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河水變少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中新網蘭州2月2日電 (崔琳 艾慶龍)入冬以來,黃河蘭州段,河水清澈,眾多候鳥嬉戲覓食;從高空俯視,在陽光的作用下,黃河更是呈現出“翠綠”之色,一改往日黃色印象。居民感嘆“黃”河哪去了?

圖為管道疏浚工劉英檢查雨水管道口是否通暢,水體是否有異味。 楊艷敏 攝

甘肅藍皮書(2021)成果發布會披露,蘭州持續強化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深化水土保持及小流域綜合治理,實施五大類黃河水體保護項目,推進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全面深化河湖長制,黃河蘭州段出境水質綜合評價連續四年穩定達到Ⅱ類,實現了“一河凈水送下遊”。

近日,黃河蘭州段,河水清澈,眾多候鳥嬉戲覓食;從高空俯視,在陽光的作用下,黃河更是呈現出“翠綠”之色。 楊艷敏 攝

“水質達標,黃河水自然就變清澈了。”針對坊間說詞,蘭州市水務局副局長馮治良解釋道,其實黃河水清澈與冬季氣溫低,黃土凍結,降水量少,泥沙進入河道變少有直接關系。我們在夏季看到黃河水比較黃,主要是上遊有強降雨,把泥沙帶進了黃河,冬季則由於沒有渾水,所以看起來是清澈的,但是黃河水呈現黃色並不代表水質不達標。

圖為黃河蘭州段呈現出“翠綠”之色。 楊艷敏 攝

馮治良介紹說,從2013年開始,蘭州市就先後實施了一系列舉措,累計完成包括黃河河道在內的262公裏河洪道整治,生活汙水直排口截汙納管,黃河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通過幾年保護治理,昔日河灘岸坎已被一塊塊水泥網格結構的生態預制塊替代,通過下面鋪設的加筋麥克墊,牢固地連接成為一個整體,防洪體系日趨完善,上班途中都會看到黃河沿線綠樹成蔭。

“水土保持與黃河生態保護密切相關。”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副指揮任智斌表示,由於“兩山夾一河”地理特征,呈現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的景象,在新中國成立前,蘭州生態環境惡劣,民間有“黃水照荒山”之說。為改善蘭州周邊生態環境,降低塵土汙染和減少水土流失,蘭州人每年背冰上山,挑水抗旱,植樹造林,以養活一個娃娃的精力栽植一棵樹。終於,在幾代人的努力下,人工林已覆蓋城市內外。

蘭州市七裏河安寧汙水處理廠工作人員用玻璃器皿盛出經過處理的汙水,它清澈無異味,僅有少許肉眼可見顆粒。 楊艷敏 攝

據他介紹,目前,在蘭州市周邊已經保存了62萬畝的人工林地,形成綠色生態屏障,2019年,南北兩山林區釋放氧氣量53.88萬噸,減少泥沙對黃河蘭州段河道淤積量55.68萬(立方米),如今南北兩山農家樂方興未艾,已成為當地民眾與外來遊客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生態經濟效益日漸凸顯。

土生土長的蘭州人劉英,從事管道疏浚工已有24載。她每日都沿黃河步行檢查雨水管道口是否通暢,工作單調重復。“早年,我常因為自己‘掏下水’感到自卑,碰見熟人就躲藏起來。當時工作強度也很大,穿上半截雨衣、腰間綁根繩子、持一柄長勺就下井人工清掏去了,出來後一個星期都吃不進去飯。”然而劉英明白,他們的工作是保證生活汙水經過泵站加壓,送達汙水處理廠,再經達標處理安全排放黃河的先決必要條件。

“啥崗位都需要人幹嘛!”劉英講述,如今各類機械化作業,比如:大聯合疏通吸汙車、清淤車、排澇車、汙泥清運車等功能器械的使用,讓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以前一個班9個人,工作一天最多清掏二三十個窨井,完成七八十米管道的疏通;如今一個班才4個人,一天就能清掏七八十個井子,疏通幾百米管道。

劉英說,經過這幾年黑臭水體整治、大氣整治,蘭州天更藍、水更清,候鳥也飛到黃河邊棲息,證明黃河治理得好,我們的工作被認可,再苦再累也值得!

中新網記者走訪蘭州市七裏河安寧汙水處理廠看到,送達該站的生活汙水先後途徑旋流沈砂池、初沈池、生物循環曝氣池、輻流式終沈池、回流泵井、接觸池、鼓風機房、汙泥處理間,完成生物循環曝氣活性汙泥法工藝,即可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準(《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

該廠工作人員焦濤用玻璃器皿盛出經過處理的汙水,它清澈無異味,僅有少許肉眼可見顆粒,廠區周圍綠色景觀也全靠其灌溉,黃河排放口出還常出現野鴨子。

焦濤介紹說,目前,他們廠正在實施提標擴能工作,處理規模將由之前的20萬立方米每天,首先達到30萬立方米每天,遠期達到40萬立方米每天,且提標擴能完成後,排放標準實現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屆時可滿足城市景觀灌溉,實現黃河水質更優。

“汙水集中處理不僅可以確保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護黃河的作用。”蘭州市汙水處理監管中心主任何明陽透露,通過對蘭州市黃河邊所有排汙管網進行封堵、整治,汙水處理廠體表擴能,汙水處理量由原來每天13萬立方米左右,提升到每天處理54萬立方米,汙水處理率由原來的50%左右,提升到目前的97%,對保護黃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