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之外星人抓人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是什麼節目,連勝出者都讓“導師”毫無興趣,全數拒絕。

是什麼節目,讓畢誌飛在EDG奪冠之夜都能連拿3個熱搜。

又是什麼節目,貢獻了今年電影圈最大的撕×現場。

忍不住了,Sir說的就是它

《導演請指教》

上線第一天Sir的小板凳已經準備好。

想想看,一部綜藝同時聚集了:

惠英紅、郝蕾、齊溪、胡杏兒、楊千嬅……

但你以為這就是質量保證了?

別忘了,這是一檔導演競技節目,為此,節目組找來了16位“想要被看見的優秀導演”:

包貝爾、韓雪、畢誌飛、吳鎮宇、二手玫瑰樂隊主唱梁龍、蔡康永……

到底是什麼樣的腦洞,能夠讓節目組選出這份名單?

Sir更願意稱為:熱 場 嘉 賓。

當然,中青年也有,占據半壁江山:

相國強(《少年巴比倫》)、王一淳(《黑處有什麼》)、王暘、吳中天(《摩天大樓》導演之一)、曾贈(《雲水》)、錢寧黃(《蛋黃人》)、德格娜(《離別》)。

賽制:

每個導演拿一個本子,邀請演員加入,完成短片。

現場評分。

最後由制片人選擇,是否將導演拉入自己戰隊。

王晶、郝蕾不多介紹。

方勵,勞雷公司總裁,曾投拍以《觀音山》為代表的多部獨立電影,也曾為了《百鳥朝鳳》的排片“直播下跪”。

陳祉希,業界的“30億姐”,《泰囧》、《煎餅俠》、《唐人街探案》被她一手挖掘投資。

班底豪華,大佬站臺,好戲來了?

第一期,4支短片亮相。

Sir沒看到什麼驚喜。

倒是看到了一場熱鬧非凡的……電影圈現形記。

01

先拋開作品不說,《導演請指教》還是有不少精彩的地方的。

看看導演們的發言,那可是個頂個的精彩。

吳鎮宇。

被問為什麼想到以導演的身份來參加這個節目,耿直boy回答:

這個節目沒有受到市場的限制

短片挺好玩的

你要什麼就有什麼

還有人給錢給你

太好了這個

韓雪。

韓雪也要做導演了嗎?

別問,問就是“我的攝影是張藝謀的攝影,我的音樂是請韓紅做的”。

等一下,海報上寫的是“年度導演扶持計劃”。

包貝爾還需要扶嗎,給他的機會還少嗎,明明是他自己扶不起來啊。

你會說,別戴有色眼鏡看人嘛。

行,那我們回到作品。

按照規則,導演們根據經典IP進行改編,兩兩PK。

200位大眾,50位專業評審。

現場觀影中他們可以隨時按下“離席鍵”,若現場總票數低於120時,則影片停播。

簡單點評一下已經上場的4部短片。

梁龍改編《瘋狂的外星人》,黑白攝影,零對白。

這個另類的嘗試,讓很多人看的一頭霧水,沒播完票數就跌破了120。

讓同場競技的另一位導演不戰而勝——畢誌飛。

《逐夢演藝圈》得分2.2,《魔親》得分2.6。

改編《小城之春》,中國影史top1地位的神作。(是怎麼敢的……)

沒有想象中(指《逐夢演藝圈》)的爛,制片人的態度很一致:No。

另外兩部是同一IP改編。

相國強和包貝爾都選了《哪咤》。

一個延續在《少年巴比倫》裏的命題:江湖秩序。

哪咤化身重慶街區地頭蛇,暴打拆遷隊老板的公子趙龍(敖丙),為了守護一方街坊。

一個在“生命”上做文章。

包貝爾版《哪咤》由兩個故事交織而成,懷胎十月還生不出來的母親,不顧家人反對,要保住孩子;少年哪咤遭遇校園暴力,內心委屈的他想要跳樓自殺……

結果……包貝爾贏了!

4位制片人一致的選擇,是他。

02

比起短片的質量。

更堪憂的是這個節目裏,割裂和混亂的標準。

你要選什麼樣的電影?

你根據什麼來選擇?

是看導演潛力還是看短片的觀賞性,是選作者表達還是選觀眾接受度?

具體來說。

畢誌飛真的贏了梁龍嗎?

梁龍的短片坦白說並沒有多少導演意識,倒像是一個充滿創意的MV。

外星人(潘斌龍 飾演)不會說話,和跳廣場舞的大媽肢體互動。

外星人是異類。

廣場舞大媽是異類。

男孩,成年女性,中年大叔也是。

這些人不需要語言,卻在心裏能夠感應對方,最後一群孤獨的畸零人,坐上同一輛三輪,飛駛在鄉村的道路上。

那問題就來了:

這樣一部短片該不該勝出?

