,然後經過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做出整理分析,最後確定的認識。而潛意識則是人們接收到的被意識層面所遺漏的東西,它不是人們通過語言或邏輯推理而得的。這些“被遺漏的信息”在大腦中經年累月的儲存,使得人們不曾察覺。而一旦當它們浮現到意識層面,成為一種可辨認的感覺時,所謂的“第六感”就產生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對年輕的戀人。為了國家的前途,小夥子上了戰場,從此以後,女孩子開始了漫長的相思。她日夜思念著自己的戀人,盼望他早日平安地回到自己身邊。結果,一年後傳來噩耗,小夥子所在的部隊在慘遭敵軍轟炸後全軍覆沒。聽到這個消息,女孩子悲痛欲絕。

消息傳來的前幾個夜晚,女孩子就開始重復做著同一個夢,在夢裏,她看到自己的戀人在一個黑漆漆的洞裏,不斷地呼喚著她的名字,並痛苦地對她說:“救我,快救我……”女孩不止一次被這個夢驚醒。後來,她把這個夢告訴了家人,家人則解釋說她太過於思念戀人,才會做這樣的夢。

開始的時候,女孩也覺得家人說得對,是因為思念才會做這樣的夢。可是,接下來的幾天,這個夢一直困擾著女孩子。再後來,她只要閉上眼睛,就會“看到”戀人痛苦的表情和“聽到”他淒慘的聲音。

在聽到噩耗後,女孩子終於不顧家人的勸阻,循著自己的夢,找到了一座大山裏。眼前的一切,讓她驚詫不已。原來,映入眼簾的竟然是在她的夢境中經常出現的廢墟!女孩不顧一切地撲到廢墟上,拼命地用自己的手扒著石塊。不久後,救援隊趕來了,挖開堆積的磚塊,在一個陰暗的地窖裏,發現了一個胡子拉碴、衣服破爛、滿身傷疤但還活著的人。

他就是女孩的戀人。倆人熱淚盈眶,緊緊擁抱。

第六感,不是什麼特技,更不是什麼神靈使然,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真實存在著的。正如分析心理學創立者榮格所強調的那樣,用自己的直覺來發現無意識,而無意識則是一個巨大的歷史倉庫。

如果從這一觀點出發,那麼,第六感本身也是自己心靈世界的內容!

被需要心理:為什麼被需要是一種幸福

心理學家說,需要是一種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內在驅動力,讓人自發地去探索身邊的世界和所處的生活環境。比如,我們感到饑餓時,就會自發地去尋找食物。但我們不是單靠吃活著,也就是說我們還需要“被需要”。被需要是指一種來自他人對自己的需要並折射到自我心理上的外部驅動力,使人產生幫助他人、探索世界的心理和願望,從而將這種心理和願望付諸行動。

生活提示我們,不是只簡單地“需要”就可以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每個人都必須還要被他人、家庭、社會需要,否則生活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於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需要和被需要就像是一雙有力的翅膀,只有保持它們的平衡,才能讓我們有足夠的動力在人生的旅途上飛得更快更高。因此說,“被需要”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是我們健康、快樂的原動力。

有人說,喜歡和學習心理學的人,通常情況下,要麼是自己對心理學感興趣,要麼就是自己是心理疾病患者。暫且不論這句話是否有道理,但我們不能否定的是,心理學家也會得心理疾病。這就好比醫生本身也會感冒一樣,醫生感冒了,並不會由於自己是醫生就不用看醫生和喝藥。既然感冒了,就是病人,同樣要看醫生,要吃藥,要打針。心理學家也一樣,既然自己患上了心理疾病,就要找心理學家咨詢病情,並及時地采取措施加以治療。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也正是一種被需要的心理。

心理學上有一個重要的心理規律,那就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無論多麼痛苦,你都是逃不掉的。正所謂,是福不是禍,是禍逃不過。只要你勇敢地去面對它,化解它,超越它,事後你會驚訝地發現,原來那些曾經讓你痛不欲生的事情,也不過是人生中的插曲,你在戰勝它的過程中收獲了更多的美好和光明,使你的人生財富得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