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修廟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終南翠屏雲臺山

作者 黃亮

時值己亥孟夏,東方拂曉,晨曦初露,一抹霞光映照在秦嶺北麓,我站在故居的樓臺,蒼蒼莽莽峻嶺映入眼簾,連綿起伏,挺拔崢嶸,巍峨壯觀。雲臺山,高聳入雲端,仿佛佛手頤指溝壑山澗及蒼蒼茫茫的白鹿原、還有那聞名遐邇富庶一方的皇甫三川(焦岱、湯峪、史家寨)。

當我信手翻開古典,苦心尋找秦漢終南山上林苑史典,為何皇宮園林建在岱峪、大洋峪這邊?或源這裏山明水秀;或源岱峪、洋峪(大)河水相連;或源秦始皇⑴註釋、漢武帝鼎湖宮苑;或源《史記》《漢書》“天子病鼎湖”記載;或源湯峪水層溝“冰洞”奇洞發現……“冰井《[遊]城南記》曰:長安城南八十裏藍田界太乙玉案山,其間有冰井,深數丈。水落井中,結冰經暑不消。長安不藏冰,每夏於此井取之。⑵註釋”

遙想當年,修廟建寺或緣秦漢上林苑。光陰荏苒,歷史千年直至明清,為何歷代民間執意捐資修葺雲臺山?據大洋峪、岱峪、湯峪三地民間相傳:明清那年,遠在渭北富平縣流曲南街村一奇才孫丕楊進士,青少年期,勤奮好學,飽讀經書,觀星座,知天象,方圓數裏,廣為流傳。考取進士功成名就,衣錦還鄉一日,去曹村鄉北部月窟山巔寶峰寺(建自唐天寶五年746,昔年為富平佛教聖地)進香,當夜夢幻紫微星一束光芒照射正南偏東大洋峪雲臺山(月牙山凹處形如筆架,富平人故稱“筆架山”)。次日他喜不自盡,遂將解夢告諸友,曰:此星祥隕之山峰,非凡也爾等,修廟建寺,而後富平必出重臣精英天子。相約富平民間賢者位,同往藍田雲臺山踩點修廟。然於明、清代富平民間捐資重新修建寺廟建於雲臺山最高峰(當地人稱東臺宮),方位正對富平中心點。進士神奇一夢境,雲臺筆架惠富平。明清至今才輩出,群臣天子蓋世雄。

自古雲臺著名五景山:金雞上架第一景;駱駝扯項第二景;水打石磨第三景;老君犁溝第四景;東臺山峰第五景。如今,不為人鮮知,不為人鐘情,不為人善待,淒涼、落寞委屈終有源?縱觀時下,每當人們談起雲臺山,搜百度,系統鏈接國家5A景區河南修武縣,焉知,修武縣主峰茱萸峰海拔1308米,若與藍田縣雲臺山其高相比,其淩絕難以攀比。

岱峪(古稱代谷、又稱雀谷)、大洋峪口鑄鼎、雲臺山峰頂。每個峪名都不是空穴域名、信口生成,這些古跡文物、峪名,每個故事個個都有傳奇色彩,每個園林宮殿都是人民智慧的藝術瑰寶。

華夏大地——七處可數雲臺山:四川廣元、山東萊蕪、江蘇連雲港、貴州施秉縣、廣西淩雲縣、河南修武縣、陜西藍田縣……

秦嶺先秦典籍著稱“南山”或“終南山”。“秦嶺,天下之大阻”出自《史記》司馬遷⑶註釋。作為南山藍田雲臺山,山高不遜華山,風景媲美黃山。在滄桑歲月嬗變沈寂兩千余年,歷史古典豐富多彩,古跡文物出土為鑒。

據《史記·封禪書》雲:“公孫卿曰:‘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鑄成。有龍垂胡髯下迎皇帝……’”漢武大帝上林苑禦賜:“鼎湖延壽宮”⑷、⑸、⑹註釋。

“鼎湖延壽宮”遺址地處秦嶺北麓,距古城西安東南40公裏,焦岱鎮大洋峪。這裏是秦始皇、漢武帝終南山東界之東苑,其規模宏大,岱峪、大洋峪緊密毗連,山高峰俊,水資源充沛,小河清泉常年奔流,谷幽林秀,鳥語花香,四季分明,沿河谷,有古棧道連接嶺南,皇家宮殿風靡秦漢,形成一個有高山、有深谷、有湖泊、有瀑布、有森林、有奇洞,可蕩舟、可垂釣、可沐浴、可觀奇峰秀嶺的上林苑。那時,佳木果林繁盛,奇花異草葳蕤,山谷河流曠野相連,溪水池潭星布,天下珍奇怪獸雜集,四海珍禽棲息,樓臺殿宇西至連綿340平方公裏……

