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夢見家門頭掛出喪的白條周公解夢的詞條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百家姓,葛。

葛為多年生藤本植物,可謂全身都是寶。其根、莖、葉、花均可入藥;葛根既有藥用價值,也可提制澱粉(葛粉),是營養豐富的美食;葛的莖皮纖維可用來織布、造紙、制繩等,用處很廣。

葛的花期一般為每年的9至10月、果期為11至12月。秋冬時節,是享用葛的最好時候。

以葛為姓,有著葛的樸實、通透和圓融。抱樸歸真,大道傳世。

一 葛洪與葛 共傳美名

葛姓的代表人物,要數東晉道教理論家、煉丹家和醫藥學家葛洪。在古代傳說中,甚至說這世上本沒有葛,有了葛洪,才有了葛。

葛洪與葛結緣,源於他的抱樸。

抱樸是一個道教術語,源見於《老子》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樸指平真、自然、不加任何修飾的原始狀態。抱樸即保持本有的純真,不為外物所誘惑。

葛洪(公元284年-公元364年),字稚川,出身江南士族。他很早就因潛心向學、崇尚自然、幫助鄉親,而被鄉人贊為“抱樸之士”,葛洪也自號“抱樸子”。他是三國方士葛玄的侄孫,葛玄曾師從煉丹家左慈,號葛仙公,以煉丹秘術傳於弟子鄭隱。葛洪13歲時喪父,家境漸貧,以砍柴所得,換回紙筆,勞作之余堅持學習。葛洪約16歲時拜鄭隱為師,深得鄭隱器重。鄭隱的神仙、遁世思想對葛洪影響很大。葛洪是丹陽郡句容(約為今江蘇鎮江句容)人,曾選擇茅山(位於現江蘇常州金壇區和鎮江句容市交界處)抱樸峰為修道煉丹處。他將自己的道教理論寫成書,書名也取為《抱樸子》。作為道教理論的經典之作,《抱樸子》是中國現存年代較早而又比較完整的一部煉丹術著作,也是研究晉代以前道教史及思想史的寶貴材料。

(明)崔子忠《葛稚川移居圖》(局部)

在煉丹修道的同時,葛洪精修醫藥學,他主張道士應兼修醫術,“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認為修道者如不兼習醫術,一旦“病痛及己”,便“無以攻療”,不僅不能長生成仙,甚至連自己的性命也難保住。

那傳說中令葛洪與葛相遇的地點即是茅山。當時,葛洪帶領兩個弟子在抱樸峰以丹爐煉丹,在終日的煙熏火燎裏,兩弟子中了丹毒,出現了煩躁熱渴、口臭牙痛、大便秘結、皮膚上長紅疹等毒火攻心的癥狀。葛洪用了許多藥草為兩弟子治療,效果都不理想。一天夜裏,葛洪夢見三清教祖為他指點迷津,告訴他在茅山東邊長有一種青藤,其根肥厚,外紫內白,可榨出白液,糥韌中略帶甘甜,能夠清熱解毒、祛燥消疹,還可煮之充饑。葛洪醒來後,便獨自帶上幹糧上山尋找,果然在往東的山壟中找到了那種青藤。他將青藤根切成片狀,用木槌敲碎,擠出漿液,煮熟了給兩個弟子喝。很快,兩個弟子燥熱的身體逐漸平復,不良癥狀逐漸消失。痊愈後的弟子還跟著葛洪將青藤根搗爛煮成糊狀充饑。青藤的功效很快傳開,人們紛紛按照葛洪的指點,挖青藤根食用充饑,因不知道這種青藤的名字,只知是葛洪發現的,就將它取名為“葛”。人們還將上茅山的路命名為“葛洪路”,還有些鄉人跟著葛洪姓了葛,並遵葛洪為葛姓始祖。

