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大全查詢夢見和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小年到

納福瑞

SPRING FESTIVAL

今天就是臘月廿四

也是崇明人的小年

廿四夜

大家是不是已經開始準備

買年貨、撣檐塵、祭竈神

那大家知道竈神的傳說嗎

祭竈又有什麼講究呢

一起了解一下吧

竈神傳說

竈神是天上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監察善惡的神靈。人們稱其為“竈王爺”、“竈君公公”、“竈老爺”、“東廚司命”。

傳說古代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兄弟倆,哥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畫師。哥哥拿手的活是盤鍋臺,東街西坊都誇獎他壘竈手藝高。年長月久方圓一帶都尊稱他為“張竈王”。

張竈王整整活了七十歲,壽終正寢時正好是臘月二十三日深夜。他一去世,張家可亂了套,原來張竈王是一家之主,家裏事都聽他吩咐,現在大哥離開人間,弟弟只會詩書繪畫,雖已花甲,但從未管過家務。幾房兒媳婦都吵著要分家,畫師被攪得無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臉。有天,他終於想出個好點子。就在臘月二十三日張竈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畫師把全家人喊醒,說是大哥顯靈了。他將兒子媳婦全家老小引到廚房,只見黑漆漆的竈壁上,飄動著的燭光若隱若現顯出張竈王和他已故妻子的容貌,家人都驚呆了。畫師說:“我夢見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為‘九天東廚司命竈王府君’。你們平素好吃懶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鬧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們在鬧分家,很氣惱,準備上天稟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來懲罰你們。”

兒女侄媳們聽了這番話,驚恐不已,立即跪地連連磕頭,忙取來張竈王平日愛吃的甜食供在竈上,懇求竈王爺饒恕。從此,經常吵鬧的叔伯兄弟和媳婦們再也不敢撒潑,全家平安相處,老少安寧度日。這事給街坊鄰友知道後,一傳十,十傳百,都趕來張家打探虛實。其實,臘月二十三日夜竈壁上的竈王,是畫師預先繪制的。他是假借大哥顯靈來鎮嚇兒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靈驗。所以當鄉鄰來找畫師探聽情況時,他只得假戲真做,把畫好的竈王像分送給鄰舍。如此一來,沿鄉流傳,家家戶戶的竈房都貼上了竈王像。歲月流逝就形成了臘月二十三給竈王爺上供祭竈、祈求合家平安的習俗。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它列入祭典,在全國成為固定的儀式。

祭竈習俗

臘月二十三(有的地方在臘月二十四)的黃昏入夜時分,一家人到竈房中,擺好桌子,並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擺放好,然後向竈龕裏的竈王爺上香。用糖瓜來祭祀竈王爺,是為了讓他甜甜嘴。還有人將糖塗在竈王爺嘴角的四邊,邊塗邊說:“好話對說,好話多說。”用糖來堵竈王爺的嘴。更有的地方拿酒糟土塗在竈上,好讓竈王爺醉酒,頭腦一糊塗,自然在上天匯報時記不清楚要說的事情了。最後,再把竈王爺的神像揭下焚燒,竈王就與紙、煙一起升天了。

在崇明,老人們會在家裏的竈頭上貼了一張用紅紙印的竈神爺像,在像前點上兩支大紅蠟燭及一炷香,屋裏燈火通明,香煙繚繞。卷銀包、赤豆飯、圓子、豆腐、茨菇等供竈神享用的祭物逐一擺上。全家上下按輩分大小逐一跪倒叩頭。最後將竈神爺像與紙錠一起火化,以示上天。

廿四夜美食

廿四糖

“廿四糖”,是用糧食制成的飴糖。形狀大致分兩種,一種是方棱形,像古代的元寶,也叫做“元寶糖”;另一種類似古時金條,呈長一寸左右的圓筒狀,由於“寸”與“稱”諧音,也被叫做“稱心如意糖”。

蒔菇

蒔菇,音同“自顧”,意思謂顧好自家。蒔菇有點苦味,但都得吃,特別是小囡,家長搛了送過去邊叮囑:“記好,只管自顧自,勿要多管閑事惹是生非。”這看起來有點自私,其實人人管好自己各守本份,也就太平無事了。

菜頭

菜頭,菜頭與“財頭”、“彩頭”諧音,寓意發財、好運。向來崇明城鄉,大多數是男的主外,耕稼力田或掙了銅鈿養家糊口,由他先吃菜頭,而且要揀大的吃,小囡娘子跟著吃,人人發財發大財。

豆腐

豆腐,寓意品行端正無汙點,清清白白做人。

赤豆米飯

赤豆米飯,當年收獲的新米新赤豆煮成,讓竈老爺嘗新,又赤豆紅色,象征火,屬陽,有威懾鬼怪、驅邪避疫的法力。廿四夜的赤豆米飯要比平時煮得多,為什麼呢?先要拋灑一碗在屋頂上,供路過的各方神祗同享,求得他們的保佑庇護。還必須囥一碗到春節吃,陳年裏吃到新年裏,合了“年年有余”的吉祥語。

因為這一碗赤豆飯留到明年吃意義重大,家家用心保藏,當心給貓狗偷吃了。前後要存放七八天,氣溫高的話容易餿,蠻多人家掛在戶外屋檐下,後來生活條件好了有了冰箱,就儲存在冰箱裏,保險不會變質。

卷銀包

卷銀包是用面粉攤成的比春卷皮子大一點的制品,裏面包上金瓜絲、豆瓣酥、或茨菇豆腐、青菜豆腐等菜肴,成長條形。民間也有用百葉包卷菜肴當卷銀包的。崇明的東部,卷銀包也叫疊錢梱,是一道過年時必不可少的祈福納吉的吃食。舊時,人們沒有錢包的。流通的錢物為碎銀和銅錢,銅錢是串起來的,而幣值更高的碎銀一般用布包起來,叫做銀包。廿四夜卷銀包,寓意著多掙錢的意思,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