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弟媳婦和婆婆吵架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2019年,江蘇常州一位病入膏肓的老太太求助媒體,想要在彌留之際,能夠最後看一眼自己失蹤20年的小兒子。

當年30歲的王永強,是北京大學的博士後,工作需要前往日本交流學習兩年。全家人歡歡喜喜給他餞行,誰知,他這一去沒多久就如泥牛入海、音信全無,更別提回國了。

多年來,老太太全家四處打聽兒子的下落,把王永強曾經的同學、同事甚至前妻家都叨擾了個遍,竟無一人知曉他的蹤跡。

他們甚至報了案,得到的回復卻是,早在王永強去日本的那一年,他的個人賬戶就註銷了,從此查無此人。

王永強為什麼從此失聯?是遭遇了不測,還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呢?

如今,老太太躺在病床上氣息奄奄,一遍遍念叨著:“強強,回來吧,媽媽想你啊”。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這一幕深深觸動了廣大網友的神經。在大家熱心的助力搜索下,很快,王永強就被找到了。原來,他在遙遠的美國亞特蘭大,活得好好的。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的態度十分冷漠,電話剛接通聽到是家人的聲音就立馬掛斷關機了。通過中間人,他告訴家人,不要再找他了,他不回去,母親是病是死都跟他沒有關系。

到底是什麼樣的仇怨,讓這個受過高等教育的遊子遠走他鄉,甚至在時隔二十年之後,母親的彌留之際,都仍然無法釋懷呢?幫忙尋求媒體幫助的小舅舅,承認此事另有隱情。

1969年,江蘇常州一戶農家,一個男嬰呱呱墜地,給這個貧困的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

在他之前,家裏已經養育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不幸的是,男孩從小患有大腦炎和胃竇炎,無法正常生活工作。而女孩,長大是要嫁人的。

他們迫切需要一個健康的男孩,將來能夠接替父親的班,務工掙錢,撐起這個貧困的家。現在,願望的第一步實現了。

他們很鄭重地給這個孩子取了個名字:王永強。希望他健健康康,永遠強大。

雖然是家中最小的兒子,未來的家庭頂梁柱,但王永強並沒有得到家人應有的照顧。父母把所有的關註點都傾註在殘障的大兒子身上。

相比之下,年齡最小的王永強更像是個做家務、打下手的工具人。

好在他從小天資聰穎,學習用功,成績優異,門門考試總是名列前茅。

這個聰明、好強的孩子,目睹父親走街串巷叫賣老鼠藥,目睹母親和姐姐起早貪黑忙農活。而他們辛辛苦苦所得的收入,卻僅夠全家人勉強糊口度日。

王永強早早就意識到,讀書,是改變家裏貧困潦倒命運的唯一出路,唯有知識能夠改變命運。

他發了瘋似的更加刻苦學習。沒有錢買筆,他就在垃圾桶裏翻別人廢棄的鉛筆頭,綁在木棍上寫;沒有本子,他就撿同學寫過的舊本子,擦掉重新用。

為了節省來往學校的車費,他肩扛一袋米,手拎鹹菜蘿蔔幹,獨自步行50多公裏的山路。

總之,他用盡一切辦法克服困難,換得一張張代表著成績優異的獎狀。

但初中畢業後,家裏不讓他繼續念書了。同村的同齡人,很多甚至小學都沒有讀完就退學幫家裏幹活了,而他已經吃了15年的白飯。

15歲的小夥子,正是幹活的一把好手。父母年紀大了,姐姐已經嫁人,哥哥又身體殘廢做不了什麼活,現在,全家就指著王永強掙錢養家了。

王永強還想繼續念書,為此和父母幾番討價還價。最終,父母妥協了,王永強半工半讀地開啟了高中生涯。

18歲那年,王永強高中畢業,順利考上蘇州大學,相似的一幕又出現了。

父母盼著他早點務工掙錢,他們已經又忍耐了三年。三年啊,同齡的老張家的兒子已經在磚廠和泥做磚坯了,月月往家裏拿錢,羨煞旁人。一個農民的孩子,你讀那麼多書幹啥呀?

王永強知道無法說服父母,只好保證,自己上大學不耽誤給家裏寄錢。八十年代的大學是不需要學費的,而且每個月還有4塊錢的補貼。王永強就把那4塊錢寄回家,為此還得額外倒貼一角錢的匯款手續費。

至於他自己在學校吃什麼用什麼,並不在家人的考慮範圍。

王永強感到心寒,他更加努力學習,省吃儉用,節假日抓緊打零工,以此維持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開支。

後來,他順利考上了研究生,每月的補貼漲到了72塊錢。這一回,王永強留了個心眼,沒有跟家裏坦白。

畢竟他也年紀大了,有自己的社交需求,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而研究生的學業更加繁忙,他無暇再打零工了。

