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臥房有鳥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今年9月份,一條播出了

《上海博士夫妻的187㎡婚房:

玩具多到塞滿廁所,家裏一本書都沒有》

全網視頻播出量接近1000萬,引起熱議。

設計師汪昶行,是同濟大學的博士,

與妻子蓋頭是校友,

結婚後將原本空置的187㎡商品房進行改造,

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

一點一點堆滿自己心愛的物品。

限量版Kaws人偶、奈良美智的白犬音響、

塞滿一整面墻的變形金剛……

還有幾十個國家淘回來的各種古董老貨。

潮鞋多到只能囤在廁所裏。

這樣一個任性的家,獲得觀眾一致好評。

國慶假期,我們精選了10個美美的中產家庭,

有人選擇在大城市用心打造自己的小家,

有人則選擇到鄉下造房,

養娃、養老兩不誤…

這些家庭大多白手起家,

靠自己的努力買房,

有自己堅持的生活態度,

又不斷提升審美力,

最終打造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家。

讓我們感嘆,原來中國人的家

也可以那麼好看、時髦、充滿生活情趣。

撰文 瀟鉞

01. 汪昶行和蓋頭的家

上海博士夫妻造婚房,玩具多到擺廁所

全網閱讀人數:1000萬+

汪昶行和蓋頭的家緊挨著蘇州河,是汪昶行在2013年買下的預備婚房。汪昶行與妻子蓋頭是本科和研究生時期的校友,兩人結婚後,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一點一點花心思,把一間普通的商品房變成這個風格混搭的家。

房子是方正的商品房,187㎡,大部分的原始空間都規劃得非常好,汪昶行將靠近客廳的一個小房間的墻面拆掉,與客廳打通,形成了一個客廳和書房的貫通區域。

現在的家裏,堆滿了旅遊時購買的各種收藏品,有奈良美智的白犬音響、Kaws的限量版人物、俄國藝術家馬列維特的人物雕像、包豪斯的石膏建築模型……

汪昶行很愛逛古董商店,在紐約做訪問學者的時候,他一周要去4、5次古董店,只要是Google地圖上標註的古董店,基本都跑過了。

兩個人認識之後,去了很多地方旅遊,去過了七大洲、五十幾個國家、三百多個城市,沿途買的不是衣服包包,而是收藏品。

除了收藏老物件、古董家具,汪昶行也很愛收藏球鞋,喬丹鞋有一百多雙。相反,太太蓋頭卻是一個很容易斷舍離的人。衣服包包都不多,鞋子只有三四雙。

汪昶行說,“我覺得人生就是要玩物喪誌。生活就是要花最大的精力來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

02. 睿衍的家

不買別墅,回鄉為父親造小院

全網閱讀人數:1000萬+

睿衍是一名70後,很早就離開常州老家,獨自在大城市打拼。去年,年近70的父親提出要回鄉養老,睿衍不忍心父親再住30年前的破屋,於是花了300萬,在鄉下的宅基地上,給父親重建了小院。

房子看上去半新不舊,裏面用的東西卻很考究,裝修費用一次次超標,最後竟然是預算的3倍。

房子一共兩層半:一樓的空間是睿衍專門為父親設計的,有臥室、客餐廳和一個後院。以後生活起來會比較方便。臥室窗外就是小院的全貌,是所有房間裏最好的“景觀房”。

父親喜歡泡澡,花了3萬塊給他買了一個浴缸,滿足他的心願。

全家回鄉的時候,最喜歡一起陪父親待在一樓的客餐廳,雖然小卻很溫馨。

睿衍把自己一家四口的生活空間放在了二樓,有自己的主臥、女兒的兒童房,因為不經常住,陳設很簡單,也沒有做很多的儲物空間。

二樓轉角是多余的地方,做了一個小茶室,可以招待一些私密的朋友。

三樓是一個半層的空間,做了一個大通鋪,有點回到小時候打地鋪的感覺。

因為工作中一直跟古藝術品打交道,睿衍會從日本淘很多美術品和古家具回國,改造完成之後,把它們都搬到小院,每天看看它們也是一種享受。

睿衍說,“這個小院跟城市的商品房,哪怕是一些別墅,感覺都是不一樣的,每一個材料我都不允許用差的東西。”

