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看人練武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文/食堂

少林派作為金庸武俠第一大門派,與其歷史形象有多少重合?達摩老祖會不會七十二絕技?少林寺在歷史上是不是以武功著稱?本文會一一解釋清楚。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少林寺是當之無愧的武林泰山北鬥。

金庸很多作品中,少林寺都是江湖第一大名門正派,出場了許多知名的武術絕倫,德高望重的得道高僧。

比如《天龍八部》中:天龍第一高手掃地僧、玄慈方丈、戒律院首座玄寂、達摩院首座玄難、主角蕭峰的授業恩師玄苦,其余玄字輩高僧還有玄渡、玄痛、玄悲等人

金庸小說最大BOSS——掃地僧

《神雕俠侶》中:無色禪師。

《倚天屠龍記》中,天鳴禪師、無色禪師、無相禪師、覺遠大師、渡厄、渡劫、渡難三大高僧、空見、空聞、空智、空性四大神僧等。

《笑傲江湖》中:方證方丈、方生大師。

《俠客行》中:妙諦方丈。

如此眾多的高僧,無疑坐實了少林寺在金庸小說中無可取代的地位。

本文無意描述少林寺在金庸小說中的精彩表現,也無意介紹少林寺優美風景,僅從歷史角度,簡單講講真實歷史上少林寺的前世今生,以及揚名之路。

眾所周知,少林寺除了些許俗家弟子,基本以和尚為主。

因此在說少林寺之前,就得簡單說說佛教以及寺廟的歷史。

因佛而起

1

佛教大概產生於公元前565年的古印度地區,相傳由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即釋迦牟尼)所創,當時正值中國春秋時期。

至於佛教什麼時候傳入中國,歷來有不同記載,最早的時候被追溯到了戰國時期,現在普遍認為是西漢末年。

不過,官方認可的佛教大規模傳入中國,是在東漢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漢明帝夢見頂有白光的金人(金甲神)現身於中國西方。第二天,漢明帝召集群臣解夢,大臣傅毅告訴他這個就是佛教的大聖人。

於是,明帝就派使臣去大月氏,將佛教兩位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以及諸多佛畫像和佛經迎回了洛陽。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漢明帝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在洛陽建造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以馱載經書佛像的白馬命名,稱為白馬寺。

白馬寺成為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由此成為了我國寺院的發祥地,而佛門弟子們一向尊稱洛陽白馬寺為“祖庭”和“釋源”。

在宋朝相國寺崛起之前,白馬寺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寺。

中國最早的寺廟白馬寺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動蕩不安,人民需要安慰,這為佛教流行提供了土壤。

再加上佛教所宣傳的“生死輪回”、“因果報應”“尋求解脫”的思想,把人們的眼光從痛苦的現實轉移到無法驗證的來世幸福上,因此被百姓所接受,並被統治階級的提倡支持。

也就是從這時開始,佛教在中國迎來一個發展黃金期,並逐漸由一個外來宗教和中國融為一體。

而少林寺就誕生於此時。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為安頓來朝傳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少林寺由此而來,跋陀成為少林寺首位主持方丈。

不過此時的少林寺只是眾多寺廟中比較普通的一座,並不太受人所矚目,在白馬寺面前,少林寺也只是個弟弟。

只是跋陀此時怎麼也沒有想到,日後少林寺將獲得怎樣的聲望和名氣。

因禪而興

2

而真正第一次讓少林寺名聲大噪的正是金庸小說中少林寺創派始祖達摩。

在金庸小說中,達摩祖師雖然從未出場,但多部作品都有提及,比如《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等。

金庸小說中的達摩祖師一葦渡江開創少林一派,是古往今來武功最高之人,少林七十二絕技以及無上內功心法《易筋經》都是達摩祖師一手所創。

然而,歷史上的達摩祖師並非以武功出名,也沒有記載他武功有多高強。他也絕非少林武術的創始人。

其實南北朝時期,北朝寺院的練武風氣就已形成,而少林武術是在長期的僧眾習武中逐漸自發形成的。而達摩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佛法。

據《唐高僧傳》記載,達摩原本叫菩提多羅,成年之後依照習俗更名為達摩多羅。

他出身印度高貴種姓,負責祭祀的婆羅門種姓。

而據《景德傳燈錄》、《傳法正宗記》等書記載,達摩出身更高等級的種姓,負責統治國家的剎帝利種姓,是南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子。

