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一棵小桑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森林有“地球之肺”的美譽,黔江區10萬畝桑園助力“地球之肺”碩果累累:一派“綠葉”年均固碳約10萬噸,可實現工廠生產960萬美元GDP的零排放目標;摘取4張國家級名片,蠶農綜合收入實現2億元,一張張笑臉綻放在蠶農的臉上。

12月3日,陽光明媚,筆者走進蓬東鄉麻田村4組,看到一棵棵桑樹在田間挺著腰肢,迎風搖曳。

“我家原來是建卡貧困戶,通過栽桑養蠶增加收入,一舉拔掉了窮根。如今摟著‘蠶寶寶’,與村民同走致富路,實現了全面小康。”脫貧戶周適合正在對桑樹進行冬管,他今年售繭144.4擔,收入了35萬元。

一年的大部分時間,家在重慶主城的張慶陸,都會住在蠶桑產業大鎮金溪鎮。已過古稀之年的他,被這裏的美景深深地吸引著。除了經營自己的產業,他每天還要處處都是桑園的地裏漫步,進行有氧運動,“就像身處在天然大氧吧裏,讓人精神倍爽,哪舍得走啊?什麼叫幸福?有綠水青山才是幸福呢!”

近年來,黔江區將蠶桑產業作為可持續發展支柱產業來打造,2021年,全區10萬畝桑園實現年產繭7萬擔,蠶繭產量連續11年居重慶市第一,養蠶農戶綜合收入達2億多元,繭絲綢綜合產值5億余元。蠶桑產業直接帶動1.2萬余人從事蠶業生產,在脫貧攻堅中帶動586戶共2200余貧困人口實現增收脫貧,邁上小康大道。黔江也成功創建“黔江國家蠶桑生物產業基地”,還獲得了“黔江桑蠶繭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中國蠶桑之鄉”和“黔江桑蠶繭”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等4張國家級名片。如今,黔江正全面推進蠶桑絲綢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打造“全國優質生態絲出口基地”,繭、絲、綢已銷往國內外。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黔江蠶桑產業不但讓農戶掙了錢,還能釋氧固碳,讓生態環境錦上添花。黔江區林業局副局長謝德兵介紹,經重慶市林科院測算,生產1噸桑枝葉幹物質,吸收1.6噸二氧化碳,釋放1.2噸氧氣。按照每畝生產桑枝葉幹物質0.6噸計算,10萬畝桑園年均吸收約9.6萬噸二氧化碳,年均釋放氧氣7.2萬噸。更令人驚喜的是,釋氧固碳還可以折算成經濟價值。據測算,產出1美元的GDP要排放1000克二氧化碳,10萬畝桑園可吸收的二氧化碳總量,可實現工廠產出960萬美元GDP的零排放目標。如果按1個成年人一天約需要750千克氧氣來計算,10萬畝桑園釋放出的氧氣可供2.6萬余人呼吸。

黔江256萬畝林地不僅讓黔江獲得“中國森林氧吧”稱號,也讓黔江嘗到了遵循“兩山論”結出的甜果。今年2月,重慶市高新區與黔江區簽訂了對口協調發展協議,實施橫向生態補償提高森林覆蓋率計劃。6月25日,重慶高新區向黔江區購買8.46萬畝森林面積指標,交易價款2.115億元。

黔江區屬於喀斯特地貌,桑園面積列入灌木林地,納入黔江林地面積統計,高新區購買的8.46萬畝森林面積指標中,有3.5萬畝是人工種植的桑園面積。

如今,黔江區全力以赴擦亮生態底色,把綠色品牌打得更響。提出打造“全國優質生態絲出口基地”,“全國蠶桑絲綢全產業鏈示範基地”,到“十四五”末實現全產業鏈年產值35億元及以上,帶動3萬人增收,蠶農綜合收入實現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