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自己在甘肅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作者:吾鬼子六

敦煌

不止有莫高窟

在絢爛的壁畫外還有一個光怪陸離的市井小民社會

這些故事記錄在敦煌文書裏

斷簡殘篇的枯草紙

歪歪扭扭的毛筆字

乍一看還以為是破爛兒

但正是這些文書曾經讓整個世界矚目

在那個由一本正經的精英歷史記錄之外

敦煌文書裏還有一個黎民百姓的世界

這裏有唐代小夫妻的《小歡喜》

有老父親罵罵咧咧的愛女宣言

有癡男怨女的邪性PUA技術貼

還有數不盡的人間煙火味兒

走起!

從敦煌文書去看看唐代老百姓的生活八卦!

▲《佛說閻羅王授記四衆預修生七往生淨土經》,法國國家圖書館伯希和敦煌經卷

1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文章和馬伊琍的離婚,讓這八個字大火。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實際上出自敦煌文書S.0343《放妻書》。《放妻書》是指敦煌文書中的漢文離婚契約書,反映的離婚形式正是唐律所規定的“和離”,也就是最早的離婚協議書。

不是都說中國古代女子要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要講究三從四德嗎?錯錯錯,唐代的女人才沒那麼死板,在那個敢愛敢恨的年代,“一別兩寬,各生歡喜”也是常態。

敦煌文書裏的《放妻書》都是固定格式套路的,也就是說,唐朝夫婦的離婚事件太多了,不是什麼偶然事件,才發展出一個模板出來,大家要離婚就填填空出來的姓名、地址就行,簡單方便。

這不僅是民間社會的現實,而且有唐律的保護。根據《唐律疏議》記載:“若夫妻不相安諧而和離者,不坐”,並解釋道:“謂彼此情不相得,兩願離者”,看看,政府公開提倡兩情不悅,一拍兩散。痛快!

2 養女不教,不如養豬

“養男不教,為人養奴;養女不教,不如養豬。”——敦煌文書《太公家教》

唐代是中國霸氣十足的王朝,少了許多宋代以後的酸腐氣。我們常常聽到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放到唐朝是沒有的事兒,唐代人的三觀很是端正。在敦煌文書這種平民老百姓的文字記錄裏,留下唐朝人不少粗獷而率真的大白話,“養男不教,為人養奴;養女不教,不如養豬。”賊霸氣!

3 美妝博主會美顏

唐人的化妝術確實很高明。

網傳女生化妝後跟卸妝後如何如何判若兩人,擱唐代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教坊記補遺》記載了兩位特別會化妝的女伎,一位叫龐三娘,一位叫顏大娘。

龐三娘擅長跳舞,舞步有點重,大概不夠輕盈,年紀比較大,臉上長了很多皺紋,然而她在臉上貼輕紗,“雜用雲母和粉蜜塗之”,看起來就跟小姑娘似的。

有人聽說三娘名號前來拜謁,看見她居然直呼“惡婆”,然後問三娘在哪。三娘就騙他說:“三娘是我外甥,她今天不在,你明天再來吧。”第二天三娘好好打扮了一下,昨天的客人見了面恭恭敬敬地說:“我昨天已經見過娘子阿姨了。”

▲敦煌女人愛買包

顏大娘也擅長歌舞,就是眼睛長得醜,醜的大概有點畸形,不過她很會化眼妝,能把自己化的橫波顧盼。有次因為兒子的夭折而哀哭,擦眼淚的時候把身邊侍婢嚇了一跳:“娘子眼破也!”

4 唐代PUA指南

PUA,全稱(Pick-upArtist),起初指的是一群受過系統化學習、實踐、和不斷自我完善情商的男性,後來泛指很會吸引異性,讓異性著迷的男女們。唐代的癡男怨女也對PUA技術有著強烈的著迷,甚至發展成一套頗為邪性的秘術。

敦煌文獻P.2610號《攘女子婚人述秘法》記載:

凡欲令夫愛敬,取夫大母(通“拇”)指甲,燒作灰,和酒服之,驗。

凡欲令婦人愛,庚子日取東南引桃枝,則作木人□,書女姓名,即□〔得〕。

凡欲令女愛,以庚子日,書女姓名,方圓□□,無主,即得。

凡男欲求女婦私通,以庚子日,書女姓名,封腹,不經旬日,必得□〔之〕。

凡男子欲求女私通,以庚子日,書女姓名,燒作灰,和酒服之,立即效驗。

這些玩意就不翻譯了,就算想模仿也難找物料。

在唐朝的PUA指南裏,教女子如何博取丈夫歡心、男子如何取悅婦人,男女如何私通的各種土法,還信誓旦旦說,立馬生效,無效退款不?

