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房前地面硬化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貴州省從江縣丙妹鎮大塘村,鄉村公路為廣大農民出行、發展產業提供了便利。

吳德軍攝(人民視覺)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了,環境變好了,鄉村生活也越來越好了。要繼續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重點做好垃圾汙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鄉村建設得更加美麗。”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人民的期盼。當前,各地區各部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補齊公共基礎設施等突出短板,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編者

路通網通產業興,讓鄉村發展快起來

百裏西陵峽,三裏一灣,五裏一灘,峰巒高聳。地處三峽庫區的湖北省秭歸縣迎來花果飄香時節。

“6月白花桃,7月空心李,無籽石榴、九月紅也陸續上市,應季水果銷路旺得很。”屈原鎮鏈子巖村村民杜兵祥在果園裏忙著采摘、打包。

鏈子巖村地處大山深處。在杜兵祥的記憶裏,鏈子鎖崖壁立大江,過去出村只有一條水路。由於交通不便,山裏的臍橙、板栗等特產運不出,不少村民選擇外出打工。杜兵祥說:“要想富先修路,村裏人最盼能打通出山路。”

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一條水泥路讓鏈子巖村連通318國道,從村裏到秭歸縣城、宜昌城區開通了直達公交。一條條硬化的村組路像“毛細血管”到田入戶,成了村民運送水果的產業路。

“路通了,山裏人致富路更寬了!”杜兵祥感慨,這幾年政策越來越好,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回鄉發展,臍橙、白桃、李子等特色水果掛滿山坡,鏈子巖村摘掉了窮帽。

壯大特色產業,新的難題來了。“水果種植面積大了,銷量多了,現在的路有點跟不上了。”鏈子巖村黨支部書記楊濤坦言,“過去小打小鬧,靠三輪車就能運輸水果,現在都是大卡車,3.5米的道路進不了大車。”

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政策不斷檔。日前,縣裏相關部門對癥把脈,實施鏈子巖村道路拓寬工程。杜兵祥說:“4公裏山路拓寬,明年就能竣工,咱又能甩開膀子幹嘍!”

鏈子巖村是全國農村的一個縮影。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村基礎設施現代化。目前,我國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實現了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路,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3%,農民安全飲水有保障,行政村通光纖、通4G的比例均超過98%。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著力推進往村覆蓋、往戶延伸。

鄉村道路升級,網絡也在升級。去年10月,秭歸縣入選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今年以來,鏈子巖村新建了兩個移動5G基站和兩個4G基站,設立252個光纖寬帶端口,有線及無線網實現了全覆蓋。“每戶都有一個二維碼的門牌,村民在網上開店,還可以鏈接到下單平臺,開農家樂的可以加入訂餐點單功能。”楊濤說。

楊濤介紹,為了更好地利用網絡推動村莊精細化治理,村裏在田間地頭和房前屋後安裝了68臺雲監控,通過後臺能及時掌握村情、農情。

一條條硬化路,一根根網線,為鄉村發展註入新活力。大山裏的特色農產品,通過電商直通車銷往全國。今年杜兵祥新流轉了100畝地種茶葉,“前段時間有企業來考察,打算建茶葉加工廠,往後新茶在家門口就能銷售,大夥可以放心種茶了。”杜兵祥興奮地說。

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讓鄉村環境美起來

江蘇省沛縣龍固鎮鎮西社區村民劉一龍,每天吃過晚飯,總要拎著廚余垃圾出門,來到垃圾收集分類亭,由專職環衛人員將垃圾掃碼稱重,投入對應的垃圾箱,“垃圾不過夜,分類後再丟棄,還能積分兌換生活用品。”

村民富起來,鄉村也要美起來。在沛縣,分布在各個村居的垃圾分類亭,是農村垃圾分類便民服務網的一個個節點。縣城管局副局長馬艷美介紹,通過“環衛保潔、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回收、公共設施維護、便民服務”的運行體系,打通了全縣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理“最後一公裏”。

垃圾收集後怎麼處理?鎮西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祝令民說,廚余垃圾由專門的收運車送至厭氧發酵池或陽光堆肥房,有害垃圾送至鎮有害垃圾歸集點,可回收物送至鎮大件垃圾和可回收物分揀中心。

在鎮西社區,除了日常生活垃圾,還有不少農業生產廢棄物,如何就地變廢為寶?

