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長輩勾毛衣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胡曉玲的鉤織作品。 長子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胡曉玲的鉤織作品。 長子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中新網長治4月7日電 題:多彩生活指間綻放 殘疾農家女傳藝鄉鄰“鉤織”幸福夢

作者 楊靜 張月

“設計好花瓣、做好花托、鉤織好形狀……”4月7日,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前西常村,胡曉玲正在家中為前來“取經”的“鉤友”傳授鉤織技巧,色彩各異的毛線經她精心鉤織後,變成一件件精美別致的工藝品。

43歲的胡曉玲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家庭婦女,由於身有殘疾,行動不便,無法外出務工,多年來一直在家照顧孩子。

胡曉玲回憶,小時候看到母親織毛衣、繡鞋墊就特別喜歡,慢慢跟著有模有樣地學。“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從網上看到有人用毛線鉤織花盆,造型新穎獨特,還提供詳細的講解教程。”胡曉玲說,這使原本就有些鉤織經驗的她動了心,決定試一試。

胡曉玲創作的花盆、發卡、小鞋子等創意作品立體生動。 長子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起初,胡曉玲主要織一些簡單的小物件,如發卡、抱枕、鑰匙鏈等用來練手,“熟練後,我開始嘗試織小型毛線花盆,對著視頻,不斷摸索練習,積累了不少經驗,也開啟了自己的創作之路。”

“剛開始織的時候,做得有些粗糙,特別是接口位置,總是處理不好。”但胡曉玲未放下手中的針線,“我反復看視頻,一直練,逐漸找到了竅門。”

胡曉玲說,農村婦女閑暇時間喜歡聚在一起打牌,但她只要有空就通過網絡平臺研究學習鉤織技巧,並在網上與誌同道合的網友交流學習。“以前我一直認為喜歡鉤織藝術的人不多,現在才發現還有這麼多有相同興趣愛好的朋友。”

胡曉玲鉤織的花盆作品。 長子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通過不斷學習練習,胡曉玲的鉤織手法越來越嫻熟,最初完成一件作品需要一周左右,現在幾個小時就能完成。胡曉玲現在一天能做四五個小花盆,創作種類也越來越豐富,花盆、玫瑰、發卡、抱枕、小鞋子等創意作品立體生動、栩栩如生。

如今的胡曉玲已經成為當地有名的巧婦,周邊村子的婦女們也來向她學習,胡曉玲耐心細致地給大家講解鉤織手法,過去的“麻友”變成了“鉤友”。逢年過節與村裏集會時,胡曉玲還會帶著自己新織的作品去街上售賣。

如今的胡曉玲已經成為當地有名的巧婦,周邊村子的婦女們也來向她學習。 長子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鉤織首先質量要好,還要有所創新,這樣的小物件大家才會喜歡。”胡曉玲說,下一步她將通過微信、直播等方式拓寬銷售渠道,讓更多人欣賞到這些特別的藝術品,同時鼓勵更多姐妹加入創作,共同增收致富。(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