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頓肉不易而飛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大水洞村 ( 仙女村 )全景圖。圖片來自桃江縣政府官網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作者 | 胡來2019

四十年前,即使是最富於幻想性精神的農民,也從來沒有奢望過今天的好日子。

我出生於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水口鄉大水洞村。上世紀30年代,流傳在南洋一帶的歌曲《桃花江是美人窩》就是描寫桃江。

大水洞村原名叫仙女村,因為這裏曾是一個被仙女拯救的地方。建國後破除封建迷信,取名叫芭茅洞,後改名為大水洞村。村中六條小溪交匯,周邊群山蒼翠,竹林如海,村後有一座譽為“楚南名勝”和“湘中第一道場”的浮邱山。

我妻子出生於湖南省湘鄉市金石鎮大湖村。湘鄉古為楚南重鎮,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這個村並沒有“大湖”,估計是此處地勢較低,在古時是一片窪地,後隨著人口漸多,開墾為良田。

2019年春節,我先從長沙回大湖村,呆一天,大年三十下午回大水洞村。初四再到大湖村,參加大舅子小孩滿月酒,初七回長沙。期間,除了走訪村民、實地調查,還參觀了兩個村莊的古跡景點,拍攝村風村貌。為了述事方便,不按時間順序,按空間順序對兩個村莊的社會、經濟、人物分別展開,是為雙村記。

大水洞村

從長沙往西北方向,沿長常高速行70公裏,進入益陽地區,西行20公裏至桃江縣城。從縣城沿桃馬公路西行2公裏,在一個叫八公樁的地方左拐,沿鄉村公路南行,經八家灣、炭山橋、陳家灣、石磯頭等村,約行10公裏左右,路盡處群山屏障,似已無路。

群山前有一座形似饅頭的低矮小山包,就是太平寨(也叫太平頂)。至太平寨腳下,左側兩山相夾,有一個十來米寬的洞口,從洞口進去,就是大水洞村。村後就是湖南道·教發源地浮邱山,山頂有浮邱寺,供奉著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北方之神真武祖師,現在是一個佛·道合一的寺廟。

為了讓大家對大水洞村和文中提到的地名、人物有個基本的概念,先上一張衛星地圖,中間紅色大圈為大水洞村。

傳說

大水洞村的由來,當地有一個關於仙女的傳說。

元朝末年,各地農民紛紛起義,陳友諒和朱元璋是其中最強大的兩支農民武裝,都想推翻元朝,建立自己的政權。兩人一方面要應對元軍的攻擊,又要對抗彼此的勢力。

朱元璋和陳友諒一場火拼的結果是陳敗。朱追殺,陳的部隊逃到浮邱山大水洞附近,村口右側一山高聳,名仙人寨,左側一山巍立,稱太平寨。大家見朱的兵馬殺來,拼命奔逃,逃往仙人寨的人甚多。

當時有一玉清仙子,雲遊半空,見此情景,想救寨上百姓。她降落雲頭,變成一個女叫化子(乞丐),臉青鼻腫,口歪眼斜,手腳稀爛,衣衫破襤,周身蛆湧,臭氣難聞,走上寨來。寨上的人已經擁擠不堪,看見這叫化子如此模樣,齊聲吆喝,趕她下寨。玉清仙子又爬上寨去,沒一人憐憫,被再次趕了下來。她仰天長嘆曰:“危難之中,心還如此不正,救之何意也。”

玉清仙子仍保持原樣,向太平寨走來。這寨的人卻大不相同,不但不趕她走,反而拉她上到寨頂,贈衣更換,送餅充饑。她望著太平寨笑曰:“人食五谷,心地差異,決救此寨。”

這時,追兵蜂擁殺來,仙人寨上鬼哭狼嚎。眾多百姓被殺得屍橫頭滾,血流滿寨。追兵又瘋狂地殺奔太平寨來。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那女叫化子左手一指,大水洞口一聲巨響,衝出一股強大的洪流,繞太平寨一圈,浪高數丈,擊岸如雷,追兵躲閃不及,大都死於洪浪之中。

