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周公解夢大全夢見記賬的信息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講:從三千年前的故事讀懂區塊鏈是什麼。

你是不是已經很久出門都不帶錢包了,帶一個手機掃掃二維碼就可以支付了,你知道背後的原因嗎?之所以這麼方便,是因為我們從紙幣過渡到了電子貨幣。

電子貨幣屬於記賬貨幣,怎麼理解記賬貨幣?比如發工資、買衣服都只是在我們銀行卡的賬戶上做數字的加減法,整個過程中都沒有紙幣的參與,交易的過程其實是計算機在記賬。

在我們國家,各家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和央行來負責記賬,央行擁有整個國家大賬本的記賬權,這是一種中心化記賬的方式。

中心化是由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信用來擔保的,如果銀行受到類似黑客的攻擊,數據是有可能會被篡改的,並且它高度依賴銀行的信用,如果銀行失信,存在不安全的可能。

而區塊鏈被稱為分布式賬本,或者說是去中心化賬本,這是一種不同於中心化記賬的記賬方式。為此,我先來講一個故事。

為了確保歷史檔案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中國古人在3000多年前就開始建立史官制度。到了周朝,周公,《周公解夢》的那個周公,他完美的設計了一套史官制度,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完全就是區塊鏈思維。

《左傳》中記載了一個《崔杼弒君》的故事,講的是周朝的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個名叫崔杼的權臣,當時齊國的君王是齊莊公。有一天,有個名叫棠公的大臣死了,崔杼前去吊唁,結果就看上了人家的寡婦,也就是這個棠公的遺孀,過了幾天就娶了這個寡婦。齊莊公也是一個昏庸廉恥之徒,不操心國家大事,反而到處拈花惹草,多次到崔杼家裏去,結果也看上了那個寡婦,於是就和寡婦私通,事後齊莊公還“以崔子之冠賜人”,也就是說他不但搞了人家的老婆,還把人家崔杼的帽子拿出來賞賜給別人,分明就是要羞辱崔杼。

這下可把崔杼給惹惱了,等到齊莊公再來自己家和寡婦鬼混的時候,崔杼就讓人把莊公堵在家裏殺死了。因此齊國當時的史官,齊太史,就把這件事情給如實地記錄了下來:“崔杼弒其君”。崔杼自然不願意背負這個惡名,一怒之下就把齊太史給殺了。可是沒有想到的是,接替的這位史官是原來齊太史的弟弟,他依然如實記錄。崔杼又一怒,把他也給殺了。

再接下來,更不可思議的,齊太史的二弟,他接過沾有兩位兄長血腥的史筆,依舊這樣記錄。崔杼又一怒,把他也給殺了。齊太史還有最後一個兄弟又來接替哥哥們的事業。這個時候,另外一個諸侯國名叫南史氏的史官,以為正直的史官一家都被殺害了,於是拿上自己寫好的史書動身去齊國準備赴死。這個時候,崔杼害怕了,也就沒有再殺齊太史的最後一個兄弟,要是再這樣殺下去,就該把史官們給殺絕了。而這個南史氏的史官剛好走到半路的時候,聽說崔杼留了一個活口,並且已經如實在史書上記錄了“崔杼弒其君”,才滿意地返回。

這讓我們後人得以看到真實的歷史,是沒有被崔杼改過的。我們從中也能學習到幾個知識點。

第一個知識點:齊國的史官是不受齊國約束的。

這告訴我們啥?周公制定的史官制度,首先是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周王室外派到各諸侯國大量的史官,工資由周王室統一發放。史官只對周王室史書館負責,並不受各諸侯國的約束。

第二個知識點:齊國史官之間會用一種效率非常高的通訊方式,迅速把歷史數據備份到其他史官那裏。

這是分布式存儲呀!為啥呢?崔杼殺了齊太史和他的兩個弟弟,應該是幾天之內的事情。但別的諸侯國的史官這麼快就知道消息了,快馬加鞭趕過來,齊國史官寫完歷史後,會馬上把信息給其他諸侯國的史官做備份,在當時的條件下,可能用的是馬車。

第三個知識點:點對點傳輸和共識機制。

這個怎麼理解?一個史官記錄了本國的歷史後,會在最短時間內把歷史數據給其他各諸侯國史官發送備份數據,這樣的話,除非能在短時間內搞定所有史官,否則數據是無法被修改的。所有的史官達成了共識機制,任何一國的史官受到本國的逼迫,要求篡改歷史的話,其它諸侯國的史官們都會盡快趕來救場!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能看到,齊太史和他的三個弟弟,當時的史官制度下,不得不如此。因為如果他們服從了崔杼的要求修改了歷史,別的史官一定是知道的,把各備份數據一比對就知道了,這樣,即使他們不被崔杼殺掉,也會被周王室處死!

好了,故事講完了,不知道你對區塊鏈是不是多了一點點理解。

當然,區塊鏈世界的賬本,是存儲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這和故事裏的史書,又會有很多的不同。

首先是數據的傳輸和備份。史書要通過馬車進行運輸,然後備份到其他諸侯國。而區塊鏈世界的賬本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是從一臺計算機備份到另一臺計算機。

為了保證史書運輸的安全性,運輸途中需要有專人保護。同樣互聯網網絡環境也不安全,數據的傳輸則是通過對賬本的數據進行加密傳輸。

其次是參與記賬的節點。史書只有史官才能夠參與記錄。而區塊鏈世界的賬本人人都可以參與記賬。

總結一下,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基於共識機制、密碼學、分布式存儲的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