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原版大全查詢和親人吵架的簡單介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再不寫它就說不過去了。

一頭紮進國慶檔。

目前票房3300萬,排片僅4%。

在《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兩艘巨艦面前,它的水花完全被淹沒。

但這也是國慶檔評分唯一上漲的片。

從6.9到7.3。

這片究竟撲沒撲:

《五個撲水的少年》

改編自20年前的日本同名電影,豆瓣8.4。

妻夫木聰、玉木宏的成名作。

當年的超人氣青春喜劇,而且拿到了2001年日本真人電影的票房年冠軍。

如今有了中國版。

導演宋灝霖,之前的作品你可能不一定有印象。

《怪力亂城之角鬥士》《豬太郎的夏天》《所愛非人》《赤狐書生》……

這次的《撲水》7.3,好像也一般。

但看看日韓系改編國片以往的戰績:

《陽光姐妹淘》4.5,《你的婚禮》4.7,《深夜食堂》4.9,《小小的願望》5.0,《關於我媽的一切》6.9,《動物世界》是上一任最高分,7.2。

一個小小的驚喜。

放在炮火密集的國慶檔,場面也就變成了

片方自嘲。

再加上海報上那句:我想贏一次。

電影裏外,好像都是一場青春的放手一搏。

那麼不管它現在起不起眼。

我們且走近這少年。

五個高中生,不全力備戰高考,去搞體育已經夠不務正業了。

他們搞的還是——花樣遊泳。

這個故事會成立嗎?

先看五個少年性情迥異,皆有刻畫。

這個花遊隊的隊長張偉,人就跟他這個名字一樣普通且慫,幹啥都不上不下。

當上隊長跟加入花遊隊都只是純屬巧合。

加入花遊隊,只是因為他的吊車尾死黨蛐蛐想拉著他一起逃自習課。

成為隊長,只是體育老師的隨手一點。

他們這個花遊隊陰差陽錯組成了全市唯一的男子花遊隊,原因是教委領導的口誤,把女子花遊隊念成了男子花遊隊。

打瞌睡的體育老師遂以為領導要求他們學校成立男子花遊隊。

這支隊伍成立後,直接報名了市裏要舉辦的女子花遊比賽,領導覺得新鮮,還點名想看他們的表演。

搞得原本想糾正這個烏龍的校方領導騎虎難下。

這就是相當有“中國特色”的改編。

另外,曾經飽受詬病的各種青春片的狗血橋段,早戀、懷孕、打胎,一概劃掉,甚至連高考都沒有。

這是一個很大的優點,不狗血。

還有很多不錯的本土化改編:

體育老師意外受傷,沒有教練,少年們去四處找老師,找到了正在練花遊的大媽們。

不過大媽們的花遊是這樣的:

呃,廣場舞+泳池=花樣遊泳?

再比如,晚自習,班主任突然出現,關掉了教室的燈,突襲檢查誰在玩手機,誰臉上有光誰明天叫家長。

訓練過程的改編中也加入了很多有意思的細節。

日版中,玉木宏那個角色來追車,一追就被車上的小夥伴發現了,然後大家一起在車裏開心地吃東西。

中國版對原版細節進行了擴充。

高飛來追車,咬著蘋果出場,手拿拖鞋追了半天,但並沒有人註意到追車的他,都快絕望了,他扔出拖鞋,車裏的人才發現。

戲劇感和喜劇感都更強了,而且也符合這個角色的體育生人設。

王子受傷被剃頭,剩下的四個人為了慰藉他也剃了寸頭。

花遊這項運動本身也給予了觀眾很強的新鮮感。

但在體育的類型元素下,我們看的是體育精神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衝突。

即使無人在意、相信,我們也要全力以赴。

這是《撲水少年》的浪漫與熱血。

比如說,海洋館樓頂,張偉一個人深夜在蹦床上練後空翻。

比如辛柏青扮演的袁教練在逼迫激發少年們潛力時說的臺詞:

“沒人在乎你累不累,他們只在乎你行不行。”

打雞血的套路,往往最能引發熱血。

所以才有張偉跳出那個絕招時的雀躍,才有一群人一起完成團體表演的震撼。

青春,熱血,夢想。

好像已經成為了固定公式。

但仔細品,其中的味道又是不一樣的。

如導演所說,改編力度確實很大。

某種程度上,中國版是用原版的架子,填充新材料做出了一個新故事。

精神內核,或者狀態上,兩版差異很大。

單從這一組對比圖裏,就能看出。

日版主角團的皮膚偏古銅色,比較有夏天的感覺;

中國版則太白了,明明是花了時間集訓的,但沒能體現出來,這是顯而易見的敗筆。

一個細節,中國版裏,男主堅持不下去了,因為最難那個動作他死活完成不了。

看完全片,我們其實也不知道為什麼非得張偉來做這個動作。

張偉的動作練不成,高飛去推搡他,連續好幾次。

最後惹得張偉崩潰大吼:我翻不過去我能怎麼辦?