張衡的《西京賦》上說:“上林禁苑,跨谷彌阜。東至鼎湖,邪界細柳。據《關中記》載,上林苑中有36苑、12宮、35觀。36苑中有供遊憩的宜春苑。《羽獵賦》:“武帝廣開上林,東南至宜春、鼎湖、禦宿、昆吾;旁南山,西至長楊、五柞;北繞黃山,濱渭而東。周袤數百裏。⑺註釋”

相傳漢武帝正是於宜春苑(古村名:祝箕寨、苑陂、冬春。今易名:竹箕寨、袁坡、東村。)遊憩,不幸身患疾病,回長安漢宮,禦醫妙手,難以回春,天子西遊。事後,朝廷質疑宜春苑、鼎湖風水。庸臣眾口鑠金,或以此行宮不(吉)祥為由。軒轅黃帝於此帶升天,漢武大帝威震四海,依然命歸黃泉,星辰隕落。君命臣官燒毀宜春苑、鼎湖所建群殿,火燒三月余,宮殿園林焦土一片,或緣鼎湖毗鄰岱峪,或與雲臺山岱頂有緣,這片焦土,從此誕生一個村名——焦岱,村名延續至今兩千余年。

若論華夏高山巔峰,雲臺山數峰可賞。藍田雲臺山,千年鎮群山,峭壁千刃險,奇花野草遍山川,飛禽走獸無忌憚,奔走棲息數千年。

我們參閱風景旖旎的大洋峪歷史古典,我們遙想當年秦漢,修廟宇,建宮殿,信徒開山劈石衝在前。雲臺山連溝壑,修建廟宇三間;岱頂三宮殿,座座攀登如登天,一腳一步險,一腳一步難,艱難難述,這樣的山路真少見,路小石尖腳要穩,壯誌淩雲攀山巔。

據傳,雲臺山廟宇修建,景盛正是秦漢,追溯漢代當年,適逢終南山擴建上林苑,國泰民安,舉國鼎沸,臣民熱衷,精神飽滿,恰道是:帝王修宮苑,民間修廟同盛贊。

我們的先民無畏於高山磐石,無懼於自然條件險阻,他們居然在雲臺山頂峰修葺廟宇三間。古往今來,據傳漢唐到清末,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推崇三教布道(佛、道、儒),廣為傳誦。如今,每年古歷六月十五,方圓百十裏信徒,雲集於此,虔誠叩拜祭祀。

攀登雲臺山,三條道,任意選,岱峪俗稱是西溝,山道均無路,坡陡65(度),岱峪和東嶽(泰山),同姓共尊曰,相傳此峪名,正是軒轅、秦漢帝王封;湯峪板溝、大東溝,同可登岱頂,坡度59;大洋峪,登峰頂,沿途三道宮,尊尊雕塑送君行,步步攀高登,腳下如踩風!

大洋峪口,歷史輝煌可鑒可圈可點,漢代鼎湖宮殿遺址,沈寂千年數載終現,北連貴人岔、桃花嶺,西倚八鬥嶺、又接湯峪川,東翹將軍嶺,南靠峪頂雲臺山,諸峰直刺蒼穹,雄渾壯美插雲間!

從小我生長在湯峪川,而今,瞭望那明媚的朝霞沐浴南山,遠在天涯近在前,雲卷雲舒,彩雲繽紛,仿佛我伸手可摸雲臺山,了結多年一夙願。片刻思忖,2019年春夏交替哪一天?終將登上雲臺山!

