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別人溜冰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從篳路藍縷到柳暗花明,尤其是北京成為世界首個“雙奧之城”,中國百年奧林匹克夢見證的,不僅是一個體育大國的崛起之路,更是一個世界大國的發展歷程。

■編者按

一百年,風雨征程。從一艘小小紅船發展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如今,中國共產黨終於迎來百年華誕。

從最初只有50多名黨員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發展為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的100年,是矢誌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

一個世紀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兒女櫛風沐雨,為人民謀幸福、求解放,越過“急流險灘”,躲過“驚濤駭浪”,而今已踏上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宏偉篇章,是一首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瑰麗史詩。

回顧來時奮鬥路,鑒照未來奮進路。

在此之際,新京報評論部組織推出“慶祝建黨百年系列評論·百年說百”,以“百”破題,以百年成就為切口,鑒史而察今,繼往以開來,以期把握現在、啟迪未來,汲取繼續奮進的智慧和力量。

此為“慶祝建黨百年系列評論·百年說百”之二十。

往期慶祝建黨百年系列評論

文 | 陶短房

2021年7月23日,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日本東京新國立競技場舉行。這標誌著,因疫情延期一年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正式開幕。來自205個國家和地區奧委會的運動員、國際奧委會難民代表團的運動員相聚東京。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開幕式上致辭稱,疫情讓人們彼此分離,但奧運聖火將成為“黑暗隧道”盡頭的光明,奧運會的意義是讓全世界相聚在一起,奧林匹克大家庭只有團結一致,才能應對重大挑戰。

7月23日開幕式當晚,在東京奧運會運動員入場儀式上,排球選手朱婷、跆拳道選手趙帥手持中國國旗入場,中國奧運代表團的“中國紅”再次閃耀奧運舞臺。

此次出征東京的中國體育代表團,共有777人,其中運動員431人,是中國代表團境外參賽規模最大的一屆,將參加除衝浪、棒壘球和手球之外的30個大項、225個小項的比賽,為境外參賽小項最多的一屆,也有望在奧運金牌榜、獎牌榜上繼續保持第一序列。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回望百年歷史,從篳路藍縷到柳暗花明,尤其是在2022年北京更將成為世界首個“雙奧之城”,中國百年奧林匹克夢見證的,不僅是一個體育大國的崛起之路,更是一個世界大國的發展歷程。

▲2021年7月23日,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中國體育代表團旗手朱婷、趙帥入場。新華社記者 李明 攝影

舊中國無心顧及奧運這種“不急之務”

時光倒流到1896年,首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希臘雅典召開之前,剛剛成立的國際奧委會就曾向中國發出參賽邀請。但當時的中國正處滿清末期,一來國內幾乎無人了解何為“奧林匹克”,二來甲午戰爭新敗,國家山河破碎,朝野均無心顧及運動會這種“不急之務”。

轉瞬間到了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中國一些沿海大城市開始出現舶來的近代體育萌芽,並陸續召開了一些地方性運動會。

這年10月24日,天津市舉辦第五屆學校運動會,著名教育家、南開中學創始人張伯苓在頒獎儀式上發表演說,首次正面提及“對吾國選手在不久的將來參加奧林匹克運動充滿了希望”,並倡議“應立即成立奧林匹克運動會代表隊”。

翌年,張伯苓又趁赴美出席世界第四次漁業大會期間繞道英國倫敦,成為首位有據可查、親臨現場觀摩奧運會的中國人。歸國後,他不僅繼續大聲疾呼“參加奧運會”,更預言“中國主辦奧運會之日,就是我中華騰飛之時”。但當時清廷已風雨飄搖,民間則開始醞釀革命浪潮,他的這番倡議如石沈大海。

及至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體育界有識之士開始嘗試參加、組織國際、洲際運動會。1922年,亞運會前身“遠東運動會”(原名“遠東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之一、中國人王正廷當選遠東第二位、中國第一位國際奧委會委員,中國開始認真考慮參加奧運之事。但當時中國政局多變,此後多屆奧運會僅派員“觀禮”,並未派隊參賽。

▲中國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劉長春(右起第四人)在1932年第10屆奧運會200米預賽中。圖片來源:中國體育博物館官網

張伯苓首次在中國國內倡議“申奧”

1932年,第10屆奧運會即將在美國洛杉磯舉辦。中國原擬照舊例,僅派全國體育協進會總幹事沈嗣良前往觀禮。但此前一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炮制偽“滿洲國”,遭到國際社會抵制。為騙取占領東北合法化,“偽滿”早早大造輿論,揚言將派東北大學體育系學生、田徑運動員劉長春和於希謂代表“偽滿”參加奧運會。

