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唱戲化妝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澎湃新聞記者 廖陽

“很多人認為京劇深奧、晦澀、古老,離我們很遠,結果一接觸發現不是那樣。你不靠近它,你不知道它有這麼大的魅力。”

8月28日,有著“最帥京劇老生”之稱的傅希如,牽手上海京劇院一眾青年演員做客“梧桐·名家匯”,在上海京劇傳習館帶來國粹京韻賞析。

現場,演員們接連獻演了《貴妃醉酒》《沙家浜》《三岔口》《智取威虎山》等京劇名段,還展示了多套做工繁復、技藝精湛的京劇戲服,帶領觀眾領略傳統國粹之美。

不只在舞臺上發光,近年來,傅希如還主動走近社會各界做了大量京劇普及,以《不近梨園,怎知京彩如許》為名開講,效果喜人。

“和十幾年前比,舞臺下面的觀眾構成有了巨大變化。以前是左看白發蒼蒼,右看蒼蒼白發,現在有了很多年輕人,作為傳播者很欣慰。”

傅希如感慨,現在的文化娛樂活動太豐富了,稍微往後退縮、矜持、固步自封,大家就接觸不到京劇了,所以傳統文化工作者還是要主動出擊,創造靠近的機會。

“京劇不會因為有更多人喜歡它而變成流行,也不會因為缺少人關註而沒落,它已經永恒了。我認為京劇的明天是非常有希望的。”對於京劇在這個多元的時代有怎樣的可能性,傅希如如是說道。

傅希如 本文圖片均來自講座現場

一盒火柴半集動畫片,伴他藝術開蒙

主持人:你的開蒙是什麼時候,是怎麼喜歡上這樣一份藝術的?

傅希如:我肯定不是天賦異稟,我進入藝術圈是家庭的熏陶。我父親是專業琴師,他在家裏一天練琴八小時,我自然而然被感染了,吃飯時拿起兩根筷子就學他拉琴的樣子,父親就誤以為我喜歡京胡藝術,開始培養我。

那是一個非常悲慘的童年,一盒火柴,半集動畫片,這是我童年學藝的幾件大事。

一盒火柴是我每天的拉琴量,把火柴一根根從盒裏拿出來,拿一根,拉一遍,直到40根全部拿出來。所以當時特別痛恨火柴廠,為什麼不能偷工減料。

下了幼兒園或小學回家,練琴時間是六點一刻。六點到六點半有一集動畫片,很多孩子盼著,我也不例外,但我每天看到六點一刻就得關掉電視練琴。所以我小時候是拼湊出來整個動畫片的內容,另外半集靠猜靠想。有一個好處鍛煉了想像力,我現在為什麼編點故事還挺有才能,是被半集動畫片逼出來的。

主持人:這一份熱愛是爸爸點燃的,還是後面的求藝道路上逐漸這把火燒起來的?

傅希如:這是相輔相成的,因即是果,果即是因。遵從孩子興趣,憑興趣出發,這是對的,但有時候孩子不知道自己興趣在哪裏,甚至以為現在喜歡某樣東西就是興趣,這也未必全面。父親幫助我發掘了讓我終身熱愛又有興趣的職業。我一開始一般,後來傾註大量心血,付出很多努力,發現我越來越愛它。

主持人:京劇名家很講究師承關系,你是余派老生,像你這樣一個扮相應該是小生,為什麼選擇了老生這個行當?

傅希如:我在戲校那些年裏,有數次要被小生老師挖過去,但是我不太喜歡,我的骨子裏還是比較崇拜英雄和鐵漢的。我小時候喜歡李連傑、成龍、007,我想做英雄。

古代崇尚的文人士大夫、帝王將相,基本上都是由男人撐起來的。以前叫生掛頭牌,後來是生旦並重,所以生行是非常重要的行當。基本上現在的愛好者、初學者接觸京劇,首先是從生行、旦行開始接觸的。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沒有拜師,我說老師太多了,只拜一個,對不起其他老師。張文涓、王思及、童祥苓、朱秉謙、譚元壽……我的老師都是赫赫有名、威震一方的名師大家,他們在不同藝術階段給了我不同幫助,留下特別難忘的回憶和財富。

《智取威虎山》

主持人:像金庸小說筆下的俠客一樣,令狐衝不遇見風清揚永遠學不會獨孤九劍,好的老師怎麼教學的?我們挺好奇。

傅希如:這些老師都是“明師”,明白的明。沒有一個老師讓我學他自己,你一定要像我,要跟我一樣,都是教給你方法,你根據自己的條件、理解、閱歷、人生觀去發揮你的特長,去形成你的藝術風格。

所以我特別理解,為什麼王瑤卿教出“四大名旦”,各自風格不同,各自成家成派,都是由他指導的,所以他有一個“通天教主”的名稱。大師周信芳曾經說過一句“學我者生,像我者死”,其實就這個意思,不能死學,要活學。

《沙家浜》

主持人:你的從藝經歷有兩個重要時間點,傷過一次,而且傷得很重,嗓子還倒過,吃飯的工具出現問題了,這兩次是不是很大的考驗?

