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手表丟掉了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在巴比倫,每30天便是一個月,一年共360天,每四年都會多出一個月,那一年的一月便是雙月(也就是要過兩個白羊之月),且雙月中的前者被稱為慶典之月。同樣,那一年便有390天。

一月:尼薩奴《Nisan)= 我們的3月中旬—4月中旬。

二月:伊亞爾《Iyyar)= 我們的4月中旬—5月中旬。

三月:西馬奴《Simanu)= 我們的5月中旬—6月中旬

四月:杜烏朱<Duuzu)= 我們的6月中旬—7月中旬。

五月:阿布<Abu)= 我們的7月中旬—8月中旬。

六月:烏魯魯<Ululu)= 我們的8月中旬—9月中旬。

七月:提什瑞圖<Tisritu)= 我們的9月中旬—10月中旬。

八月:阿拉散奴<Arah-samnu)= 我們的10月中旬—11月中旬。

古巴比倫城

九月:基斯裏穆(<Kislimu)= 我的11月中旬—12月中旬。

十月:臺貝圖(<ebetu)= 我們的12月中旬—1月中旬。

十一月:沙巴圖<Sabattu)= 我們的1月中旬—2月中旬。

十二月:阿達加<Addaru)= 我們的2月中旬—3月中旬。

這些月份的名稱來源於阿卡德的塞姆語,但所用的符號卻是尼普爾的蘇美爾的楔形符號。這種以阿卡德語發音讀蘇美爾月份符號的方法一直被延續,直到楔形文字死亡。但巴比倫的塞姆語月名仍在被應用,如:後起的猶太民族一直用兩河流域巴比倫月名,直到近代。

古巴比倫時代各城邦的政治制度與蘇美爾阿卡德時代及烏爾第三王朝不同。漢謨拉比統一後,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國王獨攬政治、軍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權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

漢謨拉比時期王室占有的土地分為三類:

一、“供養(維持)宮廷之田”——以供職為條件所授份地,以納賦稅(納貢)為條件所授份地。以供職為條件領有份地者包括士兵、官吏、塔木卡(商業代理人、高利貸者)等。士兵列都、巴依魯以服軍役而領有王室份地。其份地可由其成年兒子繼承,但仍以服軍役為條件;拒絕或雇人代其服軍役者處死刑。

二、“納貢人”——指領有大部分王室土地是以納賦稅(納貢)為條件的份地的人,他們受王室的剝削和控制,其份地亦不得買賣、抵押或傳於女繼承人。

三、除王室土地外,古巴比倫社會還存在神廟土地、城市土地及私人土地。漢謨拉比法典和考古發現的契約文書及其他文獻材料證明:私有土地占相當數量,土地租佃和雇傭關系已普遍流行。地租一般是收成的1/2或1/3。果園、菜園的地租為收成的2/3。

土地價值隨灌溉用水的供應情況而異,有的供應灌溉用水的園圃地租高達收成的3/4。高利貸業甚為活躍,神廟和酒店同時經營高利貸業。高利貸業的活躍促進債務奴役制的發展。債奴被稱為基薩圖。在家庭和婚姻關系方面,還保存父權和夫權的家長制殘余。父家長可將其妻或子女賣為奴隸或使之變為債奴,子女須為其父家長殺害的他人子女抵命。債務奴役制的發展導致債務人的反抗。漢謨拉比之後即爆發了反債務奴役的鬥爭,導致國王發表解負令,這也是古巴比倫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巴比倫社會分為三個等級:

一、“阿維魯”為全權自由民,上層是統治階級,下層多是納稅、服兵役和徭役的自耕農和士兵;

二、“穆什欽努”為依附於王室土地的無權自由民,古巴比倫時代還存在其他類似穆什欽努的依附階層;

三、“瓦爾都”(男奴)和“阿姆圖”(女奴)則是奴隸階級;

四、 祭司 祭司是神廟的侍奉人員,負責主持祭祀活動、節慶典禮,念咒祈禱,占蔔等。他們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國家一個最特殊的階層。

美索不達米亞大部分的神,都供在廟裏。因此,美索不達米亞的廟宇多得數不清。據統計,考古學家僅在蘇美爾遺址就發掘出了3500座廟宇。

美索不達米亞人註重現世的祈福和享樂,建造神廟是為了祭祀諸神,保持和神的良好關系,以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所以,一國之中,廟宇往往是僅次於王宮的最好建築。對修建神廟,各民族都舍得花大本錢。希羅多德在他著作中描述的巴比倫通天塔,就是最有代表性的神廟。既然神廟多得數不清,祭司作為神廟的侍奉人員,數量自然驚人。他們不僅人數眾多,而且權勢顯赫。

在美索不達米亞,國家的王權受到三種限制:法律、貴族和祭司。其中以祭司最有勢力。國王是神的代言人,其權力由神授予,而神的代表是祭司。在老百姓眼裏,人君如果不從祭司手中獲得權杖,就不能稱之為名正言順。祭司代表神授權給君王時,一般都有莊嚴隆重的儀式。在這種神權政治下,祭司擁有極大的特權。

而且,祭司是國家一支重要的經濟力量,他們控制和管理著神廟裏的財富。由於宗教在國家生活中的地位,美索不達米亞的神廟聚斂的財富無以數計。國王一般劃撥一部分土地作為廟產,並指定區域獻租納稅。對外戰爭如果獲勝,戰俘和戰利品優先送達的地方就是神廟。加上國民競相敬獻的各類供品,神廟裏不僅充滿了食品、蔬菜、水果,而且擁有大量的金銀財寶。祭司作為財富的管理者,他們出租土地、經營錢莊、參與商業活動,使神廟的財產不斷增值。因此,祭司因神得財,因財得勢,成為社會的特權階級。