消息傳出,國人憤怒。在張伯苓、王正廷等人推動下,當時的中國政府匆匆申報劉長春、於希謂為運動員,宋君復為教練,沈嗣良為領隊,代表中國參加奧運。劉長春等則在媒體發表聲明,稱“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決不代表偽‘滿洲國’出席第10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由於日寇阻撓和經費拮據,最終僅劉長春一人輾轉抵達上海,在張學良將軍私人贊助8000銀元後乘輪船,跋涉21天抵達賽地。當時國內媒體用漫畫激勵劉長春,比之為“單刀赴會”的關羽。由於競技水平有限,加上旅途勞累無法恢復,劉長春僅參加100米、200米,且均在預賽分別以小組第五、第六的成績被淘汰。

4年後,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在德國柏林召開,此次中國稍有重視,提前一年進行選拔,最終組成包括運動員77人在內的143人代表團成行。

但國運多艱,為籌集經費,參賽的足球隊不得不提前半年出發,周遊列國比賽27場“化緣”,教育部另出資17萬元,外加商界、華僑等募捐3萬元,才勉強湊夠路費,仍由海路跋涉赴柏林參賽。結果僅撐竿跳選手符寶盧一人進入復賽,其余田徑、舉重、遊泳、自行車等個人競技項目全軍覆沒。足球隊只打了一場即被淘汰,籃球隊小組賽1勝3負也未能出線。

盡管如此,在本屆奧運會上,隨隊參加表演賽的國術(武術)選手獲得廣泛好評,隨隊醫生舒鴻則執哨奧運首場正式籃球賽(美國對加拿大),成為中國首位奧運裁判。

也就是在這一年,張伯苓首次在中國國內倡議“申奧”。但此時離“盧溝橋事變”不到一年,救亡圖存成為中華民族第一要務,奧運主辦之夢只能服從大局。

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首次奧運會在英國倫敦舉辦。風雨飄搖中的舊中國,拼湊了33名運動員參加籃球、足球、田徑、遊泳、自行車5個項目比賽,結果成績甚至較12年前更有退步。

不僅沒有了上屆參賽的女運動員,且無一名個人進入復賽,表現最好的籃球隊也3勝2負小組未出線。由於經費拮據,每個運動員賽前只領到一件上衣、一條領帶,長跑運動員樓文敖甚至因無力裝備合適跑鞋弄壞了腳,最終與好成績失之交臂。

▲參加1948年第14屆奧運會的中國足球隊。圖片來源:中國體育博物館官網

從冬奧邁出重返奧運大家庭第一步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口號指引下,積極發展體育運動和全民健身,並在友好國家蘇聯和1952年奧運會東道主芬蘭建議下報名參賽,經過艱苦努力,終於在國際奧委會第48屆年會上獲得參賽許可。

由於直到7月18日晚才收到參賽邀請,距奧運會開幕已不到24小時,因此匆匆組建的40人參賽隊中,籃球隊、足球隊抵達賽地赫爾辛基時均無法參賽。唯一的單項選手——遊泳運動員吳傳玉,匆匆參加了100米仰泳預賽,雖未能出線,卻邁出了新中國參加奧運會的第一步。

此後數年間,中國迅速由戰爭狀態轉入大規模和平建設,積極推廣“勞衛制”,競技體育水平顯著提高。

人們原本以為,1956年的墨爾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終於可以一顯身手,充分展示新中國的體育發展面貌,但1954年,國際奧委會在雅典年會上大搞“兩個中國”,並意圖同時邀請所謂“臺灣中國”和“北京中國”一起參加墨爾本奧運會。

中國奧委會據理力爭無效後,於1956年1月發表聲明,強烈抗議國際奧委會分裂中國的做法,並宣布拒絕出席墨爾本奧運會。自此,奧運大門對中國關閉長達23年之久。

1971年10月25日,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1979年10月25日,也就是重返聯合國的8年後同一天,國際奧委會執委會在日本名古屋通過決議,正式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

1980年,在美國普萊西德湖舉辦的第13屆冬奧會上,剛剛恢復合法席位的新中國派出由28名運動員組成的隊伍,參加滑冰、滑雪等多個項目的比賽,雖因水平所限無一人進入前六,卻為中國重返奧運大家庭邁出了第一步。

這一時期,因為張伯苓等人的淵源,天津成為了當時中國談論奧運最熱烈的城市,當地雜誌《天津青年》提出振聾發聵的三個問題:中國什麼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參加奧運會?我們的運動員什麼時候能夠得到一枚奧運金牌?我們的國家什麼時候舉辦奧運會?