傅希如:每次都是致命的。我以復試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海戲校,分到老生第一組,學習了一年時間即將登臺演出,我倒倉了,學了半天白學了,不能上臺,不能匯報,不能實踐。

倒倉是什麼?是非常渺茫、遙遙無期的一個過程。我倒了15年,嗓子一直處於低沈沒有回來的狀態。所以倒倉也叫“鬼門關”,很多男演員因為這一關,永遠退出藝術道路。

還有人變一輩子也沒有變回來,因為聲音永遠是低沈的。變回來是指高音還能恢復以前的調門。戲曲總體來講是高音的藝術,沒有調門,沒有辦法唱戲。倒倉了以後,聲音很好聽、很低沈、很有磁性,你可以去做主持人,但是不能唱戲。唱戲要有調門,跟樂器一配,上不去,那沒有辦法。

《三岔口》

主持人:你工文武老生,要文武兼修,當時傷到哪裏了?

傅希如:倒倉以後,我想上帝給我關上一扇門,必定會給我開一扇窗,所以我去學武戲。我特別刻苦。我的腿功以前在學校裏面最差,腿擡到40度就不行了,特別硬,每次排隊在最後一個。通過一年時間,我從最後一個走到第一個。感謝金庸,我當時特別喜歡看金庸武俠小說,一看書就會癡迷,我就劈叉、綁著腿看書,忘記時間和疼痛,書看完了腿也練成了。

我太刻苦了,幾位伯樂老師都覺得我是可造之才,分別給我加小竈。有一位有“山城葉盛蘭”之稱的朱福俠老師,太希望我成才,每天四點到我的床前叫我起來練功,我裝睡,他也不大聲,就用手戳我,一直到我無法裝下去了,跟著他去練功,四點起床練到六點,接著上戲校的早功課。

當時練得太猛,導致我椎間盤突出。校長請醫生看了我的片子,醫生說這孩子不能從事劇烈運動,就是可能需要改行了,把我另外一扇門也關了。

最後重新站上舞臺,我覺得是奇跡。我滿世界尋醫時,遇到的都是江湖郎中和騙子,有拿鎖給我治,有拿燒的東西……全試過,沒一個有用。最後我自己看書,研究病理,開始做肌肉康復法。現在沒有全好,但是癥狀好多了。

主持人:你唱的是老生行當,需要很多內修。從舞臺邊緣到舞臺中心,看似幾步,其實對於演員來說要走很長時間?

傅希如:非常難。我兒子今年12歲,我父親從小教他拉琴,五年級畢業面臨一個選擇,到底走藝術道路,還是走正常的升學道路?我一直在推廣和弘揚傳統文化,自己的孩子不做這個,有一點說不過去,所以我還是想讓他走藝術道路。

通過我自身實踐,我覺得一個演員成才太難了。第一,個人的條件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如果條件不好,做演員或者做藝術,真的事倍功半,付出努力卻得不到回報。第二,機緣非常重要,像我這麼好運氣的人不是很多,遇到這麼多好老師,遇到這麼多好機會,讓我脫穎而出站在舞臺中間。

這是有幾率,但是不大。所以我不敢讓他走演員的道路,他現在考入了上海戲校,繼續學習京胡,也算為弘揚傳統文化盡一份綿薄力量。

主持人:要演劉備、諸葛亮、唐明皇,文武老生最重要的氣質內核是什麼?

傅希如:我喜歡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他們身上有書卷氣和文雅氣。我也喜歡讀書,我覺得書卷氣和儒雅氣是扮演這些角色不能缺少的。

京劇舞臺上很多角色不是輕易能動的,以前我們說諸葛亮不到50歲不能演,你沒有那種腹有乾坤、胸有成竹的經歷,怎麼演出諸葛亮的感覺來?所以是由內而外的。

如何更好地走近京劇,聽他娓娓道來

主持人:上海滬劇、河南豫劇、山西晉劇、陜西秦腔,都是以當地的地方語言演唱,都是地方戲。唯獨京劇不同,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但不是北京的地方戲。1876年,《申報》首次出現京劇這個詞,沿用至今。

