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河城大片紫色荷花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文/孫式建

第一次近距離親近華不註,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時候我上大學的地方在全福立交橋附近,距離華山不算遠,周末閑來無事,就與兩個同學一起去爬華山。

二十年前,華山附近還錯落著一些村莊、田野和池塘,一趟下來,除了山形奇特、山上石頭大、道路較陡峭外,並沒覺得華山有什麼特別之處。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剛來濟南,還遠沒有真正去了解這座山的深厚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典故,甚至連趙孟頫那幅國寶級的《鵲華秋色圖》都不知曉,所以也就想當然地將其等同於一座普普通通的山了。而且,因那時還是剛二十出頭的小夥子,想象中的這座山也必是年少輕狂的。也正因這個緣故,回來後還大言不慚地有感而發,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過這樣一首所謂的七言絕句:“誰家男兒無牽連,單身一來闖濟南。倚天突長好瀟灑,從此江湖作奇傳”。如今看來,感覺當時的自己也真是太孤陋寡聞,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真正去了解華山的典故,感知華山的底蘊,是在2011年前後。那時,濟南報業集團負責評選“泉城新八景”的組織工作,我有幸被聘為市民評審團的副團長。從濟南燦若繁星的眾多景觀當中,先是精選出三十二景,然後再進十六景,一直到最後確定為“新八景”。一路走來,近一年多的時間裏,每一次熱烈的討論,“鵲華煙雨”都是一個總也繞不過去的重要文化標誌,也因此而毫無懸念地成功入選“泉城新八景”。當然,華不註並不是一枝獨秀,而是攜山帶水,以戰略重組、資源整合的嶄新姿態來入選的。這裏的山和水自然也就包括鵲山、小清河,乃至黃河等諸多景觀和文化元素。那麼,如何來確定這一大景觀的名稱,也就成了一件難事。畢竟“鵲華煙雨”和“鵲華秋色”都太過於單純和片面,不能囊括這麼大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最後,還是文史專家、濟南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侯林先生,給這個大景觀起了個意境深遠的名字,叫作“清河煙嵐”。

這時,總喜歡寫點小詩的我,又開始蠢蠢欲動了,於是就索性寫了兩首有關“清河煙嵐”的小詩:“齊魯交融匯天下,青山碧水啟文明。眼界無窮變化大,泛舟煮酒寫丹青”。“揚帆入海辟新徑,清河照影戀泉城。承載古今航運史,觀取鵲華煙雨中”。雖然依然是不怎麼入流,也不怎麼著調,但卻借助簡潔的文字,來表達了自己當時欣喜的心情。也許在“清河煙嵐”這個四字景觀名稱中,華不註並不算很突出,但“煙嵐”兩字的意象也可謂氣象萬千,甚至還包含著“雲霧潤蒸華不註”等諸多的意境呢!

說起同樣出自趙孟頫筆下的“雲霧潤蒸華不註,波濤聲震大明湖”,這句口口相傳、家喻戶曉的名句來,詩中的趵突泉、大明湖和華不註可謂是大美泉城人文和自然景觀的“鐵三角”。當年,這三大景觀也可謂是濟南府妥妥的“三大名勝”。毋庸置疑,肯定是在此之後,濟南老八景之一“佛山賞菊”中的佛慧山和新八景之一“歷山秋眺”中的歷山(今千佛山)才在“三大名勝”中嶄露頭角,並逐漸將華不註取而代之的。至於到底是怎麼回事兒,請恕我才疏學淺,在此就不敢多言了。

一晃二十年過去了,而今的華不註景觀,可真是“虎踞龍盤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了。“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的華山湖將整個華不註倒影在水中,“水底看山山更佳,一堆蒼煙收不起”的水光山色,讓華不註山越發像個含苞未放的花骨朵了。要說到底是什麼花,那自然是泉城濟南的市花——荷花啦!盡管已是初秋時節,卻仍有一大片的荷花趕來入鏡,趕來湊熱鬧。“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將華不註在水中的倒影映襯和簇擁起來,美得不要不要的。這時,不免令人想起李易安詞中所寫的“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對了,光顧著看眼前的美景了,還是老朋友吳明老師眼疾手快,瞬間將這美景變成了手機上的美圖。而且這幅美圖,無論是選景,還是拍攝角度,都是無可挑剔的。此刻,這美景與美圖卻被我一股腦地偷偷寫進文章裏。如果非要有人追問的話,那我就只好學著孔乙己,自我安慰地喃喃自語道:“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

拉拉雜雜扯了這麼多,也別忘了今天所參加活動“賞鵲華煙雨,走健康之路” 的主題。是啊,我來華山的次數本來就不多,經常是遠遠地,或是匆匆地望一眼,而徒步繞行華山一周就更是“大姑娘上轎——頭一遭”了。同樣是繞行華不註,這可與齊晉兩國“鞍之戰”中齊頃公“三周華不註”的情景截然不同。畢竟人家齊頃公當年是局勢所迫,疲於奔命;而我們今天則是遊山玩水,閑庭信步。你還別說,這一遭走下來,還真發現了不少屬於華不註的迷人的美麗和獨特的魅力呢。

在我們的潛意識裏,華不註就是《鵲華秋色圖》中所描繪的那樣一副經典形象,其實,繞行華不註,位於山的不同方位,通過不同角度來觀賞,其形狀也是大相徑庭的。從一開始的峻拔俏麗,到繼而的山勢平緩,或山石突兀,或連綿起伏,甚至在某一個方位望過去,竟然特像一個象形的“山”字。這不免讓人想起了蘇東坡的那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如果再受文人的強迫癥驅使,非要接續兩句的話,完全可以寫作:“不識華山真面目,只願身繞此山行”。寫到這裏,也許還會有人覺得不怎麼自然。相信如果換作是你,也來徒步繞行華不註的話,你就會感覺如此這般“借用”經典詩句,竟是毫無違和感了。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圍著這樣一座妙趣橫生的歷史文化名山繞行一周,光是想想,就覺得肯定是一件很有情調,很有意境的事情。這不,一圈大約五公裏的路程,很快就在文友們的談笑風生中走完了。一開始,是想著到什麼時候才能走完這麼遠路程。可真走完了,卻又覺得不舍得、不過癮。要不是頭上頂著一輪炎炎烈日,曬得整個人汗流浹背的,還真想再徒步走上一圈呢!

司馬遷在《史記》當中贊美孔子的高尚品行時,留下了這樣一句名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今天,我們並沒有登臨華不註,只是在山下徒步繞行一圈,就足以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了。而這又何嘗不是華不註獨有的魅力之所在呢?

確實,近年來,隨著華山湖的建成,華不註早已眾望所歸且實至名歸地榮升為泉城“四大名勝”之一了。與其它“三大名勝”不同,這裏不只是單純的山、單純的湖、單純的泉,而是將“山泉湖河城”這五個元素的美高度融合起來,進而才形成了這足以讓世人驚艷的大景觀。無論是在初秋時節,還是在一年四季,華不註的美都令人艷羨,讓人迷戀,使人陶醉。正是眼前這樣一幅時尚與現代版的《鵲華秋色圖》,成全了泉城濟南,而泉城濟南的美,也就這樣成全了整個世界!

作者簡介:孫式建,網名:紅絲一剪風,濟南宏業音像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綜合管理辦公室主任,系濟南市作協會員、《濟南日報》市民記者、愛濟南新媒體客戶端市民記者、“泉城新八景”市民評審團副團長、“天下第一泉”泉友會會員、舜網文學論壇駐站作家、望月文學社會員作家。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