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屋頂漏下糞便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葉克飛

在歐洲的諸多強國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並不算太為中國人所熟知,我們講到這三個西歐小國,往往只有風車、郁金香、巧克力這些特產和風物。這三個國家面積加起來還不如廣東省大,但今日歐洲的形成少不了它們的歷史作用,歐盟和歐元區的誕生更與這三個小國家淵源頗深。而同時,它們也是浪漫的,是凡高和維米爾的國度,是丁丁和藍精靈的故鄉。

是什麼造就了這三個國家的獨到之處?作家葉克飛用自己的旅行經歷、深入觀察和博學廣識,在《歐洲的細節》一書中帶讀者走訪那些古城和鄉村、博物館和酒吧,去思考這三個國家是如何發掘自己的潛力,獨樹一幟,成為歐洲聯盟,乃至整個歐洲排頭兵,並用文化、經濟和教育引領全世界風潮的。

經出版社授權,澎湃新聞私家地理選取書中關於荷蘭的旅行勝地“羊角村”的一節,看看它是如何從臟亂差的小村莊變成“世界最美村落”的。

歐洲的細節:從海洋帝國到歐洲聯盟;葉克飛/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10

農村不應是“臟亂差”的代名詞

相信如果你在網上搜索“世界最美村落”之類的推薦網文,荷蘭的羊角村總能入圍。在我去過的村子中,它確實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美到不似人間。這裏小橋流水,一戶戶人家靜靜佇立於一個個小島上,家家戶戶都自帶大花園,綠意盎然,百花盛放,安靜中自帶悠然。不過,描述羊角村美景的文字已經太多,今天要說的不是景色,而是規劃。

羊角村之名還真的來源於羊角。最早是一群煤礦工人定居於此,挖掘工作使得當地形成了星羅棋布的水道和湖泊。在挖煤的同時,工人們還在地下挖出許多羊角,據考證是來自12世紀在此生活的野山羊,於是便有了羊角村之名。

駕車來到羊角村,車子必須停在村口停車場處,然後步行進村。因為村子遍布水道和小橋,道路也僅限步行或騎行,車子根本開不進來。村中的房舍很有特色,屋頂都由蘆葦編成,據說十分耐用,不僅能防雨防曬,還能保持屋內冬暖夏涼。也正因此,蘆葦這種當年買不起磚瓦的窮人才用的材料,如今價格反而是磚瓦的幾十倍。

這個舊時煤礦工人的居住之地,如今地價在荷蘭也是數得著的,所以不少居住者都是有穩定職業和優厚收入的中產階層。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大量“新農村”的研究中,羊角村都是標誌性樣本。

要知道,這個村落原本並不適合居住。煤礦二字本身就自帶灰頭土臉效果,過度挖掘使得土地貧瘠,而且泥潭沼澤密布,除了蘆葦之外,其他植物很難生長。當煤礦開采殆盡後,只留下被反復開鑿過的土地,還有一道道狹窄溝渠。即使人們為了行船,將溝渠拓寬,改造為運河,羊角村的格局也沒有太大變化,景色更是比不上一般的荷蘭運河城鎮。

可就是這樣的先天不足,居然造就了一個世界最美村落。羊角村是怎麼成為“新農村”樣本的?

荷蘭羊角村的民居

我們知道,近年來鄉村遊火爆,很多人喜歡標榜原生態,喜歡嚷嚷“古舊味道”。其實我個人很討厭這種說法,因為在大多數時候,所謂原生態就是落後和臟亂差。至於“古舊味道”,很多人都會說自己特別喜歡綠皮火車,可是20世紀80年代綠皮火車的粗糙骯臟,尤其是那簡直無從下腳的廁所,真的是美好記憶?鄉村也一樣,以往的中國鄉村即便有美麗的老建築,各種旱廁、糞便和垃圾也讓人難受,並不具備旅遊條件。反倒是近年來經濟狀況好了,一些鄉村改善了基礎設施,才具備了鄉村遊的條件。

換言之,最美村落的形成,絕不是某些人理解的“保持幾百年前的樣子不變”。它首先應該跟得上時代,起碼應該宜居。判斷是否宜居的標準很簡單:一個現代人能不能選擇在這裏長住?如果那些嚷嚷著喜歡原生態的人只是來旅行兩天,住三天就叫苦連天,那可就是葉公好龍了。

所以,最美村落的基礎是經濟。如果經濟不發展,那麼原生態就等於落後。那些喜歡把原生態掛在嘴邊,旅行兩天就走,留下一堆垃圾的獵奇者,憑什麼要求“保持原生態”,讓村民們長期生活在落後之中?

