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之禾苗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1

現在人們做夢,有時會幽默地說,又夢周公了。

這個典故來自孔夫子。

孔子的夢想是克己復禮,把春秋時的禮崩樂壞恢復到周公時的道德和秩序。他經常和周公在夢中對話。

有一段時間,他不能夢見周公,就很傷心很絕望,認為自己快死了,他的夢想也死了。

做夢是見周公,不懂的夢也要找他去解讀,所謂周公解夢。網絡上也到處是周公在晃悠。

周公是個神人,也有個神奇的名字,叫姬旦。他在歷史上是和霍光、王莽、曹操、張居正一樣的角色,都是輔佐幼主,但是他的形象最高大,名聲最正面。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武王崩了,兒子成王姬誦接班,因為年幼,周公就坦然地攝政,代理成王行政。

周公的很多故事記載在《詩經》中

但有記載說,周公實際是做了7年的周王。在他執政期間,史書上到處都是“王曰”的字眼,就是大王說。

那周公算不算篡位?周朝這段時間的政權,是不是像武則天時期的唐朝一樣,被周公偷走了?

2

首先看成王有無必要、是否願意周公這麼做。周公自己的理由是天下未定,成王年幼,要為太王、文王和武王的天下負責。

成王有多小呢?這是關鍵。推崇周公的人說,成王當時在繈褓中,還是嬰兒,當然不能理政。

但是且慢。武王60多歲去世,成王是長子,他底下還有幾個弟弟,嬰兒的說法證據不充分。雖然武王可以擁有多個妃子,多個妃子又前後腳生下多個兒子,但是武王60歲以前都幹嘛去了?都沒有找妃子、沒有生孩子?

這是周公輔成王的普遍形象

其實史書上用的是“強葆”兩個字,被後世訓詁成了“繈褓”。有人考據出,成王大概是十幾歲,否則7年後周公還政,他也只有七八歲,還是個兒童,不合常理。

如果是十幾歲,“強葆”就能解釋得通了,正是年富力強的小夥子。

十多歲的小夥子即位親政,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康熙8歲即位,16歲親政,為什麼成王不行?

周公作為叔父,當然可以幫助成王,可以做輔政大臣,有必要自己登上王位嗎?

這比清朝順治年間的多爾袞還要過分,多爾袞也只是做皇父攝政王。

一個躊躇滿誌的年輕人剛從父王過世的悲傷中緩過神來,正準備邁向權力巔峰,一只腳還懸在空中,就被他的叔叔拉住了:你還小,你不行,讓我幫你幹!

可想而知,成王心裏是怎樣一種滋味。

不僅是成王自己心裏別扭,他的另外幾個叔叔管叔、蔡叔、霍叔和商朝後裔武庚也不幹了。

周公實力強大。成王敢怒不敢言,但是那幾個叔叔不同意,管叔還是比周公大的叔父,他是老三,周公是老四,要排序來攝政,也應該是老三管叔,憑什麼是你?而且據說管叔還很有能力,文的武的都行,所以後來管叔、蔡叔叛亂,周公只是放逐了蔡叔,卻處死了管叔,他擔心管不住管叔。