這個細節並非原創,但在日版中是完全不同的用法。

日版裏,五個人也是為了求指導,去海洋館裏免費幹苦力。

一個眼鏡男孩不想幹,另外一個少年就把抹布硬塞到他手裏,一個不要,另一個又塞回來,反復幾次。

註意,這時鏡頭給的全景。

在中國版裏充滿了戲劇衝突的戲份,在原版裏輕描淡寫。

兩個少年的爭吵如同小孩子過家家一樣兒戲天真,而其他三個人一邊幹著活,一邊討論著水箱裏的魚能不能吃。

即使被抹布懟到了臉上,也沒人生氣,沒人大喊大叫。

不止於此。

盡管原版裏五人中男主也是隊長,但它並不強調隊長的概念,也沒設置一個極難的非得完成卻死活練不成的絕招。

同時,不像中國版,日版沒有專業教練的介入,組隊練習和動作設計全靠學生們集思廣益。

故事中有個重要轉折,都是利用媒體的傳播,讓男子花遊被更多人關註並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

中國版是利用張偉在醫院無意中被路人拍下來的哭訴。

日版是一場烏龍。

少年們在海裏訓練,被當成了需要救援的溺水者,他們甚至主動、得意地對著鏡頭宣傳起自己的演出。

盡管兩版對這個情節的處理都偏喜劇化,但能明顯看出:

苦情仍然是我們電影裏最強勁的一把調味劑。

但這,又和我們的教育,與整個環境是統一的

就好像教練會跟他們每個人說一樣的話:“你是最差的。”

父母會跟他們說:“你這也就考二本的成績,練什麼花遊,趕緊退了。”

男生練花遊,難免要面對“這也太娘了吧”的各種嘲諷。

一方面是打壓教育,一方面是青年自己也對成為“平凡人”或“loser”深深恐懼。

我們的青春,從童年開始就提前被植入了太多世故。

反觀原版《撲水》。

它的魅力,就在於那種純純粹粹的青春、健美與活力。

日版最後的表演在女校中進行,在場的大部分觀眾都是女生。

她們非但沒有否認男性柔美的這一面,反而為之深深吸引。

整體而言,中國版總在不斷強調“比賽”“贏”的概念。

一開場,就是跟遊泳隊比賽,為了搶遊泳池。

預告片裏不斷重復著以下話術:即使普通,也要贏,即使平庸,也要不凡一次。

日版則在一場看似離經叛道的演出中,縱情品嘗著青春的味道。

中國版加入了各種東西,比如家庭、未來、集體榮譽,本質上是想提升格局。

但其實並沒能把格局打開,反而小了。

變得瑣碎、現實。

這未必是壞事,但貼近地面,也就降低了青春能飛揚的高度。

在表現人物時。

現在不少國產電影一個特點就是,用臺詞直給。

生怕觀眾看不出,get不到。

男主角張偉的旁白開始介紹(大意):我叫張偉,我很普通,因為我們學校就有四個張偉……

甚至連結尾處,這部電影的主題詞“我們只被自己定義”,最終也是靠張偉說出來的,不免有喊口號的嫌疑。

相反,日版從頭到尾沒有一句旁白。

開場,男主鈴木(妻夫木聰 飾)出場。

日版表現男主幹啥啥不行,只用了三個細節:

遊了最後一名,還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最快;

在更衣室衝涼,一只蟑螂爬到了他的腳背上,嚇得他“花容失色”;

緊接著,又一個不小心頭撞上了桌子。

原版的日式無厘頭+直男荷爾蒙被合理地本土化,工整、好玩、熱血、溫暖。

遺憾的是,這樣的簡單、輕盈、透亮。

好像不是時代的最強音,不是最能激起觀眾情緒共鳴的處理。

這也是為什麼《撲水》在國慶檔裏一比,就撲得連水花也不見。

哪怕它已經做了不錯的本土化改編,哪怕它註入了更多強烈的矛盾衝突。

一個完全綻放的自我能被看見嗎?

我們願意去凝視青春微小而平凡的光芒嗎?

日版一上來就是妻夫木聰遊泳,遊了最後一名,但氣氛一點都不悲,角色雖然在哭,但內心深處並沒有把這種失敗當回事。

他們的字典裏沒有loser、廢柴這些詞,他們從始至終並沒有想要證明什麼。

青春就是該有用不完的,沒有規定方向的加速度。

青春是如此的寶貴,以至於在青春片不需要去理會其他的雜質。

而當我們的青春片,一次次要背負家庭關系、出人頭地、社會歧視、校園暴力等議題時。

你才發現,我們的青春是那麼微弱,那麼稀缺。

沒來得及茁壯地紮根。

沒來得及無拘無束地衝撞。

在一重重的壓抑,在一次次妥協和閃避中,就長大了。

這樣說來恐怕不是青春長出了成熟。

是我們被過早催熟,然後弄丟了青春。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哆啦C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