荷蘭經濟高度發達,貧富差距和城鄉差距極小,羊角村的發展自然具備了經濟基礎。盡管村子遍布水道,但河水極其清澈,河面倒映著房舍,路面之外全部有植被覆蓋,遍布鮮花,加上歐洲式的藍天白雲,田園風光令人迷醉。

沒錯,讓人心生“在這裏長住該有多好”的念頭,是最美村落應有的“素質”。

的確,凡是去過歐洲的人,都會對歐洲(尤其是傳統西歐)的農村很有好感。童話般的房屋、密集的綠化、規整的道路,還有藍天白雲……都是標配。

屋前的打理得優美整潔

美麗農村可不僅僅取決於經濟基礎,還跟規劃有關。老牌發達國家各有各的模式,但有一條共同的重要準則:不僅僅考慮居住的面積、舒適度和基礎建設,還將整個鄉村置於大景觀範疇下,將自然風景、園林等元素與鄉村風貌、水土管理等結合在一起,達到“藝術化鄉村”的效果。

經常見到有人誇贊歐洲人的審美,比如“陽臺上的花真好看”“市場裏蔬果的擺放太美了”“店招和櫥窗太漂亮了”,還有農村隨處可見的私家小花園,都是美的代名詞。但歐洲人都是藝術家嗎?都是藝術院校科班出身嗎?當然不是。那為什麼很多文化層次不高的人,仍然具有相當不錯的審美能力,可以讓生活中的一切都變得精致?這跟日常的耳濡目染分不開。而讓他們耳濡目染的環境,恰恰就是政府所保護的自然環境和所打造的宜居環境。

早在20世紀50年代,荷蘭的風景園林師就開始參與鄉村規劃工程。這些鄉村規劃工程都是置於荷蘭土地資源整合的運作體系之下的。

相比平原較多的德國和法國等國,荷蘭的農村規劃難度大得多。這是因為荷蘭運河太多,水道使得陸地支離破碎。與此同時,傳統農業已經轉向機械化、集約化和專業化,機械化操作使農民可以耕作更多土地,過多水道導致的土地碎片化,必然造成機械化運作的障礙。

因此,早在20世紀初,荷蘭政府就開始在農村啟動土地整合。用,促進農業發展。其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土地置換,使土地相對統一,減少過度零碎導致的開發困難。1938年,荷蘭頒布第二版《土地整理法》,大方向不變,但簡化了辦事手續,並給予農民們財政補助。

當然,這兩次法案的頒布,主要目的是發展農業,並未將鄉村景觀列入規劃。因此在農業得到發展的同時,景觀卻遭到了一定的破壞。

1947年,荷蘭頒布《瓦赫倫島土地整理法》,從簡單的土地重新分配轉向更為復雜的土地發展計劃。1954年,荷蘭頒布第三版《土地整理法》,除了繼續推動農業外,也開始重視園藝、林業和養殖業。也是在這一版《土地整理法》中,明確規定了景觀規劃必須作為土地整理規劃的一部分。也正是在此之後,風景園林師這一行業成為鄉村規劃體系中的重要力量。

20世紀70年代,荷蘭社會開始正視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呼籲保護歷史和生態景觀。1981年,荷蘭政府頒布《鄉村發展的布局安排》法案,該法案與此前頒布的《戶外娛樂法》和《自然和景觀保護法》構成此後20年荷蘭鄉村發展的法律依據。此後,自然和歷史景觀的保護被置於與農業生產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這個過程中,融合自然景觀保護和旅遊休閑的羊角村就是荷蘭鄉村規劃的經典案例。下文我們將通過羊角村與白村來講述荷蘭人是如何做鄉村規劃的。