寨上的人們清醒過來時,只見她已變成美麗的仙人原貌,腳踏祥雲,飄然而去。當時清點,寨上的人雖多,但只有楊、李、印、吳、潘、周、陳七姓。戰亂平息之後,七姓聚集寨頂,搭起高臺,敬拜仙人。頂端矗立巨碑一塊,刻有“七姓公頂”四字,永做紀念,古跡至今猶存。

仙女村、仙人寨、太平寨也因此而得名。

這個傳說在當地流傳甚廣。以前,村口有座小廟,廟裏供奉的並不是宗教人物,而是馬元帥、王元帥等軍事人物。同時,從大水洞村向南越過高聳入雲的浮邱山,周邊數十公裏範圍,散落的鵝頸丘、洋泉灣、前寨侖等村,都留有相似的傳說,大致是說當時陳友諒兵敗後,部隊分散逃奔到浮邱山周邊,一個仙女幫助他們戰勝朱元璋追兵。自此,這些士兵就躲進深山茂林,開枝散葉,繁衍生息至今。

初一爬浮邱山路上

老林場的房子,已無人居住,此處離山頂不遠。 以前有個同學住這裏,每天必須淩晨四點起床去上學。

竹海,清風徐來。

浮邱寺大門和古銀杏。

香客中有一位唐裝美女。

初五,湘中地區突然開始下雪,父親表哥小姨表姐(從左至右)爬浮邱山合影,從這開始進入國家森林公園境內。

家族

幸福生活奔小康,春江水暖鴨先知。

傳說是美好的,但過去的現實並不一定美好,只是代表了人民美好的期望,最終改變人間的是人民自己。

大水洞居住的村民主要姓楊,建有楊氏宗祠。楊氏先祖大概在明清遷入,日漸壯大,廣置田土,有王姓等異姓前來落戶,以租種楊家田地為生。只有少數幾戶劉姓,何時遷入不得而知。據稱,我家先祖曾隨左宗棠收復新疆,購置了大片山嶺。到我爺爺劉元譜一輩時,家道中落,全部賣掉了,只有幾間茅屋棲身。

劉元譜是一個高大、有點駝背的男人,因為窮,一直沒有娶老婆。有一年冬季,他到十多公裏外的禁牌村賭博,手氣極好,據稱贏了“一圍兜錢“(農民在腰上捆一塊布,即可擋灰禦寒,又可卷起來裝東西)。他用這筆錢,在附近娶了一個女人,就是我奶奶。

奶奶叫彭愛玉,前夫被國民黨抓了壯丁,一直沒有音信,後來跑去了臺·灣。她在婆家受到欺淩,便帶著自己的弟弟和四五歲的小女兒跟爺爺來到大水洞村。她弟弟就是我舅爺爺,名叫彭新才。

在大水洞村,奶奶先後生了四個小孩,我二姑、父親、三姑和小姑。

1950年前後,當時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舅爺爺已經成婚。因為不是當地人,擔心受村民欺負,分不到田土,就回到十多公裏外的一個叫三叉洞的地方的祖屋定居。1958年那一場運動,爺爺劉元譜和附近的很多老人一樣,因饑病而死。第二年的一天,父親在附近太平小學回家路上,碰到一名鄉人對他說:“伢子(小孩子的意思)啊,別玩了,快回家去,你媽死了。”

年幼的父親邊哭邊跑,破爛的茅屋外擠滿了人。在爺爺去世後,作為一個舊社會長大的女人,奶奶無力獨自撫養四個小孩成人,她深感絕望,生活無著,就大量吞食一種叫“血麻能”(音)的藤類植物自殺了。

這一年,大姑18歲,已經遠嫁。二姑14歲、父親7歲、三姑5歲、小姑2歲。

在那個年代,四個小孩是無法獨立生存的。之後,二姑嫁人。根據生產隊安排,父親、三姑、小姑都將分派給村裏的三戶人家撫養。父親不願去別人家乞食,獨自居住在楊氏宗祠。三姑、小姑送人撫養。

