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墳場鬼魂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李賀是我國中唐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詩人並沒有步盛唐之後塵,而是另辟蹊徑,以詩歌意境的幽冷、奇峭、詭怪為美,詩歌經常使用“鬼”“死”“血”“墓”“骨”這樣的字眼,詩歌體現出一種超出常態的變態美。

一、詩人先天的個性氣質

李賀個性氣質。曹丕在《典論·論文》中寫到:“文以氣為主”。曹丕認為作品風格主要取決於作家的氣質才性,並且是天然生成。這說明作品的風格與作家的先天個性氣質有關。李賀生性孤僻。據李商隱《李賀小傳》記載,李賀所交的朋友不多,他整日騎驢背著一只破舊的錦囊到戶外去搜集寫詩的素材,除了喝醉酒和有喪事之外,他總會這樣。這些說明李賀性格孤僻,很少與人交往。

這樣的人喜歡封閉在自己的小世界裏,內心敏感、耽於幻想,通常把自己的真實想法通過詩歌的意象表達出來。他的詩歌往往會借助想象、象征、通感等藝術手法,並且常常打破時空,思維跳躍性很大。如李賀詩歌喜用通感的藝術手法,並且詩歌在人、鬼、仙三界轉換,這樣當他創作時,就會嘔心瀝血地去寫那些殊於常態的東西。

二、詩人特殊的生活經歷

詩人有過不幸的經歷,這會對他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影響,使他們的詩歌有相同的題材,並用一種變態美的方式呈現出來,而這些屬於後天因素對詩人的影響。

(一)成長時母親的重要影響

李賀出生於一個破落的貴族之家,父親早逝,李賀的家境貧寒,他和弟弟與母親相依為命。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母親對他的影響是比較重要的,母親給予了他們全部的愛,在他們心裏母親作為一名女性偉大而又高貴,使得成年後的他的詩歌表現女性的題材比較多,在這些題材裏有許多不被人關註,甚至讓其他詩人感到不值一提的女性。在李賀筆下有諸多特殊的女性:如《蘇小小墓》裏描繪的陰森、淒美、哀怨的女鬼;《湘妃》裏淒婉、愁苦、縹緲的女神;《花遊曲》裏美麗嬌艷的歌妓;《三月過行宮》、《宮娃歌》裏孤寂落寞的宮女;《堂堂》裏失寵的妃嬪;《蝴蝶飛》裏長期獨處的思婦等。如《蘇小小墓》,李賀描繪了一位女鬼的形象:

幽蘭露,如啼眼。

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蓋。

風為裳,水為佩。

油壁車,夕相待。

冷翠燭,勞光彩。

西陵下,風吹雨。

詩人發揮他奇特的想象,對墓地肅殺的景色進行細致地描繪,渲染了一種陰森、淒寒的的氣氛,塑造了一個美麗而哀怨的女鬼形象。最後兩句寫墓地的實景,筆調極為幽冷、寒峭。讀完全詩我們並沒有對“她”產生厭惡之感,更多的是一種同情。“再如“十年粉蠹生畫梁,饑蟲不食摧碎黃。”(《堂堂》)十年冷落,蛀蟲生滿彩畫的梁柱,堆堆蛀屑顏色暗黃,饑餓的蟲子已經無蛀可蛀這一醜的情景地描繪烘托出失寵的嬪妃生活環境的死寂,她的生活也可想而知。再如“啼蛄吊月鉤欄下,屈膝銅鋪鎖阿甄。”(《宮娃歌》),“啼蛄吊月”這一醜的意象是對宮女們孤寂淒涼生活的一種側面烘托。

(二)青年時理想受挫

成年以後,李賀步入社會又屢遭挫折。李賀由於父親名“晉肅”、“晉”與“進”犯“嫌名”,要避家諱,所以不能參加進士考試。他在《出城》中寫到:“雪下桂花稀,啼鳥被彈擊”這是何等的淒涼,在學而優則仕的封建社會,這對李賀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這使得他變得頹廢而又厭世。如李賀的《秋來》: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