規劃原生態農村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羊角村因為土地貧瘠、河道過多,且被眾多濕地阻隔,交通不便,又遠離大都市,一直未能享受荷蘭經濟發展的紅利,甚至最後淪為一座依靠傳統農業艱難度日的孤島。

據資料記載,1969年,羊角村開始籌備規劃事項。1974年,當地的土地開發委員會成立,制定了土地開發規劃。規劃確定了農業生產用地和自然保護用地,也確定了水道的用途和道路的建設方案。

在這個過程中,羊角村體現出荷蘭鄉村建設中最重要的一點:自下而上,鄉村多元共治。通俗地說,就是居民不僅是鄉村建設的主力,還是景觀的塑造者、環境的保護者、利益的共享者。

中國鄉村建設在這一點上是需要改進的。中國鄉村建設的路徑較簡單,主要走“鎮區模仿城市,鄉村模仿鎮區”的路子,最後易形成“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局面。 在這個過程中, 鄉村往往處於整個規劃系統的末端,沒有自主制定鄉村規劃的資格,只能接受上級的安排,導致規劃方案易脫離實際,和鄉村自身的特質無法契合。

即使是一些旅遊業發展不錯的中國鄉村,也存在著問題。整個村子變成了景區,自從收取門票之後,村裏都是商店和食肆,偏偏沒有了居民。這一方面破壞了鄉村本身的風貌和宜居環境,另一方面,由於外來者都是以賺錢為目標的,很難考慮鄉村的持續發展,難免竭澤而漁。

羊角村就不一樣,直至今天,它仍然是一個由絕大多數農民和一些中產階層新住戶組成的村落。在這裏土地是居民的,房舍是居民的,花園是居民的,河道是居民的……為了保護私有財產,居民們會主動保護村落,並維持固有風貌。

喜歡以腳步丈量所到之處的我,自然更喜歡在羊角村步行。當然也有不少遊客選擇坐船遊覽,走在小路上,時不時可見運河上的小船慢慢駛過。

門前停放有“耳語船”的羊角村房屋

即使是在歐洲司空見慣的遊船,羊角村也費盡心思打造精品。目前羊角村所用的遊船,是當地特有的“耳語船”。它是一種傳統的平底船, 船體開放,最寬不過1米多, 船尾配備一個無聲電動馬達,通過方向盤控制,行船悄然無聲。這種船靠電池驅動 每次可以行駛6—8個小時。它不但小巧無聲,操作也簡易,因此不需要配備專業舵手,遊客很容易上手。

最初發展旅遊業時,羊角村曾采用人力平底船和獨木舟。20世紀中葉,隨著技術進步,羊角村開始采用燃油機電船。到了20世紀70年代,羊角村開始使用新型儲電電動船,也就是現在的“耳語船”。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這三種船在羊角村同時存在。

1992年,高頻率燃油機電船進入羊角村,雖然這種船時速可達50千米,但噪音極大,引起了遊客與居民的多次衝突。羊角村在反復征詢居民意見後,最終決定禁止燃油機電船進入羊角村水道,遊船都使用“耳語船”。

如今的羊角村裏十分安靜,你能聽到的聲音 就只有流水聲和鳥叫聲。在這個村落裏,你能體驗到的夜生活不過是區區幾家安靜的酒吧。這裏僅有一兩間工藝品商店,而且迥異於一般的旅遊紀念品商店。沒有任何人吆喝招攬生意,也沒有任何“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的標識。

就是這個安靜的小小村子,每年接納80萬名國際遊客,占荷蘭這個旅遊大國的國際遊客總人數的5%。其中,喜歡小橋流水的中國遊客尤其喜歡羊角村,每年造訪荷蘭的30萬名中國遊客中,2/3都會到訪羊角村。有人估算,僅僅是羊角村的中國遊客,每年就為羊角村所在的艾瑟爾省創造了2900萬歐元的經濟效益。

中國遊客熱愛羊角村,一方面是小橋流水的情懷使然,另一方面也跟羊角村的運作有關。2015年,羊角村針對華人旅遊市場推出《你好,荷蘭》紀錄片,通過一個中國女孩尋找“世外桃源”的經歷,展示羊角村風情。該紀錄片隨即使羊角村成為“世外桃源”的代名詞,也成為中國人眼中的網紅村。

責任編輯:錢成熙

校對:張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