在人人吃不飽飯的年代,7歲的父親一個人生活,自然非常困難。他常年披著一件不知從那裏弄來的破棉大衣,冬天就睡在稻草裏。沒有鞋子,永遠赤腳,即使寒冬臘月,也每天在小溪摸魚充饑。

父親18歲那年,舅爺爺回了一趟大水洞村,在他的建議下,安排父親參軍入伍。送他上車時,高大的舅爺爺痛哭流涕,說自己沒有照顧好父親,沒有照顧好姐姐的五個小孩。

可是,在那個連吃飯都很困難的年代,又能強求什麼呢?

後來,母親一直對我們說,父親在虎門當兵的時候,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幾年。

年輕時的父親

今年春節,父親爬浮邱山的照片

父親年輕時身體健壯、反應敏捷。六十多歲時還能徙手抓到野雞。他當過一陣司號員,後又成為一名特種兵。在新兵入伍軍訓時,一名新兵拉響手榴彈扔在近前,他箭步撲倒新兵,救了人,也在屁股上留了幾片彈片,因此立三等功。

大約是在24歲那年,父親退伍回鄉。三年之後,經人介紹,和同村的母親組建家庭。有了姐姐、我和妹妹。

我對於幼年最深的記憶之一,就是交公糧。大水洞村山多田少,我家五口人,只有兩畝田。每年交完公糧後,糧食不夠吃,年底總要向人借糧,父親還有抗糧不交的時候,就會惹來一大批鄉政府、村委會的幹部上門催糧。我那時覺得這是一件丟臉的事,常想為什麼一個家庭會搞成這樣 ,吃飯都困難。

父親和幾個姑姑都很少提起他們早年的經歷,只有在過年聚在一起的時候,會偶爾相互打聽過去的人和事,但當我們仔細詢問時,他們只是說一句“吃過很多苦,你們想不到,珍惜現在的幸福”就搪塞過去了。父母把我們養育大非常不容易,我們特別理解父親和他的姐妹或孤身一人,或寄人籬下,成家立業,生兒育女的不易,也很心疼他們苦難卑微的一生,好在晚年趕上了“好日子”。

我沒有詳細了解過其他村民的家庭,但對於那個年代來說,沒有多少家庭會生存得很容易,只會有家庭,比之艱難更多。

從我家屋頂拍大水洞村。

從我家大門拍對面竹林雲海。

和幾個小家夥爬浮邱山,走在村裏的大道上。

這一帶是大水洞第1村民小組,以前很多住在山上,現在都搬到山下馬路邊建房。

最遠處高峰是浮邱山,最遠的那棟是我家。

村莊四面環山,山上竹林如海。

正月初一上山祭祖的村民。(提的是蠟燭鞭炮)

人物

我爺爺和父親代表了過去的農村,想用兩個樣本,展現今天的中國農村。他們是我的兩個表兄,可以確保真實。

(1)安哥

我大姨家離我家只有三四百米,她有四個兒子,大兒子就是安哥。

大姨夫年輕時與人玩角力(兩人各執扁擔一頭,互相推對方)的遊戲後,開始全身肌肉萎縮,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鄉下醫療條件差,也不知道是什麼病,十幾年前出世了。但大姨對四個兒子管教嚴厲,天剛亮就會催促他們起床勞作。

安哥是個性格樂觀、風趣幽默的人,只讀過三四年小學,年輕時跟我另一個表哥學了木匠手藝,又教會了自己三弟四弟。早年三兄弟只是在鄉村給村民做些桌椅板凳、衣櫃木床什麼的。近二十年來,由於房地產業發達,他們兄弟三人,主要在益陽市、桃江縣城一帶給人做住房、酒店、店鋪的裝飾裝修。

安哥手藝不錯,腦殼靈泛(聰明之意),善於交際,經常承包一些裝修工程。天天騎著一部摩托車在外做工,風裏雨裏奔波,漸漸富起來,除了早年在鄉下建房,前幾年,在縣城也購置了房產。

