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竈坑燒火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由於地理和氣候的關系,陜北人歷來對窯洞情有獨鐘,民宅內絕大多數人家要盤土炕。凡是住過陜北窯洞土炕的人,都知道它不僅冬暖夏涼、踏實溫馨,還能節省能源。但是,土炕的建造看似簡單卻大有技巧,陜北人將它叫做“盤土炕” ,得請來專門的工匠才能完成。因為一般人根本不掌握這盤炕的工藝。

盤土炕就地取材,成本不大。靠窯洞內壁而建,一般長3米左右,寬2米,高0.65米呈長方體。炕內砌三條煙道連通竈膛和煙囪,便於煙火穿過。煙道上鋪蓋石板、黃土,炕面以膠土泥抹平。炕邊用磚石壘砌,上面安置寬約15厘米的石條或木質條炕沿圍護,高出3厘米。砌在後壁的稱“窯掌炕”、砌在靠窗的叫“門前炕”。炕的高低為60厘米,民間俗稱“鍋一尺八炕二尺,不高不低正合適”。

盤炕的技巧在於分煙嘴、收煙口、竈膛入煙巷、投竈上煙處的壘砌處理。如果不按照一定比例的尺寸壘砌,不僅穿行的煙火不均勻,甚至根本不進煙使人無法居住。其訣竅,工匠們用一句順口溜默記。那就是:“投竈坑放下鬥,燒火進煙如雷吼,竈膛入口似貓項,既省柴碳又暖炕,分煙嘴似狐貍,一弓二彎三尖嘴收煙不能三頭齊(指煙巷墻),煙道不能沫稀泥。”不到萬不得已,盤炕師傅們絕不說出口,更不輕易外傳。高超的師傅還在揮汗之余嬉戲女主人:你是要“嘭、嘭、嘭”、還是“轟、轟、轟”。意思是從煙囪裏要上煙快,還是稍微慢點。其實,還真的能夠處理成,不僅如此,還要事先征詢道:要腳底熱還是腰部熱?有的主人偏偏刁難道:我要個滿炕熱!哪知道這也難不倒盤炕師傅。竟然將煙道的墻用土坯或磚調角隔成空格,這樣一來,炕底下充滿了煙火,果真滿炕熱了。

盤土炕,包容了陜北人的聰明和智慧,展現了陜北人融於自然、和諧自然的淳樸天性。陜北人世代生於土炕、長於土炕,在土炕上聽奶奶講“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諸如“哪裏上來個肚大嫂,走著走著肚大了”的謎語,學媽媽《禿子尿炕》、《女娃要漢》的陜北民歌。那一雙雙黑眼珠,從不懂事起,就看著大人們剪窗花、納鞋底,做年糕、釀米酒。在土炕的文化氛圍中生息繁衍,在土炕上老逝回歸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