哈哈,太過邪性,不推薦大家嘗試。

5 綠帽焦慮

男人的綠帽焦慮正史的高頭講章裏很少記載,但在民間生活中,這確實人難以啟齒的心病。事業再有成,一朝被戴了綠帽,更有甚至辛苦撫育的孩子也是別人的,那就郁悶了。

▲敦煌壁畫《男剃度》

唐朝的老爺們為這事操碎了心。根據敦煌文書P.3908《新集周公解夢書一卷》、Дx.10787《解夢書》、S.0620《占夢書殘卷》以及P.2666v《單方》記載,專門教人如何通過“解夢”判斷妻子是否不忠,乃至誘導妻子“自吐真言”的“秘術”。如“知婦人造事有外夫者,取牛足下土,著飲食中與婦人吃,時令夜間喚外夫名字”;“婦人別意,取白馬蹄中土,安婦人枕下,勿使人知,睡中自道姓名”。

輾轉難眠錄口供,哈哈。

6 一夫多妻,夢想成真

多少男人向往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其實講“一夫多妻”不夠準確。看過《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讀者應該知道,在古代妻子生的嫡子和妾生的庶子,在身份待遇上可是天壤之別。

▲想什麼呢?

如果真的有一夫多妻,那家裏豈不是要亂套了?

唐朝人就有辦法。根據《唐天寶六載敦煌郡敦煌縣龍勒鄉都鄉裏籍》,某47歲戶主程思楚同時擁有馬氏、常氏和鄭氏三位妻子;其弟思忠、思太各有兩位妻子;另一戶主程什住,擁有兩妻一妾。

看看,這種有悖於常理的事情就在唐朝發生了。海水不可鬥量!

7 同姓不婚?打臉

在古代,“同姓不婚”近乎鐵律。從生物進化的角度看,同姓通常意味著相同的祖先和相近的血緣關系,同姓之間產生的後代存在著較大的遺傳學風險。

早在西周社會就懂得同姓不婚的道理,如“同姓不婚,惡不殖也”(《國語·晉語四》);“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認為同姓通婚將影響種族的繁衍和後代的素質。唐律規定,“同姓為婚者徒二年,同姓又同宗者以奸罪論。”

“同姓為婚者徒二年”,也就相當於勞教兩年,顯然不算重罰。似乎從側面說明了,同姓為婚在唐代不算稀少,正因為面臨大量的同姓為婚的現實,官方也不好過於嚴加限制

譬如在敦煌文書S.1475v《未年上部落百姓安環清賣地契》,土地賣主安環清之母與其姐夫皆為安姓,換言之,這一家兩代都存在同姓通婚的情況。根據《唐律疏議》,這種行為犯“同姓為婚”的律條,但又如何?人家還是光明正大簽字畫押,把姓名寫在契約文書上,有害怕追查的意思?

8 良家女不用疊字?

有老學者研究稱,中國的“良家女子”幾乎沒有人用“疊字”的名字。

古時女子中,如關盼盼、李端端、張好好、李師師、陳圓圓,以及“紅紅”“整整”等等,都是妓女(包括歌伎)或“侍兒”(即“丫鬟”)。極少見的例外是《西廂記》裏的“崔鶯鶯”。劇中交代,此人是“相國小姐”。但此劇情節取自唐人小說《會真記》。據說陳寅恪大師根據崔女疊字之名便推測她實際上應為妓女。

來來來,老專家看看敦煌文書!

敦煌文書裏記載有大量的疊字女生名字,來深吸一口氣:小小、果果、仙仙、真真、心心、美美、娘娘、花花、英英、來來、毛毛、醜醜、洛洛、團團……

誰說女生用個疊字就不是良家女了?呸。

參考文獻:

〔唐〕崔令欽著,吳金明點校,《教坊記》,中華書局,2012年朱鳳玉,《敦煌俗文學與俗文化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趙和平,《敦煌書儀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汪泛舟,《<太公家教>考》,《敦煌研究》,1986年第1期臧蓉,《“二娘子家書”》,載其著作《中國古代驛站與郵傳》,商務印書館,1997年李正宇,《安徽省博物館藏敦煌遺書<二娘子家書>》,《敦煌研究》,2001年第3期張求會,《陳寅恪佚文<敦煌本太公家教書後>考釋》,《歷史研究》,2004年第4陳麗萍,《理想、女性、習俗——唐宋時期敦煌地區婚姻家庭生活研究》,博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