03. 李冀的家

北京爸爸給兒子造樹屋

全網閱讀人數:984萬

李冀是一名建築師。2010年,為了解決孩子上小學的問題,他在北京北五環買下一套120平米的學區房,把它改造成一個親近自然、沒有什麼家具的家。

房子的外觀很普通,層高卻有4.6米,一樓帶一個小院子,改造的空間很大。

李冀從小生長在農村,對自然非常向往。北京的居住空間一般都是在密集的樓房中間,層高也是固定的,人就像被夾住,所以想做一些突破性的改造。

房子層高4.6米,被隔成2層:一層保留了衛生間,把整個客廳和餐廳的部分全部做成挑高的空間。廚房和主臥室的上部是二層,作為現在的兒童房和老人房。

李冀從小就夢想能擁有一個樹屋,但始終沒能實現。他送給兒子一個像“鳥巢”的兒童房。樹幹搭出了一個非常質樸的小爬梯,就像爬到一個真正的樹屋裏。兒子很喜歡爬來爬去。

客廳裏沒有沙發、也沒有電視,所有的雜物都收到儲藏室裏去。李冀不喜歡普通人家的“北京躺”、“北京癱”,躺著看手機,腦袋會昏昏沈沈的。反而是比較硬的凳子、硌屁股的沙發,更容易保持清醒。

隨著兒子上中學,李冀又搬回離中學比較近的地方,只好把這裏變成一家人周末度假的小屋。

一開始改造完,全家人都覺得這個房子太奇怪了,但是入住之後,反而是越來越喜歡這裏。坐在木墩上面一起聊聊天,在院子裏跟朋友們做做燒烤,愜意極了。

04. Lei Yu的家

杭州小哥200平米的家,只放玩具不住人

全網閱讀人數:913萬

這個家面積大約200㎡,它在杭州上城區,離西湖不遠,旁邊就是美院,很有藝術氛圍。

Lei Yu是一名80後,除了室內設計師,他還有一個業余身份,一名潮玩藝術收藏愛好者,至今有十幾、二十年了。

4年前,Lei Yu按照自己的理念重新設計這個房子,取名“KeepAllBox”,平時基本不住,只為陳列心愛的收藏。

公仔、球鞋、版畫、家具、限量奢侈品,幾乎每件物品都有一個故事。

在進門的過道處,擺放了一個KAWS的“門神”,它的原名叫做“Four Feet Companion”(四英尺的同伴),跟中國的門神概念很像,放在門口可以起到辟邪的作用。

Lei Yu的收藏是從學生時代開始的,當年在澳洲讀大學的時候,當時的女朋友告訴他很多人在收藏一種小熊,有很多配色、花紋。

他一開始在網上買一些比較便宜的Bearbrick抽選盒,價格是六、七十塊錢左右,可以負擔得起。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地迷上了。

平時Lei要花80%、90%的收入在收藏上,多年前花一個月工資買的Bearbrick公仔,現在已經增值5-10倍。

Lei說,“我父親這代人收藏郵票、硬幣、石頭、瓷器,隨著這一代人老去,80、90、00後崛起,潮玩會漸漸成為一個社會的主流。”

05. BBC的家

廈門小哥獨居200平米,連狗都是電子的

全網閱讀人數:885萬

這個房子在廈門國際郵輪城附近,大概有200平。窗外有一線的海景。

屋主BBC是一個內向型居住、避免交流、重度潔癖的生活者,向往的居住環境是一種非常“界面化”的空間,在這個家已經做到了95%。

BBC是廈門人,曾經創業做生意,30歲後就退休了,現在是自由職業。

他自己編程6個觸屏面板,控制家裏所有的燈光、窗簾、電器,對著手機喊一聲“hey siri”,窗簾打開了、燈光調暗了,不費吹灰之力。

墻面上沒有任何實體按鈕,BBC找了智能化公司來做,全智能的部分主要由六個面板控制,把燈光、窗簾、空調、新風等所有功能統一集成到觸控熒幕。

原來的四房兩廳,現在被改造成兩房兩廳,呈L型,公共區域能一眼望盡。來玩的朋友,基本上就限制在這個公共空間。

因為不希望客人看得到私人空間,所以把主臥和客房分布在L型的兩邊,完全封閉起來,找不到門在哪裏。

屋子裏還有動態感應的感應器,人一進門,它會自動幫你打開場景或是燈光。

當人離開的時候,可以設置一個離家場景,只需要按一下按紐,它會去關閉所有的電器跟燈光,同時把電梯給呼到這個樓層。出門的時候,電梯剛好就在門口。

家裏最花錢的也是電器。因為BBC是電子產品控,掃地機器人、拖地機器人、洗地機,都買最好的。甚至連狗都是一只不會掉毛的電子狗。

06. 郭棚的家

一家五口搬進雲南深山400平米大宅,鄰居都是碩士

全網閱讀人數:868萬

郭棚是一位從事圖像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同時也是修復和斫制古琴的匠人。2017年,他帶著家人回到昆明,找到一個400平米的生活空間,既是家,又是工作室,容納下一家三代五口人的生活。