對於觀眾來說,很多人看到開頭5分鐘就忍受不下去;但這裏頭,細細品又有點意思。

對比畢誌飛的《新小城之春》。

的確是更容易看下去,甚至不少人驚呼,“畢誌飛的神奇飛躍”。

但Sir提醒一下。

這個“飛躍”,是因為沒有了《逐夢演藝圈》的奇葩操作,然後有了《小城之春》的故事打底。

真正體現出畢誌飛導演意識和能力的地方,在哪?

所謂的“新”。

《小城之春》中,誌忱和玉玟暗生情愫。

畢誌飛改成,病入膏肓的禮言,寫信讓好兄弟誌忱來看他,實則是想暗中撮合,讓妻子玉玟和他發生點什麼。

故意不安排兄弟在家住。

又故意安排妻子送兄弟去賓館……

好家夥,這狗血倫理片的節奏。

畢誌飛的勝出,僅僅是他“不作妖”地講了一個多數人看得明白的劇情。

但是這俗套的鏡頭手法,不敢恭維的中心思想,到底哪裏“飛躍”了?

前期排戲,連演員都明白這個劇本邏輯不通,驢唇不對馬嘴。

硬著頭皮演就是了。

另一組PK。

相國強真的就比包貝爾差?

也要坦白地說,相國強這個短片拍得真不好看。

突兀的情節,不明所以的鏡頭,讓觀眾看不進故事裏。

但問題又來了:

不好看,代表著差嗎?

Sir不是在偷換概念,如何完成短片,不同的導演有不同的理解。

相國強的片子,像是一個參加創投會的短片,你可以理解成一份草稿。

他概括性地交代了故事、主題、風格,然後盡可能多地展示了自己的技巧,目的是讓制片人能夠相中這個項目。

用這樣的定位拍短片,放給觀眾看,當然就比較吃虧。

再看包貝爾版《哪咤》。

制片人一致表示喜歡,不少彈幕也說被打動。

但Sir又要再次提醒:觀感好,不代表導演能力。

(要說導演能力,包貝爾之前的那麼多部長片,難道還不比一部短片有說服力。)

表演,抓人。

哪咤的媽媽不願意打胎,決心承擔一切。

氛圍,逼人。

學生家長(相當於龍王)到學校找他算賬。

但整個過程裏,導演發揮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計。

短片只是利用了表演和最簡單的特寫在煽動情緒。

就比如去年《演員請就位》,辣目洋子版《小偷家族》很出圈,看得很感人。

這片段算成功了。

但導演的存在感在哪裏?

讓導演去拍長片,就真的能拍出一部《小偷家族》嗎?

所以說。

包貝爾的片子或許好看一點,但看不到導演水平。

相國強拼命想展示自己的導演能力,但成片效果看上去並不協調。

那麼,標準到底是什麼?

看完第一期《導演請指教》,Sir越來越不明白他們在幹什麼。

03

抱著看看國產片新生力量的期待去看。

看完發現。

比起交出來的短片,《導演請指教》裏,導演和制片人,導演和專家評委,專家評委和觀眾互扯頭花的場面可要好看多了。

比如梁龍的短片被滅了燈。

編劇危笑就拋出截然不同的態度:

我就是喜歡

袁子彈說:

它就像詠嘆調

激起我心裏面種種豐富、說不出口

無法精確定義的情感

所以讓我很愉悅

大眾觀影組就說不行不行。

我覺得這不是很高大

有些老師的點評有點故作高深

到畢誌飛的《新小城之春》那就熱鬧了。

在播出之前發文,讓你再降低預期。

現場直接淚崩,覺得一直以來“一心做電影”的努力有了收獲。

也感受到了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

照這個勢頭,怕是再過兩分鐘,畢誌飛就要代表中國電影。

有些人看不下去了。

從沒學好中國電影史,到對東方美學的理解有問題,再到“媚雅”,對畢誌飛進行了全方位批判。

還化身考官,對畢誌飛進行測試。

他(費穆)的東方美學體現在哪裏

具體說幾個鏡頭

畢誌飛聲稱看過費穆的系列作品。

但對於這並不深奧的問題,只能報以尷尬一笑與滿腦門的冷汗。

話筒又給到李誠儒。

他一如既往地犀利,不留情面。

這是他的作品嗎

請你們回答我

如果我把一個紅模子描得基本像

請問這作品是你的嗎

而對於這些質疑、諷刺,畢誌飛的反應是什麼?

我不接受。

我不同意。

最終效果相當顯著。

部分觀眾也直呼過癮:比《吐槽大會》還狠,比電影好看億萬倍。

所以Sir毫不懷疑《導演請指教》會火。

但又得懷疑它能讓導演拍出多好的片子。

因為這就像一個悖論:

如果真有那麼多好電影。

為什麼導演們不直接去拍,而是要來上綜藝?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西北偏北、李尋歡不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