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大全周公解夢別人賣菜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國家一說反壟斷,

有人就覺得,

貌似天下全是壟斷。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美團、拼多多、阿裏、滴滴、今日頭條、京東等各路互聯網巨頭,陸續殺入社區團購這個領域,累計完成12輪投資,金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今年以來有100多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投入到了社區團購這個領域。

6月份,滴滴推出了社區團購“橙心優選”。7月份,美團推出了“美團優選”。8月份,拼多多上線了“多多買菜”。9月份,菜鳥上線了“菜鳥驛站”開始搞社區團購。12月11日,京東集團發布公告稱,將以7億美元戰略投資湖南興盛優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而“興盛優選”是老牌的社區團購企業,這意味著京東正式入局。

所謂社區團購,也就是各家各戶在一個小區裏面,通過網絡——最常見的就是微信,互通信息,大家一起來買菜。當然買的可能不僅僅是菜,還有糧食,副食,日用品。不過最引人註目的依然是菜,尤其是生鮮蔬菜。

既然是一起買東西,自然會有一個組織者,這個組織者通常我們叫團長。大家在團長的吆喝下,在網上下單,然後聯系供應商,把東西送過來,放在小區的某一個指定的地點,然後各家各戶自己去取。

這樣的運營模式,這幾年都有,只是今年特別興旺,原因自然跟新冠肺炎疫情有關。

這樣一來,很多家庭就不用到菜市場去買菜了,也不用在路邊的攤販那裏買菜了,甚至也不用到超市去買菜了,菜會送到小區甚至送到家裏來。

對於每家每戶來說,不用去超市了,不用去菜市場了,也不用到路邊上的小攤販那裏去了,自然少了很多麻煩。待在家裏,菜就送上門了。如果需要自己跑跑腿,也只需要從家裏跑到小區的某一個指定位置,不出小區就能買到菜,自然是方便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新冠病毒無處不在,大家都還心有余悸,能不上街就盡量少上街,尤其不要去人多的地方,而菜市場、超市、路邊攤販那裏,正是人多的地方,到那些地方少去一點,就減少了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

這就是社區團購的所有好處嗎?當然不是。

最大的好處依然在錢上。

錢上的好處在哪裏呢?自然是便宜、省錢。

為什麼會便宜、省錢呢?原因很多,今天的節目我只分析其中的一個。不過我要說,這個原因其實不是最主要最核心的原因。

我今天要分析的這個原因就是,那些負責買菜的平臺的補貼。打個比方,白菜明明是三塊錢一斤,但是平臺為了吸引流量,你每買一斤白菜我補貼你五毛錢,於是白菜就變成了兩塊錢五一斤。

不過這只是初級階段,再上升一個級別就是,A平臺補貼五毛錢,於是人們都到A平臺去買菜。B平臺發現了,覺得這還得了?流量和客戶都到他那去了,我這個平臺怎麼辦?於是我就補貼一塊錢,於是三塊錢的白菜,平臺補貼了一塊,消費者就只需要出兩塊錢,於是,B平臺上的白菜就變成了兩塊錢一斤。

故事就到此結束了嗎?沒有!C平臺發現A平臺和B平臺分別補貼一塊錢或者五毛錢,流量都到A平臺和B平臺去了,那C平臺的流量就沒了,於是C平臺咬咬牙,一狠心說,我對每斤白菜補貼一塊五,由於白菜本來就才三塊錢,他補貼一塊五,於是消費者就只用出一塊五了。按照這個邏輯推下去,很有可能,或者已經曾經出現過,有些商品可能就不要錢了。

我在這裏只是打一個比方,為了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我沒有具體的點明是哪個平臺。而且我是用白菜打比方,事實上白菜的補貼沒有這麼高。真正享受高補貼的是其他的一些商品,具體是哪些商品,朋友們可以去查資料,或者在自己的生活當中去比較。我所知道的媒體上報道過的價格有,9毛錢可以買10個雞蛋,還有9塊錢可以買一個電水壺,等等。

那麼,人們不禁要問,今年入局的100億元資金,參與賣菜是來當雷鋒的嗎?以後我們將會長年累月享受這種補貼,享受低價格甚至零價格的蔬菜和日用品、副食嗎?