這樣的傳說,真是帶著幾分仙道般的色彩。葛洪確實常用葛為老百姓解除疾苦,現在的江蘇鎮江句容市,也真有葛洪路。但是,葛洪不是最早發現葛的,也不是葛姓始祖。

葛,大約在伏羲氏時期之前就有了,當時,人們把葛長得最茂盛的地方稱為葛地。居於葛地的部落裏,有一位能人發現葛根能充饑,葛藤和葛莖皮能編布織衣。在那生產力極低下的時代,吃飯穿衣是頭等大事,這位能人自然很快受到部落之民的擁戴,大家推他為首領,稱他為葛天氏,寓上天下凡於葛地的神人之意。葛氏就源於葛天氏,只是其後裔子孫簡化成了單姓葛。《風俗通義》記載:“葛氏,古葛天氏之裔。”《百家姓姓氏溯源》記載:“葛姓源於葛天氏。”

葛和葛姓的緣分很早就有了。也許是人們出於對葛洪的感念和對葛的喜愛,便將葛洪與葛聯在一起傳揚吧。

二 抱樸之士 “抱”得佳人

葛洪的抱樸之性,還讓他收獲了好姻緣。

葛洪的妻子是鮑姑(約公元309年-公元363年),名潛光,精通灸法,是中國醫學史上第一位女灸學家,與西漢義妁、北宋張小娘子、明代談允賢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女名醫。

鮑姑出生於官宦兼道士之家,其父鮑靚,字太玄,稟性清慧,學通經史,行醫修道,兼通儒典,明天文、《河圖》和《洛書》。鮑姑從小就得到鮑靚的悉心教導和培養。鮑靚在廣東越秀山南麓建越崗院(約為現三元宮),供鮑姑居住修煉。鮑姑也很有醫學天賦,又勤學苦練,在醫藥學上很有成就,尤以艾灸之術專治贅瘤和贅疣而聞名於時,常常一灼即消。《本草再新》《羊城古鈔》等書籍皆記載之,“每贅疣,灸之一炷,當即愈”“活人無數”“不獨愈病,且兼獲美艷”。

確切地說,先是鮑靚看中了葛洪。鮑靚曾在丹陽開館授徒,葛洪也拜鮑靚為師。道法精深的鮑靚,看人眼光也獨到,他對葛洪的心性誌向和樸實好學、不慕名利的作風頗為欣賞,將修道之術盡傳於他,還將女兒鮑姑許配給他。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宋真宗趙恒的《勵學篇》說得還是有道理的。葛洪的相貌、家境都比不上鮑姑,卻得到了鮑姑的青睞,靠的就是讀書。“男兒欲遂平生誌,五經勤向窗前讀。”更何況,還有鮑靚為良媒呢。

鮑靚調到廣東南海郡任太守後,葛洪也到了廣東羅浮山,師徒倆的傳說,就像神話:鮑靚日理政事,夜晚就乘著由兩只葛鞋變成的燕子飛到羅浮山和葛洪研究仙術。據傳鮑靚享年百余歲。

(明)丁雲鵬《葛洪移居圖軸》

婚後的葛洪與鮑姑,遠離戰亂,遠離世俗,隱居於風景秀美的羅浮山,一同采藥辨藥、煉丹制藥、研究醫理,為百姓療病。葛,也是他們常用的藥草,並被他們融於日常生活中。他們常常身著葛衣、腳踏葛鞋、日食葛粉。他們制出的葛粉,如後來的宋代醫藥學家寇宗奭記錄的那般精致和美味:“冬月取生葛,搗爛入水中,揉出粉,澄成垛,入沸湯中良久,色如膠,其體甚韌,以蜜拌食,擦入生姜少許尤妙。”

葛洪、鮑姑還與鄉親們一起植葛,在豐衣足食的勞動中收獲快樂,一如葛姓始祖葛天氏。當年,葛天氏還根據各種勞動形式,發明了“樂舞”,即是以牛尾做道具叩著牛角載歌載舞的形式。葛花也常作為裝飾品,閃亮在樂舞中,成為耀眼的光。《呂氏春秋·古樂篇》記載了葛天氏之樂。《詩經》中來自鄭國民間的詩歌,也跟葛天氏之樂相吻合。