大墨雨村跟很多地方一樣,村裏許多夯土房的老院子都荒廢了。一個院子一年的租金很便宜,在四五千元上下。

這幾年許多年輕人都搬來這裏,郭棚是這兒的第三戶。村裏有60多戶新村民,90%以上有碩士學歷, 超過20%是海歸。

原先的夯土老屋有150平米,在設計師楊雄的設計改造下,柴火棚和豬圈成為郭棚的新工作室。150平米的工作室,加上100多平米的院子,生活空間有400平米。

一層的兩個開間分別是會客的茶室和餐廳。

二層的空間是全家人的臥室。柱子、房梁、屋架都保持著老房原來的面貌。

一個高高凸出在屋頂外的、像洞穴一樣的天窗,天窗下是古琴琴臺,琴臺下的樓面做成了玻璃,是郭棚彈琴的地方。上方的洞穴則形成一個音場,聲音在裏面回旋,形成共鳴。

當郭棚第一次帶父母來這兒時候,郭爸爸、郭媽媽面對著荒廢的院子充懷疑。現在他們和村民打成一片,一改天天打麻將的生活,時間都放在打理田地上。

這兒的山山水水都成了郭棚女兒的遊樂場。郭棚說:“她很喜歡跟著奶奶一起去種菜,把她的農耕和自然教育都補上了,城市裏的生活在這一塊是缺失的。”

07. 陳鴻文的家

臺灣小哥拯救荒宅,全家七口人一起住

全網閱讀人數:725萬

陳鴻文是臺灣屏東人,當室內設計師已經十年了,一直以來幫別人設計房子,很想幫家人也設計一個家。從2017年開始,他花了2年幫爸爸修復這個老三合院,能住下一家7口人。

院子是傳統的閩式建築,已經荒廢十幾年,就像廢墟。

陳鴻文覺得這個“廢墟”好美,前後花了兩年時間去修復這個廢墟,到2019年才正式完工。

修復老房子要找合適的材料、家具,在不破壞結構之下,重做水電工程。陳鴻文跟父親一起分工,他負責設計、父親負責實踐。

陳家是一個大家庭,爸媽和爺爺,還有陳鴻文一家四口,一共四代7口人。

正廳就是客廳,外面下雨的話,一家人就在客廳聊天、休息。

客廳左右兩邊都是臥房,一共4間。以前的臥房裏沒有廁所。現在把後巷的空間拿來做成衛浴,同時也有采光可以照進房裏,流通性也更好。

左邊比較短的房舍,是單間遊戲室,另外也有一些樂器,有時會有老師來教小朋友,可以學習也可以玩樂。

右邊的房舍規劃出廚房、餐廳、書房。以前的廚房很封閉,保留原本的竈臺,重新修補瓷磚,上面改成新式的爐臺。

餐廳裏的圓桌,一家人可以圍起來吃飯,很有“家”的感覺。

陳鴻文的爸爸給孫子做了一個滑滑梯,祖孫兩個很常在一起玩。

家裏還有一些毽子、陀螺,小時候玩的玩具,也都保留下來。大家會在院子裏一起玩,而不是整天拿著手機上網。

現在陳鴻文一家7口住在裏面,感覺像回到小時候,陳鴻文說,“我想要讓我的孩子、他的孫子,以後長大了,還知道爺爺奶奶那個年代的生活方式。”

08. 範久江和翟翟的家

杭州小夫妻買下40平米二手房,在裏面造了座“山”

全網閱讀人數:700萬

範久江和翟翟是一對生活在杭州的建築師小夫妻,兩個人既是夫妻,又是合作夥伴。2017年,兩人買下了西溪濕地旁一套狹窄的40平米二手房,把它改造成收納有14立方的小loft。