毫無疑問,不是的,資本在這個時間打價格戰,搞補貼,只是為了搶流量,等流量落定之後,他一定會取消補貼,把價格恢復到正常狀態。

於是有人就咬牙切齒地說,資本不是善茬,善者不來,來者不善。

你問他原因,原因就只有一個,他今天搞補貼把價格降下來了,我們占了便宜,明天他就會取消補貼,價格就又會升上去,所以它不是東西。

我不禁想問一句,如果白菜本來是三塊錢,這一段時間資本補貼了一塊錢,白菜價格變成了兩塊錢,我們占了一塊錢的便宜。過兩天,資本的價格戰打完了,死的死,傷的傷,活下來的資本自然不是來做慈善家的,自然不是天使,他會取消這一塊錢的補貼,白菜會依然回到三塊錢的價格,請問我們損失了什麼?

我要提醒朋友們註意的是,白菜價格本來就是三塊錢,由於資本市場的內鬥——當然流行語叫內卷,讓他們狗咬狗,結果讓我們在一段時間內享受了兩塊錢的價格,然後重新回到三塊錢。我們一分錢損失都沒有。

我們不僅沒有損失一分錢,而且還在一段的時間內,比如說半年內占了一塊錢的便宜,我們憑什麼罵娘呢?

難道我們罵娘的邏輯就是因為只讓我們占了一段時間——比如半年的便宜,而沒有讓我們一輩子占便宜嗎?

如果今天有人給了我們一顆糖,讓我們占了一顆糖的便宜,明天別人不給我們這顆糖了,我們就罵他不是東西嗎?

難道一個人讓我們占了一次便宜,只要沒有讓我們占一輩子便宜,他就不是東西嗎?

說到這裏,有人可能會對我說,靜思老師,你誤解了這些人的意思。這些人的意思是說,當資本打完價格戰之後,資本不僅會取消補貼,甚至有可能要把價格提高到正常價格之上。比如白菜本來是三塊錢,這段時間補貼一塊錢,價格變成了兩塊錢,過段時間,他不僅取消補貼,而且還會加價,因為他壟斷了市場。你不在他那買菜不行,所以那個時候白菜的價格又不是正常價格三塊,而是4塊了。

如果要這麼說,那就必然要談一談,資本殺入菜市場,最終會不會形成壟斷的問題。

因為按照經濟學的基本規律,如果不能形成壟斷,他就不可能把白菜的價格提高到正常價格之上。

什麼是壟斷?壟斷的原始含義,或者說最經典的形式就是,這種商品只有我一家有,別人不賣,所以我說價格是多少就是多少。

比如,資本經過一番慘烈的廝殺,最後就只剩下某一個平臺搞社區團購。那麼白菜價格本來是三塊錢,可是大家沒得選,只能在這一個平臺上買白菜,所以他說白菜是4塊就是4塊,你拿他沒辦法。

可是我們稍微動點腦筋想一想,各路資本殺入菜市場,經過激烈的競爭,最終肯定會有人倒下,但是我們憑什麼判定最終只剩下一個資本活著呢?

這有點像我們在大街上看到一群人打架,打的很激烈,我們閉上眼睛,掐指一算——當然也可能連指都沒掐指,立刻就判定這一群人最終活下來的只有一個人,其他人一定會全部死光光,一個都不剩。

我真心想問一句,你是神仙托夢,還是周公解夢,還是鐵板神數,還鬼谷子再世,然後就判定這場激烈的爭鬥最後只有“一個”勝利者?

目前我在所有擔心壟斷的言論當中,沒有看到一個分析為什麼最後的勝利者只有一個,而不會是兩個、三個、四個,甚至更多。總之,直截了當地給出結論,這個結論就是:經過激烈的拼殺,最終一定會形成壟斷。

既然沒有人願意分析會不會形成壟斷就直接給出了壟斷的結論,那麼我今天來試著填補一下這個空白,我們來分析一下會不會形成壟斷。

在完全自由市場競爭的情況下,有沒有哪一家企業有足夠的實力能夠打敗所有的對手,最後只剩下他一家,然後形成壟斷呢?