傅希如:京劇沒有一個確切的成立時間,是慢慢形成的。有一個代表性事件,1790年乾隆八十大壽,徽班進京祝壽,這是京劇形成的起始事件。

其實當時京城常年以來流行的是昆曲,昆曲非常雅致,節奏非常緩慢,內容比較單一,都是一些才子佳人戲。

徽班不是唱徽劇和徽調的戲班,是徽商出資組建的戲班。所以徽班不止唱徽調,還接演很多地方小調,地方小調很草根、貼近群眾,非常接地氣,瞬間得到京城觀眾的喜愛。

徽班火了,漢班相繼進京搶生意,徽、漢相互競爭的同時,吸收了娃娃調、弋陽腔、羅羅腔、四平調等地方曲調曲種,最終形成了京劇。經過一代一代前輩努力,京劇的表現形式很豐富、很系統、很講究,成了中國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劇種,成了國粹。

京劇形成初期,皇家對於京劇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以慈禧太後為首的一大批權臣、權貴對於京劇非常推崇,以能邀到一些角到自己的王府表演為榮,形成了風氣。這些演員已經進宮演出了,民間若能看到他們的演出,當然是更加吹捧和喜愛。

主持人:希如老師來也會講一講京劇裏的重要行當,幫助我們更好地走近京劇。

傅希如:現在主要是生旦凈醜。生裏面有老生、武生、小生、紅生、娃娃生。從形象上就可以看出來,生行表現的是不同年齡段、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男士:年紀大、有胡子或者成熟穩重的中老年男人就是老生;身懷武功絕技的是武生;英俊瀟灑、年輕帥氣、朝氣蓬勃的是小生;勾著紅臉的是紅生,比如趙匡胤;娃娃生是年紀更小的孩童,7-15歲。

主持人:按照現在,老生就是陳道明,武生是吳京、甄子丹,小生是胡歌,娃娃生是TFBOYS,生行裏面有哪些名家?

傅希如:太多了。京劇一開始是生掛頭牌,湧現出一大批裏程碑人物都是生行的。最重要的就是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人稱“京劇三鼎甲”。尤其是程長庚,被譽為“京劇鼻祖”,是徽班進京裏的四大徽班之首,三慶班的班主。他不光在戲劇本體藝術上進行了很多改革,比如劇目的建設、技巧的擴充、舞美設計。他對演員行業也有非常正面的推動作用,把以前很多不堪入目的陋習給廢除了,肅清了、凈化了演員行當。

譚鑫培是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的主演,譚家也是中國歷史最長的梨園世家,第七代傳人譚正巖跟我是研究生班同學。他跟我講,生了孩子無論如何一定會讓他唱京劇,延續京劇世家的血脈。

從余、高、馬、言到馬、譚,楊、奚,那些流派是這些藝術家創立的。問一個演員唱什麼派,我唱余派的,我唱譚派的,我唱楊派的,我唱奚派的……這個派就是派別、門派,所以叫“師出有名”。

主持人:我們是門外漢,怎麼能馬上辨別並且找到幾個關鍵詞,知道這個派是什麼聽感?

傅希如:派別是怎麼形成?藝術有規律、有法則,但是法則之內,每一個人根據自己不同的條件去發展。比如楊寶森,他也是倒倉沒有倒回來,一直到生命結束,他的高音都不好,所以他就使勁在自己的中音區做文章,他的念白唱腔是蒼勁雄渾這種特別男人的聲音。譚派完全不一樣,聲音很亮,跟楊派完全不同的風格。每個派都有自己的風格,風格是根據自己的條件來的。

主持人:說完生,說說旦。這是不是也是一個時代的變遷,以前戲班是生掛頭牌,什麼時候到了旦角,像四大名旦漸漸嶄露頭角?

傅希如:應該就是四大名旦誕生的日子,主要是以梅先生為首的這些致力於旦行發展的傑出藝術家出現以後,開始把旦推向更重要的前臺。

這也有一個歷史原因在裏面。大家都知道,以前叫“聽戲”,因為劇場當時還沒有電燈,燈火昏暗,看不到舞臺上人的扮相、形體、動作,看不清楚也就沒有太去追求精致。電燈普及以後,劇場內燈火輝煌,大家才看到,我們看了那麼多年的四大美女長這樣,很不講究。既然大家在意了、追求了,梅先生就改革了,扮相、頭飾、服飾的每一個細節都追求完美。梅先生的經典角色,楊貴妃、虞姬、穆桂英等,真的是雍容華貴,是真正的女神。

那時候,旦角不但能挑班,還掛頭牌,四大須生是給四大名旦跨刀的,四大名旦是領銜主演,須生做他們的配演或者是次主演。

京劇戲服展示

主持人: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我們怎麼去欣賞四大名旦不同的風韻呢?