安哥有一子一女,大兒子叫凱,原本不太喜歡讀書,初中畢業讀了一年技校,自願退學,跟著安哥搞裝修,還上山砍竹子。砍竹是一項非常累的活,靠人肩扛五六裏山路到山下出售。他幹了一年多,突然開竅,覺得社會不好混,還得靠讀書改變命運。

安哥的叔叔1977年參加文革後恢復的第一屆高考成功,是大水洞村的第一個大學生,後移居澳大利亞,從事移民工作。在他的幫助下,安哥花了一筆錢,將開竅的凱送到日本工讀,凱一直堅持到當地的一些餐飲類小店打工。這次回家,安哥告訴我,凱已經被世界500強之一的日本神鋼錄用,由公司出資支持其工讀,畢業後直接入職,還談了一個在北京某銀行工作的女朋友,目前正在抓緊學日語,爭取小兩口在日本會合。

安哥比我們的父母一輩幸福,凱又比安哥幸福。雖然離不開個人努力與父輩付出,但也離不開時代大勢的蓬勃推動力量。

去浮邱山路上,在村裏小溪上的一張合影。左1為安哥。

正月初二到大姨家拜年,圖左為大姨大兒子安哥,中為小兒子,右為安哥嬸娘(為安哥兒子凱留學日本擔保人)。

美味農家菜。

我家屋檐下。

(2)輝哥

我的小姑嫁在鄰近的石磯頭村,離我家兩公裏的樣了。她有一子一女,大兒子就是輝哥。

小姑丈是個聰明的農民,但身體很弱,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也一直不知道是什麼病。農村這種情況很多,身體不好,鄉村醫生查不出所以然,農民沒錢,也心痛錢,很少有人能去大醫院徹底治療。

好在小姑是個極能吃苦的人。輝哥讀書成績不錯,為了賺足學費,小姑很早就離家到長沙給人做保姆,或者到醫院照顧病人,最開始時工資每月只有一兩百元錢。輝哥高考失利後,我父親和他自己都希望能復讀一年再參加高考,但對於當時的小姑一家來說,面臨一個很現實的“選擇題”:那時農村已經開始興建小樓房,她們一家住的還是泥巴築的三間老屋,下雨時就到處漏雨。

在農村,如果沒有建樓房,輝哥很可能面臨娶不到老婆的問題。如果繼續復讀,不一定能考上大學,考上大學,家裏也不一定有錢供他讀完。到時樓房沒建成,老婆娶不到,書也沒讀好。小姑為供他讀書,自己在外當保姆十余年,數年才能回一次家,身體也不好,需常年吃藥,無力支撐兒子的大學夢。

輝哥自此放下讀書的夢想,做個沿街叫買的小生意,後來在縣城做臨工(即臨時工),主要是替人粉刷墻壁(當地稱刮三零八),或者在建築工地搬磚、砌磚。在1996至1999年間,做一天這樣的臨工,大概可以賺30-40元錢。他腦袋靈光,替人粉墻時認識了縣城一個開多樂士油漆專買店的老板,這名老板的油漆生意不好,他借了點錢,盤下了這家專賣店。

近十年來,隨著消費升級,小縣城的人搞裝修,開始講究產品質量,過去的一些低質油漆產品被人拋棄,輝哥兩口子同心協力,把多樂士油漆店的生意越做越好,不僅在縣城買了房,還花了七八十萬,把鄉下的舊樓房推倒重建,裏外裝修光亮一新,小日子越過越紅火。

輝哥有一子,名鵬,今年十八,也不喜歡讀書,去年上半年送到長沙湖南電力學校就讀,開了眼界,覺得還是讀書好。現在重新回老家復讀,準備重考大學。

初二去小姑家拜年時,父親的兄弟姐妹和堂兄妹一共來了三十幾個,熱熱鬧鬧,我推開一間房,發現鵬一個人在認認真真地埋頭刷題做練習。

沒有輝哥的經濟基礎,鵬就沒有今天重新選擇的權利。二十多年了,輝哥當年復讀不成的經歷不會再現,他說:“只要鵬想讀書,無論什麼時候,要讀多久,我都可以送他讀。”