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

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詩歌的意境陰冷、淒苦、憂郁。“香魂”、“吊”、“秋墳”“鬼唱”“恨血”這些詞匯的使用,使讀者感覺到詩歌透露著恐怖與神秘的氣息。冷雨颼颼的夜晚,詩人感到自己的生命將至,擔心自己的詩歌不會被後人閱讀,那些遭遇險惡含恨而死的靈魂來安慰詩人。秋夜墳場上鬼魂們吟唱著鮑氏的詩句(“鮑家詩”梁時鮑照作有《蒿裏行》,用死者口氣寫對人生的戀慕和對死亡的怨恨),鬼魂的怨血在土中化作了千年的碧玉。最後兩句詩道出了全詩的主旨,時光易逝,人生短促,表現出作者對人世的戀慕和壯誌難酬的感慨。像《秋來》這樣的詩句還有李賀的《綠章封事》裏的“願攜漢戟招書魂,休令恨骨埋蒿裏。”

三、社會歷史環境的影響

變態美一般產生於社會動蕩,經濟低靡、文化衰落的時代。在這樣的年代,詩人憂慮不堪,內心充滿衝突和矛盾。

李賀一生短暫,卻經歷了中唐德、順、憲三朝,當時藩鎮割據愈演愈烈,當朝皇帝昏庸無能,宦官專權,唐王朝各種矛盾日益激化,正在一步步的走向衰落。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人們自感“中興無望”,社會上普遍滋生一種失望沮喪的情緒。詩人們不能像盛唐時代那樣從向外追求和進取中得以傾瀉,就必然要通過各種扭曲和變形的渠道發泄,這就形成了元和年間奇特的詩風。與李賀同時代的還有以“怪奇”為美的韓愈、孟郊、盧仝、劉叉等人。到了晚唐時期詩歌的意象更加繁復晦澀、詩風幽婉清麗。李賀無疑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

如《猛虎行》,詩人使用比擬的修辭手法,將氣焰囂張藩鎮比作一只猛虎,“長戈莫舂,強弩莫抨。乳孫哺子,教得生獰。舉頭為城,掉頭為旌”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他們的專橫跋扈,並憤怒地揭露出他們殘害百姓的罪行,如“泰山之下,婦人哭聲。官家有程,吏不敢聽。”再如《公無出門》詩人運用了幻想與想象的手法,將熊虺、嗾犬、毒虬、狻猊、猰貐等比作藩鎮,強烈地譴責藩鎮割據給社會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為了避免“熊虺食人魂,雪霜斷人骨”的慘狀,詩人呼籲大家不要出門。詩人寫了大量詩歌來諷刺唐憲宗求長生的虛妄,如《拂舞歌辭》《古悠悠行》等都是借歷史故事,諷喻迷信丹藥的唐憲宗。《呂將軍歌》《感諷六首》(其三)深刻形象地揭露出中唐時期任用宦官,排斥賢能的腐朽政治。“將軍振袖拂劍鍔,玉闕朱城有門閣。榼榼銀龜搖白馬,傅粉女郎火旗下。”“婦人攜漢卒,箭箙囊巾幗。不慚金印重,踉蹌腰鞬力。”詩人用犀利的筆調描繪出宦官作為統帥在敵人面前懦弱無能,龜縮不前,醜態百出。詩人還深刻地揭露出統治者的昏庸、貪婪和殘酷,在《老夫采玉歌》裏,詩人尖銳地指出,由於統治者“琢作步搖徒好色”逼使老夫冒著生命危險在藍田采玉,而老夫家裏還有嗷嗷待哺的嬰孩。同時在《感諷五首》(其一),詩人揭露了貪官汙吏殘酷剝削百姓的事實。如“縣官踏飧去,簿吏復登堂。”詩人通過獨特新穎的藝術手法,針砭時弊,揭露社會的腐朽與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