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國家元首葬禮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1982年,前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因心臟病去世,享年76歲。勃列日涅夫是蘇聯在位時間第二長的領導人,在他當政期間,美蘇爭霸達到頂峰,蘇聯一度占據優勢。

蘇聯黨政軍最高領導人勃列日涅夫

隨著勃列日涅夫的離世,蘇聯開始走下坡路,並最終走向解體。勃列日涅夫離開的時候正值80年代初,中國的改革開放剛剛起步,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其最高領導人去世影響頗大。

中國和蘇聯曾經從蜜月期到後來交惡期,彼時的中國和蘇聯的關系頗為微妙,怎麼應對蘇聯最高領袖的去世,將會長遠影響中蘇關系的走向。

作為國家領導人的鄧小平會做出怎樣的決定?

鄧小平先生

我們先來回顧下勃列日涅夫對蘇聯的影響。勃列日涅夫第一次為人們所熟知還不是他繼任蘇共總書記的時候,那是在1959年,一場超級博覽會在莫斯科和紐約同步舉行。

兩個超級大國都力圖在博覽會上秀一番肌肉,蘇聯將自己的人造衛星、核動力破冰船等高科技裝備展示在公眾面前,以營造剛猛強硬的形象。

美國那邊則將重心放在日常生活上,洗碗機、洗衣機、冰箱等家庭用品讓人們興趣濃厚。

1959年博覽會

期間,赫魯曉夫和尼克松展開了著名的“廚房辯論”,雙方在擺成廚房造型的展廳上,進行唇槍舌戰,尼克松在說到激動處甚至用手去戳了赫魯曉夫,這也成為美蘇爭霸的經典鏡頭。

美聯社記者薩菲爾想要捕捉一張美國洗衣機身前的赫魯曉夫和尼克松照片,作為第二天報紙的頭版頭條,不巧這個時候一個高個子蘇聯官員走進了鏡頭成功搶鏡。

赫魯曉夫和尼克松進行“廚房辯論”

這個擅於把握機會的人就是勃列日涅夫。

1964年,赫魯曉夫下臺,勃列日涅夫接替他成為蘇聯最高領袖。這個酷愛搶鏡的男人成為了美國最頭疼的對手,他執掌蘇聯的18年時間中,蘇聯逐漸轉守為攻,開啟了和美國全面爭霸的時代。

勃列日涅夫上臺的時候,正值美國深陷越戰泥潭。美國陷入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勃列日涅夫抓住美國自顧不暇的絕佳時機,開始擴大蘇聯的影響力。

他先是鞏固了對東歐各國的控制,同時陸續同埃及、印度、伊拉克、越南、埃塞俄比亞等12個國家簽訂了“友好合作條約”,讓蘇聯的影響力達到了頂峰。

1981年9月4日,勃列日涅夫搞了一場人類史上規模空前的超級軍演,史稱“蘇聯81軍演”。他邀請北約成員國派觀察員到波羅的海觀看演習。

毫無疑問這場演習就是專門針對北約各國的,北約觀察員們看著眼前的畫面幾乎被嚇傻了,50萬名蘇聯士兵組成的鋼鐵洪流呼嘯而過,蘇聯還向世界展示了他們最新式的坦克T-80以及各種先進戰機。

蘇聯81軍演

以蘇聯當時的軍力,不出一個星期就能踏平西歐諸國。勃列日涅夫的目的達到了,他成功地震懾了西方各國的領導人,演習一開始,西方各國立馬進入了戰備狀態,時刻防範著來自東面的攻擊。

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也被嚇得不輕,要知道以蘇聯的速度,美國的艦隊還沒開到歐洲大陸,蘇聯就已經打到了英吉利海峽徹底掌控歐洲。

除了軍演展現的恐怖實力外,蘇聯還擁有世界最強的核打擊力量。當時美國擁有2萬3千多枚核彈頭,而蘇聯則擁有3萬2千多枚,如此恐怖的核威懾讓整個世界都為之膽寒。

蘇聯核彈頭

美蘇兩國如果互射核武器,無疑會將世界毀滅。尤其是在赫魯曉夫當政的1962年,還爆發了著名的“古巴導彈危機”,堪稱人類離毀滅最近的一次。

在短短的13天時間裏,美蘇雙方的核彈已經裝上了炮膛,讓人類徹底感受到了滅絕的恐怖氛圍。

在勃列日涅夫的領導下,蘇聯和美國強勢“對剛”,但同時也被掏空了家底。為了與美國的軍備競賽,蘇聯不遺余力地瘋狂投入資金。

甚至不惜犧牲掉自己的民營經濟大力發展軍工業,從而導致蘇聯的經濟全面失衡。以1976年為例,美國的GDP總量為18700萬億美元,其軍費開支為910億美元,約占5%。