傅希如:也是藝術家根據自身條件,創造出了最適合他們的一種藝術特質。

比如梅派,中正、平和、典雅、大方,沒有特別高亢的唱腔,也沒有特別繁難的技巧,但是出來的一切是那麼舒服、流暢、細膩,這就是梅派特色。

尚小雲老師是武旦出身,武功特別好。他本身性格很剛烈,所以他創作的一系列巾幗女英雄特別有特色,像梁紅玉、銀屏公主等等,他的唱腔和身段都顯示出“女漢子”的感覺。

程硯秋倒倉時,同樣沒倒過來,倒壞了,所以他的聲音被行內稱為“鬼音”。很多人說他成不了角,不能吃這碗飯,但他根據自己的條件創造了程派,低沈、婉轉、悲壯、優美,聲腔成就非常高。他的《鎖麟囊》大家非常熟悉,特別容易感染大家的內心。

梅蘭芳的《貴婦醉酒》大家也很熟悉,楊貴妃在宮裏惆悵,想著今天唐明皇來不來,因景生情,是平鋪直敘抒發情感的戲,她又是貴妃,身份很尊貴,所以她的表演雍容華貴,非常典雅大方。

演員現場表演的《貴妃醉酒》

主持人:但是又在醉酒狀態下有一點傷感、傷懷,這個分寸是不是很難把握?有人說貴妃醉酒容易被演得艷麗,但梅先生沒有。

傅希如:這個戲不是梅先生創作的。《貴妃醉酒》一度被作為粉戲,很多演員用這個戲招攬皮肉生意,唱詞比較淫穢,動作表演很露骨,一點不像貴妃。從梅先生開始推向藝術殿堂,根據身份、情緒、氣質,演出雍容華貴的楊貴妃。

主持人:我們可以通過哪些細節來品味《貴妃醉酒》當中的美?

傅希如:首先是直觀服飾,楊貴妃的服裝叫女蟒,是宮廷中的皇後、貴妃才能穿的,還要戴鳳冠。化妝、服飾、頭飾是最直觀的,像不像三分樣,扮相很重要,長得不太好看,身材不是太好,演貴妃就不像了。

接下來就是表演。表演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唱腔,梅派特色是中正平和,沒什麼特別高或特別難的技巧,但是在平凡中蘊含著不平凡,每一個唱腔、每一個字都要到位,從字音到上口字、尖團字等等。演唱也需要演員有一副水潤好聽的嗓子,音樂是共通的,不管大家能不能懂,唱得好不好聽,你是一定能聽出來的,不好聽立馬失去興趣。

第二是表演,表演又分為面部表演、眼神運用,嘴巴一撅或者眼神一挑,她現在是開心還是失落,是憂愁還是憤怒,通過臉部表情準確傳達給大家,就是好演員,就是合格的貴妃。還有就是身段,她有水袖,水袖是肢體延伸,抖一個袖是手部一個美妙舞蹈動作。

表演裏面有四個特性,虛擬性、舞蹈性、誇張性和程式化。

什麼叫虛擬性?京劇舞臺上沒有山、沒有水、沒有房子、沒有門、沒有窗,一切環境要通過演員的表演來勾勒,這一擡腳就出門了,拿馬鞭一打、跑一個圓場就是萬裏千山。

什麼是舞蹈性?戲曲表演有“聲必歌、動必舞”:所謂聲必歌,只要一發出聲音,不管哭還是笑,都有音樂性、有旋律性;至於動必舞,走路有臺步,跑步有圓場,隨隨便便一指是一個舞蹈動作,但目的不是指,而是通過指,展示演員身段的舞蹈美。

什麼是誇張性?劇場特別大,演員每一個動作都要誇張,讓大家看得一清二楚,否則一含糊,人家沒看見,你白做了。

主持人:現在的孩子們看影視劇長大,甚至是被迪士尼餵大的,那些角色太鮮活了。京劇舞臺上的角色各有各的臉皮,各有各的規矩,每一個角色都被捆在規矩裏出不來,京劇演員的個性在哪裏?

傅希如:你說得對,規矩、規範、法則捆綁演員。我們形容戲曲表演是“戴著鐐銬跳舞”,雖然有一定之規,但還是給了很多演員空間,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精彩紛呈的流派,每一個流派根據自己的條件發揮出長處,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這其中也會湧現出很多人才,他有各種各樣的技能讓大家感到滿足和贊嘆。

責任編輯:梁佳

校對:施鋆