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大全原版夢見仙鶴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1月20日訊(記者喬馳 見習記者汪麗婷 通訊員劉戀)助力創建“東亞文化之都”,武漢非遺保護工作又出新成果。近日,江岸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武漢糕印吉祥紋案雕刻技藝榜上有名。

糕印吉祥紋案雕刻,是民間傳統美術的一個種類。古時人們每逢時令節氣,有登高吃糕的習慣,寓意步步登“高”。匠人們以刀為筆,以木作畫,在糕板上雕刻出各種繁復美麗、寓意吉祥的紋案,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祈願。而今,傳統糕印漸被現代工業制品取代,這類古老東方美學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武漢糕印吉祥紋案雕刻第四代傳承人潤品在雕刻糕印板。 通訊員劉戀 供圖

在武漢市江岸區,這項非遺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傳承。70年代出生的武漢伢潤品,是武漢糕印吉祥紋案雕刻的傳承人。這些年,他利用業余時間帶著年輕的徒弟們鉆研糕印紋案的古法呈現,對11000余件古代木雕糕點印板進行保護修復,並通過對印板中吉祥紋案的數字化提取、轉化,留住這些漸隱於世的吉祥“圖騰”,打造獨特古代美術文化IP,讓傳統非遺有了更多可能性。

潛心鉆研中國古代美術吉祥紋案21年,將荊楚文化符號融入其中

潤品接觸糕點印版已有21年。他介紹,中國古代糕點印板中的吉祥紋案,也是較為獨特的民間美術。糕點印板制造匠人,將先人所崇尚的“物必飾圖、圖必有意”和“言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美學理念與生活態度,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寸木之間。

歷代師傅的部分作品及荊楚吉祥紋案實物。 通訊員劉戀 供圖

“吉祥紋案是民間滋養的美學沃土,應該積極探索、收集、喚醒、研究、分享。”這些年來,潤品在傳承師輩們古法技藝的基礎上,在雕刻內容上融入荊楚文化元素,更多采用如鳳、鶴、魚、龜蛇玄武等吉祥紋樣,創作的作品或是細刻精雕的鳳鳥、仙鶴,或是通過粗獷精練的手法呈現五谷豐登、五谷六畜等圖案。

上世紀,第二代傳承人運用荊楚傳統吉祥紋案雕刻制作的《清代式樣江城黃鶴樓及仙鶴環繞吉祥印板》。印板上刻有清代的武昌黃鶴樓,紋路細膩,層次清晰;五只黃鶴姿態各異,栩栩如生;上土金、朱紅兩色漆。 通訊員劉戀 供圖

其中,最讓其得意的一件作品,是一幅被珍藏了三代的“奧略樓”吉祥雕刻印板。紋案以清代奧略樓,即現代黃鶴樓前身為原型,長寬均有60厘米,紋樣精美,構圖簡潔,成為展現荊楚文化的經典代表之作。

修復保存11000余件糕點印板,留住漸隱於世的吉祥“圖騰”

這些年,潤品幾乎走遍全國及周邊國家,他所收集的中國古代糕點印板達11000余件以上。在糕印吉祥紋案展館,長江日報記者見到了和合二仙、狀元及第、嫦娥奔月、龍鳳呈祥、劉海戲金蟾、福祿壽喜、八仙祝壽、吉慶有余、魁星點鬥等糕點印板。穿行在其間,仿佛打開一本本雅致的古籍善本,各色吉祥紋案所象征的傳統民間故事在眼前徐徐展開。

展示櫃中有一張黑白照格外搶眼:一排排糕點印板前,一位瘦骨嶙峋的匠人正在專註地雕刻。這張照片出自第九十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阿涅斯·瓦爾達導演之手,為有記載以來最早的一幅高清古代糕點印板制作匠人原版工作照。

這些老物件都是記載了中國吉祥紋案發展的民間美術寶藏。“這些老物件需要保持穩定的溫度和空氣濕度,所以室溫常年都要保持在26度,不可強光直曬,定期要維養、補全修復。”通過記錄、建檔、研究,潤品和他帶領的龍吟古美團隊對這些老物件進行傳承保護。

在武漢糕印吉祥紋案雕刻工作展覽室,陳列著歷代師傅的部分作品及荊楚吉祥紋案實物。 通訊員劉戀 供圖

近幾年來,潤品整理了幾千種不同地區和風格的古代糕點印板及古代茶食商號印板紋案,羅列出以“天官賜福”、“暗八仙”、“茶食泰鬥”、“仙鹿銜芝”等系列為代表的具有各種象征意義的吉祥紋案,通過與專業美術院校合作,對這些傳統吉祥紋案進行研究與再創作,從而給現代人帶來古代美術元素的滋養或療愈。

對吉祥紋案進行數字化提取,打造傳統文化IP宇宙

“你知道玉兔搗藥的故事嗎?”在潤品保存的糕點吉祥印板中,就有一幅雕刻著“玉兔搗藥”的吉祥紋案。通過這幅吉祥紋樣,他可以徐徐道來數個相關的民間諺語故事,這些故事都是人們耳熟卻不能詳,但經他生動的講解,卻又能了然於心。

這些年,通過對糕點印版上的吉祥紋案做田野調查、建檔、研究、整理,龍吟古美團隊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吉祥紋案數據庫。在這裏,古代糕點印板從何而來、如何發展、如何分布、民俗傳統、制作風格、諺語寓意等,得到逐一詮釋。

目前,該團隊正在著眼於對古代吉祥紋案的提取應用,通過數字化提取,從而進行動畫、漫畫、遊戲、小說及玩具的商業化開發。據悉,由潤品主創的長篇網絡小說已啟動編寫工作,故事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內核,融合荊楚文化特色,著重闡釋當代青年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

潤品還表示,未來將著重提煉湖北、武漢非遺文化元素及文化符號,挖掘包括盤龍城文化、東湖文化、長江文化等傳統吉祥文化元素,探索與文旅、文科、文商的融合,打造傳統文化的IP宇宙,讓傳統非遺元素,融入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助力創建“東亞文化之都”,提升荊楚大地文化魅力。

【編輯:胡之皓】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