正月初一下午在小姑家拜年,這是小姑家廚房。

開吃啦。

小夥伴們守著電視機。

幾個表兄妹打跑得快。

經濟

大水洞村全村轄地6.23平方公裏,有691戶,2499人。全村共分成六組(生產隊),我家屬大水洞村大林村民小組,又稱1組。村民為了方便,一般以1組、2組、3組代稱。2016年,與周邊的太平村、彭家灣村合並,仍稱大水洞村。

村裏有少部分人在外做生意,但規模都不大,頂多算個小老板,村經濟主要靠外出務工收入。平時村裏也是老年人多,看不到多少年輕人。這三十年來,除了少數殘疾戶,孤寡老人,村民都修建了樓房,雖然是常見的湖南“方盒子”,以磚混結構為主,外觀不怎麼樣,但勝在結構簡單,造價便宜,經濟耐用。

這幾年,農村消費升級現象明顯,很多老樓房被重建翻新,大多采用框架結構,房屋格局越來越合理,內外裝修越來越漂亮。很多以前住在山上的村民,也都搬遷到了山下。村上有私營中巴車,五塊錢到縣城,乘坐的基本是老人婦女兒童。青壯年基本都有摩托車或電動摩托車。

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輕人都開著小汽車回家,電動小汽車也多起來了。一些家庭裝上了空調、互聯網。50歲以下的人群中,手機持有率目測超過百分九十五了。

由於養豬戶,村裏的溪水變成黑水,生活垃圾隨處可見。村民建房沒有規劃,顯得雜亂。種田效益差,但良田拋荒率不高,一部分出租給益陽等地種糧大戶,一部分自己種一季水稻,旱田或因靠山而采光條件較差的,就用來種菜、種油菜、種花生或挖魚塘等等,有的則直接拋荒了。

留守老人和婦女生活清閑,精神生活的主要項目是打麻將和玩“跑得快”,但都不大,麻將大多兩塊、或五塊點一炮的水平,晚上也會集中在村部跳廣場舞。

以前偶有賭博現象,前幾年看到村裏有些人家小孩在外面發展不錯,紛紛開著小汽車回家過年,賭博的現象慢慢變少,感覺各家各戶都在比賽著發展,雖然農村人有愛吹牛的毛病,但也有一種不甘人後的幹勁,大環境則得益於中國高速發展,全社會提供的就業機會、發展機會越來越多,同時,財富與基礎建設的影響,從城市往鄉村的溢出效應可以明顯觀測到。

大湖村

大湖村離長沙一個半小時車程。我嶽母家屬大湖村新屋灣組,全組房屋集中建在湘鄉X095縣道西側的一塊坡地上,交錯掩映,比鄰而居,池塘、雜樹、菜園撒落其間。村東邊是一望無際的良田,由於種糧效益低,當地政府每畝每年補貼一百元,全部統一種植油菜,打造鄉村觀光體驗遊。西邊是低矮丘陵,主要生長著野草、麻竹和少量馬尾松。

大湖村離毛澤東和劉少奇故居均不遠,互為三角之勢,四面環山,中有良田千裏。村名有一千多年歷史,南宋淳熙十年(公元1187年),出生於大湖村的王容(字南強)首登皇榜,摘取了狀元桂冠。為了紀念這名湘中唯一的狀元,村民在東山河畔建有狀元塔,村溪東畔有狀元坪,坪中有王容手植的“三株合一”古銀杏。

大湖村新屋灣組衛星地圖。

這幾年,嶽母隨大兒子常住深圳,小孫子的滿月酒本來只通知了親戚,沒有通知鄉鄰。但聽到炮響,基本整個村民小組都來了。我負責寫禮譜,無親戚關系的鄉鄰送禮一般200,親戚一般五百以上,主辦方會回贈一個紅包,裏面裝了一些糖果,一包芙蓉王煙和一張百元大鈔。