達摩老祖是南印度達羅毗荼人

達摩出家後傾心大乘佛法,出家後從般若多羅大師。

他和佛祖釋迦摩尼一樣有著遠大的誌向,放棄了優越的生活,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傳佛之路。依靠頑強的意誌力和堅定的信念,他來到中國傳法。

據《洛陽伽藍記》記載,南朝蕭梁普通年間中(520年~526年),達摩自印度航海來到廣州。可惜,他和梁武帝蕭衍在佛法認知上意見不一,無奈之下只好離開南朝北行至北魏,到處以禪法教人。(大司馬按:達摩大概率死於劉宋時代,與梁武帝不可能見面,梁武帝的佛學成就也絕不在達摩之下,“達摩見梁武帝”的故事為後世建構。)

在北魏,達摩受到了歡迎,從此他開始在北魏傳法。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達摩來到少林寺,他在跋陀開創的基礎上,廣集信徒,成為佛教禪宗創始人。

東魏孝靜帝天平三年(536年),達摩傳法於慧可,從此禪宗在少林寺落跡流傳,少林寺成為禪宗祖庭之地。

《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佛祖統記》、《高僧傳》、《唐高僧傳》《馬祖道一語錄》等典籍都有達摩傳播禪宗之法的記載。

可以說達摩祖師確實是少林寺裏程碑式人物,是少林揚名第一人。

因此少林寺中至今仍保存著許多關於達摩有關的遺物,例如千佛殿前的“達摩亭”,少室山腳下的“達摩庵”,少室山頂的“達摩洞”“面壁石”,天王殿西北的“一葦渡江”石像。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少林寺不是達摩唯一傳法之地。

達摩在少林寺傳法慧可之後,又到今河南省陜縣西李村鄉熊耳山下的定林寺(即後來的空相寺)傳法五年,並在定林寺圓寂。

定林寺也因達摩的到來,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佛教禪宗信徒追憶達摩最佳場所之一,最終與嵩山少林寺、洛陽白馬寺、開封相國寺一同被譽為中原“四大名寺”。

總之少林寺因為達摩,更因為禪宗,名聲大噪,成為中國名寺。而後少林寺在成為天下第一名寺的路上穩健發展。

不過天有不測風雲,少林寺很快遭遇前所未有的打擊。

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北周武帝下令禁止佛教傳流,逼迫和尚還俗,焚毀經書,拆毀寺廟,史稱北周武帝滅佛。

在這波滅佛過程中,少林寺和其他寺廟一樣,毀壞嚴重,元氣大傷,險些不復存在。

好在,這波滅佛運動持續時間並不長。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北周靜帝恢復少林寺,不過將其改名為陟岵寺,少林寺度過滅寺之危,

到了隋朝建立後,由於隋文帝崇佛,少林寺得以恢復原名,由陟岵寺改回為少林寺。

不僅如此,隋文帝還賜給將少林寺西北的柏谷塢100頃良田,賜給少林寺,再加上其他賞賜,少林寺一舉成為擁有百頃良田和龐大寺產的大寺院。

這可真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隋文帝的大方之舉,奠定少林寺恢復,發展的物質基礎。

因武而盛

3

到了隋末唐初之際,天下大亂,少林寺又迎來一次發展的大好時機。

在唐朝攻滅王世充中過程中,據說少林寺武僧曾幫助過李世民。由此留下“十三棍僧護唐王”的歷史典故,李連傑主演的電影《少林寺》說的就是這件事。

這個故事,最早見於梁啟超在《中華新武術棍術科》一書所作的序中,文中說:

隋大業末,天下亂。流賊萬人,將近少林寺。寺僧將散走。有老頭陀短棍衝賊鋒,當之者皆辟易,不敢入寺。乃選少壯僧百人授棍法。唐太宗征王世充,用僧眾以棍破之。敘其首功者十三人。

此後幾經演繹,演變成為李世民不幸被王世充軍隊俘虜,關鍵時刻十三個少林棍僧,挺身而出,救下李世民,而後幫助李世民平定王世充。

實際上,根據《唐書》記載,李世民在平定王世充時,並未被王世充活捉,也就是說“十三棍僧救唐王”是不存在的。

但是少林寺在唐朝和王世充的戰爭中,少林寺確實是站在唐朝這邊的。

原因也很簡單,王世充在洛陽稱帝後,為了保護洛陽的安全,命王仁則擁兵鎮守柏谷塢,修築軍事重鎮轘州城。

這樣一來,就占據了少林寺大量封地,更要命的是,王世充和王仁則並未對少林寺給以補償,這就引起了少林寺的極大不滿。

搶人土地都搶到佛祖門徒手上來了,這還有天理嗎?