羅浮山的葛便和著人們歡喜的心,漫山遍野地生長著,“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葛草生得長又長,漫山遍谷都有它,藤葉茂密又繁盛;割藤蒸煮織麻忙,織細布啊織粗布,做衣穿著不厭棄。

葛的整體形象就是如此豐滿而有情,能滿足我們很多感覺和想象。葛花的紫紅色愉悅著我們的眼,葛粉的順滑糯軟熨帖著我們的味蕾,葛布的樸實安穩撫慰著我們的觸覺。

葛,也具有抱樸之性。

三 求丹問藥 免疫先驅

隱在葛的溫暖和光明中,葛洪仍鉆研不止、著書不輟。

葛洪並不迷信,他強調“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他以科學的方法求丹問藥,是早期的化學家、科學家。煉丹時要把一些礦物放在密封的鼎裏,用火來燒煉,礦物在高溫高壓下就會發生化學變化,產生新的物質。在煉丹過程中,葛洪發現了一些物質變化的規律,他煉制出來的藥物有密陀僧(氧化鉛)、三仙丹(氧化汞)等,這些都是外用藥的原料。葛洪還發現了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對丹砂(硫化汞)加熱,可以煉出水銀,水銀和硫磺化合,又能變成丹砂;用四氧化三鉛可以煉得鉛,鉛也能煉成四氧化三鉛等。

葛洪的著作《肘後備急方》進一步體現了葛洪的科學思想,特別是免疫學萌芽。例如,他記載了瘋狗咬人引起的病癥。人被瘋狗咬了,發病時非常痛苦,受不得一點刺激,甚至聽見水聲都會抽搐痙攣,所以瘋狗病叫作“恐水病”,也就是現在的“狂犬病”。當時對這種病無法預防和治療。葛洪想到了古代有“以毒攻毒”的辦法,如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就說,治病要用“毒”藥,沒有“毒”性治不了病。葛洪想,瘋狗咬人,一定是狗嘴裏的毒從傷口侵入人體,使人中毒的,那能不能用瘋狗之毒來治瘋狗病呢?他把瘋狗捕來殺死,取出瘋狗腦,敷在病人的傷口上,果然有一定效果。葛洪可以稱得上是預防醫學的先導、免疫學先驅。

葛洪過去了1000多年後,與葛洪同樣勤勉努力的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年-1895年)研制出了狂犬疫苗。他於1882年開始研究狂犬病,研究原理與葛洪的基本上相似,他用人工方法使兔子得狂犬病,證明病原體存在於病兔唾液及神經系統中,他提取病兔腦髓制成病毒活疫苗,成功地幫助人類獲得了狂犬病的免疫。

醫者,講科學、有遠見、富仁心,葛洪都做到了。就連《肘後備急方》的書名,都體現了葛洪對人發自內心的關懷:那是一部可以常常備在肘後、裝進袖中衣袋、帶在身邊應急的書啊,書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比較容易尋到、價格比較便宜的方子,是中國第一部急診手冊。

葛洪與鮑姑的深厚感情,更是展示在《肘後備急方》裏。書裏記有針灸方109條,其中灸方占99條。葛洪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清晰明確地註明了各種灸的使用方法、註意事項和作用療效等,讓不懂得灸的人,在弄清灸的分寸後,也能使用。葛洪並不常用灸法,但如此強調灸法,並記錄得如此詳細,當然是得於鮑姑的灸法理論和經驗。

這就是被人們稱為“葛仙翁”“鮑仙姑”的誌同道合的人啊。“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詩經》中對葛架起的愛情橋梁的吟誦,也宛若“葛仙翁”和“鮑仙姑”鸞鳳和鳴的寫照。踐行著共同的理想和事業,相互成全,相互成就,這樣的愛情,同樣具備抱樸的特點,如同來自遠古的葛,初心和本性從未改變。

恰似神仙眷侶,徜徉在青山綠水間。(責編:沈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