毫無疑問,在邏輯上是有可能的,但前提是這家企業要有足夠的厲害。那麼目前的市場競爭者當中,有沒有這樣一個特別牛逼的企業呢?我不能確定。但是如果你現在就100%的肯定一定會有,那請你拿出你的論據和邏輯出來。

所以現在就說一定會形成壟斷,為時過早。

但是,我們思考問題還是要防患於未然,萬一有這麼一個特別厲害的呢?那怎麼辦呢?因為我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所以我們接下來分析,萬一有一個特別厲害的能夠打死所有人,會是什麼情況。

會是什麼情況呢?請朋友們不要忘了,我們頭上還有一片天,這片天就是國家,國家是反壟斷的——不僅我們國家反壟斷,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反壟斷,只不過說在我們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國家,我們反壟斷的力度更大一些,僅此而已。所以反壟斷不是一個什麼特別稀罕的東西,更不是中國的專利。

既然政府要反壟斷,那麼,如果出現有一個人特別厲害,能夠打敗所有的對手,國家必然出手,至少要保持有兩家平臺賣菜。——這個是100%的。我在前面說,在各路資本激烈競爭的背景下能否確定最終能活下來的,只是有一家而不是兩家,這個事不可能100%地確定。但是在政府是否會反壟斷的問題上,現在可以100%的確定,100%會反壟斷。

既然一定會反壟斷,那麼就一定會最終至少剩下兩家平臺。

既然有兩家平臺,比如A平臺和B平臺,那麼你A平臺敢報白菜價格賣到4塊,那麼B平臺就會把價格賣到3塊9,當然前提是白菜正常價格是3塊的時候平臺都有錢賺。

如果你是B平臺的老板在你的平臺上賣菜,價格是三塊的時候你都有錢賺,可是你的競爭對手把價格賣到4塊,你會不會把價格降到3塊9?

在這種情況下,A平臺看到B平臺把白菜價格降到3塊9,它一定會把價格降到3塊8。這就是市場競爭的基本模式。

這樣競爭下來,價格一定會一步一步地往下降。

如果朋友們對我的話有些疑惑,那我們就回想一下當年滴滴和快的之間的燒錢大戰,當時的燒錢大戰燒到了坐車不出錢的份上,可是而且後來滴滴和快滴合並了,但是你看看現在中國的網絡約車的市場有幾家企業?只有滴滴一家嗎?

我們再看一看我們網絡約車的價格,是不是漲上天了?

今天的網絡約車就是明天菜市場。

所以只要一看到商家、資本搞燒錢大戰,就斷定這個市場未來會形成壟斷,並由此斷定這個市場的價格會漲上天的想法,是沒有道理的。

我真心想說一句:你想多了。

退一萬步說,如果大資本賣菜,最後真的只剩下一家,形成了壟斷,蔬菜價格漲上了天。那麼我提醒朋友們不要忘了超市還在,小菜販還在,他們會閑著嗎?如果白菜價格三塊錢一斤就有錢賺,可是某一個壟斷平臺非要把白菜賣成4塊,那麼小菜販和超市就會按照他的老套路賣三塊錢一斤,那個時候,請問你是到超市和小菜販那裏去買三塊錢的白菜,還是到這個壟斷平臺上去買4塊錢的白菜?如果我們都到超市和小菜販那裏去買白菜了,那麼這個賣4塊錢的高價白菜的平臺還活得下來嗎?

其實,我們回頭再看一看當年的網絡約車的燒錢大戰,如果他們燒錢完了之後,真的形成了一家企業壟斷,把我們出門打的的價格漲上了天,那麼我們就依然會回到過去的出租車公司那裏去打的,那這個時候他還有生意做嗎?

所以我還是那句話:你想多了。

當然有的朋友可能會說,你這是從壟斷的原始含義的角度來分析的,現實生活當中,壟斷有很多個變種,比如我國《反壟斷法》第三條就規定了壟斷的三種情況,並不一定是一家。

那麼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反壟斷法》第3條規定的第1種情況是,“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那意味著是幾個經營者達成了壟斷協議,相當於是多個經營者變成了一個。所以這個形式還是壟斷的基本含義。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還是按照我前面所說的,國家就會運用反壟斷法,禁止他簽訂這樣的壟斷協議,所以不會形成壟斷。

《反壟斷法》第3條規定的第2種情況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跟一個行業當中的企業數量雖然有關系,但是關聯度不是很密切,因為任何一個行業當中都有可能有多個企業具有一定的市場支配地位,而且市場支配地位也是企業取得利潤的途徑之一,關鍵是,你不能像《反壟斷法》裏面所說的那樣“濫用”。所以,這是未來的市場監管問題。如果說,我們現在在討論孩子們談戀愛、找對象的問題,那麼,將來“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問題,就相當於未來兩口子過日子的問題,我們總不能因為孩子們將來有可能不好好過日子,現在就不讓他們談戀愛吧?