整個鄉宴的操辦全部交給了鄰村的服務隊,主家除了搞衛生,燒開水泡茶,什麼事都不用幹。所有食品原材料的采購、制作和雨蓬、桌椅碗筷、竈具等都由服務隊搞定。服務隊包括一名主廚、三四個幫手和一個司機。

菜品有甲魚、羊肉、蛇、大碗燉肉(像一個倒扣的碗,當地叫扣肉)等等,味道極佳,小菜鮮嫩無比。每桌還有兩包芙蓉王、兩包檳榔、一瓶白酒、兩瓶紅酒、一箱旺仔小牛奶。

嶽父嶽母一家也非常具有代表性。他們兩都是勤勞的莊稼人,除了種田餵豬,嶽父還是一個篾匠,因勞累過度,十幾年前出世了。大舅子高中畢業後在駐港部隊,退伍後在深圳當保安。有一天,他一個戰友告訴他深圳市在招警察,叫他一起去參加考試,沒想到競然考上了。小舅子高中畢業參軍,去年轉業,在本地鄉政府上班。

新屋灣組共有34戶,除有四五戶異姓外,全部為周姓。屬於全村經濟發展程度中上水平的村民小組,其經濟來源同樣來自外出打工收入,並且大多集中在建築行業,就是網上戲稱“搬磚的”。中國經濟的發展,在於大規模工業化,而中國工業化為什麼成功,其關鍵還真是在於農村提供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並提供了廣大的內需市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整體市場)。

從兩個村的實際來看,感覺大湖村和大水洞村大同小異,當地沒有產業,沒有造血能力,不過由於離長沙較近,整體經濟水平比大水洞村要好。在嶽母家兩天,開車或步行在周邊轉了十幾公裏,一些在外經商、務工先富起來的村民,房子建得非常好。還到了狀元坪、狀元塔,參加了一次集市,走訪了對面一個新建的張氏宗祠。據介紹,本地有個在外地開廠的張氏老板,身家過億,投了幾百萬修建這所宗祠。

當地政府對建祠堂不批地,祠堂在當地也沒有或發揮不了太大的意義(至少在南方或湘中一帶如此),除了在說起時,人們會感嘆一句:某某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真是發了大財啊。唯一的意義就是通過祠堂的修建,消耗了當地產能,為當地村民和施工隊增加了務工收入,滿足了同姓“泥巴桿子們”們的虛榮心,增加了村民的談資而已,網上所鼓吹害怕擔心的“鄉紳崛起”,至少以我在本地所見,沒有生存壯大的政治經濟和制度基礎。

狀元塔

狀元坪裏的古銀杏,三株合一,春夏秋三季更好看。

村裏一棟很漂亮的民居。

從嶽母家樓頂拍田野,全種上了油菜,三月份一定很美。

案板上的甲魚,大廚在調味。

廚房裏在忙。

吃滿月酒的人們。

大鍋下油炒菜特別好吃。

燒火蒸飯。

大廚切菜的幫手。

大湖村全景圖,中間為新尾灣組。

趕集。

趕集,一串串黑色的是湖南著名的臭豆腐。

其他

"其他"不是未來,只是一些個人想法。

喜歡看英國《Grand Designs》和《農耕時代》。《Grand Designs》國內譯“宏大構想”、“宏觀設計”或稱之為“英國住宅改造王”,主要講英國農村或小城鎮的民居設計、建造。

英國氣候條件比湖南更冷,更潮濕,風更大。他們的民居都經過建築師專業設計,以木造、鋼結構為主,設計現代感強,電氣化程度高,地下室一般有全屋的中央控制系統,地暖是標配。從節目中看,房屋造價(不含地價)最少也在250萬人民幣以上(含所有電器家具,花園配套)。

英國鄉下是真正的“美麗鄉村”,國民喜歡種花,家家都有小花園,中國人講究實用,家家只有小菜園。同時,英國對土地的利用率比國內要高,從節目中看出,很多山上,平地都成片開墾成牧場,通過石徹墻、欄桿、喬木分成一塊一塊。在這裏,農民不是一種命運,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和職業。

