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打蒼蠅蚊子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當天安門地區遊人散去,夜幕降臨,一群特殊的保障人員開始進場,清點籠子裏進了多少蒼蠅,甚至將井蓋兒開了一遍。

今年2月份,針對天安門地區病媒生物防控的工作已經開始,經過一系列的監測、防制,在建黨百年大會前夕,這片核心區域的病媒生物密度達到了最低。

今日(7月3日),新京報記者對話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毒與有害生物防制所副所長張勇,揭秘慶祝建黨百年大會背後的保障工作。

今年6月,張勇(右一)與同事一同檢查天安門附近的誘蚊燈。受訪者供圖

挑戰:七月大會 滅蚊趕上蚊蟲高峰期

新京報:介紹一下這次你們所負責的保障工作。

張勇:我們所主要負責病媒生物的控制工作,也就是蚊子、蒼蠅、蟑螂、老鼠的防控,包括天安門廣場和周邊的中山公園、勞動人民文化宮、菖蒲河公園等區域。今年2月份,我們就制定了保障方案,4月份的時候進行了病媒生物危害風險評估,之後進行了多次的監測和指導防制,確保慶祝活動不受到病媒生物的影響。

新京報: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生物,為什麼會這麼重視防控工作?

張勇:病媒生物的防控是大型活動保障的重要環節,它的必要性主要涉及幾個方面。

首先是人群健康問題,我們要考慮到人群大量聚集可能面臨的傳染病風險。蚊媒傳染病近幾年在世界範圍內流行廣泛,登革熱、寨卡病毒病等都是蚊媒傳染病,包括北京近幾年發現的亞洲首例的黃熱病和裂谷熱。北京本土的流行性乙型腦炎也是經蚊傳播,而且多見於夏秋季。如果攜帶相應病毒的蚊子叮咬了人,人就可能感染疾病。

其次是大會運行的問題。大型活動需要很多用電設備,往往會臨時鋪設很多電纜電線。老鼠有磨牙的習性,常居住在地下管井中,容易啃咬電纜,由此造成的斷電、火災等事故,以前也曾發生過,這個風險是需要考慮的。

此外,如果蚊蟲密度過高,會對在場的觀眾、演職人員、其他工作人員帶來叮咬和騷擾,蒼蠅過多也會影響地區的環境面貌。因此我們需要提前介入,確保當天不發生類似的情況。

新京報:這次活動保障和以前的大型活動保障有什麼不同嗎?

張勇:確實不太一樣。往年天安門地區主要是國慶保障,時間在十月,蚊子、蒼蠅已經不在高峰期了。今年慶祝建黨百年大會,正好在七一舉行,相當於盛夏,北京地區幾十年的監測數據顯示,北京蚊子最多的時候是七月中下旬左右,七一屬於蚊蟲密度很高的時候,因此難度會比較大。

6月22日,疾控人員在天安門地區進行滅鼠。受訪者供圖

“投餵”老鼠 掀了4200多個井蓋

新京報:工作怎麼開展?

張勇:一方面是監測,一方面是防治。

從今年5月下旬開始,天安門地區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病媒生物監測工作,每10天一次,目的是摸清楚這個地區的病媒生物密度,包括蚊子、蒼蠅、老鼠、蟑螂。

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監測方法。比如蚊子,我們用的是二氧化碳誘蚊燈,北京也是全國唯一大規模使用這種誘蚊燈的城市。大家知道,二氧化碳是吸引蚊子的重要因素,這個設備會定量排放二氧化碳氣體,相當於一個成年人的二氧化碳呼出量,可以準確、靈敏地吸引蚊子,不像通過光源吸引,可能會引來飛蛾等其他的昆蟲;蒼蠅則用的誘蠅籠、鼠類用粘鼠板、蟑螂用粘蟑紙等。

監測之後會進行相應的防制,比如6月22日,我們在市衛生健康委的統一部署下指導專業公司對天安門地區進行了全方位統一的滅鼠。

新京報:老鼠隱藏在地下活動,滅起來容易嗎?

張勇:滅鼠還是非常困難的。一般老鼠就在地下管井中活動,但每個管井的作用和環境都不一樣。有些是排水排汙,有些是電信、通訊,有的管井比較幹燥,有的潮濕,有的非常深。

我們要投放的滅鼠藥不能沾水,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挨個兒投藥。幹的管井可以直接將鼠藥投放,有水的就要把它們穿孔綁好,吊在沒有水的地方,讓老鼠取食。地下管井一般會有較高的鼠密度,我們采用了飽和投藥,比平時的藥量增加了3-5倍,確保能維持較長時間。

新京報:最難的情況是什麼?

張勇:一些管井電纜密布,不好投放;有些只有邊上是幹的;有的管井非常深,有十幾米。時間緊張,我們沒法兒下去,只能拿著手電探查情況,或者遇到幹的管井,安保人員下去,我們通過溝通了解情況。那天工作量也很大,從晚上7點半開始,幹到了淩晨兩三點,32組,每組6-7人,一共往4200多個管井中投放了滅鼠藥。

錯峰工作 “人肉”誘蚊

新京報:你們的工作一般是什麼時候開始?

張勇:每次都是下午開始,淩晨結束。天安門地區遊人太多,周圍的公園人也不少,沒法開展工作,要等遊人散去,公園閉園了才能開始。

新京報:最終效果怎麼樣?

張勇:效果很明顯。最開始一個籠子裏有200多只蒼蠅,後來個別籠子只剩下幾只;蚊子最初是一個誘蚊燈裏5-6只,活動之前已經是0了。因為不能開井蓋兒,老鼠的數量沒法統計,但整個活動期間,沒有發生啃咬電纜等事故。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國家標準分為ABC三個水平,大會前天安門地區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達到了最高的A級,這是非常困難的,創衛一般才要求C級,只有個別地區能達到A級。這個水平可以確保不傳播疾病、不叮咬騷擾人、鼠類不啃咬電纜造成事故。

新京報:病媒保障工作,身邊人最好奇的是什麼?

張勇:最好奇的是我們怎麼知道蚊子多還是少。一方面是二氧化碳燈,一方面是人誘停落法,我們會搬個小椅子,挑一個蚊子多的地方,暴露一側小腿來誘捕蚊子,我們拿一個電動吸蚊器,蚊子停落了我們就把它吸走,分類、計數、統計、分析,也在實驗室裏對蚊子所攜帶的病毒進行檢測。

新京報:檢測結果怎麼樣,蚊子們還幹凈嗎?

張勇:挺幹凈的,都沒有攜帶病毒。

新京報:你們是不是身手特敏捷,不會被咬了。

張勇:還是得被咬,你盯著這只蚊子,那只蚊子叮著你,花蚊子動作尤其快,被叮十幾個包也是難免的。

新京報記者 戴軒

編輯 徐美慧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