▲海峽兩岸運動員同在1984年第23屆奧運會領獎臺上。圖片來源:中國體育博物館官網

許海峰斬獲中國奧運史上首枚金牌

1984年7月28日,由311名運動員組成的中國奧運代表團踏著雄壯的《三大紀律八項註意》樂曲旋律,精神抖擻地出現在美國洛杉磯紀念體育場,贏得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第二天,第23屆奧運會決出第一枚金牌——50米手槍60發,中國選手許海峰在賽地普拉多射擊場一鳴驚人,斬獲中國奧運史上首枚金牌,響亮地回答了《天津青年》雜誌提出的第二個問題,也從此揭開了新中國奧運輝煌史的扉頁。

在這屆奧運會上,中國共獲得15金、8銀、9銅,獎牌榜上僅次於美國、羅馬尼亞和聯邦德國,高居第四位。盡管由於蘇聯及東歐許多國家為報復4年前對莫斯科奧運會的抵制,也抵制了洛杉磯奧運會,這些獎牌“含金量”不免打折,但這一成績也足以震驚世界。

4年後的1988年漢城奧運會,是新中國首次參加的、幾乎所有體育強國無一缺席的奧運盛會。但由於缺乏經驗,273名選手參賽,卻僅獲5金、11銀、12銅,是新中國恢復奧運席位以來成績最差的一屆。

當時有報告文學作家以“兵敗漢城”為題撰文,令體育界和國人飽受刺激。而知恥後勇的中國代表團,也在4年後的巴塞羅那奧運會成功大打翻身仗,獲得16金、22銀、16銅,重返獎牌榜第四。

此後,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中國獲16金、22銀、12銅蟬聯第四;2000年悉尼奧運會,中國斬獲28金、16銀、14銅,僅次於美國、俄羅斯,首次躋身世界前三,當時國際輿論評論“中國已進入世界體育先進國家行列”。

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中國一舉獲得32金、17銀、14銅,首次登上奧運獎牌榜第二的高位,世界體育大國的身份再次被強化。

▲許海峰在洛杉磯奧運會男子手槍60發慢射比賽中奪得冠軍,成為我國第一位奧運冠軍。圖片來源:中國體育博物館官網

“雙奧之城”豐富發展百年奧林匹克文化

1990年,中國成功舉辦了首屆大型綜合性洲際運動會——第11屆亞運會。乘此東風,中國在1992年首次正式提出,申辦2000年夏季奧運會,同年6月26日公布了“開放的中國盼奧運”的申辦口號。

盡管中國上下充滿熱情和自信,但1993年9月23日國際奧委會蒙特卡洛全會上,以43比45的兩票之差敗給澳大利亞悉尼,令億萬中國人抱憾不已。

有夢想,就要堅持。在首次“申奧”失利6年後,1999年4月7日,中國北京再次正式向國際奧委會遞交2008年奧運會申辦申請書。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召開的國際奧委會全會上,北京高票擊敗加拿大多倫多等“申奧”城市,直接勝選。消息傳出,中國舉國歡騰,百年奧林匹克之夢終於有了滿意的結果。

在此後的7年間,中國精心準備,並不斷克服了各種自然的、人為的困難和阻撓,終於在“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口號下,於2008年8月成功舉辦了第29屆夏季奧運會,並使之成為至今膾炙人口、令人念念不忘的成功奧運典範。至此,百年奧運主辦之問,也有了最令人滿意的答案。

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歷史性地參加了所有大項比賽,空前的639名參賽選手,共獲得51金、21銀、28銅,獎牌數繼續位居第二,而金牌數則首次攀升至第一位。

此後的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6年裏約熱內盧奧運會,中國奧運代表團也一直在獎牌榜上保持著第一序列的優勢地位。

▲2021年7月19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迎來開幕倒計時200天。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影

但中國“申奧”的故事並沒有結束。2013年,中國北京-張家口提出申辦2022年第24屆冬奧會,並在2015年7月31日的投票中獲勝。這也讓北京成為世界首個“雙奧之城”,傳承百年的奧林匹克文化,也必將因此得到更大的豐富和發展。

如今,距2022年冬奧會開幕僅有大半年時間,各項準備工作正有序開展,相信已具備舉辦大型綜合性體育賽事豐富經驗的中國,有能力重演2008年的“奧運東道主輝煌”。

而隨著參賽次數的積累,中國參賽選手、體育人和普通觀眾的體育觀、奧運觀逐漸成熟,不再單純地將“爭金奪銀”視作參加奧運第一要務,而更深切地體會到“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百年奧林匹克精神。

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職業體育和體育產業從無到有不斷提高,百年奧運也推動著中國全民健身、群眾體育蓬勃開展,更將為“健康中國”戰略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特約撰稿人 | 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 | 何睿

校對 |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