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找到掙錢的生意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本報記者 任曉寧 北京報道

乍一看上去,紀鵬程不像一個傳統意義上公司老板的模樣,帽衫牛仔褲加球鞋,鞋帶和抽繩都是橙色,色系搭配統一,聊到高興時兩眼放光,和他12年前在清華大學讀書時的模樣沒太大改變,和他7年前專職在家帶娃當奶爸的樣子也沒太大改變。

他是易點雲公司創始人兼CEO,公司近2000人,在國內有5座工廠,還有3500個散落在各大城市提供2-4小時上門服務的註冊工程師。這一切,都是源自研一時家裏的一次斷糧:“父母覺得,都上研究生了,那就不給學費了。”於是他只好自己找點賺錢的生意。

2003年紀鵬程研究生一年級,他嘗試在校園內買賣二手電腦。那時他不會想到,自己會成立一個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成為企業IT服務的龍頭,以及辦公雲行業的隱形冠軍。這個公司占據了市場80%的份額,還開創了很多從無到有的領域,紀鵬程比喻說,工廠裏的一個小螺絲釘,恨不得都需要自己研發。這家公司也誕生了很多創新:首個PC再制造工廠,把維修標準化,做二手電腦拍賣平臺,還順便找到了一個少有人註意的好生意。

在清華讀本科,讀碩士,讀博士,創業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二次創業時,紀鵬程趕上了2015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好時機,也找到了一個少有人註意,卻能解決實際需求,被很多中小企業真正需要的事情。一路深耕,在細分領域做到極致,成為冠軍,構建壁壘,實現盈利。這也是專精特新的意義所在。

十幾年前的高校畢業生們,已經成為當下創業主力軍。紀鵬程說,他們80後這批同齡創業者,還處在成長階段,距離成為企業家還有距離。他心中的企業家是華為任正非,因為華為真正解決了一些問題,造福了社會,對員工也還不錯,“我覺得這種才能稱之為企業家,少一個都不行。”他正在向這個方向努力。

要做就做大事

2021年11月,易點雲新搬了辦公室。北五環西北角有一棟3層的樓,樓體寫著公司名字“易點雲”,小樓後面還有3層,樓裏都是公司的員工。

紀鵬程結束一個電話會後趕來會議室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他說,搬家是因為遇到痛點,公司規模正在快速擴大,原來的地方,實在是坐不下了。

公司規模擴大,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5年前剛成立時,易點雲不過20多個人,現在,員工近2000人。更令紀鵬程興奮的是公司成長速度,從2015年到現在,每年都能保持70%左右增長,這說明,還有很大的潛力等待他去探索。

這也正是他想做的事。“我是探索性人格,如果像上家公司一樣每年增長20%,已經到了天花板,我可能就覺得沒意思了。”聊天過程中,紀鵬程提到好幾次他的探索性性格,或許,這正是他把公司規模做大的主因。

易點雲成立於2015年,是紀鵬程第二次創業。他第一次創業,始於2003年。那時,他讀研究生一年級,家裏告訴他,都大學畢業了,以後就不給錢了,他琢磨著找點事做,賺點生活費,隨即成立了一家SKS精品筆記本公司。

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在2015年紀鵬程關閉這家公司時,公司已是當時國內最大的二手電腦的零售和服務商,收入穩定,每年2000多萬元營業額,保持20%的固定增長,並且一直有高利潤。

但他並不滿足。2011年到2014年3年時間,他很少去公司上班。“我去公司,也是增長20%,我不去,也是增長20%,那我為什麼要去?”SKS精品筆記本主要面向個人用戶,三分之二的個人,三分之一的公司,這是一個客戶群不大的市場,天花板很低,“比增長焦慮更坑的是,你每天去公司,但你發現你什麼都做不了。你發現你所有的努力,都沒有意義。”