莫說攀登雲臺山,望一望,鋸齒山,魏巍高聳刺藍天,心存畏懼攀登難,難於上青天。不為懼者,真乃勇者攀峰顛。

初夏一日,車子繞過焦岱鎮北街道,穿過鼎湖宮遺址(鼎湖宮地處鎮西南約700米)。我們同行五人(筆者舅舅七十五歲,精神矍鑠)來到大山腳下——大洋峪(羅家村),這裏是避暑的聖地,處處山明水秀春光美,處處山花清香吹拂面。我們沿著孟峪溝一條進山的盤山水泥路爬行,這山溝,山河岸畔,亂石嶙嶙峋峋,山花爛漫,野草野花,爭奇鬥艷。我們一會左拐,一會右行。蜿蜒曲折兩公裏,忽然間,聞其聲,水簾音韻委婉動聽。轉過一個彎,我們站在瀑布前(當地人稱:水崖),才能體會出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句的豪邁和壯觀。

我們沿著水崖旁邊的小路爬山不遠,驚現天然碩大巨石一塊,默默地躺在廟宇旁(俗稱:一湯坊,當地民間說法不同,有人說二龍宮、水崖溝宮),舅舅欣然驚喜,拍手稱贊,道敘:“這似天工妙手,精心雕琢,栩栩如生的天馬奔騰圖一幅,與石雕廟宇融為一景,昔日寡聞,今日欣喜樂見。”我們撫摸這座廟宇墻壁,深感痛心惋惜,殘墻落檐無人問,何年何月待葺修?一朝顯神靈,天塹道路或開通。

我們辭別巨石、小廟,笑稱走過的小路只是冰山一角,前面道路,才是對每個人體力的檢驗及意誌的磨煉。

我們跋涉在灌木叢林,這裏荒草荊棘一路阻攔,這是什麼山路?羊腸小道不為過,崎嶇河邊謹慎行,蒿草擋道石又尖,寸步艱難邁向前。我們融入大山深處,這裏一片靜謐,這裏是名副其實的世外桃源,山鳥(黑鴨)渣渣叫,蜂蠅嗡嗡伴諸行,真乃:小鳥鳴,蝶兒飛,溪水潺。河水起落差,入潭聲有韻,叮咚叮咚似鼓聲。河邊,奇花異草,荷葉(山類)碧綠,聞到馨香,舅舅說那是:簇簇龍柏送芬芳,潔白如雪送冰清。

我們每人柱一根山棍,背著行囊,山路疲乏矣,於一塊頑石歇息,勝似龍椅;山路饑餓矣,啃一塊幹糧,就像一頓大餐;山路饑渴矣,痛飲山間清泉,猶如瓊漿玉液;山路恐懼矣,路邊林鳥,合鳴宛如交響合唱旋律……

翻過雞架嶺,進入鐵鎖溝。“五聖宮”,上山途中二道宮(俗稱:湯坊),房頂已塌陷,殘缺石墻半懸空。室內塑像,狼藉斑斑,關公持大刀,怒火欲燃燒。我們扶住房屋立柱,朗讀對聯:“有道需求樸求權當渡人擎,隨緣而安遇雨化作菩提露”,肅然起敬,這是民間藝術,這是先祖智慧結晶,這是一代信徒的精神殿堂,其精魂永遠屹立於此,激勵信仰之人!

今天(2019.5.22),我們趕上好日子,雨後霽晴,碧空如洗,風和日麗,春光明麗。山路雖難走,天助我此行。山高路險一段,一座小廟路左邊,此途半山新臺宮(俗稱:三湯坊、三道宮),幾尊塑像靜坐中,拍下外景作留念,登山到此神助功。

我們順著小廟左拐繼續攀登,風洞峽谷群峰陡峭,山路拔高,小潭溪水遽然斷流。我們一路走來,這裏,奇峰峭壁一路行,古往今昔未命名,行者於此,頗感此山諸峰失寵,多少詩情畫意唯有留在心間。我們依依不舍離開小廟尊殿,海拔大約兩千,爬山路跡忽然不見,腳踩亂石水道,貓腰穿行荊棘灌木樹中,手拉樹枝藤條,奮力攀登斷崖絕壁,手抓尖石翼翼通行。高山迷路途中,多謝“銅川征峰戶外”迷路途中留下路標,終於順利登上雲臺山岱頂,頭頂一片天,歡呼雀躍一覽萬重山,倘若皓月夜,撫月摘星做明燈!

我們驀然回首,感嘆萬千,瞭望腳下攀登的山路,真的難以自信,難以相信這就是七十五歲舅舅剛剛走過的艱難路程!