然而他沒有料到,母親不知從何處打聽到了這筆錢。她發了瘋,跑到學校來又哭又鬧,指著兒子罵他“翅膀硬了”、“沒有良心”,令他在老師同學面前顏面盡失。而且這一罵,就是整整三年。

這件事成了轉折點。

之前,王永強努力讀書是想改善家庭條件。然而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努力不但沒有得到家人的理解,反而換來他們變本加厲的索取。

除了錢,家裏還讓他給哥哥找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給親戚家的孩子安排進蘇州的學校,以此在親戚面前樹立威信、倍有面子。

家裏出了一個研究生,他們在村裏走路都不自覺地橫著走了。卻不知道,王永強僅僅是個研究生,沒權沒勢。他做不到,也無法解釋,只能忍受父母一次次的數落“不孝順”。

王永強逐漸疲於應付。他考取了中科院的博士,終於逃離蘇州,遠離了家人的糾纏。再然後,他進了北京大學的博士後站,與教授的女兒相戀了。

他的戀情遭到家人們的一致反對,他們怕他談了戀愛結了婚就沒有錢往家裏寄了。全家人都指著他工作賺錢,脫貧致富呢。

王永強只好省吃儉用,他把學校發的補貼不停地往家寄,用錢來表明自己的不忘本,得以順利和女友結婚。

為減少事端,他以麻煩為由,拒絕了家人們前去參加他的婚禮。婚後不久,他和妻子將去日本交流學習兩年。

家人們強烈反對,畢竟天高皇帝遠,去了日本那就鞭長莫及了。他們一致要求,王永強去日本可以,但得帶上父母和哥哥。

王永強早有對策。他耐心開導:去日本年薪18萬,大家都去這錢就攢不下來了。他再三保證,兩年之後拿著錢回來給父母哥哥買一套房子。他都已經打聽好了,16萬就可以在老家買一套100平米的漂亮大房子。

看在房子的份上,家人們同意了。他們歡歡喜喜,給他餞行,把酒言歡,合影留念,然後送他去機場。

卻沒料到從此以後,王永強再也不回來了。

母親郭老太太清楚地記得,導火索是王永強去日本的第二個月,她像往常一樣打電話讓他打點錢回來。可是一向溫順的兒子,那天突然硬氣了,說他沒有錢,說以後也不要再找他要錢了,隨即便掛斷電話。

此後王永強就消失了。

這可把家人們急壞了,一棵活生生的搖錢樹,眼看著越長越大,錢越掉越多,卻突然一夜消失,這換誰能坐得住啊?

王家人四處尋訪兒子下落。他們懷疑兒子是被媳婦挑撥離間了,跑到北京大鬧兒子嶽家。誰知嶽家態度冷漠,說自己的女兒早已和王永強離婚了,並不知道他離婚後去了哪裏。

這套說辭王家人怎肯接受?幾番大鬧之後,親家不堪其擾,於一個深夜,悄悄地搬走了。

那麼王永強究竟去了哪裏?為什麼突然離婚了呢?

原來,婚後妻子無法忍受他原生家庭長期索求無度的吸血和騷擾,在一次的爭吵之後,倆人就離婚了。王永強心灰意冷,他切斷了和國內的一切聯系,離開日本,去了美國。

他在美國亞特蘭大重新開始生活,有了新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

就在他幾乎快要忘卻過去的一切時,一通越洋電話打過來,聽到裏面熟悉又陌生的聲音,往日的一切又浮現在眼前。

呼吸過自由的空氣,怎麼可能還回頭呢?於是他果斷掛掉了電話,只淡淡告訴中間人,“清官難斷家務事”。

寒門貴子、北京大學、博士後、失聯20年,拒絕回國看望絕癥母親。這一連串關鍵詞串起來的新聞,實在吸人眼球,瞬間就刷爆了網絡。

很多人罵忘恩負義,讀了那麼多書,卻丟了良心,嘆息著“負心都是讀書人”。包括他那知道隱情的小舅舅。舅舅認為,父母畢竟是生你養你的人,你怎麼可以做得如此絕情呢?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啊。

但也有人對此表示理解。

他們認為,不是所有的人都配為人父母。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以生養之恩索求回報,是最愚蠢的親子關系。郭德綱說,勸人大度遭雷劈。

去掉北大博士後的頭銜,王永強其實只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個,他有普通人的愛恨情仇。

只是,菲茨傑拉德曾說,一個成熟的人,是同時擁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還能正常做事的人。

王永強此舉是不是太過絕情?他應不應該回來至少看母親最後一眼?他的父母和哥哥,一直靠吃低保過日子,至今還居住在茅草屋裏。他家的茅草屋在村裏一排排的小樓房裏面,顯得格外打眼。

. END .

【文| 司馬開門 】

【編輯| 丹尼爾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薦:

河南第一“懶人”楊鎖到底有多懶,23歲時活生生把自己餓死了

民國才子朱自清:寧願餓死也不領美國救濟糧,他真的是餓死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