《農耕時代》主要講五戶英國農民放牧、經營農場、參加畜牧比賽、銷售產品的日常生活。英國沒有中國意義上的農民,都是農場主,動不動就擁有幾千上萬畝的牧場,地勢以平原和平緩丘陵為主。但也看到,英國農場主生活並不容易,壓力很大。

他們養的牛羊有編號,由政府追蹤管理,大多只能出售給超市,而政府把定價權交給超市,超市為了包裝方便,只收一定重量範圍內的牛和羊,超重或超輕都要罰款,農民在節目裏埋怨“超市權力太大了”。政府還出臺文件,對農民飼養動物的福利、健康有特殊規定,被農民吐槽“可怕的文件”。

英國的農民基本是機械化作業,人力使用很少。節目中一對小夫妻打理兩個農場,除了大量的農用車輛,日常出行的是寶馬X3,運送公牛的是一臺沃爾沃大卡車,國內銷售價估計在二三百萬萬以上。

當然,中國的傳統、國情,特別是土地制度都和英國不一樣,兩者沒有太多可比性。共產黨建立新中國,把土地平分給農民,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舉措。但這一土地制度也確實阻礙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進程。現在走的三權分立、土地流轉、土地入股、集中開發模式確實是現有框架內的一個思路,希望農民能分享到更多經濟成長的紅利。

宅基地同樣分屬個人,多由農村施工隊建設,村莊缺少整體規劃,村容村貌顯得雜亂無章。最近住建部出臺了《關於開展農村住房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鼓勵專業建築設計師下鄉搞設計,建設美麗鄉村,但宅基地不能流轉,村民有宅基地而沒有錢,也不可能有很高的欣賞水平,城裏的人有欣賞水平,有錢,卻沒有宅基地。

在現在框架之內,這份文件估計無法發揮太多作用。建議出臺政策,引導資金下沈到農村,共同建設美麗鄉村。如在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嚴禁耕地建房和滿足環境保護的前提下,發展坡地建築、山地建築,鼓勵城裏人到農村一些偏遠的山地、坡地、荒地建房、建別墅,在這些地方建了房,城裏人還得掏錢配套修路,路一通,村民就能搭上順風車,把山地利用起來。

如大水洞村,山上的林木竹子不值錢,也沒有人願意上山砍樹砍竹,隨其自生自滅。可以允許城裏人進山購買宅基地,或者成片開發山林。在《Grand Designs》中,很多生活在城市的英國人退休後就會去山區、海邊、荒島建房,自帶資金去邊遠地區開荒。這些人建的房子都是專業設計師精心設計,質量高、美觀,現代感強,能啟發、帶動本地村民升級住宅建築,也可以帶動裝配式建築產業、家電、建材、地暖、太陽能等一大批產業的發展,還會帶來一些更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給當地農民。

手機和互聯網像一把雙刃劍,對兩個村的影響都是隨時可以觀察到的,均在村委會懸掛了農村電商合作社的牌子,但當地沒有什麼成規模、能工業化生產的特產,所以沒有實際運作項目。微信群成了同村人重要的溝通議事工具,它消弭了空間,成為了所有人隨身攜帶的一個集體聊天室,拉近了城鄉區別的距離,也成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用來傳播慌言,“套路”農村老人的工具。我老家就發生了一起非法集資案件,主要當事人跑了,部分村民血汗錢不翼而飛。

手機遊戲占領了村民的閑碎時間。也看到過大人圍著一桌打麻將,旁邊是小孩拿著充電器和手機圍著一桌打遊戲。不過,與網上很多杞人憂天不同,我並不覺得這是一個很嚴重的事情,等孩子們長大,開始體會到生活的壓力,看到周邊所有人都在跑步前進時,他們也一定會在人生的路上飛奔起來。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本文系刺猬公社X快手“2019還鄉手記”非虛構故事大賽精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