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摘豌豆角角是什麼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蠶豆又叫胡豆、佛豆,紹興一帶稱為羅漢豆,而寧波人則叫“倭豆”。《阿拉寧波話》一書中是這麼解釋的:“寧波稱胡豆為豌豆,‘倭豆’即‘豌豆’之音轉。”

但我更傾向於另外兩種與抗擊倭寇有關的說法:其一,相傳當年戚繼光率兵在余姚沿海抗擊倭寇,戚家軍奮勇殺敵,所向披靡,將士們每殺一個倭寇,就會摘一顆蠶豆,用線串好掛在胸前。蠶豆的顆數就代表殺敵的人數,以豆數多寡記功論賞。故而,在寧波周邊地區,蠶豆稱之為“倭豆”;其二,明代,每到蠶豆上市時節,倭寇趁機進犯寧波。有一年正值蠶豆成熟,不堪其擾的定海金塘島居民收集了全島所種的蠶豆,倒在倭寇上島的必經之路上,並用“白藥”(一種酒曲)促其迅速腐爛。數天後,倭寇上島,深陷其中進退不得,村民用長柄鐮刀削落倭寇首級,一舉將其殲滅。為紀念那次大勝,浙東沿海百姓從此就把蠶豆改叫“倭豆”。

每年的立夏節,鮮倭豆恰好上市,母親必定會做一鍋“鹹肉倭豆糯米飯”:倭豆剝去厚實的外殼,挖掉頭部彎彎的“黑眉毛”,手指捏緊,一擰,兩片肉粒隨即滑出;取糯米適量,再切少許鹹肉丁,一起放入電飯鍋煮成飯。全家人手一碗,噴香誘人,鮮美無比。

倭豆好吃,做也方便。“倭豆芽烤鹹齏”是我小時候常吃的一道菜,經濟實惠,是尋常人家菜桌上的常見菜。將倭豆幹浸泡於水中,靜置一夜,取一株雪裏蕻鹹齏,切成寸長小段,一起烤熟,即成。現今我最喜歡的一道倭豆“下飯菜”,叫做“倭豆豬油渣夜開花羹”:倭豆剝肉,夜開花刨成絲,加入豬油渣,或是鹹肉絲,或是五花肉切成丁,煮成羹菜,鮮香無比,開胃下飯,常吃不厭,有此佳肴,飯可多來一碗。

將倭豆制成零食或下酒菜的,品種更多。

茴香豆。孔乙己為茴香豆打過的“廣告”早已家喻戶曉:“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在縣化肥廠上班,碰到有同事去上海出差,常會托其帶兩包老城隍廟茴香豆。一包同事之間分著吃,一人抓一把,嚼得豆香滿嘴,另一包帶回家,孝敬給父親做下酒菜。

蘭花豆。又脆又香的蘭花豆也是下酒好菜,味道不亞於油炸花生米。蘭花豆的做法不難:將倭豆泡脹,在豆子下方剪一刀,入油鍋煎炸,剪過的地方向四周裂開,如盛開的蘭花。還有砂炒倭豆、杵扁倭豆……

倭豆雖好吃,但不能生吃,也不宜多吃,吃多了會引起腹脹,故一般家庭都是小規模種植。記憶中每到立夏前後,小鎮的角角落落,或是公路兩邊狹窄的路肩上,總會閃過零星的倭豆植株……恍惚間,我想起了小時候老家前院空地上種植的倭豆花開的樣子。紫紅色的花瓣隨風搖曳,如翩翩起舞的蝴蝶穿梭其中,外婆家自留地田埂上隨意點種的倭豆也已成熟,花瓣中漆黑的斑點閃閃爍爍,在春日的陽光下格外醒目……這一切撩起了我的詩興,禁不住胡謅起來:

陽春三月踏青忙,

怎奈頑疾久抱恙。

幸有倭豆慰鄉愁,

方莖碧葉吐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