祭司多出於名門望族,職業是世襲的,其稱號也代代相傳。他們還往往是國家少數壟斷了文化知識的人。在神廟開設的學校中,祭司既是校董,又是教師,對學生灌輸宗教思想,因而也是壟斷思想的階層。

祭司也分不同的等級,高級祭司負責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動,普通祭司按等級各司其責。比如卡魯、那努負責領唱聖歌,尼撒庫負責主持奠酒,那姆克負責清掃,巴努負責驅魔儀式。另外還有專門從事占蔔和解釋預兆的祭司,他們負責求神問吉、解夢看相、占星預蔔等。

現代城鎮遺址 現代城鎮遺址

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文明和亞述文明緊隨古蘇美爾之後產生。當時巴比倫在南方,而亞述在北方。公元前627年,阿西巴尼浦去世後不久,來自波斯和巴比倫的入侵者占領了尼尼微。公元前605年,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擊敗了亞述的殘余部隊,從此,亞述王國和它的首都消失在了歷史的廢墟中。

尼尼微(Nineveh)是古亞述王朝的首都。荒廢多年後,它被法國醫生兼昆蟲學家博塔成功發掘。作為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無人不知,可是曾經在《聖經》中出現過的尼尼微卻在很長時間裏消失在美索不達米亞的歷史煙塵中。許多來自歐洲的探險者紛紛來尋找它的蹤跡,直到法國駐莫索的領事保爾·伊邁爾·博塔開始發掘巴格達以北、莫索城外、底格裏斯河岸邊的庫羊吉克土丘,尼尼微這座古亞述王國的首都才終於得以現身。

……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各地。

——《聖經·創世記》

古巴比倫現代遺址

我們看到手表盤上分為12格,買雞蛋以60個為單位,觀察星星的運動來測知禍福,計算機的運行以二進制為基礎,有誰想過,這些都得益於巴比倫(Babylon)人的發現呢?這個民族最早發現、創造或記錄的事物有27項之多,從最早的農歷、最早的學校、最早的史詩到最早的愛情歌曲,都出現在古代巴比倫。在古城尼尼微成為亞述首都時,巴比倫城作為首都已有1300年的歷史。直到尼尼微覆滅以後73年,巴比倫城才被波斯王居魯士攻陷。

從城墻的規模來看,巴比倫城甚至超過尼尼微。巴比倫著名的國王尼布甲尼撒寫道:“我下令築一道堅固的城墻,從東面護住巴比倫,開鑿護城壕,用瀝青和磚砌築河岸,壕邊築起像山一樣高的護墻,寬大的城門用松木制成,外加銅葉包裹。我命人乘海水漲潮時將壕內用海水灌滿,想渡過壕溝就像渡海一樣,這樣來襲之敵就無法威脅巴比倫的外圍。為防止敵人越過壕溝,我命人在附近堆起土堆,並在周圍建起磚墻。我想方設法把城池建造得極為堅固,使巴比倫成為一座堡壘。”巴比倫的“賽米拉米斯空中花園”是世界七大奇觀之一,而被波斯王薛西斯變成一片瓦礫後來又被亞歷山大大帝修復的巴別塔,則是人類引以為傲的標誌。

《聖經》中的大洪水、諾亞方舟的故事在我的出土物中得到了證實,可以肯定,諾亞的後代就是當時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 ——烏爾(Ur)王陵發現者伍利

修建通天塔

烏爾是在《聖經·創世記》中提到的一座古城,這裏是亞伯拉罕(基督教《聖經》故事中猶太人的始祖)的誕生地。大約在公元前5500年,烏爾已成為幼發拉底河河岸上史前時期人民的聚居地。在公元前4000年,烏爾被建造成被現代學者稱為薩默瑞恩人的城市之一。由於幼發拉底河河床遷徙,烏爾的歷史大約在公元前400年終止。在20世紀20年代,烏爾的發掘使美索不達米亞成為許多旅遊者訪問的熱點,其中一位訪問者就是傑出的偵探小說作家——阿加莎·克裏斯蒂,她在其後的幾部偵探小說中都運用了美索不達米亞學和考古學。不僅如此,她還和正在從事發掘工作的一位考古學者結了婚。在她的自傳中,克裏斯蒂描述了考古事業具有無窮魅力。

公元前2004年,來自伊朗南部的被稱為伊拉米提斯的好戰民族入侵了薩默爾並占領了烏爾,一位薩默瑞恩的詩人曾在一首獻給月亮神南納的妻子的詩中痛惜烏爾的崩潰,他寫道:“你的城池已成廢墟/你何以還能幸存/你的房屋已夷為平地/你的心還能無動於衷嗎/烏爾聖殿已化做一陣清風。”

語音

巴比倫人(雕塑) [1]

巴比倫人是指生活在古巴比倫地區的人民。在公元前 1894年左右,阿摩利人建立起一個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王朝。美索不達米亞被稱為“巴比倫尼亞”,那裏所有居民都被稱為巴比倫人。

古巴比倫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這裏的人們創建了國家,到公元前18世紀.這裏出現了古巴比倫王國。 兩河流域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古文明大致在6000多年前。 這個區域大致以今天的巴格達城為界,又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以古亞述城為中心,稱為西裏西亞;南部以巴比倫城為中心,稱為巴比倫尼亞,意思為“巴比倫的國土”。 古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