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水蛇吃人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綠森蚺

網上有個視頻紀錄一個蛇專家和森蚺的大戰的過程,蛇專家在穿著防護服的情況下讓森蚺纏繞,拍攝的目的是為了記錄森蚺捕殺獵物的全過程。最後,蛇專家在穿著防護服的情況下以差點毀掉一只手臂的結局結束整個記錄。森蚺是最大的幾種蛇類中的一種,其纏繞時的力量驚人,如果不穿防護服,人類的胸腔只能支撐30秒。和森蚺一樣巨大的還有為人熟知的蟒蛇。

蛇專家穿著防護服與蚺蛇打鬥

蛇專家快廢掉的手臂

一、亞馬遜森蚺和蟒

過去,蚺科、蟒科和另外兩個更小的群組——林蚺和馬斯卡林蟒,被劃分在同一科,現在它們被分為4科:蚺科、蟒科、林蚺科、和雷蛇科。它們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都有骨盆帶和退化的後肢,大部分有功能性左肺(較高等蛇類是沒有的),許多在顎部有感溫孔。它們都是強壯的蟒,雖然有一部分是半穴居,但大部分是陸棲,還有幾種樹棲。世界上最大的6種蛇都在這幾科蛇中。

蚺蛇和蟒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原始的蛇類,它們屬於擅長收縮肌肉的蛇類,也就是說,會不斷勒緊獵物直至起窒息而亡,而不使用毒液。既可以在水裏生活,也可以在地面活動。

蚺科中“真正”的蚺包括最大的種類如森蚺和普通蟒,森蚺半水棲,生活在植物茂密的沼澤地和被水淹沒的森林,普通蟒是陸棲或者樹棲。樹蚺身體細長,尾部長且能纏卷。它們的身體側面呈擠壓狀,像鐵橋一樣,這樣它們能從一個樹枝跨到另一個樹枝上。它們喜歡在水平的大樹枝上盤繞起來休息,捕獵時倒掛著頭,頸部呈S型,這種休息方式使它們可以在發現獵物後速出擊。森蚺也會爬樹,但不如樹蚺那樣適應。

森蚺是世界上體形最大的蛇類,據記載,最大的森蚺重達227千克,是1960年在巴西捕獲的一只雌性森蚺。身體呈暗綠色,腹部色彩比較明亮。頭部很窄,鼻孔(外鼻孔)和眼睛位於頭部很高的位置。

二、捕殺獵物以纏繞為主

森蚺是非常出色的捕獵者,能在水中窺伺前來飲水的動物,也可以躲藏到樹上捕獲獵物。它們的牙齒很長且內彎,以便咬住獵物。它們主要捕食哺乳動物和鳥,在樹上休息的森蚺會緊盯棲息在巢中的鳥。也有的專門捕食棲息在洞穴中的蝙蝠,有的也吃蜥蜴。還有很多種蛇類隨著生長會從吃蛙和蜥蜴轉為吃哺乳動物,如水豚和鹿等。綠森蚺還會吃凱門鱷和烏龜。

蛇的獵捕行動

森蚺通過舌頭來感知氣味,敏銳的嗅覺加上頭部可感知溫度的鱗片,森蚺能夠迅速地追蹤到獵物。它們先用堅硬的上頜骨咬住獵物,然後用力纏繞,直至獵物窒息而亡。之後使頜骨關節分離,能使嘴巴張大到180度,從而一口將整只獵物吞食。進食過巨大獵物的森蚺可以不需要再次進食,連續幾周昏昏欲睡地慢慢消化獵物。

蚺蛇的獵捕方式與其他種類的蛇不同,不用毒液殺死獵物,而是纏繞獵物並用全身的力量收緊身體,直至其缺氧而死,然後將獵物一口吞食。蚺蛇獵捕過程中,會先纏殺獵物,確認獵物死亡後才開始吞食,所以蚺蛇基本不可能生吞活人,這是由它們獵捕習性決定的。有些蛇通過毒殺獵物,再吞食,也很少出現生吞活物的情況。有些水蛇會生吞青蛙和蟾蜍,但是很難成功。蟒蛇獵捕的方式和蚺蛇相似,它們的獵捕過程主要分三個步驟:

1、咬

用門牙將獵物固定,門牙呈彎鉤狀,可以刺入獵物體內。蚺蛇無毒牙。

2、纏繞

蚺蛇用身體呈螺旋狀纏繞獵物。只要獵物還有呼吸,它們就不斷用力纏繞,直至其窒息而亡。在束縛獵物時,肌肉會不斷收縮。如果獵物體型較小,這一過程只需幾秒鐘。獵物體型較大,這一過程最多需要持續3小時。

3、吞咽

下頜骨同頦不相連,可以向旁邊活動。具有韌性的肌腱可以使頜骨一直向下伸展。由於這些進化特點,蚺蛇可以一口吞下比其自身直徑大幾倍的獵物。

根據蚺、蟒獵捕的特點,如果要救下被蚺、蟒獵捕到的動物,最好的時機是在纏繞環節。網上有個蟒蛇獵捕狗狗進行纏繞的視頻,幾個小朋友在纏繞的環節出手將狗狗救下。

狗狗被纏住

小朋友營救

狗狗被成功救出

三、森蚺為什麼是卵胎生

蟒蛇為卵生動物,只棲居於亞洲、非洲和大洋洲,而蚺蛇也常會在美洲出沒,是卵胎生動物,可以直接分娩下幼蛇。幼蚺產自母體中的卵,一出生,就可以獨立生活,長60厘米,可以遊泳和捕食。蚺蛇生殖方式不同更多可能與生存環境有關。人類是胎生的,胎生的生殖方式是胚胎所需營養由母體提供。卵生方式,胚胎所需營養由卵黃提供。卵胎生是指受精卵形成後不像卵生那樣將卵排出體外,而是發育形成胚胎向子宮滑動。早期胚胎發育的營養與卵生一樣,由卵黃提供,胚胎發育後期才可能會與母體發生物質交換。胚胎完全成熟後再經由母體分娩至體外。卵胎生是介於卵生與胎生之間的一種生育方式,因其胚胎自卵中發育而後代離開母體時形同胎生分娩,故稱其卵胎生。卵不排出體外,而由母體為胚胎提供保護與孵化。是為了應對在母體外的卵會被其他動物吃掉的惡劣生存環境,才進化出這種生殖方式。

森蚺的繁殖力還是比較高的,一次可以繁殖70條幼蛇,有時甚至超過百條。但是森蚺的生存環境裏布滿了凱門鱷,當森蚺還是幼年期時遇到凱門鱷就會被吃掉。凱門鱷甚至會守在分娩的森蚺附近準備獵捕小森蚺。所以能順利長大的森蚺並不多,與其說大自然在進行著優勝劣汰,倒不如說在概率上總有幾只幸運兒會被選中而成功生存長大。也正是因為周圍遍布凱門鱷這種勁敵,森蚺為了讓後代能有更大的概率生存,才進化出了卵胎生這種生殖方式。當然,長大後的森蚺也會獵殺凱門鱷,正是它們這樣相生相克的繁衍讓亞馬遜森林維持著相對平衡的狀態。

雖然我們聽到很多巨蛇吞人的傳說,但森蚺吃人的事件從未被證實過。那些在沼澤中消失的人是怎麼消失的,無從知曉。但是大自然的神奇在不斷生產著各種駭人的傳說,這些“神奇”吸引著人類去探索大自然,但也更應該讓人類懂得去敬畏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