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拿針線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一、正史如鐵,演義似火

對於劉備來言,他這一輩子,雖從草根逆襲,奇幻般的最終當上了皇帝,但恐怕最大的收獲,便是跟關羽和張飛的“結拜”。

當然,這是基於《三國演義》裏的內容。所謂成也劉關張,敗也劉關張。自那天的桃園之後,三國雖還未開始,三結義卻橫空出世,從此回旋不絕。

可謂是:演義若無三結義,縱稱名著也枉然。因為對於絕大部分的演義謎來言,“桃園三結義”是永恒的“初戀感覺”。愛上三國,幾乎都是從桃園開始!

雖後來,諸如筆者這樣的,很多演義謎,接觸到了三國的正史。但劉關張傳奇卻依舊鮮活無比,以至於都有點本能地拒絕一些三國正史的內容了。

比如在關羽死後,據三國正史等記載,劉備之所以發動夷陵之戰,他最大的動機,其實是為了重奪荊州,替關羽報仇無非是個借口。但可惜“桃園的花太艷”,筆者還是不自覺地相信,替關羽報仇,是劉備必須要幹的事,哪怕明知劉備不是關羽的大哥。

證據便是,劉曄所分析的的: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出自《三國誌》)意思就是說,劉備和關羽的感情,如同父子一般,如今關羽被殺了,劉備若不能替關羽報仇,他還怎麼帶隊伍?會讓屬下寒心的。

而《三國演義》則浪漫得多,直接把“夷陵之戰”的起因,定位在“替關羽報仇”。且還增加了張飛的戲碼:“若陛下不去,臣舍此軀與二兄報仇!若不能報時,臣寧死不見陛下也!”

每次看到張三爺這句話時,筆者總莫名感動——大哥突然不再是大哥,而成了“陛下”,二哥卻還是我的二哥(二兄),所以不給二哥報仇,那你就當你皇上陛下玩去吧,反正我張飛,永遠都是“三弟”。

張三爺的這種話,誰受得了?所以剛被諸葛亮、趙雲等人勸得平靜下來的劉備,頓時急眼了,當即發話:“共伐東吳,以雪此恨!”這才是“桃花三結義”,劉關張的真正傳奇!

正史如鐵,演義似火,而劉關張,則是這團火的來源!

但再壯美的火焰,也終有熄滅之時,劉備還沒發兵,張三爺就走了,隨後劉備又夷陵慘敗,逃回了白帝城。關羽和張飛的死,外加夷陵慘敗,徹底擊垮了年過花甲的劉備,身染重病。

二、劉備臨死前,劉關張相約成神

話說這日夜晚,劉備獨臥永安宮內,生命進入了倒計時,哪料就在這時,發生了一件離奇的事。咱先看下原文。

忽然陰風驟起,將燈吹搖,滅而復明,只見燈影之下,二人侍立。先主怒曰:“朕心緒不寧,教汝等且退,何故又來!”叱之不退。先主起而視之,上首乃雲長,下首乃翼德也。先主大驚曰:“二弟原來尚在?”雲長曰:“臣等非人,乃鬼也。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義,皆敕命為神。哥哥與兄弟聚會不遠矣。”

先主扯定大哭。忽然驚覺,二弟不見。即喚從人問之,時正三更。先主嘆曰:“朕不久於人世矣!”

這是夢是真?《三國演義》根本沒有寫實,只說“扯定大哭,忽然驚覺”。若此場景是夢境,就不會用“驚覺”,而必然是“驚醒”,這才符合邏輯!那麼為何《三國演義》,要用如此“不確定”的筆法呢?兩點原因!

其一:成神的待遇。關羽和張飛,在劉備死前來見,是告知劉備,我們哥倆已經成神了(敕命為神),所以大哥,你其實不是死,而是也跟著“成神”,我們哥三“聚會不遠”。

不信?好,那咱看關羽死後,魂魄來找劉備時的場景:關公泣告曰:“願兄起兵,以雪弟恨!”言訖,冷風驟起,關公不見。玄德忽然驚覺,乃是一夢!

故而,這是《三國演義》隱晦告知,劉備死後也成了神。自然劉關張這次最後相見,就不會夢境了。而是應享受的“成神待遇”。

其二:強化《三國演義》的主旨!之所以如此費盡心機地塑造“劉關張死後相約成神”,明眼人都懂,就是在強化主旨,即:尊劉貶曹!這是《三國演義》的靈魂,幾乎所有著名故事,都是服務於此的。

表現形式則是,突出劉備的仁義,強化曹操的殘暴等。哪怕臨死前,都要進行渲染和對比。

劉備臨死前,這裏是“劉關張的重聚,相約死後成神”,咱再看曹操臨死前,他也是看到了許多人,卻是另一番模樣!

三、曹操臨死前看到了許多人

曹操死前最著名的事,就是殺掉了扁鵲。隨後頭疼病發作,實實在在地做了一個夢:三馬同槽!曹操大驚,召來賈詡解夢,賈詡當然挑著好聽的說了,啥“祿馬,吉兆也。祿馬歸於曹,王上何必疑乎”。

曹操高興了,真就信了!可當晚就發生了一件離奇的事,曹操一下子看到了許多人!咱們看下原文是如何說的。

當晚至三更,覺頭目昏眩,乃起,伏幾而臥。忽聞殿中聲如裂帛,操驚視之,忽見伏皇後、董貴人、二皇子,並伏完、董承等二十余人,渾身血汙,立於愁雲之內,隱隱聞索命之聲……

這二十余人,都是曹操所殺的!也就是說,在曹操臨死前,齊齊出現,找曹操索命來了。

而曹操豈能束手就擒?於是“拔劍望空砍去,忽然一聲響亮,震塌殿宇西南一角。操驚倒於地,近侍救出,遷於別宮養病。次夜,又聞殿外男女哭聲不絕……”兩天後,曹操指定曹丕接班,就撒手西去了。

顯然,曹操在臨死前的這個場景,也根本不是夢境!跟劉備臨死前,劉關張相約成神,是一個套路的。不同點僅在於,曹操忒慘了點,等於生生是被,他刀下的冤魂索命而死的。

四、總論分析

當然以上這些內容,都是《三國演義》裏的描寫。依如筆者之前所言,無非是尊劉貶曹的手段。那麼正史中呢?畢竟對三國,從來都是“正史、演義不分家”。

正史中,曹操和劉備之死,反過來了。

劉備死得很不甘和無奈。一個托孤諸葛亮,“君可自取”就看出來,劉備對蜀漢前途的擔憂,可謂死不瞑目的感覺。

而曹操死得很實在和期待。曹操絮絮叨叨告知銅雀臺的侍妾等人,我死後你們就住在銅雀臺得了,做做針線手工啥的,根本沒啥家國大事。因為曹操已經做好了一切,就等曹丕臨門一腳稱帝了。

如今問題來了,諸位讀者朋友們,面對正史和演義中,曹操和劉備臨死前的境遇,你們偏愛哪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