他們說,周公將不利於孺子,孺子指的是成王,也是小夥子的意思。

可這正好給了周公口實,他說管叔他們造反,一舉把他們滅了,殺的殺,貶的貶,叫你還沒事找事、嘮嘮叨叨。

這是以正義之名滅了有實力的反對派。

不理解的還有召公和太公。召公是周朝王室老姬家的同族;太公是呂望,就是直鉤釣魚願者上釣的那個老頭,也叫姜太公,他們在周朝建立中立下汗馬功勞。

這兩人和周公一樣,可以算作武王沒有點名的顧命大臣。周公稱王之前肯定沒有征求他們的意見,他可能都沒把他們放在眼裏,等到他們不滿時,再反過頭來做做解釋工作。

3

其次是看周公對成王是不是尊重,是不是像一個臣子對一個天子。

周公東征管叔、蔡叔時,說是成王派他去的,成王年幼,不能親政,還派他個什麼。周公只不過假天子的旗號為自己的行動增加正當性而已。

這期間,有人發現了一株異畝雙穗的禾苗,九公想象不出這個禾苗長成什麼鬼樣子。

成王派人把這奇異的禾苗送到周公前線,不知出於什麼考慮,有人說這是成王受不了周公的侮辱,希望和他分天下而治。

成王據說是這個樣子

還有一個疑點是,西周的都城是鎬京,周公卻在洛邑營造新的都城,丁隆光啷,也沒有經過成王批準。只是後來讓他過去視察過。而且還把政權的象征九鼎搬到了洛邑,不和天子在一起。

對這些,成王不會沒有想法。

周公不傻,看出成王的小心思,很生氣,做《嘉禾》一詩回應。

周公後來還寫了一首《鴟鴞》的詩,送給成王。鴟鴞就是貓頭鷹。史書上用的詞很不恭敬,是“貽”,是一種上級對下級的“給”。成王拿到詩後,心中很是不服,但是又不敢表示出來,史書上寫的是“不敢誚公”,天子“不敢”對臣子表示自己的不滿,是一種怎樣的心態,雙方又是怎樣的關系?

周公還寫了一首“貓頭鷹”的詩

這首詩收錄在《詩經》中,不知道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反正爭議挺多。宋朝的理學家朱熹也說,這首詩晦澀難懂。

周公和成王別別扭扭了7年,同樣別扭的還有其他實力派。

終於周公可能也在王位上呆膩了,有權其實也挺累的,他掃平了天下,也制定了一個王朝運行的各種規章禮儀。他突然有一天把王位還給了成王。

成王還在詫異之間,他還沒整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4

他退位後,有關他篡政的流言又流傳起來,以前你有權力人家怕你,現在可不再把你當回事。

對周公自己來說,要是在位的話,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鏟除散布這些流言的人,但是現在他沒辦法,流言越傳越盛,加上成王對他的成見,他可能就要丟掉性命。

他只好逃亡,跑到楚地,那是化外之地,周王的勢力還不能到達那裏。

成王沒有相信這些流言,或者說,不再願意、沒有必要相信,也沒有追究這些流言的真假,他感念周公做過的一切,又把他接回來了。周公得以善終。

周公還自作主張修建東都洛邑

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周公可不可以稱王?完全可以。對商紂王的造反是他和武王陪著文王一起發動的,天下是他和武王一起打下來的,他也姓姬,怎麼就不可以做天子呢?

商朝的制度就是兄終弟及,周朝繼承商朝衣缽,當然也可以這麼做。後來的宋朝趙光義不就奪了哥哥趙匡胤的皇位,還正大光明的?

即便沒有這些,天下也沒有規定是誰家的,誰有本事都可以當皇帝。所謂君權神授、有德者居之,只是在位者哄騙他人不要造反的鬼話。

周公動沒動過這樣的心思,無從得知,也並不重要。他沒有公開這麼說過,也沒有這樣做,他最後成了維持正統的正義化身。有說法是,正是他改變了兄終弟及的繼位制度,而這恰恰引起了武王弟弟管叔的不滿,因為這樣管叔原本可以做天子的夢想就泡湯了。

周公正義的化身也是統治者塑造的,他們希望權臣遵守君臣之禮,不要動不動就隨意奪取嗣君的天下。可是都這麼說,沒有幾個人聽,幾乎沒有人做。權力就是春藥,有野心的人都趨之若鶩,前仆後繼。

上個世紀70年代後期,人們還在批周公,那當然和周公已經沒有關系,只是為了現實政治需要,但歷史根據是周公確實偷走過幼主7年的天下。

後來白居易的詩中寫道:周公恐懼流言日。他為什麼恐懼?可能因為他做了,或者說他做的事讓人家這麼想了。

歷史真相是什麼,上古已經過去了這麼久,大概在有足夠證據出來之前,也沒人說得清楚。

文中圖片都來自網絡。轉載本文請註明出處。更多歷史好文請關註微信公號“九公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