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周公解夢原版粑的詞條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生於蜀地的作家虹影,帶著辣椒走世界,深諳辣椒滋味,以辣椒的美妙、危險和熱烈,道出深沈的生命之愛。從故土到他國,食物勾連情感地圖。父親的清明粑、伯母的鯉魚、倫敦的羅宋湯、京都旅館白如珍珠的米飯、巴塞羅那的煮鴨……虹影周遊各地、品嘗了各色食物,更以食物記事懷人,系入悠長情思。

虹影童年饑餓的經歷令她對美食抱有特殊感情,後寫下成名作《饑餓的女兒》。《當世界變成辣椒》既是虹影的轉向之作,又是一種回歸,以美食書寫活色生香的家鄉記憶和異國之旅,呈現了作家之外的美食家虹影。

胡蘿蔔和蘿蔔該不該一起煮湯?做泡菜有何秘訣?怎樣的醋算作好醋?認真做飯,是對食物的珍重,亦是對生活的珍重。

虹影,重慶人,著名作家、編劇。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饑餓的女兒》《好兒女花》《月光武士》等,作品被譯成三十多種文字出版。婁燁導演電影《蘭心大劇院》改編自其小說《上海之死》。

本書為2012年原版的修訂版,作者對部分內容作了訂正和補充,新增十多篇文章。

以下為虹影為新版《當世界變成辣椒》寫的序。

精彩書摘

修訂版序

虹影

一直想寫一部小說,講一個女子出生在辣椒之地,生長在辣椒之地,帶著辣椒滿世界走。她跟男人的關系,辣椒是引子和核心。最後傷心,離開,隱居在一個類似南非開普敦臨海的山上小房子裏。

一個年輕亞裔男人屢次經過此地,嗅到辣椒的味道, 辣得眼淚洶湧,他好奇,便在窗前偷窺。看到女人做的辣豆子和辣牛肉,饞得吞口水。終於有一次,他看到她在客廳拿著一本書睡著了,便進入她的花園,到她的廚房,偷吃鍋裏熱氣騰騰的雞蛋辣椒鴨腿肉蘋果餅。她發現了,卻沒有驚動他。

由此這段情開始。這個故事結局當然不是黑蜘蛛滅了男人的故事,也不是一個吃軟飯的故事。有分有離,才是愛情,而這段情與辣椒結下緣。

每回寫,都不滿意。因為我每次都會把重點移到辣椒身上。

我喜歡辣椒的色澤,無論黃紅紫綠,都亮閃閃的,像女人配飾,拿在手上嚼在嘴裏,添了許多嫵媚。

喜歡辣椒的多變,甜中帶麻,麻中帶針刺般舒適,像印度魔鬼椒,吃一枚就可讓從不吃辣椒的人在地上打滾,汗流如註。傳說紅軍長征時傷員開刀沒有麻藥,用此做湯,傷員喝了便可渾身麻得無知覺。

喜歡辣椒的尖圓長短,彎著挺著,像戀愛的情侶,呈現最美的狀態。

也喜歡辣椒的猛烈和牽腸掛肚,一邊為之流汗流淚, 一邊直逼往事的深淵,追尋未來的北鬥。

十八歲前,山城長江南岸野貓溪六號院子,那間小小的房裏,辣椒如同三八線,把一家人劃成兩派:一派是母 親、大姐、四姐,每頓非辣椒不可,母親在外做造船廠擡工,周末回船廠上班必帶辣椒;另一派是父親、五哥、二 姐,父親是江浙人,不喜辣偏愛甜味。我和三哥屬於中間派,可左可右。家裏做菜時先做不辣的,分為兩碗,其中一碗放辣椒。父母對辣椒的喜愛不一,讓我那時感覺這個家存在某種缺憾,卻不知那是因為我是個非婚子。

吃可把陌生人變成朋友,也可把朋友間距離拉遠,變成陌生人。吃在一塊與否可見極其重要。

過了十八歲,我從中間地段越過辣椒三八線,跑到母親那一派。天天吃辣椒,一天不吃,就會想得心裏發慌。我更喜歡與吃辣椒的做朋友,那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與南來北往的詩人、作家、藝術家切磋技藝。可是一見鐘情的人大都不吃辣椒,看來吃到一塊不是男女在一起的決定因素。我漸漸明白父母間的那缺憾所在了。

如今當了母親,女兒比一般孩子喜愛辣椒,她會問些辣椒的問題,比如辣椒從哪裏來。 我說原產自墨西哥,由歐洲傳播,明代才傳入中國。

女兒說,原來辣椒轉了一個地球呀!難怪爸爸也喜歡,我們都是辣椒人。

經常有朋友吃飯時說到辣椒,卻對辣椒傳入中國知之不多。十五世紀末哥倫布發現美洲後把辣椒從那兒帶回歐 洲,再由此全球傳播。明代傳入中國,通過兩條路徑,一條是絲綢之路,從西亞進入新疆、甘肅、陜西;一條是經過馬 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傳入雲南、廣西等地。開始並不受歡迎,因其對身體有發散、行氣、活血等功能,被當作藥,驅寒、止痢、殺蟲、增強食欲、促進消化,後來才漸漸作為 酸、苦、甜、辛、鹹五味之一。清陳淏子之《花鏡》即記載 人們將辣椒研成末當作調味品使用。後中國各地普遍栽培, 辣椒成為一種大眾化蔬菜。

沒吃過辣椒的人拒吃,可不小心吃了後,就狂愛不止,有心嘗試,並吃苦不少,方才明白辣椒之真諦。愛是什麼? 平常的愛不是愛。世界是什麼?沒有辣椒的世界缺少真實, 擁有辣椒的世界,才可面對那最可怕的時刻來臨,值得為所愛付出自己的一切。那個在我腦子裏盤旋的辣椒女恐怕便是如此。

我知道我將如何讓她與他的生命融合,生命有偶遇,有困惑,有災難,也有奇跡,雖偶爾“碰到棉花也會受傷”,但魔鬼般強大的辣椒,會一直含在我們嘴裏。我愛你,心裏湧起的是彼此懂得的珍惜和一陣又一陣綿長的欣喜。

這本書是《當世界變成辣椒》修訂版,有的篇章甚至整個刪掉重新寫,特此說明。

(燕都融媒體記者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