他在那3年的精力更多放在家庭上,陪著孩子出生,陪伴孩子長大,在小區遛娃,和樓下的阿姨聊天,成為一個備受好評的奶爸。也正是這段時間,他想明白了一件事:要做更大的規模,不能做天花板低的生意。

少有人走的路

回顧易點雲成長歷程,會發現這是一家挺幸運的公司。2015年成立之初就有投資人看好,並且六七個穩定的投資人每年都會追加投資,始終如一,公司也快速長大。

二次創業過程中,紀鵬程沒遇到大的波折。記者問他:有沒有感受過創業維艱的時刻?他努力思索,提到某一階段員工流失,或是高管招聘難題等,比起有些創業者資金鏈斷裂的絕望時刻,他的創業看起來一帆風順。

幸運的核心,在於他找到了一個市場空白點——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的IT使用困擾問題。紀鵬程覺得,他可以幫中小企業解決辦公室內IT的所有問題,讓企業主把更多精力放在核心業務上。

這是一個即使到現在,也少有人知曉的生意,卻真實存在,並且潛力驚人。

成立易點雲之前,紀鵬程就見過太多因為電腦問題為難的中小公司創業者。SKS精品筆記本當時設立了維修點,提供電腦維修服務。他發現,很多跑過來修電腦的人,不是公司的行政,而是老板本人。這些老板一般管理二三十人,或是三四十人的公司,規模不大,但公司也有工作人員,為什麼老板要自己跑來做修電腦的小事?他覺得很有意思。

有個老板講述了他的糾結點:公司一臺蘋果電腦進水了,讓行政去修,行政找了3家供應商,一家報價3000元,一家報價4000元,一家報價5000元。一般這時候,老板只能選了3000元的。但花3000塊錢修一臺使用了幾年的電腦,值嗎?作為老板,是簽字?還是不簽字?這個事情就很尷尬。

外行人很難想象二手市場的復雜性。“維修這個領域,是非常黑盒的領域。傳統的維修報價,並不是根據技術本身,而是根據你能夠承受的價格來報價。比如一臺原價8000元的電腦,用了兩年後壞了,這臺電腦此時還值5000元,維修點往往更換個零部件,就報出一個大概4000元的價格。不是一個站在用戶立場的表現。”

一些感到為難的中小企業老板,就去找同樣創業的朋友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有人找到紀鵬程,他修一臺蘋果電腦,一般也就300-500塊錢。

2015年,易點雲成立,起初做二手電腦租賃,買來二手電腦,自己維修翻新,再租給創業公司。到現在,易點雲已經不再買二手電腦,最近4年他們采購的都是新電腦,已經成為一些知名電腦品牌的最大客戶。

紀鵬程的生意,也從簡單的電腦租賃,變成一整套辦公IT解決方案。他自己是老板,很理解當老板的心態,電腦公司是生產工具,員工必須使用,卻又不是公司核心業務,“你的主營業務與辦公室的IT軟硬件無關,你不想把精力放在它身上,但又不能不管。一旦不管,它就變成一個管理黑洞,會時不時跳出來。”這時,不如找專業的公司解決一攬子問題。

這個商業模式從邏輯上可以講明白。“如果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創業,老板可以把一半時間放在主營業務上,可能就夠了。但現在中國經濟越來越好,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就越來越要求企業主把精力放在主營業務上”,“公司未來所有的非核心業務的外包是個趨勢。”

這是他2015年想明白的戰略方向。6年後,易點雲成長速度驗證了他當時的判斷。現在這家公司有5萬家客戶,包括互聯網、電商、零售、教育等涉及社會民生的企業,其中有50%的企業與易點雲合作超過5年,在全國市場,易點雲市場占有率80%。除了5000人以下的中小創業公司,大型公司如字節跳動、騰訊、百度等,也開始使用他的服務。他的再制造工廠目前仍然高效且獨特,100個工人能維修翻新100萬臺二手電腦。到了2021年,易點雲實現盈利,每年持續有投資者註入資金。他覺得,公司現在也剛做了不到10%,“整個中國的商用電腦存量有2億臺,我們現在的在管的設備才100萬臺出頭,所以你就知道待做的市場規模有多大。”