走進廣源畜禽專業合作社,占地30畝的養雞場井然有序、不見糞汙。“養了幾十年的雞,從最初1000多只發展到現在的6萬多只,多虧有這套雞糞處理設備。”合作社理事長呂其建說。2019年,合作社在養雞場建起有機肥生產車間,總投入200多萬元,政府通過畜禽糞汙資源化項目補貼50%。

呂其建介紹,雞糞通過輸送裝置送入全密閉的發酵池,經過25天翻拋發酵,完全腐熟的雞糞送入成品堆放車間。發酵過程中的尾氣則被集中處理,確保達到國家排放標準。目前,這套設施每年能生產優質生物有機肥3000噸。

“垃圾有了好去處,村裏環境也明顯變好了。”劉一龍感慨。前兩年,他家門口堆了不少建築垃圾和雜物,一到夏天就蚊蟲亂飛。如今,垃圾清運幹凈,栽花種草,垃圾池變成一個小花園。

“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是‘十四五’時期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任務。”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司長李偉國介紹,目前,中央農辦等四部門正聯合編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加快推動村莊從幹凈整潔向美麗宜居升級,為鄉村全面振興夯實環境基礎。

截至2020年底,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8%,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行政村比例超過90%,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水平不斷提升,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

完善長效建管機制,讓基礎設施強起來

“葡萄8月份成熟,有了冷庫,我們一直可以賣到元旦。”湖北省京山市秋滿園葡萄種植合作社理事長段生遠說,水果銷售,最擔心的就是保鮮問題。去年,政府支持合作社建成5座500立方米冷庫,葡萄采摘後第一時間送入冷庫預冷,一部分用冷鏈車運往城市的商超,另一部分3個月後錯季銷售,價格能提升50%。

去年,秋滿園合作社葡萄產量達300萬斤,產值超過4500萬元,累計向周邊村民發放務工薪酬3300多萬元,村集體分紅達到30萬元。“葡萄效益不錯,今年冷庫面積還要增加。”段生遠說。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孔祥智說,完善鄉村基礎設施,既要持續改善農村水電路氣房訊等傳統的基礎設施條件,在村覆蓋、戶延伸上下功夫,也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針對農產品賣難、流通損耗大等現代農業的堵點,2020年,農業農村部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中央財政投入50億元支持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倉儲保鮮冷鏈設施,降低農產品產後損失。

政策大力支持下,小小冷庫成了果農增收致富的“金庫”。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二級調研員王文忠介紹,為了促進蘋果產業提質增效,全區推進片區化千噸冷藏庫和果農個體化小冷庫項目建設,通過財政補助、簡化審批、惠農貸款等方式,去年支持脫貧村村集體新建冷庫64座、脫貧戶新建冷庫265座。

新型基礎設施既要建得好,也要管得好。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分析,一方面,要完善建管機制,避免“重建設、輕管理”現象。另一方面,也要統一管護技術標準,建立專業的農村基礎設施管護隊伍。

建立長效管護機制,各地持續探索。在四川省旺蒼縣白水鎮解放村,村民張天祥每天都要到田地裏轉一圈,檢查機井、變壓器,全村1000多畝耕地,田裏的各種水利、供電設施運行得咋樣,他都門兒清。

目前,白水鎮8600畝高標準農田劃分為三級網格,村級網格設“一長三員”——網格長,由村幹部、合作社負責人或種糧大戶擔任;管護員,由責任心強、有管護能力的村民擔任;監督員,由村組幹部、老黨員等擔任;農技員,由技術人員擔任。

提升鄉村基礎設施保障能力,要投入真金白銀。孔祥智建議,應健全基礎設施建設分類投入機制。除了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外,還要壯大村集體經濟,保障村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供給充足,並通過先建後補、以獎代補等形式,調動社會資本參與。以“農有、農用、農享”為基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提升設施建管水平和利用效率。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04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