蘇聯的GDP要比美國低不少,只有6900億美元,但軍費開支卻比美國還高,達到了1200億美元,約占GDP的17%。這讓蘇聯的財政急劇惡化,也為後來蘇聯解體埋下了隱患。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因心臟病突然逝世。這一消息立刻震驚了世界,美國人感慨終於少了一個強硬的對手。與此同時,世界各國的領導人也都受邀參加勃列日涅夫的葬禮。

作為蘇聯的功勛領袖,勃列日涅夫的葬禮必定會辦得異常隆重,繼任蘇共總書記的安德羅波夫甚至親自過問葬禮的每一個細節。

力求在世界面前再次展現蘇聯的強大實力,證明蘇聯並不會因為勃列日涅夫的離去而倒下。

安德羅波夫

此時,中國顯然也收到了蘇聯方面的邀請,如何應對勃列日涅夫的葬禮值得三思。中蘇之間的關系從曾經蜜月期到後來的交惡期,經歷了一段頗為波折的歲月。

實際上從1953年周總理率領代表團參加斯大林的葬禮後,中國再沒有參加過蘇聯領導人的葬禮。而毛主席去世的時候謝絕了外國領導人參加,所以中蘇雙方近30年時間沒有參加過彼此領導人的葬禮。

1953年周總理率領代表團參加斯大林的葬禮

同時還有一件值得註意的事情就是,中美於1972年建交。這件事無疑對中、美、蘇三國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歷史意義。對於中國來說,我們需要發展經濟,需要向世界敞開懷抱。

但蘇聯卻並不這麼想,當時美蘇爭霸正值最激烈的時刻,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與美國建交無疑會讓蘇聯有所芥蒂。而且中美建交的事情還牽扯到勃列日涅夫的繼任者安德羅波夫。

當年,安德羅波夫執掌克格勃,大家都知道克格勃是蘇聯的情報機構,威力巨大,全球大事幾乎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安德羅波夫

但是卻有一件事沒有被克格勃發現,這一度讓安德羅波夫很沒有面子,那就是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這件事最終促進了中美建交。

成為蘇聯最高領袖的安德羅波夫又會對中國持什麼樣的態度當時也並不明朗。

在這一系列的背景下,到底要不要參加勃列日涅夫的葬禮?如果要參加又以怎樣的形式參加?成為了擺在鄧小平面前的難題。

周恩來總理接見秘密訪華的基辛格

他點燃了一支香煙,思考良久之後,對外交部做出指示:“不要拒人於千裏之外。”這句話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中國要派出代表團前往莫斯科參加勃列日涅夫的葬禮。

一句話盡顯大家風範,也向世界傳達出中國的善意。

當時的中國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的重心就是經濟建設,一切都可以為經濟建設服務。中國既然可以和美國建交,就更有必要和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搞好關系。

只有國際關系融洽,才能給經濟建設提供良好環境,鄧小平的決定高瞻遠矚。而且,勃列日涅夫生前從未否定過中蘇之間的關系,他曾在塔什幹發表講話時強調:蘇聯從未否定過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完全承認中國對臺灣的主權。

同時他還表示準備就改善中蘇關系與中方舉行談判,只是談判還沒來得及開始,他就離世了。

在決定要參加勃列日涅夫葬禮之後,緊接著就要敲定代表。鄧小平已經做出指示,要派出高級特使飛往莫斯科,而且最好借這次參加葬禮的機會與蘇聯展開一次友好對話。

最終,擔此重任的是黃華外長,也只有他最適合去悼念勃列日涅夫。黃華外長曾經長期跟隨周總理參與外交工作,可以說深得周總理真傳。

1982年11月14日,黃華抵達了莫斯科,現場接機的除了中國駐蘇聯大使楊守正外,還有蘇聯副外長伊利切夫,伊利切夫親切的接待了黃華。

並且對中方的發言稿贊不絕口,表示第二天全蘇聯的老百姓都可以看到這份發言稿。此時,黃華還一頭霧水,楊守正大使趕緊告訴了他事情的經過。

國務院原副總理黃華

原來,在黃華起飛後,鄧小平覺得這次參加勃列日涅夫的葬禮是個很好的機會,他讓胡喬木臨時執筆寫了一份發言稿發到了中國駐蘇聯大使館,大使館立即打印之後送到了蘇方手中。

這份發言稿評價勃列日涅夫是卓越的國務活動家,他的逝世是蘇聯國家和人民的損失,同時也對繼任的總書記安德羅波夫提出新的期待,期望中蘇兩國友誼長存。

1982年11月15日,勃列日涅夫的葬禮在莫斯科紅場舉行。各國領導人和代表分列左右兩側,左側是社會主義國家代表,右側是資本主義國家代表。

相較於參加葬禮的各國元首,黃華外長的級別無疑要低一點,但是蘇聯方面卻安排黃華外長列於左側階梯第一級,他代表中國敬獻的花圈也放在最顯眼的位置,蘇聯對中國的態度已經不言自明了。

勃列日涅夫葬禮

正是鄧小平的英明決策再次緩和了中國與蘇聯的關系,讓中國的改革開放獲得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最終讓中國的經濟得以騰飛,讓我們向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