隱形冠軍與匠人精神

日本有個名詞“匠人精神”,把一輩子專註做一件事的人比喻為匠人。在專精特新小巨人公司中,很多一輩子只做一個領域的公司,做成了隱形冠軍,也把自己的事業做成了匠人的公司。

從2003年首次創業,到現在,紀鵬程圍繞電腦開展服務,已經從業18年。

易點雲二次創業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首次創業的積累。比如在傳統維修店,修蘋果電腦需要3000元,易點雲使用自己的工廠,配件成本最低幾十塊錢甚至幾塊錢就能修好。這背後,是18年一點一滴搭建的技術體系。

2003年,剛開始做二手電腦生意時,紀鵬程琢磨,怎樣才能把一臺已經用了3年或5年,看起來破破爛爛的電腦,賣給下個用戶?他開始構建質檢能力,做到了當時國內唯一的一家能夠對二手電腦提供一年以上保修的公司。賣出二手電腦後,電腦壞了,又發現新問題,你找誰修?廠商是不給修二手電腦的,怎麼辦?只能自己修,於是他構建維修能力。2008年,又發現了新問題,很多用戶覺得舊電腦性價比很高,但是外觀有點舊,就不太想買。紀鵬程做了一次產品升級,把舊電腦翻新成全新電腦,從拆封,外觀、包括鍵盤的外觀,所有眼睛看到和手能感受的地方,全部都是新的,電池也是新的。當時一臺售價8000元的新電腦,SKS平臺上2000多元就能買到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同款二手。

紀鵬程把這些技術融合到一起,2016年開了第一家再制造工廠。現在,這5家工廠也成為易點雲的核心壁壘。工廠的技術由易點雲工作人員一手研發,並且申請了30多項專利,修電腦其實是一個很復雜的技術活,需要逆向尋找幾萬個電路、電子電路元器件,並且判斷出它們哪裏出了問題,這些標準與技術,紀鵬程用18年時間從無到有地建立成體系,裝進了幾家再制造工廠。

他最近有些感慨,“硬技術才是核心壁壘”,“過去兩年,我們還會討論到底是硬件有壁壘,還是軟件壁壘更深?現在會發現,軟件其實沒有什麼壁壘,你做個特別好的APP,下個星期100個同款就出來了。硬件可能只有幾個特別強的公司能做出來。”

現在回顧當年,他也有些感慨,其實在2003年、2004年、2008年做那些嘗試時,並沒有想到會在2015年成立易點雲,也沒想到,這些不起眼的嘗試變成了公司最深的護城河。“我們過去做過的產品,以及未來要做的產品,基本上都是這個領域裏第一次做的,不抄別人的。”那時只是為了把產品做得更好一些,就做了產品創新,然後,就順理成章走到了現在這一步。

截止到2021年,易點雲以硬件為基礎,增加了軟件服務、office IT 服務、SaaS服務,一個公司做完了一整個產業鏈。易點雲的高管團隊來自騰訊、阿裏、富士康、聯想、惠普,以及各大銀行,公司有13個一級部門,這些人聚在一塊開會時,紀鵬程有時會想,就還蠻神奇的,“一般創業做的是產業鏈上某一環,我們是創造了一個新行業出來,不得不把所有環節都自己做。”

最終,18年後,易點雲形成了一個復雜度較高,壁壘較深的細分業務,把IT服務這門“小”生意的價值做到了極致。

現在紀鵬程的精力,更多放在公司組織和戰略上。他早已不再是奶爸的角色,腦子裏時時刻刻想的都是公司,空閑時間看看財經新聞,就算是休息了。現在的他覺得,這是一個CEO的宿命,“現在如果你問我,CEO應該投多少精力在主營業務上,我覺得所有CEO的答案都是:如果可以,我希望是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