於是,當李世民圍攻洛陽時,少林寺開始算了一筆賬。

形勢很明顯,和少林有利益衝突的王世充快要不行了,如果少林寺幫助唐朝平定王世充,不僅有可能會奪回被王仁則霸占的封地,還很有可能得到唐朝的嘉獎。

少林寺思慮再三,決定出手幫助李世民。

少林寺這一出手,展現了自己的實力,少林寺幫助李世民擒獲了王仁則,立下大功。

事後證明,這一次少林寺站隊成功,不僅讓少林寺奪回了土地,也受到了唐朝的嘉獎。

貞觀六年(632年),李世民下詔賜給少林寺《少林寺牒》道:“若論少林功績,與武牢不殊。”

李世民高度評價少林寺助唐擒王仁則的功勞,而後賜田千頃,水碾一具,並稱少林僧人為僧兵。

有了李世民的金口玉言,少林寺名利雙收,從此名揚天下,並且和武術關系越來越緊密,甚至成為武術代名詞,少林寺逐漸成為民間武術聖地。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少林寺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十座分寺,其中以莆田少林寺、泉州少林寺、福清少林寺最為有名。

當然,整個唐朝,崇佛之風盛行,少林寺也沒有獨領風騷,至少在名氣上,當時的空相寺、西明寺、弘福寺、大慈恩寺、興善寺、寒山寺等寺廟與少林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到了北宋,少林寺名聲更是遠不如當時天下第一寺相國寺,到了南宋,少林寺也不如靈隱寺。

不過少林寺有個其余寺廟都沒有的優勢——武術。

有了“十三棍僧護唐王”典故加成,少林寺武術之名,聞名遐邇,少林武術開始發揚光大,少林寺逐漸開始與武術掛鉤。

此後少林武術有了一個較大的發展,出現了很多少林絕學,比如少林棍法、少林短打,少林拳法等,並湧現出一批著名武僧,比如覺遠上人、小山和尚、月空和尚,痛禪上人等一大批知名武術高手。

其中以金末元初的覺遠上人名氣最大,貢獻最為突出。

覺遠上人被譽為少林武術中興之祖,一舉振興少林武術。

說實話,與其說達摩是少林武術之祖,還不如說覺遠上人才是真正的少林武術之祖,而他可能就是《神雕俠侶》中覺遠大師的歷史原型。

到了明朝,少林寺已經有“以搏名天下”的威望和名聲。

明朝嘉靖二十三年(1553年)少林寺曾數次組織僧兵到江南抗倭,再次揚名天下。

天啟五年(1625年),一塊“少林觀武碑”,使得少林寺成為天下武林之宗,由此確立少林武術無可動搖的地位。

少林寺逐漸擁有了金庸小說中少林寺的聲望和地位,少林寺和讀者心目中的少林開始高度重合。

從此,少林寺是武林泰山北鬥的設定,紛紛為武俠小說所采用,金庸、梁羽生等一大批武俠小說作家都設定少林寺為武林泰鬥。

隨著武俠小說的興起,少林寺也開始走向了熒幕,在熒幕中和觀眾見面,少林寺開始為觀眾所熟知。

尤其是1982年,李連傑主演的《少林寺》(有意思的是李連傑在片中主演的主角也叫覺遠)轟動一時,堪稱萬人空巷。

李連傑與少林寺一起走紅

這部電影不僅讓李連傑一炮而紅,更是少林寺的名聲大振,來到一個新的高峰。少林寺真正成為全國範圍內,家喻戶曉的存在(筆者私以為,在傳揚少林寺名聲方面,這部電影的作用不亞於達摩祖師)。

至此,少林寺不再是單純的佛法聖地,禪宗祖庭,也不是單純的武術之鄉,更不是活在武俠小說中的門派。

只是筆者不禁在想,少林寺本身是一個寺廟,然而我們想起少林寺第一印象確實武術,而非佛法,這是否有些不倫不類呢?而現在當代少林方丈的種種操作,說好聽點是在宣傳少林文化,說不好聽點,即是利用少林寺的名聲將其打造成一個盈利性質的商品,這又是否符合跋陀大師和達摩祖師以及歷代少林高僧發展少林的初衷呢?

回顧少林發展歷程,少林可謂是,因佛而起,因禪而興,因武而盛。也罷,就讓少林寺跟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一起,構造每位讀者的武俠夢吧。

歡迎關註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