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夢到清漆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新華社太原1月13日電題:原平炕圍畫:炕臺也有文化

新華社記者劉翔霄

半生在墻上作畫,弓進壽常常“靜則入境”:風聲雨聲人語聲,他未入耳;徹夜作畫至東方露白,他不察覺;就連做夢也都是炕圍畫。這項讓他為之癡迷的技藝,就是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原平炕圍畫。

“過去,娃娃們還不會下地行走時,老人們就沿著炕圍子,把畫上的故事一則一則地講給他們聽。”75歲的原平炕圍畫省級非遺傳承人弓進壽說,從小在炕圍畫邊長大的孩子們,無形中就接受了一種文化啟蒙。這項古老的民間創作技藝也“流淌”在滹沱河畔,生生不息。

炕圍畫也叫墻圍畫,集壁畫、年畫和建築彩繪於一體,是山西民間一種地域特色鮮明的造型藝術。其題材廣泛,包羅萬象,有人物、山水和花鳥,也有連環畫等豐富的表現形式。山西省原平市被稱作炕圍畫之鄉,當地炕圍畫技藝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2009年入選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過去,晉北農村家家戶戶以火炕為床。為防止墻土脫落弄臟被褥,人們就以膠水調制白土沿炕邊墻上塗蓋“圍子”,並在上面作畫,形成炕圍畫。炕圍畫由風箱部分、鍋臺部分和炕圍部分組成,用桐油或清漆罩刷,可長久保存。以原平炕圍畫為代表的晉北炕圍畫,畫風細膩,構圖飽滿,明朗豁達,能美化居室,也能固化墻壁、遮擋粉塵。

炕圍畫最活躍的時候是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也是炕圍畫手藝人最忙碌的年代。“人們富裕起來了,首先想到的就是畫炕圍,原平炕圍畫的手藝人隊伍因此一度達到近千人。”弓進壽說。

那時,原平炕圍畫的好手藝人常常是在一個村“轉戰”,畫完這家畫那家,一個月連一個村都出不了。除了夏伏天和三九天,手藝人春秋兩季都在畫炕圍。

李秀全,生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原平炕圍畫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我們這代人,對炕圍畫有一種特殊的情懷。”他說,當地人翻蓋新房,給工人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留下炕圍畫。李秀全家中兩套炕圍畫均保存完好,其中一套還是在他結婚時,母親特意請人畫制。“當年在原平插隊的知青回來後,也專門跑到老鄉家中去找炕圍畫,那是他們最惦記的原平記憶。”

近年,李秀全走遍了全市的村村寨寨,對炕圍畫進行記錄留存。他驚奇地發現,人們對炕圍畫的喜愛超出想象,“在軒崗鎮馬圈村,家家戶戶都有炕圍畫,有的人家還不止一套,最多的一戶有6套。”

近年,原平炕圍畫也在發生演變,一些畫作正在走下火炕,被海內外更多人認識喜愛。李秀全說,原平炕圍畫多姿多彩,具有鮮明的民俗學、民族學、歷史考古學和文化人類學價值,“一部炕圍畫,就是一個社會發展史”。

隨著時代變遷,炕圍畫的存世量日漸稀少。2010年,李秀全組織弓進壽等一批原平炕圍畫老藝人重拾傳統技藝,繪制炕圍畫作品,開始對這一非遺技藝保護、整理、挖掘和發揚光大。在他的助推下,近年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友人相繼來到原平,對這一古老的創作技藝進行觀摩考察。

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