——雲臺山頂,峰巒疊嶂,高矗入雲,巍峨壯觀。焦岱河、湯峪水,淙淙細流嬌柔融入浐河中,匯集浐灞入渭向東流。

——雲臺山,羊腸小道橫崖斷,兩簾瀑布飛天落,清潭碧水浪激流,河谷幽深鳥鳴吟。喜看遍野灌木,叢林鐘靈毓秀,原生原味億萬亙古年。這裏,山峰奇石難敘述,廟宇宮殿數三間,雲臺山頂“東臺山(又稱:東嘴)”,同為三教殿,千仞壁立矗雲端,峰巒一座岱頂廟,俯瞰談笑小華山。君若一日登奇山,不畏崎嶇路又險。人間仙境聳雲端,踏破鐵鞋化心緣。

——雲臺山,聳立岱峪、湯峪間,南靠紫雲山,北望上湖灘,海拔2224(米),遠遠瞭望峰西景,宛若上弦月兒彎,人們故稱“月牙山”。鋸齒峰,對峙山,諸峰參差麗倩,形如鋸齒相媲肩,峰巒疊嶂忘客還。

——雲臺山,三峰三廟不相連,月牙峰,三教殿(儒、道、佛,也稱西臺、西嘴),此殿守在西北巔;,玉皇樓一寺廟,二廟連在東南邊;東臺山(東嘴)一座殿,主廟修在兩廟間,高聳入雲浮雲邊,遙相呼應攬群山,腳下綿山如此小,唯有岱頂主峰風景最奇觀!

我們佇立岱頂遠眺川源,雲臺山與藍田縣城南北遙遙相望,嵐光遠映,雲霧繚繞,宛若畫屏一展。湯峪水庫,仿佛近在咫尺,湖光山色美收眼簾。昔日仰望連接天,今日再看這座山,玲瓏小巧委屈冤。舅舅即興賦詩篇:“天鋸妙哉雲臺景,月牙輝映人頂峰”。立於高山之巔,我們不光見證了高山生長簇擁的龍柏花,我們還見識了高山上的野生不畏寒的冬青花,初夏季節,它們盛開的那麼燦爛,它們綻放的是一張張燦爛鼓舞勇者登山的笑顏……

我們佇立岱頂叩問,立於高山之巔,才知自己是多麼渺小,擡頭仰望宇宙蒼穹,多麼浩瀚,才知高山河流,是多麼地逶迤風流壯觀。

我們佇立岱頂沈思,敬仰中為他們潸然流淚,我們的前人,為何要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一代一代人傳承修建修葺廟宇,而且樂此不疲呢?采集石塊,開鑿鍛石,這裏的一頁瓦,一口水,一粒糧,都要從山下身背肩扛,所付出的艱辛不言而喻,難以述說。

我們敬仰前人,我們敬仰先哲,他們靠的是執著的信仰和虔誠篤信,靠的是追求完美精神寄托。一個人如果缺少真善美的信仰,形同沒有靈魂的軀體,人生的價值和生存的意義又何在?

我們佇立岱頂追憶,雲臺山,三教布道為何意?宗旨立意在哪邊?或是“棄惡從善”,佛以慈悲為懷,致力於精神文明教化之心願。此時此刻,我們站在這裏,翹望深山峽谷情不自禁,高聲呼喊,余音回蕩,飄向遠山!感嘆蒼天獻給焦湯人民這處風景優美的山峰,感謝上帝為紅塵眾生造就了這方凈土,倘若蕓蕓眾生浮躁的心靈此時佇立這裏,閉目靜心,紅塵一切紛爭心靈皆洗禮。這裏是文人墨客觀景作詩抒情的最佳境地,這裏是檢測個人綜合體能的多功能山地,這裏是磨礪個人意誌、克服困難的理想之途,這裏,還是一幅天工妙筆描繪的江山如此多嬌畫卷!

啊,雲臺山,深閨俊秀迎客鑒,溝道山頂垃圾遍,環境保護誰承擔?秦嶺山河哭泣怨,亟待山林護員當責管,還我自然生態秦嶺山!

雲臺山,山川河流環境別汙染,歲歲年年,美顏迎客覽!

註釋:

⑴摘自《藍田縣誌》第6頁(秦),1991年出版記載,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在藍田建鼎湖宮,禦羞苑。

⑵摘自《陜西通誌》卷之二56頁,2006年三秦出版社印制。

⑶出自司馬遷《史記》。

⑷摘自秦嶺《秦嶺七十二峪》中冊208頁,2018年陜西新華出版社傳媒集團、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⑸摘自《終南幽境·秦嶺人文地理與宗教》第八章“雲臺、金臺、天山”篇148頁。高從宜、王小寧著,2010年10月,西北大學出版社。

⑹摘自《秦嶺七十二峪》岱峪“人文歷史”篇89頁,華商報2011年出版。

⑺摘自張衡《西京賦》《關中記》《羽獵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