房子是一個2000年初建成的商業公寓,戶型比較糟糕:開間窄、進深長,使用面積只有40平米。

房子的層高是3.7米。他們拆掉了開發商臨時搭建的鋼架,在房子中間造了一座“山”。在40平米的範圍裏,用E0級樺木多層模板做出了一個架空的大平臺。

這個大院子,可以隨時隨地坐下或躺下,看看書、看看電影,跟家裏的貓玩一玩。睡覺就在“山頂”。

“山”的下面,做了暗藏的儲藏機關,足足有14個立方。整個房子的1/6容量用來做儲藏,很容易就能達到空無一物的狀態。

廚房被巧妙地改向之後,臺面有5米長,還能放下雙開門冰箱、洗碗機、烤箱……基本上是豪宅才有的標配。

陽臺也做了小改動,縮小了外部的進深,放置了一個榻榻米。父母來的時候,放一張單人的床墊,拉起簾子,就能變成一間小臥室。

到了周末,也會邀請一些朋友到家裏來喝下午茶,院子可以容納不少的人,有的人坐在臺子上、有的就坐在地上。

到了晚上兩個人坐在臺階上,把幕布降下來,還能看一場二人電影,享受在電影院的感覺。

9. 程方和小吳的家

杭州夫妻回鄉蓋房,解決養老、養娃問題

全網閱讀人數:634萬

設計師程方和老公小吳,是在杭州城裏長大的80後獨生子女。為了解決養娃、養老問題,2017年初,公公家的宅基地碰巧有一棟快倒塌的危樓,於是和程方商量,將危樓拆除,重建一棟房子,到了過年過節的假期裏,一家七口一起搬來這兒住。

宅基地的面積大約120多個平米,房子造了兩層半,有200多平米。門口緊鄰著一片金色的稻田和一條大河。

房子的外觀,看起來就像是幾個方方正正的盒子拼起來。北邊朝著大稻田,南邊用以前危房拆下來的瓦片,重新砌出了一個小院子。

整個一層留給了程方的公公婆婆。有臥室、洗手間,和一個戶外的院子,可以滿足他們的全部起居生活。

二層是程方的父母、夫妻倆和孩子的生活空間,有一個下沈式客廳、開放式書房,以及2間臥室。

夫妻倆是典型的80後,與父母之間,甚至是夫妻之間,都會為了小事發生爭執:逢年過節該去公婆家還是父母家?小孩該送去哪家老人照顧?

住在一起之後,這些生活裏的小矛盾就迎刃而解了。長輩們在這裏,能重新回到他們小時候的生活狀態:跟鄰居們聊天,帶著小孫子出去看看稻田、走走菜地,捕捕魚。

在城市裏,夫妻倆總是忙於工作和各種應酬,有休息的日子,也總想著跟朋友出去玩,留給家人的時間反而是最少的。這棟鄉下的房子,重新給了他們家的感覺。

10. William的家

亞洲第一公寓,他買下來當度假屋

全網閱讀人數:532萬

位於上海蘇州河邊的河濱大樓,建成於上世紀30年代,是上海建成的第一批豪宅,也是當時單體建築總面積最大的公寓住宅,被稱為“亞洲第一公寓”。

屋主William買下了其中風景最好的一套,用做周末會客、冥想的度假房。

這裏的上一任業主把房子改成了很現代的公寓。William找到了法國設計師Baptiste Bohu幫他改造。

10扇玻璃窗被完整保留下來,不僅可以看到陸家嘴最著名的3棟大樓,還能看到外灘的和平飯店。

為了能最大程度地看到窗外的風景,小貝拆除了所有的墻,做了一個非常通透的開放式空間。從廚房到餐廳、從餐廳到茶室、從茶室進入臥室,每個房間都是開放的。

一進門是玄關,隨後是房子的中心區域,一個將近100平米的大空間,包含客廳、餐廳、廚房三個部分。

William喜歡收藏古董家具,買下這套房子的原因之一,也是為了展示他心愛的家具。

與廚房對稱的地方,小貝做了一間茶室。茶室的羅漢榻是William很喜歡的一件收藏,小貝用金色絲綢的面料做了一個床墊,搭配同色系的靠枕。

走廊的盡頭是房子的浴室,整個浴室的面積有20多平米,跟主臥一樣大。

小貝將原本的次臥改成了浴室,他覺得,既然房子的目的是為了周末度假,那麼不妨將浴室做得大一些,可以泡澡、看書、喝酒,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原有的10扇玻璃窗都保留下來了,當黃昏時刻,窗外建築物的燈光亮起,就能看到上海灘最美的夜景了。

部分圖片由嘉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