《反壟斷法》第3條規定的第三種情況是,“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歸根結底是經營者集中,是由多個經營者集中成少數經營者。但是這不是說,只要是經營者集中,都是壟斷,因為這個“經營者集中”前面有一個限定詞,這個限定詞是: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

我們都知道,在企業經營和社會運營過程當中,有一個規模效益這個詞,所謂規模效益其實也是一種經營者集中。比如原來某一個行業有1000家經營者在做這個生意,每一家的規模都很小,所以不能形成規模效益,後來慢慢集中到10家。毫無疑問,同樣大的市場,原來由1000家經營者占領市場,現在由10家經營者占領市場,那麼這10家就能形成規模效益,這也是一種經營者集中。說到底,經營者集中也好,規模效應也好,是我們這個市場經濟環境下所必須要有的東西。但是它必須要有一個限度,有一個天花板,有一個上限,這個上限的定性就是:具有或者可能具有限制、排除競爭效果。

那麼,當下100億資本殺入菜市場買菜,將來會不會形成《反壟斷法》第三條裏面所說的:“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呢?

我不能說絕對不會。

但是我要說,既然我們有《反壟斷法》,一旦出現了那樣的苗頭,我們就用《反壟斷法》去治它,不就完了嗎?

所以,只要我們的市場監管有效,只要我們的《反壟斷法》有效,我們就不會出現壟斷。除非,我們的監管出了大問題,我們的反壟斷法只是給別人看的,不是拿來用的。

碰巧的是,就在我構思這一期節目的12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三起違反《反壟斷法》的案件,三個企業分別被處罰款50萬元人民幣。

這三個企業分別是阿裏巴巴投資有限公司、閱文集團和深圳市豐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這三家企業的背後都是大老板,其中阿裏巴巴投資有限公司是阿裏巴巴集團開展投資並購的主要實體,閱文集團是騰訊的控股子公司,豐巢網絡是順豐的關聯公司。一言以蔽之,三個公司的背後都是大老板、大資本。

這三個企業因為違反《反壟斷法》而被處罰,貌似讓我們更加擔心大資本會跟壟斷劃上等號。可是如果細細地看一下這三個案件,得出的結論剛好相反。

那麼,我們就要搞清楚這三家企業到底違反了《反壟斷法》的哪一條哪一款而被處罰。違反了什麼呢?回答是:他們在實行並購,也就是實行經營者集中的時候,沒有按規定申報。

更為重要的是,市場監管總局的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明確說明了,市場監管總局接到舉報之後,對這三起並購案件進行了調查,確認這三家企業確實沒有申報,所以違反了《反壟斷法》,所以要處罰它。但同時也強調了,經過調查,這三起並購而實行的經營者集中,“不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特征,也就是沒有形成壟斷。

這同時說明了兩個問題:

一是,經營者集中,或者說大資本、大老板進入某一個領域,並不天然意味著壟斷。比如這三家受罰的企業也實行了經營者集中,但是沒有形成壟斷——他們被處罰僅僅是因為沒有提前申報。

二是,沒有提前申報就被處罰,說明我們的監管機構對於可能形成壟斷的各種市場信號實行了認真監管,要不然的話,它實質上沒有形成壟斷,也就是沒申報而已,可能神不知鬼不覺就混過去了。

那麼,既然我們的監管部門的監管還算是比較到位的,《反壟斷法》也不是擺在那裏給人看的,那麼未來,今年進入社區團購的100億資本會不會形成壟斷,國家自然會睜大眼睛盯著他們。

所以,當下,當100億資本殺入社區團購去賣菜,很多人就憂心忡忡地斷言將來會出現壟斷,並在此基礎上反對這些資本殺入菜市場,這是把未來的一種可能——甚至是很小的可能,理解成了一種必然。這其中,他們忘記了市場自由競爭帶來正常市場格局的可能——其實從概率上來講,這種可能的概率是最大的。當然,他們更忘記了國家監管的存在,忘記了《反壟斷法》的存在。

這就好比是,我們吃飯可能會噎著,還有可能會被噎死,可是現在有人剛剛端起飯碗吃飯,就有人斷定吃飯的這個人一定會被噎著,而且一定會被噎死,因而反對這個人吃飯,這不是很荒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